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国 陈鑫
摘 要:公立医院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多是财务管理的一种延伸,即由账务管理映射到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但事实上财务管理并不能真正代替资产管理职能,此模式与现代医院管理要求已不相适应。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将移动信息技术与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相结合,深入固定资产管理全生命周期流程,开拓性地实现以手机端为主体,集移动审批、验收、查询、盘点于一体的资产管理移动化新模式,创建公立医院资产管理新路径,为提高公立医院资产管理效率,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关键词: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移动信息技术;全生命周期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3.049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时代背景下,国务院于2021年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18号),给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意见》特别指出要“强化资产控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要层层落实相关责任体系和工作格局,这给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在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实践过程中,多数公立医院资产管理职能往往由财务管理部门代为履行,依托于财务管理下的资产管理往往忽视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的重要性,呈现出“重资金、轻资产”的现象,这就从根本上导致了固定资产管理的松懈和不健全。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日新月异和迅猛发展,现代化技术特别是移动信息技术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如通过信息化智能终端设备,搭建资产实物与资产管理系统的桥梁,借助网络或无线远程传输的功能,将资产日常管理与资产管理系统有效整合,从而达到实物信息与价值信息的实时同步一致。信息化移动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将“资产控制”拓宽到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进而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动态化、资产管理位置化、资产管理预警化,提高资产管理精细化程度,为公立医院优化资源配置提供重要依据。
1 加强公立医院资产管理移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1.1 公立医院资产管理模式演变的要求
从公立医院资产管理实践的发展历程来看,公立医院资产管理实践要比财务管理起步晚得多。在起步阶段,资产管理的理念尚未形成,公立医院对固定资产的重视程度普遍较低,顶层设计上也缺乏资产管理制度的指导。同时,一方面由于没有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管理的职能分散在其他各个职能部门,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存在一定混乱;另一方面,固定资产管理内容相对单一,仅仅局限在账务处理、维修等个别阶段。整个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是粗放式的,数据是零散状的。此后随着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医院对固定资产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具有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两种形态。公立医院陆续设置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实物管理;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此时,不仅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逐渐走向精细化,而且管理方式也逐渐走向现代化。但由于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间缺乏有效的桥梁,常常造成固定资产价值流与业务流的脱节,未能实现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过程化管理。2017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67号),《意见》在“完善医院管理制度”一节中特别指出要“健全财务资产管理制度”和“健全信息管理制度”。从资产管理实践来看,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往往具有种类多、数量大、专业性强等特点,如何科学地管理好公立医院固定资产成为必答之问。显然还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无法回答“管理好”这一问题,而信息化移动技術的应用成为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关键。
1.2 公立医院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强化资产控制的要求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建设发展,公立医院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固定资产的体量也越来越大。由于历史原因,资产管理相对滞后,仍有公立医院呈现出“人围着资产绕圈”的现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仍是手工账、纸质盘点、纸质记录。早期的上千件资产还能管得过来,到现在上万件、五六万件,乃至近十万件的固定资产,单纯依靠人力如何管得过来?明显继续依靠人工方式参与固定资产管理不切实际。同时,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作为财务管理的延伸,没有深入到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仅停留在固定资产的静态管理,即对资产到货入账和资产处置销账这两个节点的把握,而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全生命周期整个动态的了解与控制不足。对此,公立医院开始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并引入信息化移动技术,力争在固定资产实物管理方面,实现对固定资产从采购、验收、入库、维修到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过程化管理;在固定资产价值管理方面,从固定资产原值、折旧等财务计算上升到预算、绩效等核算层面。信息化移动技术的应用,一方面摆脱了时间和空间以及人力资源的限制,借助移动端设备,通过权限设置,可以让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参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并获取固定资产当前的信息;另一方面,资产控制嵌入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资产管理环节产生的应用数据反馈后台终端,实时上传动态更新,大数据的总结与分析给医院固定资产使用效率评价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也为资产预算管理和优化布局配置提供重要依据。
2 公立医院传统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公立医院传统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更多是财务管理的分支延伸,整个固定资产的管理主要是依托财务管理中的会计工作,通过会计核算和监督,在账务上处理并且反映出来,账面的记载结果与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对比,从对比的差异中去加强管理。该模式更多侧重于价值管理,或者说是财务管理,在该模式下固定资产管理就存在以下问题。
2.1 價值管理与实物管理有效融合程度不足
