林利珍 陈莹 曹佳佳(.新余学院 艺术学院;.江西农业大学)
江西省西部与湖南省东部接壤的赣西地区民歌,具有浓厚的江西元素,每一首背后都承载着一段峥嵘岁月。为更好地传承江西民歌音乐文化,我们要充分理解新课程标准中“要了解、广泛吸纳中外优秀文化艺术成果”的内涵,将弥足珍贵的江西本土音乐赣西民歌融进高校音乐教育,这样是对本地域民族智慧、民族情感、创造能力的认知过程,并能建立更加系统、科学合理的教育机制,更有效地起到了对于学生思政育人的作用,充分体现了音乐专业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赣西民歌与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实践密切相关,题材鲜明,形象多样,感情真挚,具有以下特点。
赣西民歌是指江西省西部与湖南省东部接壤的宜春、万载、铜鼓、萍乡一带的民歌,该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和较好的水利资源。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赋予了赣西民歌丰富多样的题材,从插秧歌到采茶歌,从劳动号子到情歌,从名人故事到神话传说,包罗了广大农民的生活与生产,构成了赣西民歌的主旋律。大部分的民歌都是经过长期的口口相传,经过一代代的传承者的反复加工和不断地创新,甚至是即兴再创作,每一代的流传都或多或少的与当地的语言、风俗习惯等因素融合在一起。赣西民歌除了将汉语和当地方言相结合外,还通过适当的衬词来达到通俗、本土化的目的。赣西民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具有其他区域无法复制的风格底蕴,它的题材涵盖了赣西人民的日常生活,包括插秧歌、采茶歌、劳动歌曲、爱情歌曲、名人故事、神话传说等等,是赣西民众日常生活的点滴写照。这是赣西民歌长期发展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底蕴。
赣西民歌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口头歌曲,它是赣西人民在生产、生活中进行的一种抒发情绪、消除疲劳的手段。赣西人民擅长运用音乐来抒发自己的情绪,不管是劳作、娱乐,都能运用到歌曲中去抒发自己的感情。赣西民歌的歌词篇幅较短,易于理解,且句子结构较为规整,平仄起伏。在短句中,大多数都会运用对比、夸张、比喻、比兴、叙事等多种技巧,以突出主题。赣西民歌结构简洁,音乐语言简练,运用经典音乐素材来表现深厚的感情,是广大民众的智慧结晶。赣西民歌在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歌唱人员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其进行即兴创作。往往是随心所欲地歌唱,所见所闻,这就是赣西民歌创作中的即兴特点。
赣西民歌是赣西地区劳动人民长期生活实践的产物,伴随着生活和劳动而形成,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变化和发展,这就是艺术起源于生活。因此,赣西民歌的内涵与赣西民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是赣西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和精神状态的反映。通过对《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江西卷》(以下均简称为《集成》)的分析,笔者发现赣西民歌的体裁繁多。《集成》中共收录有赣西山田歌90 首,小调49 首,号子37 首,灯歌35 首,风俗歌19 首,赣西儿歌7 首,生活音调1 首。
古时候的民歌都是在劳动中产生的,音乐不限于劳动,而是在各民族的文化中产生,民间也是音乐的滋生土壤,赣西的民歌亦是如此。查阅赣西民间歌谣,发现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民间文化,占了很大的篇幅。赣西民歌常与插秧、采茶、打号、采桑等活动密切相关,赣西民歌具有朴素、灵活、自由、简约等特点,从语言方面来看,赣西民歌的演绎大都是把汉族的口音和地方方言相融合,《集成》所收录的大部分民歌都是用这种语言的口音和山歌的典型特征相结合的。
当前,赣西民歌的保护与传承工作相对于以前已逐步被人们所关注,不过,它的保护与传承情况并不乐观。赣西民歌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如下的困境。如今民间演唱活动日渐式微,民歌歌手在演唱内容上也呈现出简单、重复的倾向,许多民歌歌手往往无法完整唱完一首歌,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民歌的歌唱水准不断下降也就不足为奇了。通过调查发现,在赣西地区目前歌唱活动中较为活跃的是年纪比较大的歌唱爱好者,年轻人对赣西民歌的喜爱程度不高,赣西民歌歌手也出现了老龄化和断层现象。研究型传承人应该是具备较高文化水平、对本土文化有一定了解和感悟的音乐人。通过相关的调查发现,赣西地区民歌演唱艺人大多是文化程度不高的民间艺人,多数是靠师傅教授、凭记忆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进行民歌的传承。这种传承方式不利于演唱者对民歌起源、内涵的了解,师徒传承的仅是演唱技巧,缺少文化底蕴,这样势必会影响到民歌传承的质量,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赣西民歌的传承。
赣西民歌是江西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赣西民歌传承和发展,是对江西民歌音乐文化传统的保护和传承,同时也是继承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的重要途径。创新是传承的重要途径,创新可以赋予赣西民歌崭新的活力和灵魂,可以丰富民歌的内涵,积极创新是传承赣西民歌的有效手段。因此,作为地方高校的音乐老师,在音乐教学中,把赣西经典民歌运用其中,通过对赣西民歌的旋律、节奏、声调等多方面的分析,将赣西民歌的演唱表演融入现代人的审美和更科学的发声方法,既保留了民歌原有的艺术特色,又赋予了赣西民歌新的血液和生命,使其得到了进一步的创新,创新后的赣西民歌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演唱赣西民歌的兴趣,推动了地方高校艺术实践课更好地服务于地方。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所在的新余学院取材赣西经典民俗歌曲《送郎当红军》、赣西采茶音乐等音乐素材,创编小组唱《送郎参军我自豪》 《湖光山色如此娇》等进行音乐实践教学,无论是舞台表演还是教学应用,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针对赣西民歌的经典和传唱性,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种保护和继承的战略。
