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023-12-11 05:27李小芳刘慧丰张旭玲贾冬梅
物理通报 2023年12期
关键词:物理学大学物理载体

李小芳 温 欢 刘慧丰 张旭玲 贾冬梅

(山西晋中理工学院通识教育学院 山西 晋中 030600)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1].课程思政研究已经成为当前高校课程建设的重要支柱.

大学物理是理工科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程,课程围绕力学、电磁学、振动与波动、光学、热学、近代物理学6个模块展开,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物理原理、物理方法,了解物理学的发展现状,学会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问题,体悟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学习科学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不仅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还为课程思政的开展提供了良好载体和平台.当前,国内许多高校在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与实践,如对课程思政融入到大学物理课堂的思政资源的研究[2],对大学物理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研究与实践[3]和对大学物理渗透课程思政路径的研究[4]等,这些研究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且实践效果良好.但是我们对课程思政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明晰,在教学中更加细致地梳理课程思政的教学思路,进一步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创新教师的教学方法.本文以大学物理课程为例,从课程思政的设计思路、融入方式、实施途径3个方面对课程的教学改革作了探讨.

2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设计思路

2.1 方法论与价值观相互支撑

开展课程思政的理念方面,使方法论与价值观两个相互支撑.物理概念和定律本身就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思想、科学态度.本课程从物理学认知方法出发,将唯物主义世界观与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手段相结合,将物理知识上升为方法论,方法论升华为价值观,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2 课程线与思政线相互交融

教学内容方面,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形成了课程内容与课程思政两条主线,这两条主线相互交织,强化课程内容与价值塑造之间的联系.在物理课程内容中,“物理认知模型、物理方法、物理精神”3个要素形成“课程线”,在价值塑造中,围绕“如何思考、如何做事、如何做人”3个问题形成“思政线”.“课程线与思政线”形成一一对应关系,显性育人和隐形育人二者同向同行,“课程线与思政线”的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物理认知模型的构建让学生理解物理学家如何思考;物理建模、归纳演绎等物理方法的训练让学生理解物理学家如何做事;实事求是、团队协作等物理精神的养成让学生理解物理学家如何做人[5].

图1 “课程线与思政线”的对应关系

2.3 线上与线下相互打通

教学过程和方式方面,课程以教学目标为指导,优化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教师言传身教,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6],实现教学全过程育人,将思政教育全方位融入课程教学中.具体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

图2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线上:设计了课前预习任务清单、预习小测验、课后测试、科技前沿和学科最新研究成果等拓展知识等,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能力.

线下:以核心知识点为主体,横向拓展工程实际与专业前沿,纵向挖掘思政元素.依据学生认知水平与特点,选取有层次性和进阶性的案例进行分组讨论,在归纳总结中升华思政元素.

考核:将思政融入到“多元化、全过程”考核评价体系中.设计兼具专业考核和思政考核的大作业,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制作PPT进行小组汇报,老师和各小组提问打分,完成自评、互评,将思政考核落到实处.

3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融入方式

教学团队通过挖掘和总结,将思政素材进行系统化分类,每类载体所融入的思政元素具体如表1所示.

3.1 以物理学中的概念、定律、理论为载体融入

物理概念和定律本身就是诠释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载体,物理学中许多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运用哲学的原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如在研究圆孔衍射时往往只研究艾里斑而忽略其它各级衍射条纹,也就是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

3.2 以物理学史及科学人物生平为载体融入

物理学悠久的发展史,物理学家的故事,是弘扬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家国情怀、、高尚道德品质的载体.如在讲光学仪器分辨率时介绍时代楷模南仁东先生,放弃了国外的高薪回到祖国,扎根于贵州22年,直到天眼的完成,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实事求是和刻苦钻研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3.3 以我国重大科技成就及科技发展前沿为载体融入

我国重大科技的成就及发展是培养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情怀、科技报国的时代责任感、坚定“四个自信”的载体.如讲圆孔衍射时引入中国天眼,是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孔径达到了500 m,截至2022年8月发现了660多颗脉冲星,是世界上其他望远镜发现总量的5倍.在量子力学中联系到“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以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4 以物理与生活为载体融入

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许多生活实例是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质疑精神的载体.如在讲偏振光时讲到了立体电影、液晶显示器等,让学生认识到物理既有趣又有用,坚定学习物理的信心[7].

4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

4.1 丰富教学方法 把握课堂教学主渠道

由于现在大学生是新时代年轻人,思维活跃、自我意识强、个性独立,为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课程采用设疑法、案例教学法、实验探究法、交流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设疑法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思维;案例教学法将物理与生活紧密融合,使知识点的讲解深入浅出;实验探究法利用自制实验教具和虚拟仿真软件,让学生探究实验规律,重演科学研究过程,培养学生追求真理;交流讨论法注重团队协作,充分体现发散性思维的灵活性与多样性.课程中遵循适度、适时的原则,将思政润物无声地融入教学中.

4.2 利用多种途径 拓宽育人空间

技术赋能,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增强了课堂教学灵活性、互动性;建立微信群,QQ群,了解学生动态,延伸教育渠道,从课堂育人延伸到课外,使得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相结合,实现三全育人.

4.3 组建教师团队 提升教学水平

组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集体教研活动常态化,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观摩、说课等教学活动,资源共享,培养团队精神,注重协同发展.

4.4 以赛促教 以教促学

团队教师带领学生参加物理学科竞赛,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5 结束语

本文以大学物理为例,以“立德树人”为基本原则,确立以方法论与价值观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从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性质出发,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使课程线与思政线相互交融;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将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做到全方位育人.课程发挥学科优势,把握学生学习需求,充分挖掘所教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以物理学中的概念及理论、物理学史及科学人物生平、重大科技成就(古代和现代)及科技发展前沿、物理与生活4个方面为载体进行思政元索的融入,让学生深刻体会物理学家是如何思考、如何做事、如何做人.最后基于课程授课对象及课程的特点,通过课堂教学、育人空间、教学团队、学科竞赛4个路径来渗透课程思政.

猜你喜欢
物理学大学物理载体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美食物理学
物理学中的“瞬时美”
物理学中的“瞬时美”
定积分在几何、物理学中的简单应用
TiO_2包覆Al_2O_3载体的制备及表征
现代信息技术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创新德育教育载体
物理学的困顿:下一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