根据马克思理论,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固定资产究其根本,也是商品的一种。所以在固定资产管理中,资产的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也应该是统一的。实物管理是价值管理的基础,价值管理是实物管理的表现形式。重价值轻实物,则存在“账明而物不清”现象,重实物轻弱价值,则存在“物清而账不明”现象,这均与“账实相符”的要求背道相驰。财务管理部门作为公立医院核心部门,重实物弱价值的现象或不存在,但是重资金轻资产的观念仍长期存在,间接也就造成了重价值轻实物,账实不符的现象也就不可避免。进而账实不符造成的资产基础数据不准确也将导致医院的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出现偏差。
2.2 高度依赖人力资源,资产管理差错率高,与时代发展已不相适应
传统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形成具有其历史背景,在公立医院资产管理早期阶段,公立医院规模一般不大,相应固定资产规模和数量也不大,依靠人力完成所有固定资产的管理具有可行性。但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公立医院规模越来越大,固定资产的体量也大幅度增长。资产管理人员的增加远远无法满足固定资产体量增加带来的管理需求。同时随着医疗管理的精细化程度的提高和资产管理制度体系的逐步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依靠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已不契合实际发展需要。
2.3 资产管理环节不连续,流程不规范,资产控制未嵌入资产全生命周期流程
固定资产管理包含资产申购、资产采购、资产验收、资产使用、资产维护、资产转移、资产盘点、资产处置等各个环节。公立医院资产管理由于长期存在“重资金、轻资产”现象,即重视资金来源、项目预算、资产采购等,对资产使用环节和资产处置环节不够重视,一方面导致固定资产管理环节不连续,资产购置与资产使用、资产使用与资产盘点、资产使用与资产处置环节之间脱节,存在资产购而不用、过度或低效使用以及应报废却未报废等现象;另一方面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不规范,频繁出现资产跨科室随意使用,资产盘点工作浮于表面,未能够正确反馈账实相符情况,资产无实物处置或实物在用但因无净值而作销账处理等现象。固定资产管理各环节存在巨大风险点,资产控制未真正嵌入到资产全生命周期流程。
3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移动信息化的路径
3.1 深挖风险点,将资产控制融入全生命周期流程,指明移动信息技术优化方向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会面临预算风险、采购与验收风险、使用维护风险、清查处置风险等,处理不当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影响资产使用效率和经济收益。首先不容忽视的是公立医院固定资产数量大、种类多、规格型号繁杂,资产使用又涉及到医院各科室、各部门的医务工作者。为进一步明确资产管理责任,应实行固定资产的分级归口控制,按照资产类别和资产使用科室,清晰划分界定固定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财务部门等部门职责与权利,并进一步责任到人。其次,针对固定资产管理全生命周期流程,就固定资产异地审批、手工验收、资产实物转移、资产实物盘点、资产实地报废处置等日常工作流程存在的审批不及时、验收反馈结果有误、转移信息维护不及时、纸质盘点流程繁琐、处置现场无记录等风险点一一梳理挖掘。最后,结合风险点和资产控制方法,借助信息化移动技术,弥补资产日常管理的不足,形成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与移动管理的固定资产双线管理新格局。
3.2 以条形码、二维码、RFID等技术手段为基石,搭建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桥梁
原始规定资产标签通常将固定资产编码、名称、规格型号、启用时间、使用科室等基本信息打印在不干胶标签纸上,在资产验收阶段粘贴在固定资产上,便于资产核实,但长期存在资产实物与资产信息脱节的现象。在当前的大数据时代,资产管理信息化一直处于快速发展中。大数据背景下的电子标签使用,是资产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手段的具体应用。利用条形码、二维码、RFID等技术手段,以固定资产编码为索引,生成固定资产标签码,通过移动端扫码设备,对固定资产标签码识别,实现人机交互,直接获取固定资产相关信息,并在移动端设备上实现数据可修改功能,同步上传至资产管理系统终端,实现移动端与系统终端的实时交互。
3.3 构建房屋建筑空间单元信息化体系,以房屋单元电子标签为索引,建立固定资产与空间单元联系,实现固定资产移动化实时位置管理
固定资产位置管理是信息化移动技术的应用与固定资产移动化管理的重要一节,一方面借助信息化移动技术的电子标签功能,将房屋单元数字化,简化房屋单元文字描述的冗杂,实现精准定位;另一方面借助移动端设备强化固定资产与房屋单元的关联,实现固定资产与房屋单元一一对应,建立固定资产的空间位置信息,为资产的巡检、盘点、检索提供了清晰的空间场景。
3.4 集移动审批、移动验收、移动查询、移动盘点等功能于一体,推进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移动化管理
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一个空间矛盾,即固定资产管理实际需要下到固定资产所在科室,实地查看资产情况,但资产管理的操作却需要回到办公室在PC端完成,这就给资产管理工作带来许多不便。信息化移动技术将现有的资产管理流程由PC端同步至手机移动端,借助手机端工作平台,嵌入资产管理小程序,实现资产管理移动化,提高资产管理效率。
移动审批:将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中资产申购与资产报废处置的审核审批功能拓展至手机移动端,实现现场查看,现场审核,并可根据实际情况拍照上传至手机移动端,便于后期可追溯。
移动验收:固定资产验收环节最是强调现场实地验收,保留纸质验收单存档制度,实行纸质验收单与移动验收并行方式,并将完成签字确认的纸质验收单拍照,上传至资产管理系统。同时验收资产实物情况也可拍照上传至系统终端。
移动查询:手机移动端权限依据使用人员工作要求分级开放权限,资产使用部门拥有手机移动端资产查询功能,通过手机移动端扫码识别固定资产标签,查看固定资产名称、规格型号、存放地点、原值、净值、预计使用年限等信息,便于科室了解固定资产使用情况。
移动盘点:打破传统的“以账盘点”的纸质清单盘点模式,通过资产管理系统发布盘点任务,向手机移动端传输固定资产盘点清单。现场盘点工作中,全程依靠手机移动端扫码识别固定资产,实现“以物对账”方式,减少资产盘点的来回奔波时间,提高资产盘点效率。盘点过程中,盘点人员拥有资产信息维护权限,根据实际情况,维护固定资产使用科室及存放地点等信息,实现固定资产动态化、精准化管理。
4 结语
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化移动技术在资产管理中应用广泛,如通过手机移动端终端设备,搭建信息化传输桥梁,将资产管理数据化,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计算,把最终结果用于管理实践中。对于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引入信息化移动技术,摒除公立医院传统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弊端,优化固定资产管理流程,解决固定资产管理中各环节脱节的情况,实现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全过程实时动态管理,构建更为便捷、科学、高效的管理新模式,成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汪丹梅,唐晓东,阎星云等.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全面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卫生资源,2017,20(3):222225.
[2]金婷.基于信息化的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探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2):177178+186.
[3]潘江涛.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探讨[J].卫生经济研究,2015(4):5658.
[4]林冬梅.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控制大格局构建——基于财政管理理念视角[J].财经界,2021(1):7981.
[5]乔艳丽,胡静.移动信息管理系统在医院工作中的应用及发展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1,23(11):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