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编研工作赋能文化建设的逻辑、困境与路径

2023-12-11 04:29车洪霞
兰台内外 2023年33期
关键词:编研建设文化

车洪霞

摘 要:国家软实力提升和人们对精神生活需求不断增大,对于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挑战,编研工作作为档案事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不仅能够更好地开发馆藏档案信息资源,更是传播优秀历史文化、传承红色革命精神、展现多彩文化沉淀的有力举措,需要档案部门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进一步重视档案编研工作,把握时代发展机遇,利用时代发展优势,整体推动文化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本文围绕档案编研工作赋能文化建设的逻辑、困境与路径开展细致分析,以期为档案部门领导者与管理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档案编研;文化建设

档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记录社会发展中各项活动的最原始记录,而编研工作正是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全面加强文化建设的关键举措,需要档案主管部门优化档案编研思路、拓宽档案编研模式,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及时发现自身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一步提升档案编研工作水平、更好地发挥档案“存史资政育人”功能、实现文化建设工作高质量发展[1]。

1 档案编研工作赋能文化建设的形式及意义

1.1 为文化建设提供契机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指出,要深入挖掘档案资源,通过编研出版、新媒体传播等方式,进一步加大档案资源开发力度,探索产业化路径,推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档案文化精品,进而满足人民群众的档案文化需求。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实现创新性发展,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2]。在此背景下,档案作为文化传承载体,档案主管部门借助新时代国家与社会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的契机,在编史修志、文化研究和文化资源管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等方面下功夫、出成绩,彰显档案的社会教育、文化传播、资政决策、知识生产等功能,从而充分发挥档案在社会文化建设中的推进作用,提升档案影响力。

1.2 为文化传承提供载体

档案是人类活动中产生的文明产物和文化载体,其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浩渺的知识,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价值观的重要资源,对于做好新时代文化建设工作、推动全民族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所谓档案编研工作,是以档案原始内容为依据,对相关文化信息进行再加工、深加工,最终以多种形式将其中的文化内涵展现在世人面前。例如:山东某市依托家谱文献资源丰富的优势,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征集工作,以馆藏家谱为基础,建立家谱专题数据库,为后期家谱文化编研工作、实现家谱资源价值搭建了良好载体,强化了资源保障。

1.3 為文化影响提供手段

在传统档案编研模式下,文化成果以纸质出版物为主,面向受众群体有限,往往由于思想不够前沿、形式过于单一、开发内容分散、编研深度不足、技术应用较差等原因使得档案文化建设工作传播力、影响力处于较低水平。但随着社会进入大数据信息化时代,选题思路、宣传模式、工作方法发生变革,编研工作呈多元化、多样化、规范化发展。大数据、云存储、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等新兴先进技术,对档案编研的成果质量、受众范围、效果影响产生了较大扩展推动作用,进一步帮助公众加深对红色革命文化、传统文化、民族地域文化等各类文化的理解,满足了社会不同层次、不同群体之间对文化信息及获取方式的要求,增强文化认同,确保档案编研工作的有效性、实用性、完整性、社会性、服务性。

2 档案编研工作赋能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2.1 思想困境,档案编研认识不足

思想决定行为,档案编研思维方式直接影响文化建设水平的高低,目前在档案行业内,大多主管部门对档案编研工作的重视程度较低,在思想上存在严重误区。一是认为档案工作仅仅是将散落在各地的纸质文件收集汇总保存即可,无需进行开发利用,文化建设工作应由宣传部及相关部门负责,“重管理、轻利用”思维方式严重影响编研工作的开展,使得档案管理人员编研意识薄弱,相关工作停留在表面。二是组织建设存在缺陷,部分档案部门尚未配置专业的档案开发利用科室或者团队,档案开发利用制度制定不够齐全,编研工作开展分散、不够深入、缺乏制度保障,整体形成了注重档案保管而轻视开发利用的惯性思维,档案的深度挖掘、提高档案利用率、对外宣传的主观能动性不足,导致档案价值难以为文化建设工作增益赋能[3]。

