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产业视域下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发展
——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实践》

2023-12-11 05:35苏梓钊吴杨波
传媒 2023年21期
关键词:文创文化遗产物质

文/苏梓钊 吴杨波

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何以必要?文化创意产业赋能非物质文化遗产何以可能?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文化创意产业何以可为?陈思琦、李佳、李雨竹合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实践》一书对以上问题给出了明确答案,探索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创意产业”的实践智慧,以期激励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创意产业两者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非遗+文创”何以必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筑牢文化自信和内化为文化自觉相勾连,是文化传承实践和理论的共同要求。但从现实层面来看,尽管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和保护体系已经建立,但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仍存在“重申请轻保护”“发展不均衡”问题,制约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问题背后指向的是非遗保护、传承和传播工作背后商业化、市场化意识及能力上的欠缺,导致非遗有保护土壤却失去生长养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为策略,是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化的关键步骤。恰如作者所指出的,将文化的传承、发扬与文化产业发展结合考量是符合政策和国家战略要求的。譬如,国务院和文化部关于推进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发布了相关意见和具体规划,这一系列措施为“非遗+文创”予以政策支持。事实上,作者不仅仅停留在理论上的分析,还结合了具体的社会背景和经济环境,指出两者结合是后疫情时代消费降级、精神文化消费、“新经济”出现的必然结果。不难发现,该书从宏观到微观阐释了“非遗+文创”策略存在的必要以及必然。

文创赋能非遗何以可能?通过现代传媒和产业营销手段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化,是使两者在经济、社会层面实现双赢局面的重要方向。该书作者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论证了该路径的现实价值。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创意产业二者是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关系。前者为后者提供创造力源泉,后者为前者由“资源”转化为“资本”提供创新性平台。另一方面,两者不断融合、不断启发已成常态,诸如嵌入式融合、衍生式融合、体验式融合等路径为理论研究提供经验支持。同时,为了使该书具备更切实的实践指导价值,作者选取了有代表性的非遗融入文创产业案例,包括“非遗+主题商业街区”“非遗+旅游景区”“非遗+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非遗+文创衍生品”“非遗+品牌跨界开发”,以推进业界学以致用。可见,两者的深度融合能为两者发展带来更多惊喜,为两者实现“造血”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

非遗融入文创何以可为?学界和业界努力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创意产业两者的深度融合和“破圈联动”,但要使其具有持续生命力仍有困局需要破解。何以可为?非遗和文创两者获取活力的内在驱动力即在于“生活”。具体而言,非遗和文创的融合发展需要建立在与当下生活发生关联的基础上,只有真正融入社会、融入生活和融入时代的非遗文创作品才能“走市场”、通人心,实现生生不息。再者,非遗融入文创产业发展是时代的产物,自然不能脱离新兴技术和业态环境,这意味着要形成与之对应的、与时俱进的现代表达,尽可能地满足现代审美需求。本书内容无论是提供具体的发展模式参考,还是做出实践思路上的指引,都为非遗的生产性保护与产业化发展进行了有益探讨。

可以说,本书注意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两者融合的重要性,以综合的视角度量两者融合的巨大效力。它既回应了新时代保护、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问题,又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社会群体的日常生活,重塑和加深社会群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

猜你喜欢
文创文化遗产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陶溪川文创街区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