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琴/文
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建设工业集团(云南)股份有限公司外贸振兴的步子越迈越大。2021年夏,公司组建海外援建项目团队,张强、李陶、唐小群等11名党员奔赴非洲大地,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战疫情、攻难关、完任务、续友谊,用行动诠释初心,以实干践行使命,在异国他乡谱写了一曲动人的红色赞歌。
堡垒无言,却能凝聚强大力量;旗帜无声,却能鼓舞昂扬斗志。出征!
横跨洲际的1万多千米飞行,近20小时的高空“硬座”,全程防护服、护目镜、尿不湿“加持”,团队成员硬是扛着近一天不吃不喝。着陆后,又是5个多小时的公路颠簸……
虽然被疫情防护和长途奔波折腾得够呛,大家却没一句怨言,因为都深知此次援建的分量:A 国是我国传统友好伙伴,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公司陆续派出20余批专家团队助力其项目建设。而本次援建,是公司历史上合同金额最大的产线出口项目,不仅可以赓续两国30多年的友谊,更是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成果。
伴随汽车发动机的轰鸣,环顾四周茫茫荒野戈壁,一行人的眉头越皱越紧:“这次时间紧、任务重,项目建设复杂,加之疫情影响,我们能顺利完成任务,向祖国交上一份圆满的答卷吗?”
临时党支部书记张强看出了大家的心思,抵达目的地后第一时间一对一与大家交心、谈心,“家里有什么困难吗?放心,组织上安排了定期走访慰问……”“语言不通不是问题,上级给我们配备了翻译人员,还有手机翻译软件……”“要有信心,你们都是专家骨干、行业翘楚,代表的是建设工业,代表的是中国……”
在临时党支部第一次会议上,大家面向临时悬挂的党旗,眼神坚定——我们一定要变“不可能”为“可能”,变“不得行”为“得行”!
为筑牢海外援建项目的“红色堡垒”,临时党支部多管齐下,理论学习、业务培训、文娱活动、安全防疫,其中最有特色的当数与外方人员师带徒“结对子”。
临时党支部组织委员李陶,作为工艺技术专家,与对方技术人员阿伦结成师徒对子。工作中,手机翻译APP、中式英语、连比带画齐上阵,虽然有语言障碍,但这场“双向奔赴”的合作开展得十分顺利。
有一次,材料锻造完成后需要热处理,李陶不知道用英语怎么表达,关键时刻2G 信号下翻译软件又不在状态。于是他灵机一动,打燃打火机在零件下晃了晃,阿伦立马心领神会,麻利地将零件送去热处理。短短3个月,阿伦就掌握了新生产线调试、生产、检测等技术,能独当一面开展现场技术工作。项目中,双方共开展工艺改进50余项,产品比预期提前30天具备试验条件。
工厂里许多老员工,得知大家来自建设工业,都会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提着声调说:“xiejiawan,good!”
“谢家湾”这个建设工业繁衍生息了70年的小地名,俨然成为见证双方友谊的代名词。8月的一天,一位银发老者专程奔波2个多小时找到项目团队,拿出一张30年前的老照片,打听公司一名退休工人的近况。原来30年前,作为第一批援外项目成员,他们就是一对师徒,在合作过程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只见泛黄的相片上两人手搭在对方肩上,笑容青涩……当得知师傅早已退休并安享晚年时,老技术员言语间满是对师傅的感激与怀念。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驻外团队长期身处异国他乡,最难释怀的还是对家乡的思念。每逢中秋和春节等传统佳节,临时党支部积极联系协调购买月饼和当地美食,举办集体生日会,开展包饺子和贴春联等活动,让大家体会到“家”的温暖。
说起年夜饭,唐小群记忆犹新。“妈妈,这是我们的年夜饭,来,喂你一口最喜欢的回锅肉!”通过微信视频看着熟悉的家人和久违的菜品,轻抚着屏幕上可爱的儿子,“啊呜……”唐小群张开嘴“接过菜品”,眼眶渐渐湿润。“嗯,真香!”空洞的咀嚼,翻涌的情绪,家的味道猛然浮现在鼻端。
“来,给你看看我们的年夜饭!”唐小群翻转屏幕扫过面前的三个盒子,“这是红烧羊排、卤牛肉,还有鸡蛋炒黄瓜、油酥花生,另外还有水果、酸奶,不错吧!”
小小的寝室里充满欢声笑语。
特殊时期的年夜饭,项目团队无法聚餐团圆。但微信群里大家此起彼伏的干杯吆喝和新年祝福,足以让每个独自在宿舍用餐的援外人员心潮澎湃。
因条件限制,项目组唯一的户外运动场地是工厂附近的操场。每天工作结束后,大家都会在操场上溜达溜达。为了活跃气氛,张强策划了低配版“我爱记歌词”,从经典老歌到流量神曲,大家一圈圈走,一首首唱……日复一日,大家曲库存量告急,一曲完毕,操场上的氛围突然安静下来。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短暂的寂静后,不知是谁起了个头,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跟唱起来,唱了一遍又一遍,走了一圈又一圈,落日余晖下操场上的人影拉得很长很长,歌声荡得很远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