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小巷

2023-12-12 09:38周书华
躬耕 2023年10期
关键词:豆花老婆婆巷子

◇ 周书华

山城重庆有多少条街巷?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大多数的巷道都显拥挤,却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老街巷,更是如此。停着一些没处停放的小汽车、电动车,甚至放着杂物。因此,小巷更显拥挤不堪,幽长而深邃,一眼望不到头。

生活的这座城市,山即城,城即山,有山必有巷。迂回婉转、四通八达的巷道是人们生活的日常,或穿越,或栖身。每天清晨,人们都会从巷道出去,深入到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用双脚去丈量城市的长度,去感受城市的温度。在夕阳西下或夜深的时候,再通过巷道回到家里和家人团聚。这些或宽或窄,或笔直,或蜿蜒而上的巷道,如同毛细血管,连接乡村与城市。

时令已过处暑,除了早晚清凉,白天的阳光还是炙热。一般上班的人和买菜的老人都会赶早,如果晚了上班会晒太阳出大汗,买菜也只能买些别人挑剩了的菜。这样的时节,是夏天的延续,又是秋天的启幕。城市的人们一如夏天般打扮清凉。

陪孩子读书租住的房子,每天必经的巷道名叫求新巷,此巷位于两所学校的中间。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从窗户照进来,有些刺目,我便伸个懒腰,起床下楼去走走,顺便买点日常用品。求新巷清晨的宁静,是被环卫工人手中的扫帚和人们外出的步伐打破的。干净整洁的巷道中,是背着书包的年轻人匆忙行走的身影,还有提着刚买的新鲜菜蔬步履蹒跚的白发老人,巷道里充斥着稀疏而急促的脚步声。

城市的上空,明净高远空旷。风拂过脸,有些薄凉,仿佛身体的每个毛孔和脉络被吹醒了似的,浑身流淌着惬意舒适。巷道的转弯处,有棵枝繁叶茂、遮天蔽日的黄葛树盘踞在山岩缝隙里,见证这条巷道的来往过客。这样的时节,山如锦,无需着色,水如画,不用刻染,站在树下悬空的观景台上,目之所及,尽是斑斓初秋。

人间最美是初秋,叶还未落,花儿未凋零,清风徐来,挺拔高大的树木枝丫间不断传出鸟儿清脆的鸣叫声,把熟睡的人们从美梦中唤醒。老年人醒得早,早已有三两个老婆婆坐在树下的椅子上,迎着清晨的风,轻声交谈着。他们谈论着小巷过去的美好时光,回忆着曾经的点点滴滴,也交流着生活,谈论着谁是谁非,调解着不大不小的邻里之间的矛盾。于是,看似剑拔弩张的干戈,在一阵阵轻言细语的谈话中,化为玉帛。亲情犹在,春风犹在,言谈举止,无不充满了对城市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绿树掩映的青砖黛瓦,古色古香的老式房屋,层次分明的建筑色彩,石砖勾勒的仿古墙角,沿袭着巴渝特色的建筑外貌,使得这条巷道周围的一墙一院都有故事,一砖一瓦皆有文化,一草一木饱含韵味,一步一行充满情调。这条巷道就像一部精致而通俗的历史典籍,浓缩了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承载了这片热土厚重的历史文化。亦如,巷道旁那棵树龄已过百年的黄葛树一样,不张扬,不喧闹,静谧、缄默,与巷道一起迎接朝阳迟暮。

从南山后冉冉升起的太阳为城市扮靓绚丽的色彩,也照耀在巷道的身段上。耸立在城市的一座座高楼大厦,英姿挺拔,焕发出青春朝气。一辆辆色彩斑斓的公交车、小轿车,在地面与高架桥上来回穿梭,城市开始变得喧闹起来。一列列地铁在隧道钢轨上奔驰,轮船的鸣笛声划破了城市的宁静。骑电瓶车和单车的人们,在小巷中穿行。晨练的人们,在幽静的小道上悠然散步。宠物狗的主人,牵着宠物遛着跑。清晨,这座看似平静的城市,在车流声和人们的脚步声中,早已推开了秋的大门,走向新一缕阳光。