赣西民歌在传承过程中,存在着传承者短缺、传承困难等问题,建议赣西地区相关部门可以建立和完善以人为本的传承机制,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目前,很多地方通过授予荣誉、表彰、补助等方式来鼓励继承者学习和继承,这种方法在许多地方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赣西地区相关部门应该吸取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在传承、保护的基础上,结合地方的具体情况,形成一套属于赣西民歌独特的保护与传承机制。组织一系列赣西民歌活动或比赛,举行地点由传统的乡村田野到县城,举办的时间也可以根据不同的传统节庆而举办,由于赛事具有群众娱乐性、宣传性、经济、文化交流等功能,届时将会吸引更多的人来参与,从而增加赣西民歌的知名度、提高群众参与热情、提升赣西民歌的文化影响力,从而为赣西民歌的传承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赣西地区有很多的民歌,如:《送郎当红军》 《放风筝》 《朝南岳》 《十传》等,但当今社会传唱度不高,很多民歌当代大学生都没听过,这样不利于我们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作为地方高校的音乐教师有义务和责任将我们的赣西民歌传承下去,为了让赣西民歌能更好地被当代大学生热爱并传唱,首先要对赣西民歌的内容进行改革。赣西民歌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进行创新。运用现代手段对原有的旋律、节奏和唱法等进行丰富和改编,既满足了新一代人的听觉需求,又在音效上达到了一般人的审美需求。还有试着将赣西民歌融入简单的动作,融合山歌、舞蹈、乐器、服饰、生态场景等,以一种崭新的形式呈现赣西民歌,为赣西民歌注入新活力。
新余学院作为地方院校起着为地方输送音乐教师的重任,新余学院艺术学院几位音乐教师本着为地方输送应用型音乐人才的目标,多年致力于传承江西经典民歌,本着为江西特别是院校所在赣西地区民歌保护与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的目的,成立了一个课题小组,课题组成员对如何对赣西民歌进行改编创新进行了讨论,赣西民歌虽在江西知名度和传唱度远不及赣南民歌,但还是有一些经典的民歌被老一辈人所熟知,《送郎当红军》 《十传》等,但当今社会,公众场所播放的大多是流行音乐、商业歌曲,流行音乐占据了大部分市场,校园也不例外,而我们的民歌已经被市场边缘化,作为未来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地方高校音乐学生,不了解中国民歌、江西民歌、地方民歌,更何谈去传承。通过对赣西民歌的深入研究,掌握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与社会人文特征,不断地丰富其内涵,因此,在音乐教育中,把我国民族音乐尤其是民歌贯彻其中,并不断创新,赋予其新的内涵,是音乐专业教师不容推卸的责任。当今社会,公众场所播放的大多是流行音乐、商业歌曲,流行音乐占据了大部分市场,校园也不例外,而我们的民歌已经被市场边缘化,作为未来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地方高校音乐学生,不了解中国民歌、江西民歌、地方民歌,更何谈去传承。因此,在音乐教育中,把我国民族音乐尤其是民歌贯彻其中,并不断创新,赋予其新的内涵,是音乐专业教师不容推卸的责任。新时期继续挖掘与发扬地域音乐文化,坚定地方民族文化自信,对高校音乐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价值与意义。
从当今地方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理念来看,走地方特色音乐道路、寻求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探寻传统文化遗产的滋养之路,发展成融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为一体的音乐教育已然成为一种趋势。长期以来,由于高校缺乏专职研究本土音乐理论和戏曲唱腔的师资,严重束缚了本土民族音乐课程的发展。作为地域文化的鲜活体现,江西各类地方戏曲等音乐都蕴含着独特的灵魂与风貌,因而我们在培养新时代音乐人才过程中,需要不断深化音乐与江西红色文化、音乐与江西本土民歌、戏曲、曲艺之间的融合机制,对江西音乐文化与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互补优势进行分析,使得相关课程更具广度、深度,不断优化学生跨专业的融汇能力。在创新赣西经典民歌中利用民族舞蹈与现代舞蹈相结合,在音乐编配和伴奏上运用一些民族特有的节奏和和声,加入到钢琴伴奏中,创新后既保留了原有的民族特色,又融入了新的元素,在地方高校音乐教学实践中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创新后的赣西经典民歌,可用于课堂教学中,只有将民族自信和爱国情怀根植在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内心深处,才能真正将本民族的文化传承下去,将地方民族音乐用于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受到民族音乐的熏陶,使其更加热爱自己的民族音乐、扎根本土音乐,更好地传承、振兴民族音乐。可用于实践教学音乐会和各种晚会的表演中,实践是提升技能最好的途径。将赣西民歌创新编排成表演唱的形式,可以更直观更准确地表现出这首民歌的情感、韵律,使其风格更独特鲜明,也更具传唱性和表演性。可以组织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艺术比赛,如大学生艺术展演、创新创业大赛、各种音乐专业技能比赛等。学生在比赛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学习与训练,可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与理解,观摩各个参赛小组的比赛,可以相互学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总结经验,提升其在民族音乐上的演唱的水平。
综上所述,赣西民歌作为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音乐,民歌均来自日常劳动生活,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体现了江西人民的情感。通过对音乐的旋律、伴奏进行改编,加入现代的表演形式,用于艺术学院实践教学中,让我们的学生深深地感受到我们民族文化的魅力,只有自己体会到音乐的魅力,才能更好地去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保护赣西民歌势在必行,希望在当今现代媒体文化的发展下,赣西民歌将促进江西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江西增添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