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明 李西波
(汉中市桑蚕制种场,陕西南郑 723102)
西乡县子午镇在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立足资源禀赋,由镇政府牵头,各村(社区)成立蚕桑合作经济组织,将蚕桑产业作为该镇生态文明建设、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重要抓手,栽桑养蚕为该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但随着养蚕批次及规模的逐步扩大,蚕病的发生及其危害越发严重,导致蚕茧产量、质量及效益下降,严重阻碍子午镇蚕桑产业的优质高效发展。为此,我们组织部分人员对子午镇2022—2023年5个养蚕村(社区)春、夏、秋各批次蚕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以期找到蚕病发生原因,并针对性提出防控建议。
根据蚕病发生规律,一般在5龄第3、第4天处于高发期,且各种蚕病症状明显,便于确诊调查。结合当地实际,我们将调查时间安排在每季蚕5龄第3、第4天进行。
每个村(社区)选择1个蚕棚,每个蚕棚抽取1个蚕台,蚕台宽度为1.2 m,随机抽取蚕台上中下每层1.2m×1.2m蚕座面积,数蚕,挑出病蚕计数,诊断病蚕的种类并作统计,按平均数计算发病率。
2022—2023年春、夏、秋养蚕季节,我们奔赴西乡县子午镇段家营村、王家坝村、三花石(社区)、响谭村、汉江村进行了实地调查,各村(社区)近两年蚕病发生情况见表1-2。
表1 2022年子午镇各村(社区)蚕病发生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2022年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生率春季在1.0%~3.9%,夏季在3.9%~7.8%,秋季在2.6%~12.1%;白僵病的发生率春季在1.0%~4.9%,夏季在2.6%~6.2%,秋季在3.7%~7.6%。从表1还可以看出,传染性蚕病与非传染性蚕病的综合发生率春季在5.1%~10.7%,夏季在12.4%~21.4%,秋季在13.1%~26.5%;5个调查点中,段家营村的蚕病综合发生率较高,尤其是秋季蚕病发生率高达26.5%。
从表2可以看出,2023年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生率春季在0.1%~1.3%,夏季在1.7%~3.6%,秋季在2.1%~4.8%;白僵病的发生率春季在05%~3.7%,夏季在2.7%~3.6%,秋季在1.4%~3.9%。从表2还可以看出,传染性蚕病与非传染性蚕病的综合发生率春季在2.5%~8.1%,夏季在9.4%~11.2%,秋季在7.6%~12.5%。
表2 2023年子午镇 各村(社区)蚕病发生情况
从表1、表2可见,相比2022年,2023年段家营村、王家坝村、三花石(社区)、响谭村、汉江村5个调查点蚕病的综合发生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尤其是段家营村夏秋季蚕病综合发生率下降幅度较大。
3.1.1 桑园建设管理水平低,桑叶质量难以保证
子午镇属丘陵山区,下辖8个自然村(社区),投产桑园面积360 hm2。受立地条件所限,各村的桑园除段家营村、王家坝村、响谭村的部分桑园栽植在汉江或子午河边外,其它都栽植在坡地或半坡地,道路不畅,桑叶的采摘、运输十分困难,桑园管理期间的施肥、除草防虫用水都需要肩挑人背,桑园病虫害严重,由此造成桑叶的产量质量无法保证。
3.1.2 小蚕共育室设计不合理,功能不全