一条隐于闹市的老街巷子,就是一段历史,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时光冲刷下的巷道,总会藏着一些故事。

记忆深处,老街小巷一些美好情境时常会唤起我们对生活的热情。还记得初到单位时,大门外是一条老街,旁边有条不知名的小巷通往单位围墙的后面。围墙外面是一些企业的楼房、私人的小作坊等,闲置的土地被人们种上了蔬菜,长势喜人。

那时我年轻有活力,时常在下班后和同事朋友在靠近小巷的一家烧烤店猜拳喝酒,胡侃聊天。特别是每到秋凉夜深时,店老板将炭火炉子桌子都搬到了店铺前的空地上。于是,烧烤的木炭火散发着炽热的温度,缕缕青烟弥漫在潮湿的空气中,啤酒瓶碰撞的声音,刺激着夜的心跳。活色生香的小菜,使得从此处经过的男男女女味蕾被挑拨得蠢蠢欲动,便驻足不前,要么烤上几串打包回家慢慢享用,要么直接拉过一把椅子,直接给老板说来一串烤豆干、五串烤肉串、三串洋芋片、藕片、脆肠……再来几瓶老山城,大有大快朵颐、不醉不归之架势。或许,这仅仅是这座城市生活的一丁点儿缩影,大家褪去白天忙碌的外衣,在不够灯光明亮的烟火气里,大家三三两两围坐在一起。随着酒水缓着急着下肚,烤串荤素搭配,大伙儿你一句我一句话也多了起来,时不时发出笑声。这样的温暖,足可抚慰人心,舒缓心情。

在斑斓的霓虹灯投影下,总会看到一位老婆婆,头发被灯光映得昏黄,拖着不够灵活的身体和似乎永远一成不变的黑色塑料袋,缓慢地移动在食客刚离开的桌前,捡着那些已喝完的塑料瓶子,可她又似乎与别的拾荒者不同,只要是还未喝完的饮料瓶她都不会去拿。我曾经问过她缘由,她只是自言自语地说着还没有结束,可以等等之类的话,我不明所以。直到后来有一天,我才明白老婆婆说的话,那是一个善良天使在坚持心中的守护。

她就像是在夜晚巡视的“女王”,烧烤店这边的塑料瓶收捡完了,便直起腰身,拖着黑色的塑料袋,默默地径直走向那条黑暗悠长的小巷。在巷道转角处身影消失的那一刻,我心里突然萌生一阵莫名的失落。

有一天,前去商场购物后途经老街空地旁的那条巷道转角处,忽然传来一阵清透、明亮的吉他声。我停步驻留聆听,随着音乐声不由走了过去。真是没想到,小小的一个转角,一墙之隔,竟是别有洞天,打理得干净利落的小院,雅致幽绿的盆栽被修理得整整齐齐,空荡的秋千还在晃晃悠悠摇着。只见一个身材瘦削的男孩,衣衫有些发旧,面庞却是干净的,风适时吹来,凉爽怡人,吹得那空旷的声音荡人心房。循着他的目光望去,没想到那位捡空瓶的老婆婆也住这里,此时她怀里依偎着一只毛色发亮的小花猫。周围还围着几只才出生不久的土狗、丝毛狗,从巷道吹过的风扬起了她满头的白发,笑容在嘴角绽开。彼时,她与那位男孩坐在一张长椅上,枯槁的手抚着猫儿,闭着眼,仿佛在享受世间最美的歌声,又或在回忆曾经的美好一样沉醉,如一幅生动的油画,让人不忍打破这安静而恬适的画面。