2.2 人才困境,编研人员素质较低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在新时代背景下,档案部门对于社会的文化服务模式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高效服务转变。但是目前档案行业人员综合素质无法实现文化服务水平的提升,发展动力较小。一是在档案行业内,管理人员大多为非专业人员,在大多部门单位中往往处于兼职的状态,对于档案专业理论知识与档案编研方面的业务培训较少,导致编研水平普遍较低,加之档案编研开发为弱势行业,干部队伍流动性较大,造成人才流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档案编研开发利用工作的开展。二是对于档案部门单位而言,开展编研业务培训等继续教育活动较少,使得编研人员文化服务观念落后,综合水平难以在后期理论培养、编研实操过程中得到提升,造成编研成果少,质量差,文化建设、编研工作发展停滞。

2.3 技术困境,编研开发方式滞后

在传统档案编研模式下,大多的成果是实物,纸张为最主要载体。随着各行各业进入信息化时代,档案编研成果逐渐向电子化、数字化转变,而且通过各类终端设备载体与计算机网络进行传播,使用户获得不同的文化熏陶。档案部门相关工作者往往更加重视理论及基础业务建设,忽视了档案编研的策略研究与技术进步,智慧化、技术型开发利用工作开展较少,数字化编研成果出版发行、对外宣传频率较低[4],信息服务水平长期处于初期阶段,无法打破传统模式下的束缚,新兴科技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文化建设效率低下。

2.4 发展困境,编研创新力度不足

档案编研在档案事业中承载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是提升档案部门社会认可度、发挥档案资政育人价值的关键手段,也是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途径,作为档案主管部门决策者及管理人员,能够有重点地、有特色地开展档案信息研究工作,可达到事半功倍效果。但是就目前而言,档案开发利用工作方法和策略研究较为滞后,相关工作者仅仅是将档案信息单一死板地进行内容罗列,编研选材狭窄,内容与群众需求不大,没有围绕当前社会热点来进行编辑总结升华,整体对于信息的衔接、流动、传递较少,无法体现信息价值与文化服务的效率,档案信息多层次、综合性开发力度不够,影响了文化建设的整体推进。

3 档案编研工作赋能文化建设未来优化路径

3.1 拓宽工作思路 优化文化建设发展模式

3.1.1转变思想观念,强化编研意识。档案部门要彻底破除“重管轻用”和“编多研少”的传统观念,树立档案编研开发利用工作赋能文化建设的思维。深入学习贯彻党和国家对于文化建设的指示精神和《“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积极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创新与完善档案编研新发展理念,确保其与文化建设工作有效融合,最大程度挖掘档案的价值。

3.1.2加强组织领导,主动担当作为。档案部门要成立档案编研工作领导小组,可由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宣传教育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宣传或者业务工作部门同志作为组员,同时可邀请档案行业编研专家、其他文化部门领导、高校学院教授作为业务顾问,负责统一领导档案编研、文化建设工作,充分发挥档案部门的职能优势,同时制定《电子档案管理标准》《档案开发利用规则条例》《档案文化宣传注意事项》等标准文件,提高档案编研的综合水准,进而促进档案编研工作科学规范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使其更好地为社会文化建设做贡献。

3.2 打造优秀团队 助力文化建设水平提升

作为档案主管部门,坚持把档案干部队伍建设作为重要任务,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提高档案干部队伍素质,是推动文化建设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最有力保障。

