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伟 司首领 张秀梅
摘 要: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核心素养逐渐成为教育的重心。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当前化学教学中最令人关注的问题之一。但由于长期受到传统的“唯分数论”思想的影响,在目前中学化学教育阶段核心素养并未得到很好的落实,学生核心素养水平偏低。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教学方法,重视实践教学的开展,注重实验教学,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落实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
关键词:化学核心素养;化学教育教学;教学模式;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3)11-0096-04
核心素养是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对教育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即除了教授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分析推理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为21世纪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蓬勃发展储备新式人才,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虽然核心素养逐渐走入一线教师的视野之中,但并未受到许多教师的重视,他们认为只需要教授学生知识,帮助他们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就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标,没有重视学生在心理健康、道德品质、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这种想法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作为一名合格的化学教师,我们更应该多思考在教学中采取什么方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化学核心素养内容
2018年《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由教育部正式发布,在2020年经过修订之后,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在课程标准中被着重提及,指出建构一个培养、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模式,并将该模式运用于实际教学中,为21世纪我国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进而增强21世纪我国的国际竞争力[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将化学核心素养分为五部分。(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多角度、多方面认识化学物质的相关性质,能够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去认识化学物质及其变化;(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认识物质是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能多角度、动态的分析化学变化;(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在已有相关证据的基础上,对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做出多样化的猜测,并分析、推理加以论证;(4)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具有科学探究意识,对科学探究充满热情,能基于某些假设、证据等积极进行科学探索;(5)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在科学研究方面,具备科学研究的基本素养,勇于探究、勇于开拓;深刻认识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培养责任意识[2]。简而言之,核心素养是指学生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所必备的关键品格与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不只要传授知识与技能,还要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样才能让他们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2 融入化学核心素养的益处
2.1 打破传统的教育格局,重塑教育“生态系统”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中学化学教师深受“唯分数论”思想的影响,只重视教授学生知识,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与价值观的培育,过分突出了化学教育的“工具”属性与“功利”属性,忽略了化学教育的内在价值和精神内涵[3]。这种传统的教育格局只重视“智”的培养,忽视了“德、体、劳”等方面的发展,是一种片面的对教育的理解,也不利于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但是核心素养的提出,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格局,它将能力的培养、价值观的形成提高到了与知识传授同等的地位,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能力、价值观,这就有利于改变化学教师心中传统的教育观念,打破化学教育的传统格局,重塑化学教育“生态系统”。
2.2 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推动教师自身专业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需要传授给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教师的要求较低。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每位授课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优劣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为了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教师要具有一定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和提高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就必须不断学习、进步,提升自身专业教学水平,不断改进、优化教学设计,加强教学反思,深入研读教材与课标。这些都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4]。
2.3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传授教材上的基础知识,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却忽视了学生在道德素养、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在以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中,要合理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将德育完美地融合到实践教学中,除了教授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还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巨大作用,意识到化学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4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提高自身能力素养
在传统的化学教育中,注重的是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授,忽视了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合作探究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学生能力素养较低。而化学核心素养除了重视知识的传授外,更重视学生的各项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科学探究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化学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3 当前中学化学教学现状与化学核心素养落实现状
3.1 教师教育理念落后,无法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与求知欲
如今,随着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逐步落实到学校的教育体制之中,许多教师的教育理念也随之不断更新、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当前阶段仍存在高中化学老师沿袭的是落后陈旧的教学理念,过于注重教師的引导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兴致低,对学习化学缺乏兴趣。这不仅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与学生的成长,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阻碍和影响[5]。
3.2 教师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当前中学化学教学中,很多老师教学方法单一化,多数情况下仍采用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讲授为主要手段的讲授法,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来获得知识,但是学生在课堂中缺少合作探究和思考交流的机会,只是机械地听老师的讲解,也没有进行主动思考,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也缺少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在课堂中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3 轻视实践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的地位与作用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对实践教学的关注与重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目前我国中学化学教育阶段,实践教学课时安排得仍然很少,学生可以参与实践的机会非常少,实践教学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理论知识与实际脱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不够深刻,不能够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偏低。以化学实验为例,实验课时在课程总课时中的占比非常低,大多数老师也以时间有限为由,直接以演示实验代替学生动手实验,甚至连演示实验都没有,这些都不利于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热情,也不利于学生深刻理解掌握化学知识[6]。
3.4 多数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意识,不能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制约,许多教师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总是以老师的视角来设计课程,忽略了学生的精神需求,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这种状况下,学生慢慢地形成了接受学习的习惯,缺少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与分析,没有进行主动思考,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无法将知识与实践结合,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实在当前的中学化学教育阶段,仍然有许多问题存在,上述列举的四个只是比较常见的问题,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目前中学化学教育阶段,化学核心素养并未得到很好的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较低,有待提升的空间很大。
4 化学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的措施
