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蓓 胡沈明
在“人人皆媒”的时代,自媒体使用具有平民化、门槛低、运作简单、交互性强的特点。特别是OGC、PGC、UGC模式井喷式增长,打破了传播者与受者的界限,促使人们的交往形式异变。网络流行词“互撕”是指不给对方任何面子和台阶,相互揭短,将所有的丑事、坏事全部揭露出来公之于众。“自媒体互撕”实质上是社会冲突在自媒体平台上的一种表现方式,即在激烈的平台竞争、运营内卷以及社会情绪焦虑浮躁的环境下,用户、平台运营者对于追逐流量的极端心理和运营内卷化的倦怠与反抗。此类冲突常表现在自媒体文章与评论内容真假混杂、盲目追求商业价值与流量变现、触及道德伦理规范,挑战主流价值观等方面。
互撕是一种典型的网络冲突行为,其冲突主要表现在现实社会与媒体平台,具体方式为群体冲突、价值冲突和立场冲突以及为冲突而冲突。然既有成果对“互撕”这一行为的研究,往往从社会冲突的视角切入,将媒介作为参与元素进行探究,即更倾向于研究建设“虚拟社会安全阀”[1]、“媒体公共性参与”[2]过程与“网络环境清朗化管治”[3]措施以及不同年龄段在网络媒体中呈现的文化冲突。针对媒体平台“互撕”现象的研究仅涉及“网络社会的情感分析与治理”[4],缺少对媒体平台“互撕”现象及其形成过程的探究,也忽视了信息真实性在媒体平台的影响。美国学者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认为:“自媒体是由普通大众参与的,通过数字科技、全球知识系统将他们自身的真实新闻、观点看法表达出来的途径。”[5]因此,分析自媒体“互撕”现象的起因、表现与影响,有利于探寻真实信息,提前预判舆情扩散的危机。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信息资源配置格局,打破传统媒介话语传播一家独大的局面,信息传播和话语传播出现“去中心化”和“泛个体化”转向[6]的趋势。加之流量密码、共情传播以及媒体间交融式传播方式的出现,促使“自媒体互撕”呈现出范围广、速度快、影响大的特点。哈贝马斯曾强调“大众传媒影响了公共领域的结构,同时又统领了公共领域”[7]。因此,“自媒体互撕”的表现,不仅揭示传播渠道,更能体现公共领域中的社会交往。具体而言,互撕主要表现为参与主体的失智易怒、表达方式的评述互联、文本内容的贬低威胁、动力形成的平台激荡以及信息内容的真假难辨等。
网络上喷子、杠精、键盘侠,以及利用大众对其愤怒而“网暴”他人的“互撕”方式表明当前网络主体处于失智易怒的状态。匿名化的自媒体平台,缺少熟人社会的道德约束,大V等意见领袖的话语在焦虑压抑的社会环境下共情传播,促使群体呈现出失智易怒的状态。勒庞在其《乌合之众》中强调,个体虽是理性的,但在步入群体后,容易被极端情绪所传染。媒介化的信息传播,使得大众缺乏与信息发布者直接对象化的交往,更容易被情绪化极强的文章内容、态度、观点所引导。并且从群体的角度来看,在易怒的环境下,个体更容易投射自身需求,出现偏激的行为。在“人人皆媒”时代下,自媒体平台样式繁多,管理者质量良莠不齐,势必会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促使公众成为“客体化的主体”[8]。例如“王澄澄炫富”事件前后,抖音、快手、微博等平台的部分自媒体账号发布虚假信息,充当网络辩论的哄客、杠精、水军、键盘侠等新角色,利用大众“仇富”“自卑”等心理因素散布情感类文章,并抓住大众对于现实社会不满等情绪,激化大众情感,散播焦虑、不安、失望等情绪,聚合形成失智易怒的互撕群体,严重影响信息的传播和自媒体行业的发展。
