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彩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绘画艺术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表达和传承传统文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传统文化在绘画艺术中的体现,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对绘画艺术的影响,以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关键词:体现;绘画艺术;传统文化;探讨
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32-00-03
绘画艺术在我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对我国传统文化在绘画艺术中的体现进行探讨,可以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艺术特点,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我国独特的艺术传统,同时也对当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我国传统文化在绘画艺术中的体现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揭示传统文化对绘画艺术的影响和塑造。
一、绘画艺术中传统文化概括及现状
(一)绘画艺术中传统文化概括
绘画是中国几千年来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同时也是一种相对典型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现在的绘画创作,通常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观念相结合,将传统文化融入绘画中。它是一种艺术符号,逐渐赋予绘画以当代特征。要创作出更高水准的绘画,就必须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将其与当代发展相结合,根据中国绘画的当前发展,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吸收当代发展的优秀成果。分析绘画发展的具体过程可以看出,每一次创新都是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每一次片面的强调和竞争都是极其片面的。因此,要使当代绘画的发展逐渐走上正轨,就必须真正处理好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和谐互动。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中西方美学虽然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但美的定义超越了国界的限制。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同的艺术形式经历了不同的演变,而社会文化的演变和对美的定义也一直在变化,呈现出一种动态的进程。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所表达的文化内涵,深深植根于中国绘画中,展现了一种具有艺术鉴赏和分析特征的根深蒂固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思想内涵,深刻影响了中国绘画的发展和演变。通过深入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绘画的艺术价值和美学意义,从而更好地欣赏和传承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赋予绘画艺术生命力的内在特征是传统文化的内在内涵。
(二)绘画艺术中的传统文化现状
中国绘画,作为艺术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绘画的天地里,我们力图把古老的中华文化与现代的观念相互交融,让它们在当代艺术中焕发新的生命力。我们渴望塑造一种具有中国特色、深受世界瞩目的艺术风格,让中国传统文化在绘画中绽放新的光彩。为了实现这一梦想,我们需要深入探索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性的思考,提炼出其精华,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结合。这种融合,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也是对它的发展和升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作出既保留文化底蕴又充满时代气息的绘画作品,让中华文化的瑰宝在艺术的殿堂中璀璨闪耀。同时,积极吸收时代发展的优秀成果也是不可或缺的一步。然而,我国当代绘画发展中,派别主义成为最大的问题。我们需要认识到,每一次创新都是对前人优秀成果的继承,而相互强调、相互竞争是片面的。只有通过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才能实现真正的创新和发展。因此,要使当代绘画的发展逐渐走上正轨,就必须处理好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和谐互动[1]。
二、我国传统文化与绘画艺术境界
我国绘画艺术中最重要的便是“传神”,不论是人物、山水、花卉,“传神”是中国绘画艺术的总体准则,“以形写神”实际上是“以形假道”,确保对象是生动的,只是一种技术手段,道才是最终目的。中国画讲究的“表现”,是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中国画艺术的思维特征。当画家关注自然物体时,他们并不关注物体的真实“表现”。相反,它们“捕捉”的是客体与情感因素融合后,在脑海中唤起的主观的“变化的表达”。这就是为什么在创作的时候,需要“冥想”,把人带入一个物我合一的境界。这就是强调主观感受和自我情感表达的地方。因此,中国画的思想可以概括为“韵外之致,象外之意”。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其核心则深藏在我国绘画艺术中,如唐代张躁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通过这些话语,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中国画家在艺术上所面临的挑战。此种文化观念在中国绘画艺术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我国绘画艺术以一种优雅而冷静的方式表达了现实的氛围。传统文化精神是真正实现艺术“大我”的终极目标,同时也是平衡当代艺术诸多不确定性的终极目标。
三、我国传统文化在绘画艺术中的体现
在我国唐代,绘画艺术非常受欢迎,是中国山水画中最重要的形式。绘画艺术是中华文明的独特遗产,是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从文化和精神传承的角度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古人始终相信好运和吉兆,而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这两者也有着极其重要的表现。这些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绘画的具体体现,如2008年奥运会火炬上空的祥云和图案设计。可以说,我国传统文化赋予了绘画艺术很大的价值[2]。
中国画艺术中的中国精神是构成其形式特征的关键要素,并充分展现了这一艺术形式的重要特征。在当前主流文化背景下,中国精神与艺术形式相互影响、协同运作。当我们深入解析中国画的精神内涵与本质时,会发现其精神内核是对自然与人性追求的表达,是对艺术本质的一种体现。从绘画艺术的角度来看,传统文化与绘画的内在意义的和谐统一与完美结合,充分展现出了绘画的本质要求,并非仅仅是形式的构图,而是反映了一个人物的内在精神世界。这一艺术形式生动地反映了民族兴趣和审美创造力,这种传统文化与绘画的完美融合,也體现了该民族思想与艺术结构的精髓。绘画在文化包容和融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反映了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
水墨绘画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中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自唐代以来一直广受喜爱,并在世界文化遗产中占据重要地位。作为一种承载深厚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的表达方式,水墨绘画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更是中国山水画的核心形式。
自从古至今,人们对于吉祥和祥瑞的信仰常常通过富含深意的图案得以表达。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吉祥图案的绘制市场需求逐渐增加,为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为了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创作者不断挖掘和发挥创意,通过精心设计,让这些传统文化在绘画创作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我们深知,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是对现代艺术的一种探索与创新。这样的创新不仅迎合了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同时也为作品增添了更多的价值[3]。
