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
摘 要:本文通过解析电子音乐作品《阵》揭示中国传统音乐语言“时间素描”的精妙内涵。《阵》由电子音乐作曲家李小兵创作,受秦始皇兵马俑的启发,从“时间素描”的视角进行构思,赋予作品独特的时空观念。分析《阵》的创作构思,探讨“黄金分割”在作品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揭示阵型与散化音响的设计与应用,并细致剖析音乐结构,讨论中国戏曲音乐元素在《阵》中的运用,包括锣鼓经、京剧人声素材以及中国传统多声化手法与节奏处理。深入分析电子音乐与民族打击乐在《阵》中的融合方式,及“时间素描”理念对作品的整体影响。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时间素描”;电子音乐作品;《阵》;语言结构
中图分类号:J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32-00-03
电子音乐作品《阵》,对于探讨中国传统音乐语言“时间素描”的实质与内涵有着深远的启示意义。“时间素描”这个词出自巨尤发表的一篇文章《时间素描》。作曲家本人在文章《整体计算与局部计算的时间素描——电子音乐作品〈阵〉之时间逻辑与材料布局》中所说的“时间素描”是指:用音色块、音乐材料在限定的时间中完成的一幅造型艺术。但笔者认为本文中这个词汇还有一个引申意思。时间是个一维参量,只能单行,而素描时也可以简化为一维参量即:明暗关系。由此,时间与素描二者就可以转化。这种时空的转化的理念体现在音乐创作上,即把兵马俑军阵图形逻辑,转化为音乐的结构图形逻辑,从而实现艺术升华。所以“时间素描”的引申含义就是艺术逻辑转化,揭示其与中国传统音乐语言“时间素描”的关联,对中国传统音乐语言与电子音乐的融合进行深度剖析。
一、《阵》的创作构思
(一)《阵》的创作构思:时间素描
在《阵》的创作过程中,作曲家特意引入了“时间素描”这一概念,并在他的文章标题中使用这个词汇。“时间素描”源于中国传统音乐中对于空间和音乐时间观念的独特理解。军阵的空间属性可以进行转化,这一理念将时间视为音乐创作的主体,音乐元素如旋律、和声、节奏等被看作是在时间流中的笔触,通过这些音乐元素的安排和组合,形成了一幅动态的音乐画卷。这种构思方法极大地丰富了音乐的内涵和表现力,使得《阵》在音乐语言和艺术效果上呈现出鲜明的个性和深远的内涵。在《阵》中,作曲家巧妙地运用“时间素描”的理念,使得每一段音乐、每一种音色、每一种节奏都如同在时间的长河中流动,时而汇聚,时而分散,形成了一幅动态而富有生命力的音乐画卷[1],正好表现出军阵那种队列线条、阵法图形、兵种交错,这种独特的音乐构思不仅使得《阵》的音乐语言富有生动性和动态感,也使听者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空间到时间的流动和变化。
(二)秦始皇兵马俑与《阵》的关联
《阵》的创作受到了秦始皇兵马俑的启发。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每一尊兵马俑都有其独特的姿态和表情,它们被排列成严密的阵型,仿佛在静静等待着战斗的号角。这一视觉效果让作曲家联想到音乐的排列和组织方式,他将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型设计与音乐的构思融合在一起,使得《阵》的音乐语言呈现出秩序、规则与自由、变化的动态平衡。同时,秦始皇兵马俑的严密阵型也给予作曲家对于音乐结构设计的启示,他将阵型设计的理念运用到《阵》的结构设计中,使得作品在维持整体一致性的同时,也展现出独特的个性和变化。
二、《阵》作品的结构分析
(一)黄金分割与《阵》的结构设计
在《阵》中,作曲家灵活运用了黄金分割原理,不僅在时间的安排上,也在音乐主题的分布和发展上。例如,作品的高潮部分正好位于全曲长度的黄金分割点,使得整个作品的推进和发展具有极高的动态平衡和美感。同时,在音乐主题的分布上也采用了黄金分割的原则,形成了独特的层次感和深度感。
(二)阵型与散化节奏音响的设计与应用
作曲家灵活运用了阵型与散化节奏音响的设计,这一设计灵感来源于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型。每一个音符,如同兵马俑一样,都有其独立的位置和角色,它们在音乐的空间中自由移动,形成独特的阵型。这些音符阵型,在音乐的流动中不断变化,形成了一种节奏上的错落和丰富的音乐结构及空间感。《阵》的电子背景部分也借鉴了电子音乐的散化音响技术,即没有明显的节奏性,每一个音符都如同在空间中自由飘浮,形成独特的立体音响效果。这种音响设计大量使用音频技术,混音、延迟,以及音频反转的效果,增加节奏上的对位感和层次感,也增强了音乐整体的空间感,使得作品的艺术效果更加生动和鲜明。
(三)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与散慢中快散的结合