4.1 更新教育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在当前中学化学教学阶段,由于深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老师沿袭的教育理念是落后的,他们只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在德育、体育、劳育等方面的发展,忽视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在教学中过于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这些落后的教育理念对学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也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以核心素养为主旨,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认真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不仅重视学生知识的获得,更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形成,引导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共同发展,真正实现“五育并举”。同时也要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占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引导者、辅助者。在教学中,教师要从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4.2 更新化学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整体把握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已有认知经验的基础上,合理创设、选择多样化的教法,避免教法单一化。同时也要认真学习国内外先进教法,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并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7]。例如在教授实验室炼铁和工业炼铁的知识时,如果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进行教学,课堂就会显得枯燥乏味,也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以素养为本的新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设置驱动性问题链和设置探究性活动的方法来进行教授,可设置如下问题链来讲授有关实验室炼铁的知识,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如何?金属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哪些?以赤铁矿为例,赤铁矿中含有哪些成分?在赤铁矿中,如何实现从Fe2O3到Fe的转化?实验室炼铁的原理是什么,如何选择、组装实验装置?通过上述一系列的问题,并在每个环节辅以探究性的活动,让学生去积极思考每个问题,完成探究性活动,逐步获得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教授工业炼铁的原理及装置时,可设置如下问题链,古代炼铁,通常会放入木炭,木炭在炼制中有什么作用?古人炼铁时,通常会将铁矿石与木炭间隔分层铺开,这是为什么,有何作用?古代炼铁通常采用的是什么原理?先让学生逐步回答实验室炼铁的一系列问题,掌握实验室炼铁的原理以及装置,再过渡到工业炼铁上,环环相扣,逻辑紧密。通过设置一系列的问题,并根据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组合成问题链,并辅以探究性的活动,将较难理解的知识点进行拆分,逐步解决每个小问题,继而就解决了相应的大问题,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也会更为深刻。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以核心素养为主旨,合理采用新型教法,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4.3 重视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传统的中学教学中,教师只重视学生书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忽视了实践教学的作用,实践教学课时的编排是非常少的,甚至许多学校都直接忽略实践教学的编排。学生虽然获得了书本知识,但是未能在实践中将知识彻底理解掌握运用、建構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理论未能联系实际,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够深刻,学习的兴趣也较低。在以素养为本的教育主旨下,教师要重视实践教学,认识到实践教学的地位与作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从而更好地建构知识体系,在实践中学习也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在教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金属材料与新型合金的内容时,这部分知识主要为开放型知识,如果单纯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并未开展实践教学,这部分知识就会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不够深刻,也不能将知识合理地运用于实践中。在素养为本的大背景下,教师在教授新型合金与金属材料等知识点时,可以先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再结合实践教学,教师可以在条件允许下、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到工厂或者矿业集团里近距离观看相关金属材料与合金,了解金属的相关性质,近距离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教师此时再加以讲解,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对金属知识的印象更为强烈,更能感受到化学的奥妙,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师同时还可以提出与金属有关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在实践中如何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合理运用于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经过课后测验以及学生反馈后,可以发现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点记忆非常深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增强,可以看出实践教学的开展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4.4 注重实验教学的开展,激发学生实验研究的热情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实验就是化学知识的“地基”,只有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在化学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的任务。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和课时安排,让学生独立自主操作实验,教师同时也要给予指导。教师还应该进行演示实验,并且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演示实验中,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学习兴趣。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还能提高化学核心素养,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例如在教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金属钠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应该先通过演示钠在水中的反应这个实验,让学生感受到金属钠的性质活泼和实验反应现象之剧烈,将书本上单调的钠的性质知识变得生动起来,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之后再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更能直观感受到金属钠的活泼性质,當然在实验之前教师也需要给予学生指导,告知实验的相关注意事项。让学生先观看钠与水反应的演示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金属钠的兴趣,再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可以加深钠的化学性质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在实验课结束后,通过对学生的测评和学生反馈来看,实验的作用是巨大的,学生通过观看演示实验、动手操作实验,对钠的化学性质知识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掌握。在讲解有关Fe3+的性质时,我们知道将少量KSCN溶液滴加到含有Fe3+的溶液中,溶液会变为红色,这是因为Fe3+遇KSCN溶液会生成显示红色的络合物,如果单纯使用讲授法进行教授,学生只会机械地重复记忆。这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将少量KSCN溶液分别滴加到含有FeCl3溶液的试管和含有FeCl2溶液的试管中,分别观察两个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并记录实验现象,通过学生直接动手操作实验,实验结果可以直接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与震撼,可以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神奇之处,让学生对Fe3+的性质的理解、记忆更为深刻,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内驱力,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推理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也激发了学生实验探究的热情。
5 结语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的关注热点,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落实化学核心素养,需要每个教师去精心思考、设计教学方案。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核心素养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核心素养打破了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牢笼”,把能力的发展与价值观等的培养提升到了与知识传授齐平的地位,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到真正的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8]。基于核心素养的背景,教师要突破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新落后的教育理念,要同等重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观的培养。不断更新教学方法,认真学习国内外先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深化实验教学,重视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开展多样性的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实验研究的热情。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向课外,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建立联系,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林崇德.构建中国化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2(01):66-7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3-5.
〔3〕王群盛,莫尊理.科学本质认识的发展及对近代中学化学教育的影响[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2, 43(17):7-13.
〔4〕孔尕明.基于中学化学课程的化学核心素养实证研究[J].新课程,2022,15(15):58-59.
〔5〕刘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有效渗透[J].天津教育,2022,73(21):69-71.
〔6〕占涌.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模式思考研究[J].亚太教育,2022,9(17):60-63.
〔7〕卢洁,徐兰英.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化学教师专业发展[J].中学化学,2022,40(01):17-18.
〔8〕朱早龙,杨万霞.化学核心素养下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探研[J].成才之路,2020,22(03):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