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贵港市电动车产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究

2023-12-12 20:53周舟
中国自行车 2023年6期
关键词:人才资源

周舟

摘要:2015年,贵港市电动车产业从零开始慢慢发展成长起来,历时8年,终于初具规模。在电动车产业高速发展的今天,专业人才短缺、培养难、储备不易成为各电动车企业的发展难题。此文从贵港市电动车行业经营现状出发,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就企业人才问题探究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贵港市电动车产业;人才资源;定向培养;产学研创

0    概述

国家于2019年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1]。政、校、企等多元主体的参与,可以建立政、校、行、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人才输送及技术项目合作等多种形式,可以吸引更多企业参与,拓展合作的内容和空间。

本文根据产教融合的办学理念,就贵港市的电动车产业如何实施政、校、企等多元主体的参与;建立政、校、行、企协同育人,定向人才培养长效机制;推进专项技术项目合作开发平台等方面展开调研,进行探究。

1    贵港市电动车产业现状和发展瓶颈

1.1    发展现状

贵港市中国-东盟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位于贵港市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西江科技创新产业城内。从2006年开始,该基地紧扣贵港建设“广西第二大汽车生产基地”的发展定位,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抓创新、育品牌、拓市场”的产业发展思路,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珠江-西江经济带的建设,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电动车产业。

基地内进驻绿源、爱玛、台铃、上海建设等18家两轮、三轮电动车整车企业;本地配套企业有蒲公英、飞能、鑫辰科技等34家,覆盖电动车线束、电机、车架、减震器、座垫、喷漆等,本地配套率达75%。截至2022年,基地已实现了年产200万辆两轮电动车、3万辆三轮电动车的产能,成为全国第四大电动车生产基地。

1.2    发展瓶颈

贵港市地处广西西南部,拥有华南第一大内河港口,交通便利,在贵港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贵港电动车产业日益壮大。且广西背靠东南亚,贵港电动车产业必能抢占东盟市场的先机。

随着产业的逐渐扩大,企业经营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也在不断浮现,首先人才问题亟待解决。根据调研,企业中技术人员占比大约为全体员工的10%~15%,培养周期为3~5年,本地输送率较低,稳定性较低。就各企业中人才短缺问题,笔者到基地内的著名整车企业绿源、爱玛、台铃、欧派、立马进行了调研,企业人事经理给出了反馈。

(1)贵港电动车基地建于2015年,发展时间相对于行业已经成熟的天津、臺州、无锡等地而言尚且太短,并且属于从零做起,整个产业链根基较弱,吸引不了专业性技术人才。

(2)贵港电动车基地现有的企业大多数是从江浙一带招商引资而来,技术型人才都是在建厂之初由总公司派遣到贵港,支持贵港厂开创之后无法扎根于此,而本地没有电动车的原始技术型人才的储备。

(3)整个电动车的发展历史不足30年,电动车技术相关专业在国内还没有产生,行业内招聘仅仅可以考虑汽车相关专业的人才,例如汽车维修、工业设计等。而能够针对电动车开班的,目前也仅有一些短期的培训班。

(4)就目前所遇到的人才困境,企业也尝试了与贵港当地的职业技术类学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由学校向企业输送适合的毕业生及实习生。但由于学校现有专业并不能完全贴合电动车的需求,校企合作的收效甚微。

基于以上企业所提出的问题,笔者认为,如今贵港市自主培养电动车技术人才的基础尚未具备,并且目前的校企合作模式不能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我们要更深入地挖掘学校不能输出人才的原因,以及更深入地探究校企合作未来的发展方向。

2    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与存在问题

2.1    主要模式

校企合作的初衷是为深入贯彻和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加强职校学生的职业能力,缩小在校生技能水平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差距。学校围绕人才培养共管、实训基地共建、师资培养共育、开发校企双元化教材、校企文化深度融合等方面,与企业开展协同教育,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主动性,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实现校企共赢发展[2]。

