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时事素材的应用

2023-12-12 12:57:09林雪金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3年11期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立德树人

林雪金

摘  要:时事素材是道德与法治学科重要的教学资源,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地。基于此,文章探索立德树人背景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时事素材的作用,探索适宜的应用策略,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立德树人;时事素材

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以下统称“统编版教材”)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是立德树人的“法宝”。该套教材以现实生活为着眼点,融入丰富的生活内容,助力学生建构道德认知和法治认知。众所周知,时事素材源于现实生活,具有生活性。大部分学生在教师或家长的指引下接触时事素材,在一定程度上建构了道德与法治认知,丰富了生活经验。同时,时事素材对小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学生会在阅读时事素材的同时进行思考,形成个性化认知。基于此,在实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应用时事素材,并依据教学需要挖掘恰当的时事素材,使该门课程更具政治性、思想性、综合性和实践性,让学生通过体验多样活动,扎实理解学习内容,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借此增强学科育人效果,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生根。

一、应用时事素材的作用

立德树人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应以学生为本,强调应用新颖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时事素材具有以下主要作用。

1. 有助于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参与主体。道德与法治学科具有实践性。在体验生活之际,很多学生借助时事素材建构了学科认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应用时事素材,可以将学生带入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学生会产生熟悉感,自觉迁移生活经验,积极探究相关内容。如此,学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主人。在此过程中,学生积极地与教师、同学互动,分析时事素材,解决有关问题,由此建构道德与法治认知,为有效地体验生活作准备。学生也因为有学習收获倍感满足,进而自觉走进道德与法治课堂,彰显主人翁意识,积极探究,获得进一步发展。

2. 有助于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往往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单向地讲解知识。在如此情形下,教师很少引入教材以外的内容,学生的视线局限于教材,难以开阔视野。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之际,教师要学会用教材教。应用时事素材,是用教材教的具体表现。应用时事素材于道德与法治课堂,可以在丰富教学素材的同时,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前阶段,学生可以依据学习任务走进现实生活中,自主搜集时事素材,认真阅读,建构认知;在课中阶段,教师依据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展示时事素材,就此进行集体讨论。如此做法,可以实现翻转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有助于学生塑造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时事素材包括诸多内容,具有较强的育人性。应用时事素材于道德与法治课堂,可以使学生走进现实生活中,审视现实生活,了解社会现实发展情况,由此积累生活经验,便于在生活中践行良好行为,实现知情意合一。例如,环境保护是永恒的主题。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呈现以环保为主题的时事素材,引导学生分析环境现状,探索环境保护的方法,由此强化学生的环保认知,使他们自觉践行环保行为。

二、应用时事素材的策略

1. 研读教材,挖掘时事素材

恰当的时事素材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力支撑。时事素材的恰当性具体表现为与教材内容高度契合。与教材内容相脱轨的时事素材,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甚至还会适得其反,影响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果。为此,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找准契合点,由此挖掘时事素材,夯实育人基础。

例如,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下册“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这节课以生活中的浪费现象为立足点,揭示浪费造成的危害及避免浪费的做法。现实生活中的浪费现象有很多。近段时间,“‘大胃王吃播浪费食物”登上热搜,引发热议。铺天盖地的“大胃王”为吸引流量,暴饮暴食,猎奇吃播,将丢弃、浪费粮食作为一种正常现象,影响了大众的餐饮价值观。很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观看吃播视频,部分学生忽视“大胃王”浪费粮食这一行为,而部分学生审视、批判此行为,意识到不应该浪费粮食,浪费行为是对劳动者劳动成果的不尊重。如此时事素材,可以引发学生的关注。学生通过分析该现象,可以进一步认识浪费粮食可耻,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因此,在实施教学前,教师可以挖掘时事素材——“大胃王”吃播浪费粮食,尝试将其应用于课堂,驱动学生自主探究。

2. 依托课堂,开展教学活动

时事素材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助力。在实施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要以课堂为依托,使用多样的方式展现时事素材,由此开展教学活动,促使学生体验、探究,建构良好的道德认知,实现学科育人。

(1)应用时事素材创设情境活动。

情境是学生进行有意义建构的载体。情境是教师依据教学需要,利用适宜的素材和手段创设出的真实场景。教师应用时事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将学生带入真实场景中。在体验真实场景时,学生会自觉迁移已有认知,积极探究。

例如,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这节课教学重点之一是“白色污染”。为引出此内容,教师可以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播放国庆阅兵的视频。激动人心的视频很容易吸引学生的目光。在观看时,学生的关注点不同。在播放视频后,教师提出问题:“在观看视频时,哪一场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了解问题内容后,学生纷纷回想视频内容,在脑海中描绘不同的场景,并就此作答。有的学生说:“整齐划一的方队。”有的学生说:“各方队踩着铿锵有力的步伐经过北京天安门。”还有的学生说:“天空中飘舞着五颜六色的气球。”教师寻找有价值的内容,并提问:“在这天,北京天安门广场腾空而起了数万只气球。这些气球到哪里去了?会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如此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部分学生迁移生活经验,提到这些是环保气球。对此,教师介绍可降解气球,促使学生了解其原理。随后,教师提出问题:“在国庆阅兵中,国家大量使用可降解气球,从这一行为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有的学生说:“我国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并致力于环境保护。我们也要跟随国家发展的步伐,践行环保理念,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教师对此进行赞赏,并进行引导:“要想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先来谈一谈‘白色污染”。大部分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认真倾听。由此可见,应用时事素材可以轻松地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被教学情境所吸引,主动走进其中,思考、解决问题,建立良好的思想认知——环境保护。如此,可以进行深入探究,强化认知,为在生活中进行环保行为奠定坚实的基础。

