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佩佩
摘 要:地域文化与美术创作以及画派的形成有着深深的关系,前有吴门画派、扬州画派,今有海上画派、岭南画派、长安画派等,可见地域文化与美术创作的关系匪浅,地域文化对于美术创作的影响日益加深。在本文中,笔者试图以海南地域文化概述为出发点,探究海南本土题材与当地美术创作领域的内在关系,解析海南地域文化与美术创作之间的辩证影响,并从艺术的认识和记录职能的视角展开论证,试一述之。
关键词:海南;地域文化;美术创作;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32-0-03
中国自古便是多民族国家,且国土疆域辽阔,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东有平原,西有高山,北有牧场,南有渔港,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域文化造就一方画派。地域文化对于美术创作和画派形成有着较大影响,这造就了诸多杰出的地方画派。不同的地域文化为美术提供丰富的创作素材,而美术创作是展现地域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两者相互促进,造就了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地方画派。
一、海南地域文化概述
地域文化是指特定区域具备一定的历史底蕴、独具特色且仍发挥作用的传统资源与背景,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海南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岛屿移民社会,在输入文化方面其是持开放态度的。历史上多次的民族迁徙浪潮,使得海南岛得到了初步开发,创造和发展了海南特有的地域文化,该地域文化是由许多民族世世代代积累和交流融汇而形成。现在笔者对海南该区域比较典型的主流文化进行分类,划分为以下五大类型。
(一)海岛、山地与热带气候共存的生态文化
从地理环境层面而观其独特性,海南的生态文化是指在海南省地域范围内生态环境与热带气候相融合,因而形成了独具热带海岛烙印的生态文化特征。海南作为中国第二大海岛,地处祖国南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其舒适的气候条件和优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它有异于其他沿海城市的独特的热带海岛自然景观,如海岛风光、热带雨林植被、热带动物等此类自然风光对于美术创作者而言是十分独特而珍贵的创作素材。
(二)以黎族为主调的民族文化
据相关史料考证,海南黎族人原是中国古代百越民族的一支,入驻海南岛已有近4000年的历史,其远离中原独立性强,历经数千年的新石器文化时代生活,创造了独具海岛特色的原始文化,为海南人类社会文化和文明的发展开辟了历史先途,栽育了海南地域文化最早的根系。2000年后,汉族人民南迁入琼,随之还带来了中原文化,于是黎汉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相互交融、渗透,逐步形成了以黎族为主调的多民族文化。由于黎族在海南岛各地分布不同,导致其与其他民族交往强度也不一致。海南的民族文化上承浓厚的原始氏族传统,下启中原文化的熏陶,创造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黎族特色文化,典型的有“三月三”民俗节日、鹿回头传说、黎族民歌、竹竿舞、黎族乐器、黎锦技艺、手工艺品、落笔洞黎族文化遗址等。在现代化迅速发展的今日,随着地方政府和国家政策的重视和保护,许多濒临失传的黎族技艺得以传承和广泛弘扬,于是黎族文化也演化成了海南以至全中国民族学研究的活素材[1]。
(三)以汉族为主调的移民文化
自汉族先民的加入后,标志着中原文化开始向海南氏族文化涌动,揭开了汉族开发海南岛的新篇章,海南社会由此也进入了黎汉文化并存的漫长的历史阶段。海南岛其优越的生态环境和舒适的气候为众多“候鸟人群”提供更多的多元文化可塑性发展空间。在漫长的历史中,海南有过源自不同地区的多次移民,由于海南悬孤海外,各移民族群既融入海南社会,又部分保留了原住地的传统习惯,形成色彩各异的人文景观,既各自保留了南腔北调的多种方言文化,又养成了热带岛屿的生活习俗,同时也折射出海南民族融合的历史发展影像。
(四)源于历史的贬流文化
自唐宋以后,海南岛成了古代朝廷大批重臣名士的貶谪流放之地,随之海南的谪寓和流放文学也发展了起来,成为唐宋流寓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具有典型代表的贬官谪宦有唐代李德裕、宋代李光、李纲、赵鼎、胡铨、苏轼等,他们是弘扬中原文化的饱学之士,不但促成了唐宋时期海南文化的初兴,而且对建构海南文化的儒学精神内核起了先导的历史作用。海南多地现存了许多贬流遗址和文人事迹,如五公祠、东坡书院、水南村等贬流遗址依然发展成了旅游热门景点及文人墨客创作的艺术源泉[2]。