根据调研,目前贵港市电动车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模式为:首先,双方签订合作协议,企业向学校提出人才需要,学校根据自身专业设置为企业输送人才;其次,企业为学校提供参观学习的机会,并适时提供实习机会,为学生签署实习证明;最后,企业在学校召开招聘会,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提升学校就业率。

2.2    存在问题

2.2.1    目前职业院校中尚无电动车技术专业

有别于摩托车悠久的历史,中国电动车于2000年左右才逐渐兴起。摩托车相关专业在我国教育界早就拥有了一席之地,高等职业教育有就业前景良好的摩托车制造与维修专业,该专业在所有专业中排名第1 127,在制造类专业中排名第54。其主要课程有机械制造技术、数控原理与数控机床、摩托车构造、摩托车电气、摩托车装配线、摩托车调试与维修等。

电动车在一般职业院校没有独立设置的专业,目前在市面上流通的可供参考的书籍寥寥无几,可查阅的有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电动自行车维修》,学校更无专业师资以支撑电动车技能的教授。故此,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无法向企业输送有效人才。

2.2.2    校企合作目标各一,价值无法统一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与企业拥有不同的结构,各自育人模式、性质的不同,也就造成了不同的育人价值观念,使双方甚至学生陷入“两难境地”。学校的目标是学生的成绩,有实习证明能够为学校带来更好的生源,提升就业率能够为学校扩大影响。企业的目标是创造长久效益,学生要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并能长期为企业服务。

不同的目标导致了价值观念无法统一,校企合作的力度只停留在表层。学校只需要持续向企业输送相关专业的实习学生,学生在实习阶段无须接受企业考核,便可在实习结束后拿到证明。这样学校在合作中就算履行了“职责”,而企业则因人才短缺,无法创造效益。

2.2.3    学校实践课程守旧,无法达到企业的要求

在当前的职业教育中,操作型专业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例如汽车维修。大部分的职业院校在实训课程这一块仍然保持着以老师为主体的模式,老师进行示范操作,将固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缺乏带领学生开展专业知识探索的意识。并且学校的设备不及企业更新换代得快,以至于学生到企业实际操作时,由于经验缺乏及操作水平低下而影响生产效益。

在理论方面,学校没有教授学生电动车制造原理;在实践方面,学校又无法设置电动车生产线,用于学生实操。校企合作之后,学生可以到合作企业参观学习,但是学生实习阶段的安全管理及校企的责任划分这一难题一直难以解决。协议往往成为一种形式,实际操作的随意性比较强,合作的效果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2.2.4    由于学生自身原因,实际就业率低,企业培养道路艰辛

学校输送到企业的学生如果表现良好,企业会在该生毕业后直接签署劳动合同。实习生在成为正式员工后,可以参加企业的技能培训,逐步晋升。但是能顺利从实习生过渡到正式员工的学生少之又少,大多数学生旨在获得实习证明以及毕业证。签署劳动合同后,能够按照企业的培养道路成长为企业栋梁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

电动车行业属于制造业,虽然生产线智能化之后,制造业的工作环境已经告别脏乱差,技术人员也无须从事重体力劳动,但是技术人员的职业生涯仍是由经验和动手能力积累而成。一如匠人,需要从学徒起步,在经年累月中不断打磨技艺才能逐步成为师傅。这个过程有着学生和企业都难以跨越的艰辛。

3    基于产学研创一体化的校企协作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校企合作的双主体,其本质上都是期望自己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获益。对于学校而言,办学水平直接体现在学生的就业质量上,而就业质量主要依据学生的薪资水准、从业稳定性、专业对口度等来衡量。而对于企业来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培养,能否为其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这些效益主要受工作效率、服务品质、企业忠诚度及品牌影响力等因素影响。将企业的生产需求、品牌影响、员工素质及人才交流,与学校学生技能、社团活动、职业培训、师资建设融合起来,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层运作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3.1    从行业培养合作模式开始