我曾经无数次幻想过在这条老旧悠长的小巷里究竟住着谁,原来不过是一个日夜与流浪猫狗作伴的老人,如此平凡而美好的老人,就在巷道的转角处。

后来,每次从巷道口走回单位的寝室时,都会留意一下能否看到那位让我倍感神秘而亲切的老婆婆。

从与旁人交流中得知,老人的丈夫早年患病走得早,儿子在单位的一次生产事故中不幸遇难。儿媳妇改嫁后,她和孙子一起居住。由于孙子在一所技校上学寒暑假才回来,平时只有老人独自生活,一些被人遗弃的猫和狗都跑到了老人这里来。老人收入不高,要喂养这些小猫小狗还是比较困难的。于是,她每天就到巷道口的烧烤店,或离住地不远的小食店、垃圾桶等去收集人们丢弃的塑料饮料瓶,然后拿到废品收购站去换钱,再给家里的那些小猫小狗们买来吃的食物。

老婆婆收捡空瓶子的身影犹如一张剪影已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脑海中了。如果哪天没看到,还挺不习惯的。有次,好几天没看到老婆婆现身收空瓶子了,禁不住会胡思乱想一番。便前往转角处的小院里看看情况,只见老婆婆斜躺在门前的沙发上,面色苍白,神态憔悴,一群小猫小狗在其间不住叫唤。可见这些小生命对老婆婆是十分依赖。我走上前去,问她怎么了,她说有低血糖基础病,兑了点糖开水喝了感觉好些了。这一刻我才懂得,那些坚强快乐的外表下,其实都藏着颗孤独而脆弱的心,老婆婆便是如此。

原来,她在烧烤店收捡空瓶子的时候想给我表达的是,那些还没有喝完的瓶子,说明别人的饭局还没有结束,她可以等等。如果她把这些瓶子收捡后都卖了来喂养这些流浪猫狗,家里的这些小精灵也一定会怪她。

再后来单位搬了,老婆婆的面容在记忆里也变得模糊不清,只是还能感觉得到,那个秋天的风,如此温暖。老人喂养的小猫小狗,还在那个院子里活蹦乱跳,围着老人要吃的,一切都是当年的样子。

那条半截巷子是寸滩老街最具市井烟火气息的所在,是妻子小时候最喜欢去的地方。

前些年,老街还没拆迁的时候,经常和妻子去转悠。行走在巷道的石板路上,随处可见摇着蒲扇在树下纳凉的人过着悠闲的慢生活。旁边的木椅似乎是在提醒那些从长江边上爬坡上坎累了的人,随时可以休息。

老人们习惯于喝茶、打牌,或等着接孩子放学,这是闹市中难得一处“世外桃源”。在缓慢前行中、谈笑间,平日里那些缠绕的纠结、僵滞的烦恼都会顺着蜿蜒的石板路找到释怀的方向。在这浓浓的烟火气中,你会发现生活中还有另一种消遣——小巷美食。

还没走到巷子口,便远远听见一位满头白发的大爷嘴里嚷嚷着:“人不能太计较了,能吃就吃,能喝就喝点,有钱就用,没钱就不用。遇到事情看淡些,看开些,心态自然就好了。”原来他正在和身边一位老婆婆说话。从他们交流的话语间,可以看出可能是老邻居,也可能是多年的好友。

婆婆身着素净,言谈举止,能感受到其散发出来的淡雅魅力。只听她说道:“我们旁边那家人,不晓得是咋个回事,摔碎一个碗都能吵半天。有时候,一件很小的事,都能吵得天翻地覆的。大事看不清,中事看不透,小事叨不停。有点恼火哦!”

寥寥数语,却也揭露了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家庭不和睦的根本原因,只着眼于眼前的芝麻小事,没有格局。老人的话语,醍醐灌顶,如同一盏明灯,让人明白了很多生活和处事的道理。

妻子说,她小时候老街的巷子里有很多好吃的、好耍的。在她的记忆里,每次去唐家沱外婆家途经寸滩老街巷子时,都能看到卖冰糕的老爷爷在街上高一声低一声吆喝着,满大街飘散着烙油粑粑的香味。有手敲着铁块、背着背篓卖麻糖的人,还有嘴里喊着磨菜刀、磨剪子的手艺人,惹得一群孩子紧随在其身后。每天清晨,街道两旁卖早点的、编竹篮的、老式剃头店……一个个相继开始了一天的营生。照顾生意的大都是一些老主顾,他们在谈笑风生中渐渐形成了默契。每天打开店门似乎已成了多年的习惯,也是人们开始新的一天的方式。

