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同伴信任和自尊的关系研究
——以大理州M 中学为例

2023-12-12 06:05张雅伦
大理大学学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滇西北同伴信任

张雅伦

(成都市金牛区天一学校,成都 610083)

一、问题的提出

自尊是个体在与他人相处中获得自我价值的感受,这种获得自我价值的感受是从他人评价或者从群体接纳中得到的〔1〕。而良好的自尊水平可以促进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及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对于青少年独立人格、健全人格的形成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表明:青少年若伴有较低的自尊水平,则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校园暴力、逃学以及物质滥用等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问题〔2〕。个体也会根据他人对自己的肯定和认可来决定自己的自尊水平高低,社会支持度与满意度则对个体的自尊水平有着较强的预测作用,也就是说个体伴有较高的社会支持则会形成较高的自尊水平〔3〕。可以看出,自尊对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与健全人格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

日常生活中所提到的“信任”一词,它是从心理学研究发展来的,有人把同伴信任看成个体对同伴可信度的概括化期待〔4〕。但同伴信任实质上是个体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通过从同伴身上获得的某些行为与特质,从而决定个体本身是否选择信任同伴的一种心理行为。而较好的同伴关系是可以促进青少年社会化发展的,也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有学者表明,青少年时期同伴依恋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比父母依恋更重要的〔5-6〕。也有学者发现,同伴之间伴有高度信任,会促进个体产生积极的适应行为,但被他人拒绝则会表现出消极的认知和行为〔7〕。青少年正处于社会化发展的过程中,同伴交往是青少年社会化发展必不可少又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青少年的心理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个阶段的学生生理、心理、情感、自我意识等都在迅速发展,是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也是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该阶段学生在学业压力、同伴关系、自我意识等方面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尤其是不正确的自我认知或不良的同伴交往会使初中生产生情绪低落,丧失自信心,产生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反之,和谐的同伴交往与良好的自我发展可以促进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

尽管学界已有不少学者探索并揭示自尊与同伴关系、同伴依恋及人际信任等的关系,但在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其经济、医疗卫生及教育等方面的发展相较于发达地区而言较落后,尤其是在一些边疆少数民族山区,经济、医疗卫生、教育事业等的发展更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其中,经济落后的片区教育资源尤其匮乏,学校和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忽视,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以开展和实施,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青少年群体是一个特殊而又非常值得关注的群体。

鉴于此,本研究致力于更好地了解分析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自尊水平与同伴信任水平的现状及关系,以期引起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与家长的重视,促进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大理州M 中学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以方便取样的方式在初一和初二年级各五个班级进行了调查研究。对535 名被试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问卷535 份,有效问卷520份,有效率97%。其中研究对象构成为:初一年级260 人,男生123 人,女生137 人;初二年级260 人,男生129 人,女生131 人。

(二)研究工具

1.信任量表

信任量表〔8〕由Rempel 和Holmes 在1986 年编制而成,共有18 个项目,分为可预测性、可依靠性以及信赖三个维度,采用7 级评分方法,被试得分在18~126 分,中间值为72,被试得分越高则表示同伴信任水平越高。本次使用重测信度系数为0.80。

2.自尊量表(ESE)

自尊量表(ESE)〔8〕由Rosenberg 在1965 年编制而成,共10 个项目,量表整体为一个维度,采用4级评分方法,被试得分在26~32 分则为中等自尊水平,被试得分低于25 分则为低自尊水平,被试得分高于33 分则为高自尊水平。本次使用重测信度系数为0.88。

(三)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 26.0 软件对收集到的有效数据进行分析,采用描述统计、t 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分析方法。

三、结果与分析

(一)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同伴信任的状况分析

1.同伴信任的总体状况

从总体状况来看初中生同伴信任水平属于中等水平(M=78.86),最小值为38 分,最大值为120分,从中可以发现初中生同伴信任水平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见表1。

表1 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同伴信任的总体状况(n=520)

2.同伴信任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比较

表2 的结果表明,初中生同伴信任水平在性别、独生与否、留守与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年级、家庭所在地、是否经历重大创伤、挫折及失败上存在显著差异,发现初二年级学生的同伴信任水平显著低于初一年级学生的同伴信任水平(P<0.05);农村学生的同伴信任水平显著低于城市学生的同伴信任水平(P<0.01);经历过重大创伤、挫折及失败的学生的同伴信任水平非常显著低于未经历过重大创伤、挫折及失败的学生的同伴信任水平(P<0.001)。

表2 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同伴信任的人口学变量差异一(n=520)