3.2.1争取档案专业人才政策支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面向专职院校、文化协会、人才中心招聘培养人才,同步加大高层次信息化人才引进力度,把既具备档案文化编研能力,又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理论知识和专业实操能力的人员吸纳进来,为档案编研开发利用业务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3.2.2强化业务交流学习。要求行业内档案开发利用专家、高校教授、信息化公司技术人员线上线下讲解新时代档案编研、文化建设相关工作经验、实践技能、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开阔编研人员的视野,丰富编研人员的知识,熟悉掌握各种现代化数字应用手段。加强本单位人员与高层次人才交流互动,充分征求吸纳破除困境、快速发展的意见建议,缩小档案编研工作与大数据时代文化建设发展之间的差距,真正提升文化建设水平。

3.2.3建立日常考核制度。设置良性奖惩激励机制,确保考核的信度与效度清晰,为每一位档案编研开发利用人員提供良好工作环境,在工作中加强作风建设,激发干部通知工作积极性和创新热忱,培养积极进取、团结协作工作精神,真正做到工作落实到位、责任落实到位。

3.3 促进转型升级 创新文化建设开发途径

在新形势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建设功能强大的数字档案查询利用平台已是大势所趋,同时也是促进档案资源高效管理、编研工作全面多样、文化建设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作为档案主管部门负责人及管理员,一是要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档案信息化、数字化专项经费,定期汇报文化建设、开发利用、对外宣传工作的需求与面临的困境问题,引起高度重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保障后期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案的落地。二是加强档案数字化工作,促进档案部门编研工作进入信息化时代,要根据国家档案局《档案数字化外包安全管理规范》相关规定,统筹规划本单位数字化建设总体规划,建立岗位责任制,对数字化全流程实现严格监督和管理,应用确保档案原始文件安全。三是要结合自身文化建设与档案编研工作需求,引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提升档案资源信息检索速度与精准度,对于部分资源信息实现跨行业、跨地域、跨单位在线查询,从而赋能文化    (下接17页)

(上接14页)建设工作多角度、多途径、多渠道快速发展。例如: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编研半自动化,基于数字化技术、人工智能,将零散的档案电子数据按照一定规则分门别类存放,提取关键字,编研人员可在终端输入题目进行在线定向查询,并将反馈的数据、文本、音视频、图表等信息进行进一步利用,从而缩短了信息收集、文件校对、查询利用的时间,提高了文化建设效率。

3.4 丰富开发形式 拓展文化建设传播深度

深入挖掘档案文化内涵,优化档案编研手段,将“死档案”变成“活信息”,进而全面加强文化建设力度,全面实现档案价值,是目前最为关键的任务,在此前提下,作为档案主管部门,一要拓展档案编研选题,可以以重要历史节点和地方文化特色为依托,以群众高度关注的热点话题为基础,进行档案编研开发利用工作[5]。二要丰富宣传形式,除传统模式下的纸质文献出版物之外,档案部门可利用馆藏资源,丰富编研形式,采取电视栏目、专题片、微电影、微信公众平台等方式线上开展档案编研工作,让纸质档案“活起来”“火起来”,使群众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终端关心档案工作,了解档案文化,推动编研工作更好地迎合大众需求,引起观众共鸣。三是加强与其他部门协同合作,在“互联网+”时代,依托政务服务网络可搭建共建共享平台,多部门之间互相沟通、互相交流,对编研形式、材料征集、业务流程进行不断优化,激发创作灵感,将档案编研“蛋糕”做大,共同书写新时代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参考文献

[1]代玉启,刘妍.弘扬历史主动精神的应然、实然与必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4(03):34-46.

[2]马逸珂,黄新荣.融媒体环境下综合档案馆弘扬档案历史文化的路径研究[J].陕西档案,2023(01):32-34.

[3]吕长生.档案信息化条件下档案利用工作探究[J].档案天地,2014(05):40-42.

[4]付晗.信息时代加强档案编研工作势在必行[J].兰台内外,2022(06):79-80+75+78.

[5]李莎莎.信息化条件下档案编研工作新思考[J].北京档案,2021(04):25-27.(作者单位:东辽县保密技术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编研建设文化
《山东档案》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谈谈房地产档案的编研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档案编研在地铁文化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