(五)缘于南海的海洋文化
海洋文化自古以来都是中华文化的渊源和重要组成部分,其既属于中国文化中与海南密切关联的文化,又是缘于南海而形成的区域性文化,具有外向性、兼容性和开拓进取性。海洋文化的本质,即人类与海洋的互动关系及其产物,如海洋民俗、海洋考古、海洋信仰、与海洋有关的人文景观等都属于海洋文化的范畴。海南省拥有中国最大的海域,以海为生,与海共存,长期的生产生活形成了富有海洋气息的海洋文化。至今,海南多地尚存着富有海洋气息的文化遗址。
二、海南美术创作现状分析
(一)海南美术创作概述
近年来,随着国际自贸港的热烈建设进展,海南画坛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机遇。得益于国家人才政策关照,愈来愈多卓越的美术人才前往海南安家立业,其中以海南各大高校的美术师资以及候鸟艺术家群体为中坚力量,致力于海南地域文化特色与美术创作相结合的教育事业中,引领和培养出了一批批画绩斐然的艺术新秀,海南美术创作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海南画坛呈现出千姿百态、画风各异的艺术面貌。在美术创作方面,海南的艺术家在切入现实生活和进行艺术探索的过程中,创作出了大量极具个人艺术理想、充满热情且富于艺术魅力的作品。例如,曾祥熙的《曙光普照万泉河》、王家儒的《老钟楼》、邓子芳的《椰乡秋韵》等,这些作品不仅仅取材新颖、内容多样,在绘画语言的探索上更是极具深度与个性,初步形成了海南地域文化鲜明的艺术特色[3]。
(二)海南美术创作的特点
一是关注现实生活,展示地域精神。表现现实生活,展示海南地域精神和文化特色已成为画家们的共识;二是紧扣重大题材,凸显人文关怀。关注国内外重大时事,尤其是发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在社会层面有重大影响的时事,是艺术家着重关注的题材要点;三是注重自身绘画语言与技法的锤炼与提升。绘画技法与艺术理论观念并行,重视绘画语言的探索与技法技能的锤炼。
(三)海南美术创作现存的问题与短板
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我们也应客观理性地看待海南美术创作现存的诸多不足:创作素材的共享性与表现技法的普遍性,导致海南画坛内部画风日趋千篇一律,缺乏个人符号。此外,在硬件条件方面,海南在美术创作领域的“短板”依旧不少,如该地区对于美术文化事业的内需驱动力不足、对地域性的认识不够深入、美术创作缺乏有深度、有内涵的作品、省城美术展馆尚未建成、本地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困难且生源水平有限,地方政府及社会各界对文艺事业的重视度有待提高,这些都是影响海南美术创作水平提高的重要阻碍[4]。
三、海南地域文化和美术创作的关系
(一)美术创作是展现海南地域文化的重要平台
西晋文学家陆机曾在《论语·泰伯》中谈道:“宣物莫大于言,存型莫善于画”。他从文章和绘画中看到了文艺作品的认识、记录功能,即“宣物”和“存型”可以帮助人民认识历史和生活。而美术和绘画本就属于艺术范畴之内,具有记录功能,其通过典型的艺术形象反映出某一个时代的生活和人民的精神面貌。将地域文化融入美术创作,通过画家自身的绘画语言和艺术技法将海南地域文化题材和内容呈现于美术作品中,可更好地展现地域文化特色,丰富其题材内容和文化内涵,向更多的人展示海南不一样的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
(二)美术创作是弘扬海南地域文化的特殊渠道
美术创作是弘扬与传承地域文化的重要渠道,被记录下来的绘画场景也被赋予了超越时空的可能性,承载着历史和生活的艺术作品被输送往世界各地进行交流和展示。创作者可将地域文化融入美术创作,在创作时深入了解地域文化,以让观众在欣赏美术作品时产生强烈的地域文化认同感,加深对地域文化的认知,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同时,展现地域文化特色,绘制作品回馈社会是艺术家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感。2021年5月,中国美协主席范迪安领衔其写意油画工作室20多位著名画家远赴海南写生,将海南地域特色的人文景点、历史风物融入画中,如范迪安的《海口老街》、杨参军的《三沙日记》、张立平的《有菠萝蜜的树林》等诸多作品,为海南留下了一幅幅精彩绝伦的画卷。海南地域文化也通过画家的笔端走向全国和世界各地,展示海南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
(三)地域文化是促进海南当地美术创作持续发展的力量和源泉
地域文化与美术创作之间的关系尤为密切。海南岛优越的自然生态风貌为广大艺术爱好者提供了绝佳的写生条件,后天较为独特的历史人文景观和民族风情更是为当地的美术画卷锦上添花。艺术家通过画笔执手绘江山,将海南的秀丽风光和多情人文输送至全国各地的艺术展馆中,丰富了美术题材的多元化发展。与此同时,海南地域文化也为美术创作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创作题材。将地域文化融入美术创作,可极大地丰富美术创作主题,激发创作者的创作灵感,促进美术的可持续发展。
