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长生
“红色基因”与“工匠精神”均是我国具有历史传承的精神文化,都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国家能源集团江西电力有限公司万安水力发电厂(以下简称:万安水电厂)深入贯彻落实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依托江西独特红色禀赋和30 多年丰富的机组检修维护技术经验,精心打造“红工匠讲堂”,推动红色基因传承和工匠精神培育有机融合,创新“又红又专铸良匠”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赋能。
万安水电厂紧扣企业“十四五”发展战略和目标任务,突出“凝心、育人、克难”导向,坚持把打造“红工匠讲堂”作为巩固深化“全国文明单位”创建成果的重要举措,着力打造讲政治、精技能、善创新的“三型”红色工匠队伍,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转型升级。
凝心铸魂,打造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稳定器”
红色铸魂,坚守跟党走“忠心”。坚持党建带工建、带团建,把红色文化融入“红工匠讲堂”建设全过程,用红色基因铸魂育人。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建功伟大时代”主题活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好职工群众思想政治工作,让广大职工听党话、跟党走,立足岗位建新功。
典型引领,锻造精业务“匠心”。坚持把“红工匠讲堂”作为弘扬劳模工匠精神、讲好劳模工匠故事、提炼劳模工匠文化的平台和载体,深入挖掘革命先烈、英雄人物、大国工匠、先进模范等典型人物身上所体现出的工匠精神和工匠素材,利用讲堂引导职工从红色基因中汲取精神动力,锤炼以坚持奋斗、顽强坚毅、执着专注为品格特质的工匠精神。
机制保障,坚定建功业“信心”。成立劳模工匠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制定“红工匠讲堂”考核管理办法,建立“半月一宣讲,季度一评估”等运行机制。实行“星级讲师”考评激励机制,既落实授课经济待遇,又落实相关政治待遇。建立技术人才培养规划,每季度举办“国家能源杯”绿色发展劳动竞赛和智能建设技能大赛,激励职工队伍坚定岗位建功、技术成才的信心和自豪感。
培训赋能,打造技能人才培育“孵化器”
建强队伍,让资源优势“动起来”。坚持把“红工匠讲师”队伍建设工作纳入全厂人才工作,充分发挥劳动模范、高技能人才和技术领军人物的示范带头作用。突出“我的业务我来讲”练兵提质,采取劳模带头讲、骨干轮流讲的方式,组织技术骨干将自身实战磨炼出来的经验“秘籍”,编写成培训教材,加快培育首席师、技术能手、青年岗位能手,厚植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队伍沃土。
紧贴需求,让培训内容“实起来”。为提升“红工匠讲堂”培训内容针对性、实用性,讲堂加强前期调研,认真制定年度培训规划、设计培训内容、精选培训对象,力求“所讲为企业所需、所讲为职工所盼、所讲为讲师所能”。从“课题攻关”“技能竞赛”等方面设计课程、开展培训,推广和共享高技能人才的新方法、新技术、新成果,提升员工的操作技能和工作质量。
灵活方式,让讲堂氛围“活起来”。采取“理论+实践”“课堂+现场”“统一+分类”“分享+答疑”等形式,开设“现场讲堂”,搭建“网上课堂”,组织“技能考场”,实现技能培训日夜“不打烊”、学做“不脱节”。如结合GIS 设备改造、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等工作,通过现场演示、实地解说等轻松灵活的方式,使讲堂更加生动、接地气,充分调动一线职工学技术、练技能的积极性。
解难创新,打造企业稳健发展“助推器”
集思广益,演绎技术攻关“诸葛会”。坚持以“围绕生产、服务生产、促进生产”为中心,“红工匠讲堂”以技术骨干为依托,定期对生产中发现的各类疑难杂症开展“集中会诊”,为企业安全运行提供坚强保障。如针对“4 号机一次调频频繁动作”等“疑难杂症”,组织机械、电气专业讲师联合排查,最终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些缺陷,设备“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课题驱动,打造急难险重“竞争台”。结合企业年度安全生产重要事项,“红工匠讲堂”面向一线班组征集生产难题,建立“课题库”,组织技术骨干分类申报。通过组建“技术骨干+班组”“技术骨干+青工”的“共为”小组,积极组织技术交流、QC 活动、修旧利废等活动,助力企业提质增效和稳健经营。2022 年完成技术论文16 篇、QC 课题14 个、合理化建议86 条、改善提案12 个,开展“五小”活动8 次。
成果运用,激活创新创效“动力源”。坚持以技术革新、提效增安、节能降耗为导向,培育创新文化,厚植创效沃土,推动一批创新成果成功应用于本单位及系统内外其他水电企业。将创新活动形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和新措施固化到企业制度和标准中,打造出一个管理理念更先进、攻坚力量更强大的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新模式。
助推了企业安全生产稳定。“红工匠讲堂”坚持集众智、聚群力,解难题、出课题,为高技能人才开展技改革新、技能攻关、技艺传承等提供了平台和保障,充分调动职工学习技术业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争创“安全一流、质量一流、效益一流、技术一流”的良好氛围。2022 年来,为10 余个技术难题进行了“诸葛会诊”,多次解决影响能源保供的隐患,为企业安全运行提供了坚强保障。
加快了技能人才培养成长。“红工匠讲堂”按照“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思路,把企业内部优质资源整合在一起,发挥出“小讲堂”大服务的功效,职工业务技能明显提升,青年逐步担当主力,高技能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结构更加优化,有效地解决了重点岗位人才匮乏的难题。11 名职工在全国、集团相关竞赛中获奖,10 余名职工分获江西省“能工巧匠”、集团公司“劳动模范”等称号,一批高素质人才正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激发了创新创效内生动力。“红工匠讲堂”将一批劳动模范、业务标兵和技术能手推上讲台,对不同工种的技能人才进行培训,搭建学习交流、技能提升、信息共享平台,进一步激发职工创新创效热情,助力技术升级,助推技术成果转化应用。2022 年以来,万安水电厂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9 项、发明专利5 项、软著4 项,6 项创新成果获省部级荣誉,一个班组荣获“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称号。
营造了匠心传承筑梦氛围。“红工匠讲堂”不仅为技术人才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价值的平台,而且每次开讲都是一次分享和学习的过程,引导更多职工在干中学、学中干,营造比拼赶超、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通过发扬学习精神、弘扬工匠精神,用优质的品牌效应来引导全体职工参与到学技能、钻技能的活动中来,从而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人才,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
健全机制是推动讲堂系统性的重要保障。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红工匠讲堂”运作要有一套系统、规范、严密的制度机制作保障,用足“绣花”功夫,构建集“目标任务+实际需求+考评管理”于一体的职工培训整体联动新格局。
创新形式是增强讲堂生动性的重要手段。不同岗位工种学习需求不尽相同。“红工匠讲堂”要讲出政治高度、理论深度、实践力度、情感温度。要创新形式,主动对接员工需求,通过讲听互动、学做结合的培训模式,切实增强内容的生动性,增强培训的吸引力,才能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参学积极性。
服务发展是提升讲堂实效性的重要目标。开设“红工匠讲堂”的落脚点就是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人才保障,要坚持实践出“题目”、学员来“点单”、组织上“菜单”。在抓员工培训时,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通过找准结合点、创新特色实践,实现与企业安全生产、科技创新、队伍建设等的方位融合,确保职工队伍在关键时期拉得出、顶得上、干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