四、中西传统文化融合为绘画艺术带来的影响
中国的绘画艺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其蕴含的艺术价值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我国绘画作品中的艺术理念强调“韵者生动之趣”,鼓励神游意会,陡然得之,不容驻思而得。这种艺术理念使得我国的绘画作品充满灵动与神韵。另外,西方艺术更注重忠实地创作自己的绘画,以富有灵性的笔触,精细地描绘出自然画卷,以此展现其本真的面貌。这样的描绘方式,不仅是对自然或物体的深入理解,更是对其内在精神的独特诠释。这两种艺术形式各有其独特的魅力,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苦行僧绘画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绘画,代表了西方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的显著差异。西方绘画精于透视法和明暗法,以及对物体的生动表现,这使得他们的绘画在表现客观物体时常常受限于“工具形式”。然而,由于未能从“意义”中解脱出来,其绘画往往局限于某一方面的表现。另外,中国传统文化历经不断的演变和发展,这在无形之中也影响了我国的绘画艺术和绘画观念。与传统西方绘画相比,中国传统绘画更加注重整体的意象表达,更强调画面的气韵生动和笔墨情趣。这不仅体现在画面的构图、色彩和线条上,也反映在画家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追求中。因此,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我国独特的绘画艺术风格[4]。
探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尤其是诗歌文艺与绘画艺术的关系,会发现二者之间紧密的联系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和内涵产生深远影响。在诗歌文艺的熏陶下,中国绘画艺术作品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构成,并以此为基石,将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展现出综合艺术的魅力。这种融合是传统文学与绘画元素有机结合的典范,它们在相互融合与表现中达到了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深入挖掘这种融合的内在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种艺术形式的本质,为未来的文化艺术发展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中国传统文化在融合西方文化之后,一直处于不断的转型和发展过程中,并已逐渐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的核心,这对中国画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画历经千年的沉淀与自我更新,如今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古典绘画,而是借鉴并融合了西方艺术元素的独特文化现象。这种蜕变,不仅赋予了中国画崭新的面貌,更使其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和精髓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机。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画的独特风格得以完好的保留和发扬。其主流坚守着独特的价值,这不仅因为其深深植根于中国的主流文化,更因为其积极吸纳和融合了西方文化的核心元素。这是中国画的精神观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关键所在[5]。
五、我国传统文化在绘画艺术创作中的弘扬与反思
(一)我国传统文化在绘画艺术创作中的弘扬
民间艺术表演,作为一座璀璨的宝库,实际上蕴藏着许多已经失传的传统艺术元素。这些元素犹如历史长河中的繁星,虽然有些已经远离我们的视线,但它们仍然可以在星空中熠熠生辉。这些传统艺术元素的存在,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传统文化、把握其内涵和价值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重要的是,我们有能力并且也有责任去发现它们。通过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我们可以在这民间艺术表演中捕捉到传统文化的痕迹。这个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挖掘、探索和实践,以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对于这些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的艺术形式,我们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发掘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潜力。我们应当深入研究并推广传统绘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其魅力。同时也要注意到,民间艺术表演并非简单地对传统元素进行堆砌,而是蕴含着独特的创造性和审美价值。我们要细心发掘和保护这些珍贵的艺术形式,借助现代手段和方法,让它们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还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它们,从而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使当代绘画艺术能够得到更为长远的发展。
(二)传统文化在绘画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反思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吸引了全球各地艺术家的关注,尤其是我国绘画艺术家,他们正在学习和吸收先进的文化元素,这将推动他们达到更高层次的文化创作。为了深入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家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和作品。例如,六法理论强调作品需要达到“气韵生动”,这是艺术家创作的重要目标,也是他们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气”的运动是学不来的,而是通过对自然、社会和生活的深刻感受而获得。因此,系统而深入地理解六法理论是很有必要的。艺术家要想真正达到一定的境界,并且想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对艺术精神有更深的理解,体现出更独特的风格,就必须尽快突破自身所陷的桎梏,从最具代表性的庄子或先秦文学中汲取更多的养分。在美的定义方面,是没有国界的。民众自身思想领域大不相同,而且影响到社会审美趣味的因素也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基于此,要使绘画艺术的基本内涵和特征属于文化的本质,就必须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品质出发。只有通过此种方式,我国绘画艺术作品才可以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在漫长的绘画史上,美的定义只是在意图、风格和表现形式等各个方面有所不同。因此,社会的审美趣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很大,风格也难以预测。因此,在符合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体现我国文化的哲学思想,在绘画艺术中充分表现其最深层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
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画艺术的基本内涵。它所包含的文化精华,正是绘画艺术所寻求展现的,具有深厚艺术鉴赏价值和分析力度的文化内涵的集中体现。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艺术家必须创造出好的画面,但他也必须有良好的技巧和适当媒介的完美结合,并以此将自身情感完整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李民清.从紫砂陶刻“108将”来看中国传统艺术的相互融合和无穷魅力[J].陶瓷,2022(10):94-96.
[2]李兵.中国传统写意元素融入包装设计的研究[J].绿色包装,2023(03):148-151.
[3]刘盛玲.木刻版画课程实践教学实证分析——以“版畫中的节日”为例[J].教育文化论坛,2022,14(05):136-140.
[4]鲁玉婧.浅谈传统书画艺术与数字沉浸式体验设计应用——以【行走的故宫文化《石渠宝笈》绘画数字科技展】探究[J].河北画报,2021(18):26-27.
[5]欧阳聿格.基于构图的意境塑造初探——以中国画与陶瓷绘画的共通点为例[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3,57(03):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