四、地域文化对海南地区美术创作的影响
(一)有利于塑造海南独特画风
对画家自身而言,地域文化是影响其审美趣味和艺术风格的关键因素。毛茂林在《地域文化与地域性画派》一文中曾指出:“某一区域的艺术家群体长期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与文化情境中进行创作,他们的作品便具有鲜明的、较为固定的审美取向与表现手法”。不同的美术作品所蕴含的地域文化内涵不同,不同创作者的创作习惯、想象能力、实践经验等也不相同,所创作出的美术作品具有不同的风格。因此,创作者应将地域文化融入美术创作中,深入了解海南当地的历史背景、文化特色、人文风俗,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创作,使创作出的美术作品更具独特性,充分体现海岛地域文化特色,这能够极大地避免雷同现象的发生,促进中国画坛的多元化发展[5]。
(二)有利于丰富创作素材
对美术作品本身而言,在题材和内容上得到充分表现,丰富作品的文化内涵。2023年6月,海南省美协主席阮江华在《“海南画派”与中国画创作》专题讲座中指出:“具有鲜明的海南地域特色的山水画创作对打造海南画派具有重要的形成作用,广大师生、画家们应自觉担当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在笔墨的创新变化上要不断地追寻时代发展的需要,展现海南特色的艺术风格。”不论是人物、山水、花鸟题材,分支繁密的海南地域文化根系都有着其对应的表现题材。人物题材有黎苗风情、革命事迹、疍民文化;在风景题材领域,东部有椰林梯田、金沙白浪,中部有热带雨林,西部有港湾盐场;在花鸟题材方面,更有满目琳琅的热带水果,千娇百媚的热带花卉及形态各异的热带鸟虫。随着近几年海南自贸港建设热潮,自贸港题材也一跃成为海南画家们创作的主题之一。可见画家通过画笔绘制作品的同时,其绘画题材也在充实着画面本身。借助海南地域文化题材为依托,丰富和充实创作题材,传达海南特有的浓厚历史和地域文化氛围,对于海南画派文化格调的形成、海南画派的崛起有积极的作用。
(三)有利于充实作品内涵
宗白华在其中国艺术三境界中将绘画的境界划分为写实、传神、妙悟三个层面,且三种境界的高度与难度逐渐递增。从中国古代画论而言,“写实”即“应物象形”,是对事物直观感象的摹写;“传神”对应的是“气韵生动”,是画面形象活跃生命的传达;而“妙悟”的境界就相对比较抽象,其意旨艺术想象中的“迁想妙得”,是最高灵境的启示。质实而空灵,别开生面,从画面构成而言,以地域文化作为海南美术创作题材不能停留在表层含义,更深刻的主旨在于通过绘画题材和艺术语言体悟到创作的画外之意,提炼出作者本身的思想内涵和审美意趣,以及时代赋予它的意义和使命。既要透过表面的现实题材看到艺术想要表达的精神内涵本身,又要把海南地域特色的视觉景象上升到海南地域的文化高度,将海南这种特殊视觉符号变成一种内含情感的视觉文化,展现出一种可读性的情感精神。画家可就地取材,并将其应用到美术创作中,通过展现地域文化特色,以此进行美术作品深层内涵的挖掘和创新。
五、结束语
对于画家而言,地域性是海南美术有别于其他地区美术的根基所在,同时也是海南画家艺术养分发酵、沸腾的根本。海南美术创作的兴衰离不开这块热土的滋养,其地域文化也成了促進当地美术创作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研究地域性传统文化,对于美术创作风格形成和充实作品内涵有促进作用,有利于培育海南本地新兴的画派的形成,可推进区域艺术文化发展。因此,加强对海南地域文化与当地美术创作的影响分析研究,对推进该地方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需要注意,地域文化对美术创作在画风和手法上影响较深,但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唯一因素,尤其是对于艺术创作而言,地域性只是某种特定的资源与背景,而非艺术创作的全部内容或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故须客观辩证地看待地域文化与美术创作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王锐.由海南美术创作现状引发的思考[J].文艺争鸣,2009,157(02):151-152+1+162.
[2]鲍时东.地域性与艺术创作[J].文艺争鸣,2010,173(06):132-134.
[3]陈思羽.地域文化对美术创作的影响分析[J].美与时代(中),2022,957(09):36-38.
[4]毛茂林.地域文化与地域性画派[J].艺术探索,2011,25(06):130-133.
[5]符和积.海南地域文化的历史构成、发展与特性[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04):96-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