围绕极端、热点话题、关键词展开的创作和评论,相互联系,接连发布呈现出的评述互联,成为当前“自媒体互撕”的主要表达方式。首先,在热点话题、字眼、标题出现后,微信公众号推文、微博发文随着极端评论发酵成网络舆情,加上碎片化、因果缺失的信息、微观与宏观真实信息的错位,造成“流量偏差”[9]。紧接着,活跃在评论区的“键盘侠” 热衷于展示自己知识的优越感,在挑刺正面信息的同时,过度宣传虚假信息,借题发泄不满、运用带有引战趋向的话语煽动失智的普通群体进行反抗,引发舆情。而平台上的推文借用此种极端情绪,获得用户的关注,加剧自媒体互撕。最后,评论与叙述相结合的舆情发展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将网民进行道德绑架,利用“仇富”“看不惯奋斗”“见不得优秀”等话语加剧饭圈互撕、粉丝互撕。将私人事件转变成为舆论旋涡,制造、激化网民不公情绪,以宣泄极端情绪。总的来说,“流量为王”背景下,“丑角”“抹黑”变现成为收益,“饭圈文化”“价值观互撕”等被群起而攻之的网络暴力文化层出不穷。而平台则借助“互撕”转化为流量间接获利,对互联网法治与舆论安全,以及对网民的权益造成极大的损害。
互撕行为源于“网络引战”[10],意在人为地制造冲突,将语言冲突上升到人身,通过贬低威胁普通公众,扩大自媒体互撕的范围,“无脑喷”“职业黑”、贴标签、组团攻击、挂素人是其常见行为。而自媒体互撕现象规模庞大的原因,则是铺天盖地出现的引战趋向文本。引战的贬低威胁文本内容将普通网民、自媒体人、网络红人、知识分子等拉入舆论暴风眼,而哄客、水军等网络辩论的新角色则利用评论、推文等文本信息,煽风点火、推波助澜,从而引起话语交锋。在“易烊千玺考编争议”事件中,因官方账号过度宣扬考编结果,以及文章“易烊千玺凭什么不能考编?又为什么要考编?”的出现,贬低刻苦钻研品质,放大普通人的就业压力。这种行为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强烈不满,再加上粉丝与水军的疯狂追捧,以及话语威胁的方式推波助澜,引起网民与粉丝的互撕与谩骂。
微博、微信、抖音、知乎等自媒体平台将信息传播、扩散、放大、扭曲,为自媒体互撕提供动力。自媒体平台开放互动交流的性质,促成各个媒体之间相互关联、相互融合的“交融化传播”[11]格局,影响传统舆情信息的形成和扩散。一方面,自媒体借助微博、微信等移动账号的流量,再加上抖音、快手、斗鱼等短视频与直播平台,将引爆公众舆论的观点、态度高速,高效地传播出去;另一方面,运营者获得了一定的媒体流量以及流量变现的红利。在重大事件爆出后,第一时间将文章或观点进行转载、评论,促使平台在一段时间内达到较高的关注度和点击量。2020年,B站在五四青年节推出的“后浪”视频,发布时受到广泛好评。此视频迅速在微博、微信、央视频等平台转发,但在反复宣传下平台的评论区出现“滥情”“高质量人生”“脱离正常情况”等话语,伴随负面情绪增长,舆情不断发酵,短视频、直播平台大V、网红蹭热点吸引流量的现象层出不穷,扩大自媒体互撕的局面。2022年,“东方甄选拉黑罗敏”事件的出现将“校园贷”现象再次披露在大众面前,但东方甄选迅速回应与高情商应答话语,再一次将东方甄选“良心”“接地气”等优秀品质推出圈,再次吸引一波粉丝。并且在事件发生后,微信、微博的大V博主在不同平台发布相关信息,进一步拉长互撕的战线。总的来说,媒介平台的相互激荡为自媒体互撕局面的变化助力,也增加自媒体管理的难度。
后真相时代,公众对于情感信仰的依赖加深,信息传播环境真假难辨。首先,5G时代提高信息传播的速度与广度,自媒体平台为了自身留存率与活跃度,刻意制造并推送“引战言论”,加上新媒介场域的助力,评述互联的方式,使得信息真假难辨;其次,后真相时代大众的多层次、兴趣化传播也为信息溯源增加了难度,大众在接收信息时更容易陷入虚假新闻的陷阱中。因此,碎片化、极端化的信息环境无法为公民提供理性客观的新闻消息,更多的则是偏激情绪的言论和态度,进而加剧极端情绪的共情传播。因为极端化的言论意见极易受到广泛关注,其言语中存在潜在的冲突和娱乐价值,以及单向极端思想的加入,使公众在信息接收时容易受到价值立场先行、“意识形态滤镜”[12]以及“上纲上线”等极端思想的影响。2022年,“钟薛高高温不化”的消息不仅带有食品安全的意识,更夹杂公众对物价不公平上涨的反抗。但随着钟薛高热度的增高,许多自媒体平台为获取公众的关注,在反驳雪糕价格一路飙升的过程中在文章或评论中恶意造谣、捏造虚假信息,造成次生舆情。因此,文章内容的真假往往能带动大众产生偏激情绪,做出极端行为,扩大自媒体互撕的负面影响。
总而言之,自媒体互撕的五种表现相互作用,加快舆情的形成。一些自媒体平台借助真假参半的文章内容,制造流量偏差,提升用户活跃度,完成引流的目的,在获得流量的同时加入商品推广从中获益。
自媒体互撕作为“社会冲突”的一种新型表现形式,伴随网络的普及而出现。平台竞争加剧、运营者内卷、用户接收倦怠以及国家政策调整相对滞后等是互撕形成的主要原因。
