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精神在祖国大地上生根

2023-12-12 13:30铁铮王宏腾
绿色中国·B 2023年9期
关键词:西吉县院士水土保持

铁铮 王宏腾

上世纪80年代初,关君蔚等北京林业大学师生在贫穷的宁夏西吉县开展小流域治理。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的胡启立同志称赞他和团队,“把論文写在大地上”。不久前,“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关君蔚院士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入选了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局联合发布2023年度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认定名单。

截至目前,全国287家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已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初步形成了“以点带面,辐射全域”的体系格局。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建设的关君蔚院士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成为我国传播林草行业科学家精神的一面旗帜。

再现院史  亮点颇多

这个特色鲜明的基地以史为线,采用室内展室与野外基地相结合的形式,展示了以关君蔚院士为代表的几代水土保持科学家扎根基层、重视实践、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科学精神,以及心系民生、忠于祖国的家国情怀;充分呈现了关君蔚院士科学家精神的展示和传承,生动展现了水保科学家精神的与时代需求相呼应,场景式表现了以关君蔚院士为代表的六代水土保持科学家与国家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精神。

室内展室以学院院史展览室为基础,以关君蔚院士为代表的水保科学家生平为主线,展示自1952年首次设立水土保持课程、1958年建立第一个水土保持专业、1992年建立世界上唯一一个水土保持学院以来,水土保持科技工作者所传承的“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实干精神、践行从流域综合治理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系统治理的建设历程。

野外基地以山西吉县蔡家川流域为核心,通过历史影像展示、口述历史、实地体验等方式,展示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科学家群体半个世纪以来扎根黄土高原生态治理一线、破解黄河流域重大科技难题的光荣事迹,详细介绍了覆盖西北风沙区、华北土石山区、南方紫色土区、西南喀斯特区等全国主要生态类型区的野外平台和科技示范园区、科普教育基地体系,记载了科学家群体为构筑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格局做出重要贡献。这个野外基地为山西吉县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始建于1976年,是水土保持科教发展和科学家精神的载体,现已成为集定位观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示范、国际合作、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多功能国家级野外站。

爱国为民  科技报国

关君蔚出生在辽宁省沈阳市的一个满族家庭,1936年公费留日,1941年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回国后,他毅然放弃优渥条件,投身水土保持事业。

上世纪50年代,他背着小米、啃着窝头在门头沟田寺村创立了我国泥石流治理的典范。上世纪70年代,他在山西吉县拉开了北林师生参与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序幕。他奔走在祖国北疆万里风沙线上,推动绿色长城建设。耄耋之年,他仍心系国家和人民、著书立说。“君子美德,泽震四海;蔚然成风,绿荫九州”是对关君蔚院士与水土保持事业紧密相连的最好诠释。

艰苦奋斗  代代相传

这个基地展示的是我国水土保持教育史,也是一部六代水土保持科学家呕心沥血的艰苦奋斗史。

我国水土保持事业开创于1952年,以高志义、李滨生等为代表的科学家在水土保持林建设、防风治沙、农田防护林建设、水土工程措施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为我国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心系民生、情系黄土为核心的绿色担当。王斌瑞教授一生致力于吕梁山区困难立地造林技术,解决了黄土高原干旱造林的重大问题。2000年,王斌瑞因公殉职,被追授“当代吕梁英雄”称号。他不畏艰辛的奉献精神,永远留在了吕梁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严谨治学、甘于奉献为核心的绿色守护。朱金兆教授60多年奋斗在我国防护林体系建设的第一线,他70多岁时仍到吉县一线指导学生建设,用行动诠释了“树木树人”的内涵。他在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建设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

守正创新、敢为人先为核心的绿色奋斗。“绿染荒坡霜染鬓”是对全国最美野外工作者朱清科教授的最好诠释。他用双脚踏遍晋西地区的每一片土地,是践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典范。

进入新时期,在关君蔚科学家精神的引领下,水土保持事业发展成效显著,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科技支撑、重点研发等项目百余项,先后获得14项国家级和56项省部级奖励。

家国情怀  科学精神

据了解,这个基地展示的科学家精神内涵十分丰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心系民生、忠于祖国的家国情怀。关君蔚院士一生与党和国家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长期致力于生态环境建设。早在1981-1985年,他带领师生在宁夏西吉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使当地水土流失量下降了62%,粮食产量增长了42%,人均年收入增加了4倍。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胡启立同志称赞他和团队,“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此后,“西吉模式”推广到山西吉县蔡家川流域,其治理成效被国内外学者誉为“黄土高原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典范和教科书”。

二是扎根基层、重视实践,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科学精神。关君蔚院士是中国水土保持学科的奠基者和创始人,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土保持学科体系。推动了被誉为“绿色长城”的世界百个重大项目之一—“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的建设,先后荣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金质奖章、林业科技重奖和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他指导的高志义、李滨生、王礼先、王斌瑞等教授累计获国家级科技奖励14项,培养的博士生崔鹏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基地特色  十分鲜明

这个基地之所以能跻身国家级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的行列,在于其有鲜明的特色。一是充分体现科学家精神与时代需求的高度契合。二是充分体现关君蔚院士科学家精神及其传承。三是充分体现水保科学家精神的历史性、时代性。

基地展示分六个时期,体现以关君蔚院士为代表的水保科学家群体与时代同频共振、坚持守正创新的宝贵精神。在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关君蔚院士精神的传承者,以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己任,致力于“三北”防护林提质增效和生态价值实现,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再立新功。

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关君蔚院士科学家精神基地将在中国科协等单位的指导和支持下,从“建体系、定标准、树品牌、强特色”出发,开展科学家精神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升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品牌建设水平,让科学家精神在祖国大地上生根。

猜你喜欢
西吉县院士水土保持
追思本刊前主编茆智院士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山西吉县:建设基层动物防疫队伍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土保持
《山顶上的足球场》
水土保持
院士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