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蓉
中医通常都要看患者的面色。因为,人体的变化会引起面色的变化;人的精神活动在面部也会反映出来。我国正常人的面色,微黄而带红润,稍有光泽。“病色”一般有如下几种:
1.白色:面色淡白,是人体气血虚弱的表现。白而虚浮,以气虚为主;白而消瘦或带黄,以血虚为主。另外,受精神刺激,或者外伤、淹水、寒气的影响,导致气血不调,也会出现苍白。如果面色粉白,全身或局部有脱白的,西医称为白癜风、白化病,则需予以区别。
2.黄色:面色淡黄,黄而灰暗的,常见于肝、胆病患者;如果脸色似黄纸,要考虑是否患有造血功能障碍方面的疾病;面色淡黄而有浮肿,有的是肠道中有虫或是消化不良;面黄肌瘦、四肢无力,很有可能是长期营养不良。
3.黑色:脸色暗黑,常见于慢性病,有瘀血者;棕黑色,是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体征表现。肝硬化和晚期肝癌的患者,有的出现棕黑带青灰色,俗称“肝病面孔”。
4.红色:有的高血压患者,看上去气色很好,但终日面色通红;有高热的患者,面色呈红赤色;另外,有的危重患者,原来面色苍白,突然出现面红,这是病情变化的反映,要加以重视。
5.青紫色:是气血运行阻碍的表现。常见于哮喘患者,由于肺气闭塞,脸上会出现青紫;心脏病患者,面部呈青暗色。此外,如患者严重受寒、剧痛或受惊,面色也会出现青紫而苍白,这都是因为出现了循环障碍。
看面色,只能对病情得出初步的印象,了解病情一定要全面,要“四诊”(望、闻、问、切)并用,片面强调“四诊”中的某一方面,往往容易出差错。在进行“四诊”时,还要综合分析,中西医结合,尽量运用现代先进技术进行检查,才能作出更准确地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