对于贵港市电动车行业以及职业院校而言,电动车技术专业的开设可谓是从零开始,校企双方需要共同探究一种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合作模式。基于目前没有专业教师、没有专业教材、没有实训场地的情况,企业可以借鉴其他院校及专业的订单培养合作模式,从定向培养行业人才开始。

具体举措为:企业选择一所适合的职业院校,校企双方签订协同育人的协议。学校需要配合企业需求,从招生阶段为企业招收定向培养的学生。学生的监护人在入学前与学校、企业签署三方协议,表示自愿進入定向培养班学习。学生在校期间,学校按照工学结合、分段培养的模式开展教学。公共基础课程由学校承担,专业技能课程由企业负责,采用2~3年学制,学生毕业前一年到合作企业开展生产性实践教学,达到毕业条件的学生与企业签署3~5年劳动合同。

3.2    企业技术工程师与学校老师共同教授

定向培养班的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例如英语,思想政治,电动车涉及的电子技术、电控技术、电机技术等课程,由学校安排专业老师教授;专业技能课程,例如电动车生产制造、电动车维修等课程,根据企业生产实际由企业组织编写教材。企业派驻技能工程师进行教授,科任老师定期到企业培训学习,共同提高。学生实训课程也由企业安排到工厂进行实操训练。

学生在校的其他学习生活,如社团活动、校园比赛等则与其他学生一样,可根据自身喜好进行选择。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遵守校规校纪,服从学校的管理安排,操行得当,有违反校规或违法行为时,学校有权力对该生进行处置。

3.3    产学研创结合模式

本文构建的校企合作模式是基于贵港市电动车行业缺失人才的大前提下,通过企业将产业相关规划布局、人才发展方向、产业需求等信息提供给学校,学校提供资源帮助企业构建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发展道路,逐步把简单校企合作向引企入校、送学入企方向发展,通过协同合作育人模式、协同创新创业、协同社会服务的“产学研创”一体化模式过渡。

“产学研创”一体化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是为了实现企业生产效能的提升、人才稳定性的增强。学校教科研经费的保证、相关数据和资料的获得、翔实的课堂素材的展示,有利于双方共同完成“教研一成果一转化”递进式发展,实现教、学、做一体化[3]。

3.4    政府成为学校及企业的协调人员

校企合作容易成为一纸空谈,除了价值无法统一之外,最关键的原因在于双方的资金和利益是否能共同满足、相互协调。订单班的开设对学校而言是额外的尝试,如果没有相应的优惠政策惠及学生,会遭遇诸多困难;对企业而言是经营成本的增加,虽然求贤若渴,但开班属于长线投资,而回报未知。合作的主体双方需要一个居中的协调人员。

当地政府在大力扶持电动车行业的经营管理、为企业解决难题的同时,是否能够支持教育的研究创新,为校企充当资金的协调人员。政府作为最好的支撑服务平台,可以最大化地整合利用社会资源,成立电动车人才培养项目专项资金,用于学校的研究发展、学生的学费减免和奖学金、企业的经营管理补贴等。

4    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我们应该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贵港市电动车行业发展至今,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一直在各大企业中悬而未决。为打造“好电车、贵港造”的中国-东盟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的品牌影响力,实现背靠大西南,展望东南亚的宏愿,人才自主培养必然是未来发展的重要一环,校企合作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A/OL].(2019-02-13)[2023-06-27].

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2]徐锦波.基于新型产业学院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2023(1).

[3]唐庆华.高职院校“四融合”校企合作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风,2023(2):123-125.

猜你喜欢
人才资源
“人才有价”充分释放人才资源市场活力
新能源企业人才资源胜任管理研究
优化黑龙江省人才发展环境的对策思路
外宣媒体传播阵地建设研究与思考
陕西“追赶超越”背景下高校国际化办学的格局建立与作用发挥
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中的人力资源问题研究
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中的人力资源问题研究
我国乡镇企业人才资源建设研究
基层女干部人才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分析——基于一个县级市的调查
高校人才资源主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