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艺数字化平台建设与联动传播

2023-12-11 05:35李鹏
传媒 2023年21期
关键词:文艺数字资源

文/李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这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乡村要振兴,文化要先行。乡村文艺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民众日常生活的诗性表达,也是文化软实力在乡村地区的生动呈现。广义上,乡村文艺指在与城市相对的农村地区,广大农村居民在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文艺形式,涵盖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狭义上,乡村文艺则指乡村文艺展演、乡村文艺演出等。乡村文艺内容丰富多样,既有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以文字和语言为载体的表演内容,也有戏曲、曲艺、歌舞等偏综合性艺术的表演形式,其在提升乡村文化魅力、增强农民文化自信、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扩大县域社会经济影响力和知名度等方面均有显著体现。

随着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着力推动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乡村文艺整体呈现出稳步向好的发展态势,但也存在多重现实困境,如乡村文艺传承主体缺失、乡村文艺创造性转化不足、持续发展动力不强等。这些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乡村文艺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在诸多现实困境中,因科技能力欠缺造成乡村文艺活化利用水平较低以及传播受困更是当下亟须解决的重点难题。

一、乡村文艺活化利用水平较低及传播受困的问题表征

乡村文艺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助力。通过科技赋能,加大对文艺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利用,提升乡村文艺的活化利用水平十分必要。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多数县域地区在活化利用乡村文艺的过程中,因受到科技水平的限制,在数字化保存、复原遗失文物古迹、打造全息沉浸式参与体验活动以及在形成演艺作品后的全媒体传播渠道等方面仍然存在短板。

1.数字技术保护缺位。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各地政府和文旅部门接连推出不少保护层面的纾困扶持政策,但面对遍布各地、散落乡野山村难以计数的乡村文艺资源仍显杯水车薪。这就需要运用计算机、虚拟现实、5G通信、AI智能及新媒体传播技术,为乡村文艺的数字化保护续航。以山西省为例,笔者通过走访调研后发现,在全省范围内针对保护乡村文艺资源建立的数字博物馆整体偏少且分布不均,与其他省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2.复原技术运用不均。因传承人才流失、文艺遗产与传习场所保护不佳等原因,使本就具有不可复制性的乡村文艺正在逐步走向消亡。针对这一现象,亟待科技的助力,通过虚拟、高清影像等技术复原乡村文艺传承场所、保存传统剧目音像资料,正成为科技助力乡村文艺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山西应县,相关部门借助科技手段先后抢救保护录制了《耍孩儿》等近20部优秀传统剧目的音像资料,它们成功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但这一科技复原抢救濒危乡村文艺的成功案例尚未普及,还有更多的乡村文艺资源依然面临着即将遗失的困境。因此,运用科技复原濒危乡村文艺仍是当下需要着力加强普及泛化的重要任务。

3.舞美技术投入有限。随着全息媒体时代的到来,沉浸式、情景式剧目演出正在成为主流,传统的展演方式已不能完全满足受众对乡村文艺高质量呈现的审美需求。借助现代科学技术丰富乡村文艺的展演形式,构建乡村文化、艺术与技术共融互促的“一体化”格局也对传统文艺的活化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充分运用精良的舞美技术为乡村文艺演出进行包装制作和提档升级,从而获取高质量的演出效果,以此来满足当下广大群众的审美需求,引领观众不断提升艺术品位。笔者在走访调研山西部分县域的过程中发现,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文艺作品除了在一些主题演出活动的舞台上偶有所见外,大多仍以节庆路演活动为主,部分节目可看性不足,内容融合度也有待提高。