子午镇利用国家脱贫攻坚期间的扶持资金,把响谭村、段家营村、汉江村列为共育点建设,共育点房屋由活动板房材料搭建而成,共育规模基本在100~150张,三个共育点均引进四川南充上智农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的小蚕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及小蚕共育盒,但是共育点的选址设计不尽合理,配套设施不全。共育点与大蚕室相连,没有专用的小蚕贮桑室及贮物间,与之配套的外部用电线路老化,负荷太小,水路不畅,且段家营共育点与废弃的菌种场太近,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降低小蚕共育质量。
3.1.3 大蚕棚搭建不尽合理,降温排湿性能差
子午镇8个养蚕村的大蚕棚也是用活动板房材料搭建而成,根据各村桑园面积及当地立地条件,蚕棚面积大小不等,数量不一。屋顶设计两面排水,中间用立柱支撑,立柱之间有1.5m×2.0m对开窗户,棚两头对开卷闸门,室内放置带万向轮的活动蚕台养蚕。据调查除段家营村、王家坝村安装有大型换气扇用以通风排湿外,其它村(社区)的大蚕室未配置调温、排湿、通风、防蝇设施设备,夏秋季白天棚内温度达35 ℃以上,春季和晚秋早晚棚内温度低至20 ℃以下,同时大棚地面排水不畅,消毒废水不能及时排出,不仅严重影响大蚕的生长发育,而且容易诱发蚕病。
3.1.4 附属配套设施不全,难以保障生产安全
养蚕附属设施包括但不限于配套的贮桑室、库房、蚕沙坑、消毒器械和足够的养蚕用具、上蔟用具等。据调查,王家坝村、响谭村、段家营村、汉江村、三花石社区有专用贮桑室,但配置面积小,七星坝村、回龙村、耳扒村未配置贮桑室,桑叶采摘回去后用塑料薄膜覆盖直接放置于蚕室地面;各村都没有专用堆放物料的库房,造成消毒药品、各种物料乱堆乱放,消毒前、消毒后的物料混放;除段家营村用废弃的池塘堆放蚕沙外,其它村都没有专用蚕沙坑;各村(社区)的消毒器械、养蚕用具、上蔟用具数量上与养蚕规模不相称。
3.2.1 缺少养蚕技术人员
西乡县养蚕历史悠久,但子午镇养蚕始于2018年,镇上目前没有配备专业(专职)的养蚕技术人员,各村蚕桑合作经济组织具体从事蚕桑生产的人员未接受过针对性、系统性、规范化的技术培训,在实际养蚕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差。近年来各村蚕桑合作经济组织通过聘请石泉或者本地有经验有技术的养蚕大户进行现场指导消毒防病、小蚕共育、大蚕饲育,对降低蚕病发生,提高养蚕效益有一定促进作用,但蚕病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叠加影响,若不能系统熟练掌握养蚕生产技术,很难实现精细化饲养管理。
3.2.2 对蚕病发生规律认识不清,消毒不彻底
传染性蚕病的病原广泛存在于养蚕的各个角落,主要通过食下传染和创伤传染两种方式传播[1]。使用消毒不彻底而遗留有病原微生物的蚕具致使饲养环境污染,或者食下野外昆虫排泄物污染的桑叶都有可能造成食下传染。蚕头过密,相互抓伤,或者给桑、除沙、分蚕、匀蚕过程操作粗放,导致蚕体创伤,都有可能造成造成创伤传染。多化性蚕蛆蝇羽化交配后,产卵于蚕体表,经过1.5~2 d孵化成幼蛆,锉开蚕的体壁浸入蚕体,寄生在蚕体壁和肌肉之间,以脂肪体和体液为食料迅速长大,造成非传染性蚕病蝇蛆病。4龄蚕被寄生多数在5龄中期或上蔟前而死亡。农户由于对各种蚕病发生规律认识不清,对蚕病危害程度认识不足,只注重室内及用具消毒,而忽视环境、贮桑室及其它用具的消毒;蚕期结束不及时进行回山消毒,甚至认为回山消毒是浪费时间和药品;个别养蚕工作人员还把僵蚕捡回家进行晾晒出售;消毒的蚕具与未消毒的混装混放;夏秋季为了通风排湿,蚕棚卷闸门大开,安装的防蝇蚊网形同虚设,反倒为蝇蚊、飞鸟进入蚕房提供了方便。
3.2.3 养蚕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 操作不规范
规模化养蚕用工数量大,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技术熟练程度不一。饲养过程中蚕头过密不能及时扩座匀蚕,除沙不及时,不能轻拿轻放,蚕网不够就用手抓,导致创伤传染;眠起处理不当,对眠蚕、青蚕、起蚕分不清楚,造成大小蚕混养;蚕沙乱堆乱用,运蚕沙的三轮车经过简单水洗不消毒直接运送桑叶;桑叶在采运贮过程经常发生凋萎、蒸热,质量变差。