在《阵》的结构设计中,借鉴了西方古典音乐的三部分形式——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同时也融入了中国散慢中快散的结构原则。在呈示部,《阵》通过锣鼓经和京剧人声素材,音乐缓慢音响空灵,展示作品的主题和基本音乐语言。接着,在展开部,也是音乐对比变化比较活跃的地方,通过电子音乐加入人声音效利用多声部手法,使得主题得到了深度的发展和展现。在再现部,音乐又回到以前的音响状态,主题得到了重新的呈现,在这一过程中,《阵》又将中国散慢中快散的结构原则进行融合,这恰恰也是“时间素描”的构思方法,使音乐结构在多维度上进行融合,展现了时间的流动和变化。
三、中国戏曲音乐与《阵》的音乐语言
(一)锣鼓经与《阵》的音乐动机
在《阵》的音乐创作中,作曲家充分借鉴中国戏曲中锣鼓经元素。锣鼓经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重要节奏元素,有着丰富的韵律变化和动感的节奏。这一元素的引入使得《阵》的音乐语言充满了动感和力度,也赋予作品深厚的中国传统音乐底蕴。在《阵》中运用了锣鼓经,其中有急急风,将这个锣鼓经运用为音乐的动机[2]。特别适合表现在《阵》中那种严阵以待的紧张气氛,以急急风作为基本动机,通过对其进行变化和发展,形成了更加丰富的音乐结构和音响,作品在展现现代电子音乐的韵味,也充满中国传统音乐魅力。
(二)京剧人声素材的运用
京剧人声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重要元素,旋律丰富,表达力强烈。在《阵》中,新性地引入了京剧人声素材。尤其是净角唱出的“哇呀呀”,通过电子音乐的处理手法,此起彼落,将这些素材进行了音频技术层面的再创造,使其既保持了原有的中国传统音乐特色,又展现了现代电子音乐的特点,而且也为作品的情感表达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京剧净角人声的引入,加强了军阵的阳刚性,让人们在欣赏现代电子音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的深远内涵和强大的表现力。
(三)中国传统多声化手法与节奏处理
中国传统音乐多声化手法是一种重要的音乐语言,使音乐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在《阵》中,将这种多声化手法与现代电子音乐技术相结合,形成独特的音乐语言。《阵》采用了多种节奏手法,如交叉节奏、复合节奏、变速节奏等,使得作品的节奏既有中国传统音乐的流畅和自然,又具有现代音乐的紧张和激烈。
四、电子音乐与《阵》的音响效果
(一)电子音乐手段在《阵》中的应用
《阵》的电子音乐技术既是该作品的独特性所在,也是与中国传统音乐进行有机结合的重要途径。通过对电子音乐技术手法的深度掌握和精妙运用,为《阵》赋予了独特的音色、丰富的音效和强烈的现代感。作曲家通过电子音乐设备的混响、延迟、音色变化、翻转、变形等技术手段,对传统乐器、人声以及各种声音素材进行深度处理和创新设计。他还采用了一些电子音乐特有的音乐形式和构成手法,如循环、重叠、声像变化等,这些技术的运用大大丰富了音乐的音响表达效果,也使得作品在音乐语言上具有鲜明的电子特征与现代感。电子音乐在《阵》中的运用,不仅彰显了作曲家对电子音乐的精深理解和掌握,也成功地将电子音樂的前卫创新与中国传统音乐的内涵精神进行了有机结合,从而创作出了一部在音乐语言上既具有深厚传统底蕴,又富含现代元素的独特作品。
(二)电子音乐与民族打击乐的融合
在《阵》中,电子音乐与民族打击乐的融合是一大亮点。通过将电子音乐的创新技术与中国传统打击乐器的特色音色进行融合,利用电子音乐技术对打击乐的音色进行扩展。通过对打击乐音色的采样、修改、混响等处理,作曲家创造出了一种既具有传统打击乐的醇厚音色,又富含电子音乐特色的独特音效。这种音效不仅赋予了《阵》强烈的音乐张力和表现力,这种电子音乐与民族打击乐的融合,实质上是一种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音乐文化的深度交融。
五、《阵》与中国传统音乐语言“时间素描”的关联
(一)“时间素描”在《阵》中的应用
《阵》如一幅富有深度的音乐画卷,其中运用了中国传统音乐语言的“时间素描”原则,以此在作品中勾勒出一种别具特色的音乐景观。这一特性表明,中国传统音乐语言的时间观念并非僵化不变,而是具有极高的可塑性和变化性。“时间素描”首先体现在《阵》的整体结构设计上。作曲家将音乐作品视为一个时间艺术的整体,音乐的进程就像时间的流逝,有始有终,有快有慢,有密有疏。他以“时间素描”的视角来规划音乐的发展脉络,使得《阵》在整体上显得既有层次,又有张力,形成了一种富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时间感。在这种时间感的驱动下,每一个音符、每一个音型、每一个音色都成为描绘时间的笔触,音乐在时间中流动、展开、终结。作曲家灵活地运用各种音乐元素,精细地塑造音乐时间的细节,让每一段音乐都像一次精神的探索,一次感情的疏漏。其次,“时间素描”原则在《阵》中的运用,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语言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在这部作品中,没有简单地复制中国传统音乐的形式和结构,而是以创新的姿态,借助现代电子音乐的手段,赋予了传统音乐语言新的生命和可能性。