抖音与快手等同类型自媒体平台层出不穷,规模庞杂、类型繁多,平台同质化设置严重,目标群体存在重叠,导致自媒体平台之间竞争加剧。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智能化移动终端的普及,用户信息交流的平台由最初的贴吧、论坛逐渐转变成为微信、微博、小红书、知乎、抖音、快手、B站等自媒体平台,贴吧、论坛渠道所带有的言语矛盾和冲突逐渐演变成自媒体平台的互怼与谩骂。自媒体平台的运作需要相应的资金与资源支持,同时也存在商业资本运作的弊端。而资本加持的自媒体平台也由最初的内容、情感、故事经历的分享转向流量变现。因此,自媒体平台运营者为争夺信息流,获得可观的流量收益,逐渐陷入用户争夺战之中。在当前“流量为王”的时代,流量与盈利挂钩,平台之间为利润的争夺不断更新页面功能设置。平台之间相互借鉴,造成页面设置以及平台功能同质化,促使平台之间流量、用户以及利润的竞争加剧。
平台流量竞争加剧,给运营者增加了创作的压力,高效率、高频次的创作,促使运营者在同类作品中重复创作、内耗增加,内卷严重。“内卷”不仅是一种群体竞争现象,更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情绪”[13]。信息化时代促成高速化的社会发展,高度一体化的市场竞争出现。为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群体内部非理性竞争加剧,存在内部消耗或停滞不前的现象。并且,运营者为满足市场大众化的需求,稳定自身粉丝群体,通过“垂直内容的生产”[14]实现信息内容的传播。由此,媒体环境中常出现同类型话题的重复传播、文章抄袭、洗稿等现象。此种生产方式虽促使信息传递精细化,但个人无法在原始信息的基础上创造新的话语价值,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自我实现无法满足,易产生紧张、焦虑的社会情绪,从而出现互撕局面。
平台信息推送量增加,用户接受同类信息较多、价值量少,从而产生用户信息接收疲倦。自媒体平台种类增多,用户信息接受渠道多,但对信息完整度掌握不全面,对待热点事件容易受到意见领袖等精英人设的影响,极端情绪极易占据主导,使得用户疲于接收信息忽略理性判断。后真相时代,“共情传播”[15]使得诉诸情感的文章比诉诸理性的文章更容易被公众接受,传播范围广,传播效率高。并且在基于信任和利益建立的“封闭性流量池”[16]中,公众更容易受到负面情绪的误导,更易被自媒体信息发布者牵着鼻子走,丧失自身的理性判断,加剧自媒体互撕现象。
网络高速发展,使得管理制度难于跟上实践的发展节奏,政策调整执行滞后于重大舆情事件。目前,各大平台都在争夺用户数据,掌握用户数据就意味着掌握了信息流量密码,加上区块链、算法、大数据等技术做支撑,能够实时掌握并分析用户数据信息,做到精准推送,提高用户黏性。所以,在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逐渐融合的过程中,国家政策制度如若未能及时更新,便无法对新出现的现象和问题发挥管理调控作用。例如大量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出现在公共领域,以及部分自媒体平台借补充热点事件发展全过程的噱头,违规暴露当事人信息,产生舆情危机,由此出现自媒体互撕的局面。
总之,信息多元化是当前传播的常态。自媒体平台过于重视用户与信息流的获得,促使平台竞争加剧,平台运营者创作内卷严重,用户信息接收疲倦化,导致自媒体互撕现象愈演愈烈。
为迎合公众自主感受,获得大量流量收益,自媒体平台常出现大量带有“宏大叙事意识”[17]的文章和带有偏激化情感的言论,容易导致自媒体互撕现象。大众容易困在封闭的、负面的信息池,在社会层面极易出现极端情绪;在传播层面出现平台公信力弱化;在行为层面出现公众道德感淡漠化;在舆论层面出现舆情发酵极速化的结果。