此外,研究还发现初中生同伴信任水平在家庭关系与家庭收入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家庭关系“良好”和家庭收入“良好”学生的同伴信任水平显著高于“一般”“较差”和“不好”组。见表3。

表3 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同伴信任的人口学变量差异二(n=520)

(二)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自尊的总体状况分析

1.自尊的总体状况

与常模相比较,本研究520 名被试的自尊水平处于26~32 分(M±SD=30.25±5.92),表明初中生自尊水平属于中等水平,最大值为40 分,最小值为10 分。

2.自尊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比较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初中生自尊水平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年级、家庭所在地、独生与否、留守与否和是否经历过重大创伤、挫折及失败上均呈现出显著差异。初中生自尊水平在年级上存在差异(P<0.05);农村学生的自尊水平非常显著低于城市学生的自尊水平(P<0.001);非独生和留守学生的自尊水平显著低于独生和非留守学生的自尊水平(P<0.01);经历过重大创伤、挫折及失败学生的自尊水平非常显著低于未经历过重大创伤、挫折及失败学生的自尊水平(P<0.001),见表4。

表4 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自尊水平的人口学变量差异一(n=520)

研究还发现:初中生自尊水平在家庭关系和家庭收入上存在显著差异,发现“良好”组显著高于“一般”“较差”和“不好”组;初中生自尊水平在和谁生活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初中生自尊水平在母亲学历上也存在显著差异(P<0.001),且母亲学历为“小学及以下”组和“初中”组显著低于“高中”“中专”“大学”组。见表5。

表5 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自尊水平的人口学变量差异二(n=520)

(三)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同伴信任与自尊的关系分析

1.同伴信任与自尊的相关关系分析

采用相关分析探究同伴信任与自尊的相关关系,发现初中生同伴信任及其可预测性、可依靠性、信赖三个维度都与自尊呈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434,说明初中生的同伴信任水平越高,自尊水平就越高,见表6。

表6 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同伴信任与自尊的相关关系(n=520)

2.同伴信任与自尊的回归分析

本研究进一步通过回归分析探讨同伴信任与自尊的关系,其中自变量为同伴信任,因变量为自尊,分析结果表示调整后R2为0.187,说明自变量可以解释因变量的18.7%,同伴信任可正向显著预测自尊水平(β=0.434,B>0,P<0.001),见表7。

表7 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同伴信任与自尊的回归分析(n=520)

四、讨论

(一)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同伴信任情况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在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同伴信任处于中等水平,且个体之间差异较大。与以往研究表示中学生同伴信任水平属于中等水平〔9〕相一致。伴随着初中生同伴交往的发展,他们会处于各种社交情境活动中,同伴的信任与支持影响着他们社会化适应的发展,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徐芬等的研究表示同伴之间若伴有高度信任,会促进个体产生积极的适应行为〔7〕。这一点其实并不难理解,因为得到信任对于个体来说是可以促使其产生自豪感和自我认同感的;而个体认为同伴值得信任,也是为自己在有困境时找到了一定的支持,从而促进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交往与发展。同时,在青少年时期,良好的同伴关系不仅对初中生的社会化发展起着关键作用,还对其认知行为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反之,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内心敏感、多疑、缺乏社会经验,对事物的看法与分析不成熟,容易被同伴不经意的言语和行为误导,产生错误认知,从而导致一些不良行为的产生。

初中生同伴信任情况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前人研究结果〔10〕一致。初中生同伴信任情况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初二年级显著低于初一年级。从现实状况来看,初二年级的学生相处时间更久,因性格、喜好等原因产生的摩擦和矛盾可能性大于初一年级,而初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与同伴的熟悉度、了解度低于初二年级,发生摩擦与矛盾的可能性也低于初二年级,因此同伴信任水平显著高于初二年级。

初中生同伴信任情况在“家庭关系”和“家庭收入”上存在显著差异,家庭关系越和谐和家庭收入越高的个体显示他们的同伴信任水平越高,家庭关系与家庭收入影响着个体的家庭生活环境,生活在关系和谐且收入较好的家庭,可能获得更多的温暖与爱意,幸福感更强。