例如,《阵》运用电子音乐设备,对京剧人声素材进行重新处理,以此描绘出一种新的音乐时间感。《阵》通过改变声音的速度、音高、音色等因素,使得原本属于传统艺术的音乐元素,在新的时间观念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3]。最后,在处理音乐的节奏和速度方面,《阵》也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造诣。《阵》并没有单一地遵循固定的节奏模式,而是灵活地运用各种节奏元素,让音乐在时间中自由流动,自然生长。这种对音乐时间的敏感和精确表达,使得《阵》在节奏上显得既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又具有现代音乐的开放性。
(二)“时间素描”对《阵》结构的影响
中国传统音乐语言“时间素描”的理念在《阵》中得到了精准应用并对作品的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在《阵》中,将音乐比喻为在时间的画布上进行的素描,这种观念对《阵》整体结构的设计提供了指引。首先,“时间素描”的观念在《阵》的宏观结构设计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作曲家使用了黄金分割原则来设计作品的节奏与时值结构,保证了作品从整体上呈现出有条不紊且富有层次感的进程。其次,对于《阵》的细节层面,尤其是对音乐元素的操控,也是受到了“时间素描”理念的深刻影响。作曲家对音符的选择、音型的变化、音色的变异等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处理。他强调音乐的连贯性和流动性,致力于在每个音乐元素之间构建出紧密的联系。这些音乐元素如同画家的笔触,在时间的画布上留下了鲜明的印记,共同构筑了作品的独特结构。再次,“时间素描”对《阵》结构的影响,还体现在作曲家对中国传统音乐语言的深度理解和挖掘上。他以现代的视角和技巧重新解读并赋予了传统音乐语言新的生命。他巧妙地运用了中国传统戏曲音乐的元素,如锣鼓点子和京剧人声素材,以此作为构建作品结构的重要线索。最后,在处理作品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时,均充分考虑了“时间素描”的原则。《阵》在各个部分之间设置了明显的转折,使得音乐的发展显得既有节奏感又有流动感。这种对音乐结构的把控和操纵,是基于对“时间素描”原则深刻理解的结果。
(三)“时间素描”与中国传统音乐的联系
在谈及“时间素描”与中国传统音乐的联系时,首先需要认识到,“时间素描”是在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音乐理念,对音乐创作原理的独特理解和阐述。既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特性,又融入了现代音乐的观念。中国的传统音乐强调的是音乐与人的内心感受的紧密联系,以及音乐和时间、空间的和谐统一。“时间素描”通过在时间维度上“绘画”音乐,赋予了音乐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深的情感表达力,使音乐与人的内心世界产生共鸣。“时间素描”与中国传统音乐的联系也体现在对音乐元素的处理上。中国传统音乐中的许多元素,如音阶、音色、节奏等,都在“时间素描”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在作品《阵》中,我们可以看到巧妙运用中国传统戏曲音乐元素,如锣鼓经和京剧人声素材,是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继承和创新。中国传统音乐表现手法二元转化,也在“时间素描”中得到了发扬和运用。通过运用这些表现手法,使得音乐在时间的维度上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图像。
六、结束语
电子音乐作品《阵》通过对中国传统音乐语言“时间素描”的内涵深度挖掘与巧妙运用,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和电子音乐的完美融合。作曲家以其前瞻性的视野和精准的审美把握,开辟了一种全新的、跨文化的音乐创作路径。
参考文献:
[1]张赢.基于中国传统音乐语言的“时间素描”——电子音乐作品《阵》之语言结构分析[J].齐鲁艺苑,2023(02):13-17+26.
[2]汤则铭,孙鑫.“歌”与“剧”的珠联璧合 歌剧《钓鱼城》戏剧性音乐语言的启示[J].中国戏剧,2023(02):55-57.
[3]李小兵.整体计算与局部计算的时间素描——电子音乐作品《阵》之时间逻辑与材料布局[J].人民音乐,2010(03):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