(2)应用时事素材开展探究活动。

探究是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方式之一。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进行探究,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学科知识,还可以无形地受到道德、法治的滋养,便于形成良好观念。探究是学生在学习情境中,使用多样的方式解决问题,获得答案的活动。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应用时事素材,可以引领学生进入具体的学习情境中,促使其积极探究,做到探究有所得。

例如,在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这节课“诚信”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呈现时事素材——2022年全国道德模范邢彩丽和臧虹汝的故事。邢彩丽言出必行,用行动诠释诚实守信的价值准则,用“阿姨,一定会常来看你”与小森定下了“爱的约定”,并连续4年定期往返90多公里,无私地帮扶小森家庭。在邢彩丽的陪伴下,小森从过去的孤僻沉闷变得开朗活泼。臧虹汝因奶奶临终前的一声嘱托,为爱坚守一句承诺,续写着长辈们捐资助学31载的不渝信念,累计筹集近14万元爱心善款,资助困难学生460余人次。她以无言的付出点亮无数学子的星火求学愿望,以人间大爱谱写了温暖人心的守诺助学故事。在阅读时事素材时,大部分学生为邢彩丽和臧虹汝的行为所感动。教师把握时机,向他们提出问题:“从邢彩丽和臧虹汝的事迹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审视邢彩丽和臧虹汝的行为,感受到他们的诚信,并就此作答。依据学生的作答情况,教师追问:“如果他们没有信守承诺,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大部分学生走进真实场景中,甚至将自己作为场景中的一员,多角度地进行思考。有的学生说:“如果邢彩丽没有坚守诺言,小森可能会感到失望,对世界充满排斥,不愿意與人交往,性格会愈加孤僻。”有的学生说:“假如臧虹汝没有坚守诺言,一些困难学生会失去上学的机会。”还有的学生说:“邢彩丽和臧虹汝如果不讲诚信,可能给小森、困难学生带来消极影响。”在如此表述中,学生感性地认知了诚信之于社会和个人发展的影响。教师把握时机,结合教学内容概述诚信的影响。同时,教师继续向学生提问:“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生存之基。如果不讲诚信,会给社会或个人带来怎样的危害?”学生纷纷迁移课堂认知,进行逆向思维,思索不讲诚信的危害,并就此畅所欲言,强化对诚信的认知。应用时事素材可以使学生获得探究的机会。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发挥思维作用,不断思考,解决问题,一步步地认知诚信的重要性,以及不讲诚信的危害等,掌握教学内容。学生也因此受到心灵的滋养,便于形成诚信意识,主动向道德模范学习,在现实生活中践行良好行为,逐步成长为一个讲诚信的人。

3. 延伸课外,组织实践活动

道德与法治教学讲求知情意行合一。生活实践是实现这一点的重要途径。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学生学习时事素材,建构了认知,形成了积极情感,建立了良好意识。接着,学生要进入现实生活中,体验活动,实践认知、情感、意识,由此塑造良好行为,增强道德认知和品行建构效果,同时积累生活经验,积极体验现实生活。基于此,在实施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要立足学情延伸课外,组织实践活动。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安全记心上”这节课时,学生体验多样活动,积极学习时事素材,懂得了平安出行的重要性,形成了保护生命安全的意识。但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很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遇到此情况,尤其了解了违反交通规则的危害。为了使学生增强安全意识,教师拓展课堂,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在组织活动时,教师、家长和交通警察通力合作,在休息日将学生带到马路路口,引导其化身为“小红帽”,监督行人,制止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在体验活动时,学生表现得尤为积极,在发现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后,与警察叔叔一起讲述此行为的危害,同时耐心倾听警察叔叔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违章处罚条例》。在这样的情形下,学生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对交通规则和交通安全的认知。同时,学生也因此汲取生活经验,便于在生活中践行安全行为,增强安全意识,切实保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时事素材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助力。有效应用时事素材于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在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同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发挥自主性,积极地与时事素材“互动”,不仅可以借此掌握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还可以形成良好的道德认知,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行,便于成长为有道德修养的人,进而积极体验现实生活,茁壮成长。在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时,首先,教师要立足学科特点,高举立德树人大旗,紧扣应用时事素材的作用,结合教学内容,深入研读教材,挖掘适当的时事素材。其次,教师要以课堂为依托,以现实生活为归途,立足学生学习情况,依据教学需要,灵活应用时事素材,创设情境活动,开展探究活动,组织实践活动,积极体验活动,由浅入深地掌握知识,引领学生回归生活,将认知转化为行为,由此强化道德认知,塑造良好行为,提升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陈秀丽. 巧借时事新闻  树牢法治意识[J]. 当代家庭教育,2022(11).

[2]朱艳云. 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时事政策渗透探究[J]. 天津教育,2021(33).

[3]郭艺玲.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刍议[J]. 课程教育研究,2020(6).

[4]方晓. 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时事新闻的融入[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2).

猜你喜欢
小学道德与法治立德树人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训练设计策略
考试周刊(2018年56期)2018-06-29 08:02:20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考试周刊(2018年46期)2018-05-18 09:31:38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科教导刊(2016年28期)2016-12-12 06:04:24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析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初中音乐教学策略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