4.传播技术应用不足。对大剧种而言,跨区域演出是实现剧种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对于困守在地方的乡村民间艺术而言,“走出去”的路上并非只有地图上难以翻越的群山。特别是一些偏僻的乡村地区,借助科技拓宽乡村文艺传播渠道的能力依然薄弱,这就限制了乡村文艺对于县域发展的助力效果。在网民基数庞大,尤其是农村互联网普及率提高的背景下,乡村文艺更应抓住互联网的红利寻求新的突破与发展。例如,2023年山西省稷山县举办的“村晚”活动就是通过数字化平台多触点散发,观看人数达137万余人次。但这仅是山西县域内科技手段利用较为成熟的个案之一,还有较多县域的乡村地区虽文艺资源丰富,但科技助力呈现的手段单一化导致其传播力相对薄弱。

二、提升乡村文艺数字化平台建设的实施策略

2020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提出要促进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对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和开发,让优秀文化资源借助数字技术“活起来”,将所蕴含的价值内容与数字技术的新形式、新要素结合好,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为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文化资源提供了政策导向。打造数字化乡村文艺平台是盘活各地乡村文艺资源,提升乡村文艺品牌知名度,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方式。

1.数字转化助力资源存储。乡村文艺数字转化是指将传统乡村文艺资源的内容、场景、呈现进行数字化处理,利用数字摄影、三维扫描、LIDAR激光测高扫描系统等数字采集与加工技术,将全面普查和专项调查所得到的乡村文艺资源进行全面记录,并传输到乡村文艺数字化平台上进行编码保存;借用PS修复与计算机技术对乡村文艺的现有文本与图片资料进行提取和修复,运用3D扫描与VR虚拟技术采集遭到破坏的乡村物质文化遗产的图像,建立实物三维,进行乡村文艺“数字化”修复工作;通过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搭建乡村文艺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平台,实现“一云在手、畅游全国”的目标。这能为乡村文艺的传承提供技术支撑。

2.再现技术赋能资源呈现。推动数字技术与乡村文艺的深度融合是媒介融合时代的必然趋势,随着AI、VR、3D影像等数字技术应用越来越广,也为繁荣乡村文艺资源提供了新的机遇。诸如可以借助区块链和计算机技术,以乡村文艺资源为依托,打造数字音乐、数字舞蹈、数字戏曲等乡村文艺数字藏品;通过感知技术、交互技术等,将媒介情景与生活场景有机衔接,打造乡村文艺虚拟体验中心,让原本“不在场”的观众能够借助VR眼镜,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乡村文艺的独特魅力,从而成为乡村文艺的传播者。借助云技术、互联网技术,用户通过浏览乡村文艺数字云平台,就能足不出户了解独特的乡村文艺,进而大幅提升乡村文艺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3.区块链技术保护资源版权。将区块链分布式存储技术和共识算法应用在数字乡村文艺资源的采集过程中,做好使用、修改、更新等记录,实现对文艺资源版权的主体认定。利用密码学的方式对已经确权的数字乡村文艺资源进行管理,确保乡村文艺资源信息传输与访问的真实可靠性,避免出现信息传输不透明、访客私自篡改等情况导致的管理混乱和信息失窃等问题。在传播数字乡村文艺的过程中,借助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保护乡村数字文艺资源的版权,避免出现侵权行为。最后利用“分布式”账本记录交易信息,保障平台的安全性,提升公众对数字乡村文艺资源的消费热情。

三、创新乡村文艺平台联动传播的有效路径

乡村文艺需要政府“搭台”、企业“造台”、科技“助台”、文旅“融台”,助力百姓“唱戏”,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平台搭建,有效实现平台联动传播,全方位提升乡村文艺的高质量发展。

1.积极拓宽线下演出平台。一是政府鼓励平台演出。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及时了解当前民众对于高质量文艺内容的需求,健全相关文艺支持与保障机制,为百姓搭建形式多样的文化载体和演出平台。支持建设乡村文艺展览馆,帮助村民自建乡村文艺演出平台,鼓励农民办自己的文化艺术节、剧团演出、歌舞表演等活动。通过各种线下乡村文艺演出展示平台的搭建,丰富乡村文艺的展现形式,有效提升本地村民对乡村文艺的认同感与自信心,助力乡村文艺事业的快速发展。探索建立乡村文艺活动交易平台,使文艺资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激活乡村文化市场的内在活力。

