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新模式释放富民红利

2023-12-12 13:30陈玉新
绿色中国·B 2023年9期
关键词:沽源县大石百合

陈玉新

“这里的景色真漂亮,好像一个‘植物园。”盛夏时节,地处河北坝上的张家口市沽源县长梁乡,草木葱茏、繁花锦簇,草原天路穿青山而过与蓝天相接,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赏玩。

长梁乡是典型的高原乡镇,林地、草原和湿地占全乡总面积的65.3%。近年来,该乡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打好生态和经济组合拳。乡里高标准规划建设以草原天路为轴线的花卉种植旅游示范带,全力打造以大石砬村为中心的精品百合种植示范园、以兴隆堡村为中心的特色中药材种植示范园,大力发展以南滩村为中心的传统旱作雨养种植核心区、以工农村为中心的精品有机蔬菜种植示范区和以长梁村为中心的特色富硒作物种植引领区,实现了生态美和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乡村处处是青山

长梁乡大石砬村,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森林和绿丝绒般的草原,天空一碧如洗,空气充满清新的味道。走进村里,只见村书记孙喜玲等人正走在巡林的山道上。他们穿着印有“护林防火”的红马甲,挎着军用水壶,拿着砍刀,遇有挡路的杂枝野草便麻利地砍掉。“我们村光林地就有2.1万亩,护林任务重。我这村级林长巡林可不敢有丝毫松懈。”孙喜玲说。

“这些林子是我们村的宝贝,千万不能有闪失。”随同巡山的生态护林员赵俊对孙喜玲的话表示赞同。

话说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驻村工作队刚到大石砬时,经过考察调研,提出了培育生态产业,推进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深度融合的策略。赵俊和不少村民一样,满肚子的疑团:“生态产业是个嘛?咋挣钱嘞?”不久后,驻村工作队用实际行动作答:成立林木种植合作社,申请成功了河北省首个合作造林项目。

“合作造林能改善生态環境,还给村民们提供了挖坑、栽种、管护等多种就业机会,增加了收入。”现任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驻大石砬村第一书记徐立群介绍,村里造林2300多亩,带动村民人均增收300元,为全省推广合作社造林模式提供了借鉴。

6年多的时间里,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协调下,大石砬村相继完成了坝上杨树防护林更新改造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惠及群众40人,人均增收2000元;实施了樟子松嫁接红松项目,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开展了华北落叶松抚育项目,投资60余万元,村民用工人均日工资150元;设立生态护林员岗位79个,人均年增收4200元……一系列生态助农项目让老百姓尝到了建设绿水青山的甜头。

得益于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的实施,长梁乡严格落实林长制,构建了常态化、全覆盖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乡村处处是青山。大石砬村先后获得“国家森林乡村”“国家森林乡村创建样板村”和“全国生态文化村”等荣誉称号,兴隆堡村获选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生态建设成绩斐然。

花朵开出好“钱”景

在长梁乡大石砬村百合种植基地,几位村民正在忙着除草。漫山遍野的百合花像是一只只风铃,随风翩然舞动,分外妖娆。

大石砬村种植的主要是兰州百合和亚洲百合。兰州百合是全国唯一可食用的甜百合,是“药食同源”的佳品,享有“蔬菜人参”的美誉。亚洲百合花朵极具观赏价值,适合盆栽观赏,是重要的鲜切花品种。

过去,长梁乡并没有大规模种植百合花的历史。2017年,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驻村工作队邀请北京农林科学院专家实地调研,认为大石砬村土质是肥沃的富硒黑沙土,且当地温差较大,很适合种植兰州百合。

在村民们还在观望之际,党员温林和试种了40余亩,产量1200余斤,驻村工作队帮忙联系了销路,获得了可观的收益。如今,温林和家的百合花田因为起步早,经营得当,地理位置又好,早已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眼看百合花“钱”景光明,村里人开始纷纷尝试种植。大石砬村百合种植基地现扩大到了1200亩,品种已有12种,还建设了9个鲜切花暖棚。

“销路不用愁,每支鲜切百合大概卖7到10元,根本供不应求。”鲜切花暖棚负责人尹彪正领着村民采百合,说起自己红火的鲜花生意,很是高兴。

有了大石砬村的成功案例,长梁乡找准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入口,带领全乡群众做起了“花样文章”。沽源素有八百里金莲川的美誉,金莲花是这里的特产,可观赏,可制药、制茶,全身都是宝。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支持100万元,招商来的企业拿出100万元,在兴隆堡村建起了200亩的金莲花基地。每年企业拿出省财政投资的7万元作为分红分给村集体。“7万可不是一笔小数,让我们村委会能干不少事。中心花园就是用这笔钱建起来的。”兴隆堡村书记王海龙笑得格外开心。乡亲们不但获得了土地租金,还可以在金莲花地里打工。能在家门口挣钱还能学技术,大伙儿别提多高兴了。