走进小巷,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20 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没有高楼大厦在阳光照射下的阴影,巷子两边是一排排低矮的老房子,砖瓦斑驳,墙壁上还残留着岁月的痕迹。抬首,是狭长的天空。那些电线杆,高出巷子不少。环顾,两边是高低凹凸的墙面,承载着岁月的痕迹,仿佛在默默地诉说着过去的时光。让人不由得闻到了久远的历史气息,这种气息或许就是从某个窄小的缝隙里挤出来的——它们很小心地探出身子,攀爬到依附在墙上凸出的青苔上。这样的气息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与过去的岁月相接触。

在巷道尽头的黄葛树下,三两个老人悠闲地躺在老旧的竹编藤椅上,眯着眼、打着拍子,哼着不知名的曲儿。几位老太太坐在江边的石阶上,一起聊一些家长里短。巷子两边有卖衣服的,有铁匠铺子、有草药铺子……

巷子的端头靠近江边的路边,是家卖豆花的店铺,有时候嘴馋了会和妻子去吃豆花。豆花铺的房屋是20世纪70年代的房子,采用木梁木柱搭架,屋顶盖瓦,这种结构形式不仅具有坚固耐用的特点,还能够适应不同的气候和环境条件。木梁木柱的质感和纹理,展现出自然的美感,给人一种亲切和温暖的感觉,显得很有历史感。宽敞的大厅里摆放着七八张方桌,一些老旧的木椅成了食客们的座椅,虽简单但整洁。老板是个很懂得生活的人,在靠近门槛边的青砖上摆放着几盆不知名的花花草草,绿色的青苔在砖墙缝隙间倔强地生长。来吃豆花饭的人坐的坐,站的站,锅里的热气就在头顶飘荡,新鲜的豆花香气钻进鼻孔,馋得人直流口水。老板麻利地端上所点的食物:一碗云朵一样的豆花,一碗用木甑子蒸的冒尖白米饭,再加一碗味道鲜辣,料香、色艳、味儿十足的蘸水,或再加一个蒸菜。一餐饭,味蕾绽放,狼吞虎咽,风卷残云。吃得满头冒汗,巴适得很。上了年纪的老人们,要么让老板打二两泡酒,要不就来瓶老山城啤酒,慢悠悠地吃着豆花,喝着小酒,享受这份难得的宁静和放松。

豆花店旁边下坎的石板路就通往长江边了。那是人们经常光顾的地方。这里有山有水,风景如画。三峡大坝在没蓄水之前,水流湍急的长江,礁石密布。浑浊的江水滚滚翻腾,形成一个个巨大的漩涡。时不时有一艘轮船拉着低沉的鸣笛声,形单影只从江面缓缓通过。岸边一堆堆乱石,被江水冲刷棱角磨得圆滑。女儿小宝还小的时候,天空放晴的日子里,曾带着她到江边玩耍,踩着软绵绵的沙子,沐浴着阳光,呼吸着新鲜空气,小宝用树枝在沙滩上写呀画呀,好不惬意!涨潮的时候,江水漫过沙滩。一阵浪花扑打过来,看字迹和画面随着滔滔江水一点点消散,一切都归于平静。

在岁月更替中,寸滩的老街巷子像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见证着时代的发展,见证着重庆这座城市的变迁。巷子里的一砖一瓦都记载着城市千百年来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生活轨迹。随着城市的扩容,原本长长的一条老巷子街被拆得只剩下到处都是残垣断壁,遍地瓦砾,间生杂花的荒草吞没了地上所有的形状。

