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茜,符云琳,方 皓,程乾坤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 环境科学研究所,广州 510655)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废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城市水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1]。城市河涌天然径流量小,环境容量低,即使截污工程完善,水环境改善难度仍较大[2]。当河涌为往复流时,水动力不足,将进一步加剧河涌的水污染[3-5]。本文以佛山市禅城区张槎街道为例,结合南北大涌以西片区主干内河涌的水质状况,研究引排水对区域水环境的影响,以期为区域水利调度提供参考。
张槎街道处于珠江三角洲河网地带,西、北两侧被东平河和汾江河半环抱。其中,南北大涌是张槎街道的主干内河涌之一,总体流向为自南向北,从东平河引水,向汾江河排水。南北大涌将张槎街道分为东、西两个片区,西片区以明涌为主,受外界影响小,河涌多为往复流。东片区以暗渠为主,与西片区的水力联系不紧密。张槎街道南侧有3 个闸站与东平河相连,将东平河水引入内河涌;北侧有4 个闸站与汾江河相连,将区域水排入汾江河。张槎街道通过闸站控制,整体呈现从南侧的东平河引水、向北侧汾江河排水的局面。
研究区共有6 个常规监测断面,分别位于南北大涌、南北二涌、西一涌、西二涌、西三涌和西四涌,如图1所示。常规监测指标包括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CODMn)、化学需氧量(CODCr)、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NH3-N)、总氮(TN)和总磷(TP)。根据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常规监测数据,南北大涌、西三涌2019—2020年以及2022年水质超标频繁,主要超标因子为氨氮,其次为总磷和DO,2021年全年未超标;南北二涌、西一涌、西二涌、西四涌2019—2022年水质超标频繁,主要超标因子为氨氮、总磷和DO。总体来看,研究区水环境状况较差。从年际来看,2019—2021年区域水环境呈变好趋势,但2022年水环境呈现恶化趋势;从年内来看,各断面水质变化较大,无明显规律。
图1 水质常规监测与补充监测的断面布设
如图1所示,本研究在西片区共布设14 个水质补充监测断面,于2022年11月至2023年4月(枯水期)进行7 次采样分析。监测项目包括pH、水温、DO、氨氮、CODMn、总磷、BOD5和CODCr。结果显示,研究区水质普遍超标,主要超标因子为氨氮、总磷。根据常规监测及补充监测可知,区域主要超标因子为氨氮和总磷,因此本文以氨氮、总磷进行探讨。第1 次监测的氨氮、总磷超标率分别为35.7%、21.4%,第2 次分别为7.1%、0%,第3 次分别为28.6%、14.3%,第4 次分别为28.6%、0%,第5 次分别为50.0%、7.1%,第6次分别为21.4%、0%,第7 次分别为42.9%、21.4%。
7 次水质采样监测期间,研究区的引排水情况如表1所示。区域引水量排名前三的依次为第4 次监测、第2 次监测和第6 次监测,对应时段的水位也依次排名前三,均处于高水位时期。区域引水量排名后四的依次为第5 次监测、第7 次监测、第1 次监测和第3 次监测,对应时段的水位处于低水位时期。
表1 7 次水质采样期间区域引排水量
研究区氨氮、总磷超标率与引排水量的对比如图2所示,氨氮、总磷超标率与水位的对比如图3所示。
图2 区域氨氮、总磷超标率与引排水量对比
图3 区域氨氮、总磷超标率与水位对比
总体来看,区域引水量越大,相应的水位越高,区域水环境越好。但是,引水量排名第二(水位也排名第二)的第2 次监测水质比引水量排名第一(水位也排名第一)的第4 次监测水质要好,这是由于第2 次监测区域排水量比第4 次监测多,排水量占引水量的比例更大,引水量、排水量越大,越能提高水体流动性,从而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因此,在提高区域引水量的同时,提高区域排水量可有效改善水环境质量。7 次水质采样监测中,第2 次监测水环境质量相对较好,除个别监测断面氨氮超标外(可能受其他因素影响),其他监测断面氨氮、总磷均可达标。
根据常规监测数据,研究区水环境状况较差,主要超标因子为氨氮和总磷。从年际来看,2019—2021年区域水环境呈变好趋势,但2022年水环境呈现恶化趋势;从年内来看,各断面水质变化较大,无明显规律。根据补充监测数据,研究区水环境质量仍存在超标现象,主要超标因子依然为氨氮和总磷。总体来看,区域引水量越大,水环境越好,同时增加区域排水量可进一步改善水环境质量。7 次水质采样监测中,第2 次监测水环境质量较好,除个别监测断面氨氮超标外,其他监测断面氨氮、总磷均可达标,区域的总引水量为58.86 万m3,对应的总排水量为12.654 万m3,排水量占引水量的比例为21.5%,可作为区域水利调度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