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行车》编辑部
2023年9月8日—10日,2023中国(贵港)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发展论坛在广西南宁、贵港举行。其间,《中国自行车》杂志专访了贵港市港北区委书记黄英梅,请其就港北区新能源电动车产业的发展历程、发展成效、优势特点及未来目标,进行详尽的介绍。
《中国自行车》:请您介绍一下港北区是如何与电动车产业“结缘”的?
贵港市港北区委书记黄英梅(以下简称“黄书记”):位于广西东南部、珠江流域干线西江中游的贵港,曾经是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偏小,工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从2015年起,贵港市委、市政府确立“工业兴市、工业强市”发展理念,瞄准绿色、可持续发展产业,开始探寻适合贵港市发展的新兴产业。港北区作为贵港中心城区,拥有无可比拟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条件,经过广泛深入调研、充分细致论证,贵港市委、市政府于2015年4月作出规划建设中国-东盟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的决策,走上了培育发展新能源电动车产业之路,开辟工业高质量发展新赛道。到2019年5月,贵港市从没有生产过一个轮胎的城市,被广西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城。目前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发展迅猛,已成为贵港市新兴产业大飞跃的重要项目,也必将成为贵港市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中国自行车》:港北区是如何在短短8年时间内,实现新能源电动车产业从“无中生有”到“全产业链”的?
黄书记:8年前,在中国电动车产业的版图里,还没有港北区的一席之地,要从零开始培育发展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可谓步履维艰、困难重重。近年来,港北区立足新发展阶段,结合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用好用足支持政策,纵深推进工业振兴,着力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实现了新能源电动车产业从“无中生有”到“全产业链”的飞跃。
在实现“双碳”目标以及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全国大部分地方都在抢抓发展新能源电动车产业,机遇稍纵即逝,可遇而不可求。我们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新能源电动车产业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从“崭露头角”到“引人瞩目”,可以说是举非常之力、用非常之策、下非常之功。一方面,着力解决“无中生有”的问题。我们在贵港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内,迅速规划建设了中国-东盟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着力打造高品质园区,确保更多优质电动车企业进得来、留得住。2022年,园区已成为300亿工业园区。我们及时制定港北区3年大招商行动计划,大力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积极深入开展“大招商、招大商”活动,多次率队到北京、上海、江苏、山东、浙江、广东等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开展精准招商考察,走访相关企业,洽谈合作项目。另一方面,着力解决“全产业链”的问题。在大力引进电动车整车生产企业的同时,我们也注重引进奥博尔光电、时亿车业、蒲公英电子等配套产业链企业,推进全产业链协调发展,目前本地配套率达80%,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产业链;零部件配套占全国市场约20%,培育有电动车发明专利186件,零部件配套率、智能化水平均排在全国前列。绿源电动车入选2023年度广西绿色制造名单,爱玛车业获评“广西链主型龙头企业”,大菱、乘龙本地品牌荣获“中国著名品牌”“中国优质产品”称号。同时,我们大力培育本土品牌,组建了福帅电动车公司,打造了元帅出行、小玛出行、绿领出行3款本地共享电动自行车品牌,目前均已投入运营,并以贵港为中心向全国拓展。
《中国自行车》:港北区在推进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又取得了哪些成效?