那家让人们吃得心心念念开了六十余年的豆花店也关闭了。门前那条原本被草鞋布衣磨得乌亮的青石板路也长出了青苔。这里仿佛在一夜之间沉睡了,正在等待蝶变,焕发新活力。

或许,每次的短暂告别都是为了下次更美的遇见。

一条巷子,随着岁月风霜雨雪的荡涤和沉淀,巷子就变成了老街,人也变为原住民,它们是老街的“烟火”和“灵魂”。坐落在校场口坎下的十八梯老街巷子,就是这样的存在。

周末的夜晚,妻女说十八梯老街巷子的老洞子老火锅味道不错,于是欣然前往。

关于十八梯的由来,我听到了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民间口口相传,大致意思是说十八梯大概建于明朝,因有一口水井,附近居民都来此取水,刚好水井离居民住处有十八步石梯,故称“十八梯”。第二个版本是在与区文史馆的老师交流中得知,在明清时期,因为十八梯所在地地势陡峭,当时的人们为方便在山脚和山顶通行,便采用青石在此地修筑了一条石梯小路,由于上下坡度较大,因而阶梯被分为十八段,每段修有一个平台供过往行人小憩,遂有了“十八梯”之名。一名源之水,一名源之山,这就是山水之城重庆的十八梯。

行走在十八梯的大街小巷,能真正感受到“横街纵巷”的道路结构和“上坡下坎,弯弯拐拐”的街巷空间共同构成的传统的山城人居空间。在城市变迁中回顾历史,不由感叹世事轮转,沧海桑田,任时光缓缓向前流淌。

老街巷子保持了原有的建筑布局,修旧如旧,保留着传统的风貌,给人一种穿越时光的感觉。因处于闹市的繁华地段,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本地居民前来观光和购物。

巷子里,各种各样的小吃摊位,散发着诱人的香气。烤串、糖葫芦、煎饼果子、臭豆腐等美食琳琅满目,让人垂涎欲滴。人们排队等候,争相品尝这些美味佳肴,街头巷尾弥漫着食物的香气。

除了美食,这里还有各种小店铺,琳琅满目的商品陈列在橱窗中,吸引着顾客的目光。手工艺品、古董、服饰等各种商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街道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好一片热闹的氛围。人们笑语盈盈,互相交流,彼此分享着自己的喜悦和快乐。这里不仅是购物的好去处,也是人们放松心情,享受生活的场所。

夜幕降临,十八梯老街巷子里的灯光亮起,给整个街区增添了一抹浪漫的色彩。霓虹灯闪烁,照亮了整个街道,人们在灯光下漫步,感受着夜晚的魅力。街头巷尾的小吃摊位热闹非凡,人们在夜市中品尝美食,享受着难得的美好时光。

不知不觉间,我在这座城市里,晃晃悠悠生活了二十多年,已学会慢慢和脚下的这片土地融合,尽可能连接在一起,融洽无间。

吃完火锅,和妻子女儿在小巷里走走看看,总能听到店铺里音响飘出来的老歌,咿咿呀呀的曲调,和着游离在巷子里参差交错的光影,玉盘似的月亮挂在一角飞檐上方,有一种即将褪去的娇羞。年轻的女孩在巷子里手持麦克风,伴随着音乐,唱起了时下最流行的歌曲,看样子正在做着直播。不远处有一老大爷躺在凉椅上,跟着收音机里播放的京剧旋律哼唱。在这里,无论是本地人,还是游客,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此刻,现代的与传统的在老街巷道里碰撞交融让这里成了一个独特而美丽的地方。老街巷子的和平宁静、丰盈美好,饱满得像一粒麦子,个头小,内在却是丰富的。那些穿行在老巷中的人们,他们从小巷出发,走向喧嚣的大街,仿佛是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鱼儿,缓而深地游进长江和嘉陵江水中,在这座叫山城的世界里倏地莺飞草长鲜活起来。

一条巷子,就是一扇橱窗,展示着时代远去的背影又承载着人们存贮在记忆里的美好情感。或许,有的人喜欢的是它的街景和美食,而有的人想寻找的是原汁原味的记忆、惊喜和乡愁。

人生之路,犹如这市井小巷,虽然曲曲折折,一直往前走,却总充满着让人欲醉的烟火之气。

猜你喜欢
豆花老婆婆巷子
%Arabica成都宽窄巷子
老婆婆的神奇锅
蚕豆花
作品五
机智的老婆婆
游成都宽窄巷子(外一首)
外婆味豆花花非我
媳妇跳井
(贪心的老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