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农职学院奔向“特色”“高水平”

2023-12-12 13:30铁铮高照全赵庶吏
绿色中国·B 2023年9期
关键词:北京市特色专业

铁铮 高照全 赵庶吏

永定河畔,有一方热土,薪火相传六十载,为京郊大地育人才;

田间地头,有一群志士,辛勤耕耘一甲子,有同一名字农职人。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是北京市唯一的涉农林高职院校,60多年来,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农林业高技能人才。

近年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全面开展北京市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精心打造都市园艺专业群和动物医学专业群,先后入选全国百所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全国高职院校教学资源50强和服务贡献50强等单位。

都市园艺专业群崭露头角

2015年,都市园艺专业群的教师们开始了积极的探索。他们调研产业需求,学习职教理论,设计教学方案,开展模式实践。到2019年,专业群入选北京市“特高”专业群,2020年入选国家“双高”A档专业群。

据了解,专业群以园艺技术专业为核心,以园林技术、环境艺术设计和植物保护专业为支撑。专业群围绕北京“四个中心”战略定位、都市现代农业“生产、生活、生态”特点,创新形成了“四时驱动、双融双升”人才培养模式。即根据四季植物生長规律和生产活动安排教学,通过产教融合和书证融通全面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形成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新模式。

通过3年“特高”专业群建设,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新型课程体系,完善了实训条件,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这个专业群的学生获得了6项世园会特等奖,61项省部级以上大赛奖励。培养出了全国行业大师2人,北京市级名师9人,团队获市级以上奖励荣誉50余项。主编出版教材专著32部,其中“十三五”国家级和农业部全国规划教材12部。2021年《插花艺术》获首届国家优秀教材二等奖。建设精品在线课22门、活页式教材5部。2022年,相关教学成果获北京市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专业群率先开办了高素质农民班,很多学员毕业后已成为企业负责人、农村实用人才和村两委成员。学员张露获得“北京市三八红旗手”称号,学员朱艳明获聘“国家林草乡土专家”。

据悉,该校积极探索深度产教融合之路,创新育人平台。按照现代都市农业职业岗位要求,与西郊农场、京林集团合作创建了工程师学院,探索新型共同育人模式;升级校内实习实训平台,构建集产学研训赛于一体的校内共享型基地。基于3D扫描技术,率先建成了基于真实植物生长、园林景观的虚拟平台,建成9个具备教学诊断功能的智慧教室,实践基地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该校与81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开展不同类型的专业实训和实践教学。依托工程师学院和共享型实训基地,探索共建、共育、共享型人才培养新机制,为多业态、多功能都市现代农业培养多类型、多层次的高技能人才提供了保障。

近3年,该校承担国家重大工程项目2项,2019北京世园会科研院所展位项目获室内展品竞赛银奖;作为北京市主持单位,参加全国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选出的八棱脆海棠入选了全国十大优异种质资源。团队积极开展扶贫攻坚和精准帮扶工作,在太行山、燕山等地区广泛开展果树技术扶贫,获市级扶贫攻坚专项奖励4项。

另据了解,该专业群团队2019年主持的“生菜良种良法配套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推广生菜种植面积80多万亩,促进农民增收15亿元,获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

团队主持国家自然基金等市级以上科研课题20余项,获国家林草局科技进步奖1项、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科技进步奖1项。主持北京市科技小院6个,2个获“十佳北京科技小院”。

这个专业群还开办了泰国分院,积极探索中国职教模式在海外示范。据悉,泰国分院园艺技术专业连续3年招生。团队建成了6门在线课程。园艺技术专业教学标准获泰国认可。中泰科技研发中心筛选出了2个耐热平菇品种。积极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多次线上培训,受益人群达500多人。2019年,获得了泰国合作示范专项奖励。

动物医学专业群彰显特色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的动物医学专业群是北京市首批特色高水平骨干专业群。该校按照“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总要求,精准匹配首都公共卫生安全战略需求,创建了产科教融合共同体新模式,构建了对首都发展的支撑体系,形成了成熟的建设改革经验,获得了91项省部级以上标志性成果,其中国家级标志性成果14项。

