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德雨
城的背影后是村,山的底盘下是水,幼时的我曾徜徉于青山绿水中,对线条硬朗的城市充满向往,如今我在城市生活多年,一半的身躯已经凝固为钢铁,我扯着它,借着星斗余晖辨认童年里的故乡。它并不难找,在孩子的眼睛里,它会随着斑鸠的影子,在群山中翱翔而来;顺着一条鱼的航道,就能在村口停泊。村子常常是静谧的,只在特定的时间泄出几分烟火气。夜露初干、晨光熹微之时,粉条下锅时的刺啦声混合着舀豆腐花的咕噜声便在每家每户的灶间奏鸣,我揉着惺忪的双眼,迷迷糊糊间循着香气走到桌边,辛辣与暖意入喉,开启一天的生活。此后的日子,我在许多地方吃过泡粉,但那些清晨依旧朦胧。
五歲时,我离开了故乡,像是跨过木桥奔向大海,只在寒暑假时偷偷藏进云里,驾着风归来。父母总是匆匆渡过那片河滩,在木栅间留下越来越小的背影。上游水坝蓄水时,我跟着爷爷看两岸露出的河堤和堤岸半坡上临水的花、藤、草,它们看起来平平无奇,却是那样有趣,那样生机盎然。
最有趣的莫过于在裸露的河床上看平日汹涌的河水变成涓涓细流,任水没过小腿。那时的我常常幻想:或许小水滴的爸爸妈妈也在忙着工作吧,只能让它们像我一样独自出来寻宝。一块块形态各异的卵石在经年累月的冲刷下变得如同璞玉般澄透,是童年时不可多得的宝物,我曾捡到过一块心形石头,上面沁着一抹灰黄的土色,我将它送给爷爷,至今仍然长居在屋后的菜畦里。
十来岁时,菜畦也是我的好去处,我今日在爷爷的菜园里拔葱,明日去小爷爷的田垄上捉蚯蚓,好不痛快。那时最爱玩的是汲水,河水沿村而流,家家户户开垦荒地,每块田里都有水泵,爷爷只用一碗水就能用水泵将水吸上来灌溉菜田。我这个捣蛋鬼将满满一桶河水全部灌入,玩得久了,爷爷免不了佯装来收拾我。我总是将鞋袜一脱,噔噔噔便上了楼,只留下爷爷微笑着望着我。与村子相生相伴的水,为这片土地平添了许多生气。
上大学后,我在外乡生活,几年间也断断续续地在寒暑假回村。那个慢节奏的地方依旧保持着亘古不变的优雅,只是变得更为宁静,除去眷恋这里的老翁、老妪与一些还托身在此的中年人,相当一部分村民已迁到不远的新村生活。木桥在十余年前的暴雨中轰然倒塌,取而代之的是村民们集资修建的石桥,坚固又安稳。河还是那条河,草木依旧葳蕤,虫鸣依旧清脆,故乡的两位老人在流淌的时光中生出许多疲惫。
前几日,奶奶给我打电话说,她和爷爷年纪大了,要搬到十多里外的古村,那里有早集和数趟通往城市的班车,想我时能来住上几天。挂了电话,我有些恍惚,往昔的碎片逐渐拼凑成完整的记忆,我望着远处的山,突然想起一句词:“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责任编辑/李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