黄书记:港北区在推进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发展过程中,注重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实现了快速起步、弯道超车,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们主要做到了“四个坚持”: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从国家、自治区到贵港市,各级领导和部门都非常关心支持我们培育发展新能源電动车产业,在产业政策、财政资金、土地配套、项目和园区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已被列入自治区重点产业进行培育。贵港出台了《贵港市推进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发展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关于支持汽车及新能源电动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明确了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发展前进方向。
二是坚持招大引强。我们注重“走出去”与“引进来”双向发力,瞄准全国排名前二十的电动车企业、全国前十的新能源储能电池企业等,多次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开展招商活动,着力引进一批竞争力强、带动力强的龙头产业。目前,港北区累计签约引进新能源电动车企业100多家,建成投产50多家,爱玛、台铃、绿源、立马等6家行业龙头企业均入驻投产,形成年产500万台两轮电动车、50万台电动三轮车以及500万台(套)电动车零部件的产能,港北区已成为华南、西南地区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品牌集聚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三是坚持优化环境。我们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率先推行政务服务“无差别全科受理”改革,入选2022年广西第一批改革集成举措复制推广借鉴清单。推行“难点问题书记一线办”“区长服务企业接待日”等活动,落实处级领导联系服务重大项目工作制度,成立帮办中心,组建工作专班,选派工业特派员,为电动车企业落地投产提供“妈妈式”服务。同时,我们积极引进广西新能源电动车质检中心、广西电动车行业协会,不断完善服务保障体系。
四是坚持扩大出口。我们加强与国家重点部门、中国自行车协会、全国各省市电动车协会对接、沟通、合作,连续6年组织电动车企业参加广西新能源汽车电动(三轮)车及零配件博览会,不断打响“好电车,贵港造”的品牌。2021年起,我们成功将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发展论坛纳入中国-东盟博览会常设性活动,并连续3年举办该论坛。2022年,中国-东盟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出口贸易额达870多万美元。2023年4月,组织7家企业参加东盟境外巡展等系列活动,与东盟近10家商协会建立了联系,与印尼签署2万台新能源电动车定向采购合同。目前,生产基地的电动车已出口至越南、印度、泰国、荷兰等多个国家。
《中国自行车》:您认为,港北电动车产业有哪些特点或优势?
黄书记:目前,港北区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展现出强劲的活力,可以说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我们发展新能源电动车产业的优势主要有四个“效应”:
一是区位条件优越,有辐射效应。港北区位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北部湾经济圈、东盟经济圈核心交汇点上,是承东启西、连接东盟的重要区域性交通枢纽,每天有100多趟高铁经停港北。西江黄金水道贯穿全境,3 000 t级船舶可常年通航,30 h内可直达粤港澳。辖区内的贵港港是全国内河主要港口,沿江可达东南亚,现成为大西南物资出口港澳地区及东盟各国最便捷的通道之一。
二是产业基础良好,有集聚效应。近年来,港北区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目前三大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为4.2 : 27.7 : 68.1,其中电动车行业总产值占全区工业行业的比重为10.5%,已经成为工业稳增长的重要力量。2022年,港北区电动车全产业链产值超200亿元,两轮电动车产业集群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并入选2023年自治区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
三是发展平台成熟,有磁吸效应。辖区内的贵港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规划用地面积约18.09 km2,是全国第一个批准设立的循环经济试点园区,是自治区A类产业园区和自治区重点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吸引各类企业入驻的优质平台,2019年获工信部批准为绿色园区,荣获“中国企业营商环境(案例)十佳园区”。园区入驻企业170多家,员工约为2.1万人。目前,我们正在电动车产业园区布局打造166.7万m2的西江智造产业园。
四是投资环境优良,有洼地效应。我们倾情打造“办事不求人、办事少花钱、办事省时间”营商环境,港北区日益成为一块投资兴业的宝地、一片商机无限的热土。2019—2020年港北区连续2年获评“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市”称号;在《2021年广西县域营商环境评价报告》中,港北区排名广西第一。在自治区2022年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中,港北区在广西111个县(市、区)中排名第二。抓好园区“八个一”公共服務标准化建设,贵港市电动车轻工园获认定为自治区“第四批广西轻工园”。
《中国自行车》:港北区对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培育的目标和愿景是什么?
黄书记:经过8年来的规划发展,目前中国-东盟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已经初具规模,基地正以整车组装为切入点、着力点,逐步向电机、传感器、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及技术的研发和生产拓展,研究发展电驱动系统等集成化产品,推进新能源动力电池规模化生产,配套建设集电动车各种路况体验、产品展示、电动车娱乐于一体的电动车示范推广基地。
新能源电动车是朝阳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市场前景广阔。港北区将抢抓RCEP机遇,紧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建设,塑造开放新格局,坚持“立足华南、西南,面向东盟,走向国际”的发展定位,持续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坚定不移做大做强做优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全力以赴打造千亿级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力争在“十四五”末及未来,实现“311”目标,即每年生产3 000万辆(套)电动车(配件),实现1 000亿元产值、100亿元税收,把电动车产业培育成中国工业品输出东盟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协同发展的大产业,树立践行绿色发展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