3.2.4 重治轻防,用药不当
据调查,当地部分养蚕人员自认为蚕药治蚕病,殊不知所有蚕病的发生只能预防,不可治疗[2];还有一部分养蚕人员用兽药、人药替代蚕药添食或体喷,达不到蚕药添食或体喷的效果;有些农户不会配制漂白粉防僵粉、蚕室蚕具消毒药液,不会使用主辅剂混合配置消毒药品等。
西乡县地处国家确定的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地区,巩固拓展好脱贫成果和防止返贫的任务依然艰巨[3]。因此,西乡县要利用好国家有关帮扶政策[4],主动对接上级相关部门,争取资金扶持,逐步改进和完善各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桑园条件、养蚕配套设施,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建议每个村选择2—3名工作责任心强、热爱蚕桑事业的村民,由镇政府统一组织,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进行针对性、系统性、规范化的栽桑养蚕理论知识与实践技术的培训,充分认识到无病才能高产,重点从消毒防病、各项养蚕技术措施的落实等细微处入手,使其成为各村(社区)的养蚕管理能手、技术能手。
市县有关蚕桑技术指导部门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及时进行蚕病发生规律与蚕病防治的宣传指导,把诱发蚕病的原因、蚕病的危害及蚕病的预防控制宣传到户、普及到人,提高消毒防病意识,营造清洁无毒的养蚕环境。
要树立蚕前消毒、蚕期消毒、回山消毒、环境消毒一盘棋和一个标准的理念,每批次蚕之间要留足7~10 d的消毒时间。蚕前消毒用2%有效氯漂白精液浸泡或喷消蚕具,不能浸泡消毒的蚕台、蚕室等清洗干净后将浸泡好的蚕具移入蚕室,进行全封闭熏烟消毒,室温25 ℃以上持续时间24 h后打开门窗排湿;待室内蚕具基本干燥,再次用氯制剂或醛制剂进行喷消,蚕病发生严重的夏、秋季可增加一次熏烟消毒和喷消。养蚕过程中用防病一号或新鲜石灰粉每天早上喂叶前进行常规蚕体蚕座消毒,有僵病发生的改为漂白粉防僵粉进行消毒。蚕期添食预防药物时,一定要用凉开水配制,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有针对性的预防添食,忌乱用滥用添食药物。回山消毒时将所有蚕具打扫冲洗干净,至少喷消1次,熏烟消毒1次。
养蚕操作过程中的换鞋洗手;贮桑室每隔1—2天用消特灵或1%的有效氯漂白粉液地面消毒;除沙后的地面及时用消特灵或0.5%的有效氯漂白粉液对空气地面喷洒消毒;蚕沙及蚕室垃圾及时运至蚕沙坑集中堆沤腐熟,严禁直接晾晒或施入桑园;淘汰的弱小蚕、病死蚕用蚕筷夹出放入消毒液浸泡2 d后深埋,绝不能直接喂鸡喂鸭;严禁晾晒僵蚕;所有进蚕室的用具必须经严格消毒后方可使用;防蝇蚊的窗纱、门帘有损坏的及时修补或更换。
蚕病发现的越早,病原扩散的范围就小,对蚕病的防控越有利[5]。如发生病毒病时要用新鲜石灰粉或防病一号早晚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发生真菌病时小蚕配制2%有效氯漂白粉防僵粉,大蚕配制3%有效氯漂白粉防僵粉早晚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发生细菌病时及时添食抗菌素,发生蝇蛆病时用灭蚕蝇添食或体喷,均可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养蚕过程中蚕会受到多种病原微生物的侵害,要对症预防,选择的消毒药品一定要保证质量,配制药物的浓度、剂量要等于或稍高于标准。对蚕病诊断把握不准,可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体液、消化液或组织检查,确定蚕病类型,及时采取防控措施,控制蚕病暴发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