(二)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自尊情况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自尊水平处于中等水平,符合一般学生自尊水平,但也存在个体差异较大问题。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普遍还存在生理上的成人感和心理上不成熟相矛盾的问题,这导致他们自我意识不够清晰,自我评价体系具有不确定性。这时期的初中生具有较高的自尊水平,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中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赞赏和尊重,且会主动努力地表现自我,这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家长或教育者主动关注学生并给予积极的沟通与交流,对学生的自尊水平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而良好的自尊水平可以促进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对于青少年独立人格、健全人格的形成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存在较低自尊的个体则容易对自我认知和未来发展产生消极影响〔11〕,更易产生焦虑、抑郁、校园暴力、逃学、物质滥用等问题〔2〕。鉴于此,对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低自尊水平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帮助去提升其自尊水平。

研究发现,初中生自尊情况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初中男生与女生的自尊水平相当,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12〕一致。关于自尊的性别差异研究,学界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也有研究显示:初中男生的自尊水平显著高于女生〔13〕。这其中不乏包含研究对象、地域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初中生自尊情况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初二年级学生的自尊水平显著低于初一年级学生,这与魏晓娟的研究结论:青少年自尊水平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呈下降趋势〔14〕相一致。崔丽莹等对初中生自尊情况的研究中发现:初一到初二年级的学生整体自尊水平的稳定性随着时间推移自尊水平会降低〔15〕。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初二年级学生较初一年级学生来说学业压力增大,即将进入初三备战中考。同时,他们对自我的认识不够清晰、全面,容易在考试失败、人际交往失败中产生不自信、自我怀疑和自卑等心理。因此,到了初二年级,自尊水平易降低。初中生自尊情况在“家庭所在地”上存在显著差异,城市学生的自尊水平显著高于农村学生的自尊水平,这一结论与中职贫困生的自尊水平调查研究结果〔16〕相一致。城市学生在见识与生活条件上可能略微比农村学生较好,因此自尊水平也相应较高。初中生自尊情况在“独生与否”上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学生的自尊水平显著高于非独生学生的自尊水平,独生家庭的孩子,会受到父母更多的关注,接受到独一份的关爱;而非独生的学生,父母的爱被分享了,会缺乏一定的安全感,易产生自卑、敏感心理。

初中生自尊情况在“家庭关系”和“家庭收入”上存在显著差异。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会使学生自信心、表达欲更强,自尊水平也会较高。反之,家庭关系与家庭收入较不好的学生会更为敏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存在消极的自我评价。初中生自尊情况在“和谁一起生活”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与“爸爸妈妈”“祖孙三代”以及“妈妈继父”一起生活的学生自尊水平较高。与“爸爸妈妈”“祖孙三代”一起生活的学生受到多位亲人的关注和关爱,相对而言幸福感、归属感较强,所以自尊水平也显著较高。

(三)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同伴信任与自尊的关系分析

首先,研究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同伴信任与自尊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前人的的研究结果〔17〕相一致。说明在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同伴信任对初中生自尊水平发展也有着显著的促进和预测作用,为提升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同伴信任水平与自尊水平提供了可能性验证。

其次,本研究的结论与研究儿童同伴侵害、同伴拒绝对儿童同伴信念和自我概念呈显著负相关的结论〔18〕也相似。随着初中生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在与同伴相处的过程中,来自同伴的信任、认同与支持对他们自我认知的评价与自我价值的肯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伴在初中三年的陪伴与支持中也是相对稳定的。这更进一步解释了良好的同伴信任是可以促进学生积极自我意识发展的。

此外,在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如果能够通过开展良好的同伴信任干预活动,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同伴关系发展,既可以促进初中生自尊水平的健康发展,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同时也进一步促进初中生人际关系和谐发展。本研究还发现在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一些“留守”“非独生”且不能与“爸爸妈妈”居住在一起的初中生的自尊水平显著较低,这就更要求家庭和学校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尤其是一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为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青少年群体提供更多的心理危机防御措施,采用心理危机干预,帮助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独立且健全的人格,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平稳度过青春期;同时,提出积极的应对方式与干预措施也能更好地落实教育部提出的要全方位地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要求。

综上所述,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第一,初中生同伴信任与自尊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第二,初中生同伴信任情况处于中等水平,在年级、家庭所在地、家庭关系及家庭收入上存在显著差异;第三,初中生自尊情况处于中等水平,在独生与否、留守与否、年级、家庭所在地、家庭关系、家庭收入以及母亲学历上存在显著差异。

猜你喜欢
滇西北同伴信任
滇西北生命体验的诗性吟唱——黄立康散文集《巴别塔的砖》解读之漫议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滇西北高原机场一次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分析
寻找失散的同伴
异质型村庄共同体何以维系——一个滇西北民族村寨的互惠实践研究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从生到死有多远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滇西北鲁甸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铀矿找矿前景
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