这个专业群支撑首都高效养殖、健康养殖、和谐养殖、实验养殖和休闲养殖等五大产业需求,聚焦“校企双主体、能力双培养”,有力推进了“三融双培育工匠”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企业班教学提升了专业与产业和企业的契合度,订单班提升了专业对企业发展的支撑度,院士工作室提升了学科建设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贡献度。通过构建五育人平台,形成了全环境育人新生态,实现了由“谋业”向“人本”的转变,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学生获省部级以上奖项49项,技能大赛国赛二等奖2项、市赛奖15项,创新创业市赛7项。该校探索建立的人才培养模式获北京市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并在全国同类院校及国际院校示范交流和推广 应用。

据悉,这个专业群项目实施以来,按照“系统设计、整体解决,合作共建、资源共享,追求共性、兼顾个性,网络运行、持续更新”的基本思路,遵循“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的建构逻辑,联合企业、行业、科研院所,共同打造形成了动物医学专业群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入选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学资源库,参与了动物药学国家级资源库建设。

这个资源库涵盖数字化专业课程、工学结合教材、新型活页式教材、慕课、微课,通过一系列数字化、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创设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能学”的良好教学场景。

这个专业群对接产业发展和岗位需要,融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引用企业真实案例。校企共同开发10部新形态一体化工学结合教材、3部活页式教材,其中5部教材入选职业教育十三五、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

专业群全面推进三教改革,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强化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数字化资源的建设水平,建成94门在线课程,所有课堂、所有课程、所有教师均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真正做到了以数字化、信息化赋能职业教育。

该校汇聚校内外优质人才资源,选聘产业教授、工匠大师、企业高级技术人员等,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团队。实施“2357”项目带动模式,开展教师创新团队培养计划,逐步形成了“顶天立地”的产科教深度融合的教师培养模式。成立北京市首个“动物科学院士专家工作室”,提升学科建设能力和科技创新水平。通過企业实践、科技挂职、行业任职等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经过3年的建设,培养出了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专业技术精湛、育人效果显著的高水平教育教学创新团队。

这个专业群构建了产教融合、开放共享、资源集聚的专业群实践教学基地,实现了实践教学、技术服务、创新创业一体化产科教融合平台,实现师资共享、基地共建、人才共育。与47家知名企业签订产教融合合作协议,与动物医疗知名企业合作,每年开办5个“校企合作教学班”、1个“订单班”。

该校建设的动物医学类培训基地入选北京市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开展了动物麻醉技术等教师培训实践项目,培训教师200余人次,培训企业、行业人员1000多人。

通过3年的建设,该校打造了3个高水平的技术技能平台。一是学生技术技能大赛平台。承办北京市(京津冀)职业院校动物疫病检验检疫项目技能大赛、首届京津冀宠物美容技能大赛等。二是产科教融汇平台。依托北京农业职业学院院士专家工作室,带动高层次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科研能力和水平建设,全面推进产科教的融合和创新,全面提升专业群建设和学科建设。三是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依托学院学生创新创业中心,通过学生创业、创业科研立项、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方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创业活动。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年收益达 80万元。

该校面向国家乡村振兴重大战略,围绕动物卫生安全保障领域,依托“首席专家-推广教授-科技特派员”专家服务团队,建立“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服务体系。累计推广16项健康养殖新技术,培训农民达29624人次,直接经济效益达267万元。

教师们组成的服务团队赴西藏拉萨、内蒙古呼伦贝尔、青海玉树、新疆洛浦等开展结对帮扶,打造集科普与乡村旅游发展充分融合的“动物特色”科技小院。

据悉,这个专业群在建设中与英国、泰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多所职业院校和大学开展合作与交流。与俄罗斯滨海国立农业大学合作共建“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引入英国BHS教学体系,重点开发了多门双语国际课程标准,推进专业核心课程与国际通用职业资格标准衔接。面向“一带一路”国家输出《犬猫外科关键技术》等14个课程标准,开发国际通用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建设国际通用教学资源,打造职教国际品牌,推进高质量国际化专业集群建设。

北京市特色高水平骨干专业群建设项目实施以来,这个专业群取得省部级以上标志性成果89项,其中国家级成果14项,彰显了专业群的价值引领、模式引领、制度引领和标准引领,在同类院校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通过动物医学职业教育对首都发展的支撑体系,为守护首都公共卫生安全、保障肉蛋奶高质量供给,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撑。

猜你喜欢
北京市特色专业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中医的特色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