集体增收,农民致富,企业获利,长梁乡靠着小花朵做出了大文章。

有机蔬菜产量丰

“家人们,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现摘现发的胡萝卜,富硒土壤种植,未添加化肥、农药,鲜甜可口、营养丰富,蒸、炒、鲜榨、凉拌、做主食都好吃……”走进长梁乡狐狸沟村北菜有机蔬菜种植基地,沽源县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的主播们正在向网友直播有机蔬菜,菜花、生菜、南瓜、黄瓜、洋葱、胡萝卜、白萝卜、甘蓝、芹菜……足足十几种。

“我的30多个品种蔬菜经过有机包装后,全部直供北京大超市,效益比普通大棚最少高10倍,大白菜效益比普通大白菜高出100多倍!”北菜基地总经理赵春仁说,几年前与北京北菜园农业开发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完成了有机认证,村里的大棚全是搞得有机种植。

沽源县是京北重要的绿色农产品和夏季蔬菜生产基地,拥有架豆、西兰花、马铃薯三个“中国特产之乡”称号。每年7月至9月,北京市场上50%的蔬菜来自张家口,其中沽源蔬菜占到近一半。长梁乡积极发展精品有机蔬菜种植,目前已扶持狐狸沟村、工农村完成有机认证400亩,预计年产有机蔬菜1600吨左右、年产值3000万元。

为了种好精品有机蔬菜,长梁乡把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的专家请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农户种植,解答农户在蔬菜成长期间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专家针对生菜、白菜等提出了很多优化建议,每亩节约成本约360元,病虫害也少了,直接帮助种植户增收。

沽源县地处首都生态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水资源十分宝贵。针对区域水资源总量短缺,农业用水采补失衡,地下水位逐年下降等问题,长梁乡通过加大节水工程投入、建设节水园区、引进项目示范带动、创新用水制度等方式,实现了蔬菜产业既省水、省电、省工、省肥、省地,又提高了产量和质量的目标。“我们考虑的是既要保证农民增收,又要确保生态安全、绿色发展,实现增收致富与保生态共赢。”长梁乡党委书记李玉海说。

农旅融合引客来

7月的长梁乡,天高云淡,凉爽宜人。一大早,就有不少游客迫不及待地走进霓裳花谷景区,一睹百合花海的绚丽多姿。

7月28日,沽源县第二届花卉旅游文化节在长梁乡大石砬村开幕,上万亩精心种植的农田花海,吸引20万人次的游客前来赏花消夏。

农旅融合延伸了生态产业链,提升了生态价值链,拓展了乡村增收链。大石砬村老党员杨永财种了半辈子莜麦和土豆,如今却放下了“看家本领”。前些年响应村委号召,他建起了全村第一间民宿。客人很多是北京、天津、石家莊的。“因为咱这里山青、草绿、花漂亮、空气好才来的”。他整日围着民宿客房忙得脚不沾地,闲下来剪庭院里的绿植花卉、跟大酒店请的专家学清洁整理客房。

在沽源县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长梁乡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带动群众和种植大户,在草原天路两侧50至100米内集中连片种植马铃薯、葵花、胡麻及油菜籽等集观赏与效益于一体的农田花海,为来往游客打造“花随路走,路在花中”的草原天路风光带。同时,引入社会资本实施服务驿站、花海露营休闲区等基础设施改造,打造了山地景观带、灯光秀表演,建设了生态公园、萌宠动物园和百合花网红打卡、婚纱摄影地。鼓励当地村民积极新建改造民宿,由村集体牵头成立合作社,引入专业团队运营,更好地满足游客吃、住、行、娱的体验需求。

“每次来都不一样,一次比一次好看,拉动了旅游,土豆、藜麦、莜麦、蚕豆,家乡的特产都可以卖。”长梁乡长梁村村民张大姐说,她已经第4次到景区游玩了,每次都能发现新亮点。

生态产业带活了乡村,村民们在家门口就吃上了旅游饭。“一上午卖了两三百块钱的东西。”长梁乡大石砬村村民张碧林把自家的莜麦面、烤土豆、茶叶蛋拿到景区路边售卖,非常抢手。2022年,大石砬村这个曾经的深度贫困村,村集体收入增至100余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增至1.3万元。

猜你喜欢
沽源县大石百合
考出工作实效 奏响监督强音——河北省沽源县人大常委会持续监督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胆小鬼的长裤子
风吹百合香
十岁练什么
清心消暑话百合
无名石头国
百合依依
胸口碎大石等
沽源县政协主席深入乡村调研扶贫工作
富贵像风吹过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