二是企业支持平台演出。要大力推动市场对乡村文艺资源的支持,发挥民间资本对乡村文艺演出的促进作用。各级乡村文化单位应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深入挖掘乡村文艺发展的市场潜力。鼓励企业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伙制及个体私营等多种形式参与兴办乡村文化产业,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入机制,借助品牌文化节的力量,政府积极搭建乡村文艺演出平台,吸引社会资本、发展文化产业,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是文旅融合平台演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要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大力开发旅游产品,全面推进旅游与文化等相关产业和行业融合。通过“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方式发挥文艺赋能乡村文化旅游业的作用,设计开发具有乡村文艺特色的旅游产品,在旅游环节中融入当地特色文艺活动。如引导游客参观乡村文艺工坊等场所,深入体验乡村文艺的创作过程,同时开发乡村文艺研学游、体验游等相关产品和路线,打造乡村文艺旅游体验基地,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实现乡村文艺演出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的目的。

2.着力打造线上传播平台。一是科技助力平台演出。随着5G等相关技术的逐步成熟,场景化、体验化、沉浸化成为乡村文艺演出的主要趋势,VR、AR、5G等新媒介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文艺平台演出,有助于丰富文艺演出的表演形式,增强内容的可看性。如借用全息成像、多媒体技术、灯光等手段,打造沉浸式演出剧目,使观众在沉浸式观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乡村文艺内涵,增添演出的趣味性,吸引更多观众,有效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是打造数字传播平台。数字媒介技术能够拓宽媒介信息的传播渠道,多媒体技术能够丰富媒介信息的传播样态。新媒体时代,三微(微信、微博、微视频)、一端(手机客户端)、一抖(抖音)成为媒体传播的主要矩阵。要想提升乡村文艺资源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和公信力,就必须借助新媒体传播手段,在充分挖掘乡村文艺资源的基础上,打造微型乡村文艺表演剧目,以文字、视频、音频等多样态形式在传统媒体与“三微一端一抖”等平台上进行传播。同时,用好大数据跟踪、个性化推荐算法等技术,洞悉用户内容偏好,提供符合用户审美趣味的适配内容,通过精准传播满足用户对内容的需求。还要借用文本挖掘技术、用户情感洞察技术,及时了解用户关注点,迅速反馈给乡村文艺管理部门,实现用户需求与文艺供给的双向匹配。

3.有效实现平台联动传播。一是分众传播满足个性需求。融媒体的运用不仅让乡村文艺的表现内容更加多样,也提供了更多元的传播渠道,是其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线上线下媒体联动传播,有助于打通现实场景与媒介情景的壁垒,有效提升乡村文艺的内生动力。“线上+线下”的分众传播方式可以满足不同群体的媒介使用习惯,如针对习惯使用新媒体的中青年群体,可利用微博、微信、抖音、虎牙直播、小红书等平台传播“特色”“微型”的乡村文艺节目,借用AR、VR技术进行视觉化、沉浸化传播,满足其趣味化需求。

二是联动传播实现“媒介朝觐”。“媒介朝觐”理论由尼克·库尔德里在维克多·特纳对“朝圣”概念的解释基础上发展而来。库尔德里认为当下旅游者在媒介上观看旅游的视频并参与到媒介叙事中并去实地旅游打卡的行为就是一种“媒介朝觐”。为提升乡村文艺的知名度,促进乡村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可通过抖音等自媒体与《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对乡村文艺进行联动传播,让更多观众在领略到乡村文艺的风采与魅力后进行实地打卡,从兴趣的“观赏者”变为坚定的“传播者”,通过联动传播有效实现“媒介朝觐”,从而全面扩大乡村文艺赋能县域发展的效能。

猜你喜欢
文艺数字资源
1942,文艺之春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资源回收
答数字
□文艺范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