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记事,写活情景

2023-12-10 12:11:46曾江保
今古传奇·少年文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记事散步生动

曾江保

中学阶段的记事,如果只是講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勉强达到了中考作文的基本要求,根本谈不上吸引人,在考场上也自然不占优势。同样的事情,有人讲起来引人入胜,有人讲起来索然无味,这是记事能力的差异所致。

好的记事要在情节完整的基础上做到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如《散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先写起因“一家人在田野散步”,再写出现矛盾“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接下来写因为母亲疼爱孙子,顺理成章地解决矛盾,“一家人顺着小路走去”。《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友人”的失约和无礼,都构成了很好的起伏。

著名文学家夏丏尊认为,好的记事是“将人和物的状态、性质、效用等,依照作者所目见、耳闻或想象的情形记述下来”。如《秋天的怀念》中“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用一系列动词表现母亲的难受、克制和慈爱。

因此,无论叙述的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事情,都要写得清楚具体,写出波折,引人入胜。记事能力是最基本的写作能力,培养这种能力需要反复学习、训练。那么,如何才能写好一件事呢?让我们跟随名家的脚步去学习。

抓住要素,清晰灵活地叙事

讲完作家莫怀戚的短篇散文《散步》后,我让学生们思考这篇文章在叙事上有哪些特色。学生不知如何回答。我换了一种方式提问,请大家读一读文章开头,想一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开头?

这显然难不倒学生们,他们异口同声地说:这是一个开门见山式的开头。

一个学生补充道,开头“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既点明了人物、地点、事件,也引出了下文。

“那时间呢?”我接着问。一个学生回答:“‘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句话告诉我散步的时间是初春。”另一个学生说:“作者将时间放在景物描写中,通过这种富有时令特征的描写,我读出了这是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春天。”

叙事的时间、地点不一定要直接点明,可以用描述式的语言表现出来。如《散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来点明时间,或用人物的变化来写时间,将时间要素放在写景叙事中,使得叙事自然而不呆板。一个学生在课后习作中写道:“我学会吹口琴时,爸爸回来了。”

交代因果,把过程写具体

我们再次阅读《秋天的怀念》时,学生们发现,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必须交代清楚,事情的经过要写得详细一些,才能保证文章重点突出。

我问,文中多次写到母亲小心翼翼地照顾“我”的情绪,能表达什么?

学生们说:“细节处表现的是母亲对‘我深沉的爱,如‘我因双腿残疾而情绪低落、脾气时好时坏时,母亲总是想方设法让‘我振作起来。”

还有学生说,母亲和“我”拉起家常,却因为不小心说了敏感词而悄悄地出去了,这种无声的母爱必须通过详细的情节描写才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比如“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母亲为什么要挡在窗前,是不经意还是有意为之?事实上,母亲挡的哪里是落叶,她明明是在呵护“我”那颗极易破碎的心呐。

我继续启发:“‘我的回答为何让母亲‘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

坐在边上的学生举起了手,说:“这一具体过程表现了母亲的痛苦和坚强,也是作者为了强调母亲对‘我的关爱,用生动形象的描写性语言将其详细地写了出来。”

我总结道,记叙文中其他要素可以视情况一笔带过,但过程一定要具体详尽。

接着,我展示了学生习作《外公的自行车》,学生们发现:此文的情感表达有些干涩,有一段虽写到“泪水夺眶而出”,但缺乏细节描写作为支撑,很难令读者感同身受。我给出的修改建议是增加一些心理、动作描写,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同时注意前后的衔接和连贯,让情感真实生动。

经过学生们的小组讨论,原本平淡的“泪水夺眶而出”变成了具体可感、真情流露:“看到我,外公欣喜地拉着我,不停地说:‘哎呀,你的手已经和我的差不多大了!会骑自行车了吗?说着,他伸出自己枯瘦的手,和我的手比着。那双无数次将我抱上自行车的大手,曾经是多么有力、多么温暖啊!可如今外公终究是老了……”

设置矛盾,写出事情的波折

学完《秋天的怀念》与《散步》后,我拓展了相关课外文章。

学生说作家魏巍的《追击》中最有意思的是这一段:“黑烟起处,正在扑过来的敌人和那个满脸胡茬的家伙,不知道他使的是什么武器,掉过头乱吼乱叫地跑开了。”

此处情节突转,扣人心弦,一次巧妙的意外,身陷重围的刘大顺凭一颗飞雷扭转了战局,用敌人的惊恐混乱反衬刘大顺的勇敢无畏。

我点拨道,“文似看山不喜平”,情节曲折更能扣人心弦。要达到这种效果,设置矛盾冲突是很有效的方法。对于原本平平无奇的事,我们可以尝试运用倒叙、插叙、对比等手法,如“极力掩饰”与“事情败露”。

学生按照我的建议继续修改《外公的自行车》,曲折的情节由此诞生:

可是,没想到一语成谶,竟真的没有下次了。那天清早,外公像往日一样准备骑车买菜,不料自行车上的大锁条被人解开了,自行车没了踪影——外公的宝贝被偷了!

增加细节,再现生动的情景

我经常让学生们思考:情节具体,有了可读性;情节波折,有了吸引力。还可以添加什么才能使文章更加生动而富有画面感呢?

学生们调动知识储备,纷纷举手,畅所欲言,最终总结出以下要点:抓取真实、典型的细节;反复呈现关键细节,强化表达效果;灵活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写活细节,让情景具体鲜活。

后来,我们还读了《走一步,再走一步》《猫》等文章,学生们发现:优秀的记事文章在方法及结构上有很多相似之处,这既源于作者的领悟和发现,也是写作者相互学习的结果。

当月的习作中,学生们将以上方法很好地用于实践。

“四周是黑暗的寂寥,几声单调的鸦鸣和沙沙作响的叶子在凉风中狂欢,享受着属于它们的暗夜。恐惧使我一个劲儿地往外婆怀里钻。”(《追寻那一束光》)

“走在人来人往的校园里,听着蝉鸣呼唤着绿荫,绿荫映衬着蝉鸣,越来越繁密,越来越响亮,奶奶的声音也仿佛萦绕在我耳畔:‘宝贝,奶奶一直在,就像蝉鸣一样……(《蝉鸣声声》)

“礼堂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评委老师站起来给我鼓掌,灯光簇拥着我,我的心里仿佛也裹着光,暖暖的。台下很黑,而台上很亮。”(《那年盛夏》)

后来的一次考试中,学生们对作文题目《在劳动中成长》纷纷发表见解:“虽然题目要求文体不限,但记叙文明显更胜一筹。”“以前我总是感觉记事不出彩、不生动。但写这篇作文时,我先把自己带回熟悉的劳动场景中,寻找那些独特或有意义的痕迹,然后运用恰当的描写方法把事情写具体……我的记事终于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表达了。”

由此观之,学生们懂得了如何更好地记事。记事就是从生活中撷取素材,寻找生活中感人至深的细节,抓住、还原并予以深化,最后把事情写得丰满生动。

学生们的阅读有了生命,写作也开始自由生长,开启了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写作天地。

接下来,迎接他们的就是更多的实践了。

(责任编辑/李希萌)

猜你喜欢
记事散步生动
《安徽记事》
记事中的“情节”
散步的收获
少先队活动(2021年3期)2021-06-11 05:43:50
散步
生动的冬天
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
学生天地(2020年34期)2020-06-09 05:50:58
生动深刻 同享共进
散步畅想
一起去散步吧
记事
家用汽车(2016年4期)2016-02-28 02:2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