娱乐化、极端化的网络环境打破传统媒体运营方式、文章创作的规章制度,影响公众判断,产生负面情绪,推动社会情绪的极端化。自媒体平台对于流量收益的偏重,往往忽视高质量文章创作与高素质人才培养等硬性条件,导致运营人员媒介素养良莠不齐,甚至制造出违背社会道德伦理、带有负面影响的文章内容。例如“小镇做题家”“指责型人格”等网络暴力事件,采用贬低、嘲讽、吹捧等方式挑动公众在自媒体平台互撕。平台运营者随意散发缺乏专业、理性判断的意识,引发评论“狂欢”。
平台相互激荡、信息内容真假混杂,引发极端情绪,易导致自媒体平台公信力的弱化。虚假新闻及发展新闻的出现,形成了“网状式的符合型传播模式”[18]。自媒体平台运营者通过互相揭短来获得短暂的流量关注,虽然在一段时间获得超高的流量和点击量,但是以损伤自媒体平台信誉为代价来获取收益的道路终究不能长久。大众会对自媒体平台产生信任危机,并逐渐减少对此自媒体平台的关注度。因此,碎片化的信息、因果缺失的新闻资讯推送,虽然能让自媒体平台短时间内收获高流量,但忽视信息真实的价值判断最终会遭到“流量反噬”[19]。
自媒体平台营造的虚假、易怒、跟风的传播氛围,缺乏社会规则束缚,促使公众道德意识淡漠化。自媒体在运营过程中为了抓住受众心理,往往具有“带情绪、带节奏和贩卖焦虑”[20]的特点。但单元素信息的输出,易形成“信息茧房”效应,公众对信息的接收产生倦怠感,信息分辨能力下降,道德感淡漠化,出现非理性嘲讽、贬低等盲从行为。总的来说,自媒体的匿名性和多元性,一方面为大众展现个性提供表达渠道;另一方面,自由化的表达和无底线的限制,让公众逐渐淡化社会交往过程中的社会道德感,出现“洗稿”“挂素人”“人肉搜索”等事件。
当前舆情表达呈现“以视听为中心”[21]的模式,大众在观看视频、收听音频时容易产生真实感与身临其境的体验。因此,受众更容易受到视频音频中所涉及负面情绪的影响。社交媒体时代,自媒体平台参与流量竞争,为获得牢固的用户群体,在文章、言语的制作和发布过程中,将视听元素与文本内容交叉其中,为读者营造出带有负面、消极甚至极端的拟态环境,加速舆情生成。虚拟环境的设置一方面促使大众在接收信息后忽略理性判断,不自觉地加入互撕大军中,加速网络冲突事件的发酵;另一方面给大众营造真假参半的表达环境,怂恿大众参与其中。自媒体平台不加约束的信息披露,将非理性话语暴露在信息浏览过程中,加速舆情的发酵。
总的来说,“流量为王”的时代,忽略虚假信息、极端情绪极易造成严重的自媒体互撕局面。而自媒体互撕局面高频次的出现,使得公众长时间接受消极、负面的信息,逐渐忽视信息的真实度、完整度,出现新闻反转现象,产生极端的社会行动。在负面作用下,公众逐渐丧失对自媒体平台的信任,影响自媒体平台公信力,对社会失望并逐渐冷漠化。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影响社会的和谐建设。
自媒体互撕虽是一种低烈度的社会冲突,但其对舆论的影响较大,其对网络生态的形成影响较深,亟待从更新国家政策、完善平台制度和提高公民素养三个层面改变此种现状。
从更新国家政策层面来看,明确互撕主体的行为准则,重新平衡自媒体平台与平台内容创作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则是重中之重。政策制定的目标需从保护个人利益转向激发个人参与和共治的行动。具体措施可引入税收减免项目,鼓励受众向高品质、新主体的文章提供付费服务;推动平台自动审查制度实行,将可追溯背景信息及更新内容精准化呈现,加速信息生产透明化。
从完善平台制度层面来看,平台评论和文章更新需设立明确的规章制度,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可借鉴其他国家的成熟经验,要求技术平台在自媒体环境下承担更大的责任,规范市场竞争,创造舒缓、安全的网络生态空间。
从提高公民素养层面来看,利用各种形式的课堂紧抓公民媒介素养的培训,提高公民的媒介辨别能力。在学校以及社会各领域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全民媒介素养。
因媒体环境不同,各国应对自媒体乱象略有差异:国外面对争议话题多选择截断根源,国内则选择多措并举治理舆情。但遏制自媒体互撕行为的关键不仅在于政府与媒体平台合作,更需要公民做到共享公平、共担责任的义务。当前,营造良好的自媒体环境依旧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