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训练中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

2023-12-10 15:17蔡木明
拳击与格斗·上半月 2023年10期
关键词:方法

蔡木明

摘 要:小学生年龄较小,天性爱动,且部分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薄弱。因此,其在体育训练过程中容易受伤。小学生在体育训练过程中,如果准备活动做不到位,训练方法不正确,也容易发生运动损伤。因此,为确保小学生的训练安全,文章重点探讨了小学生在体育训练过程中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训练;预防运动损伤;方法

所谓运动损伤,就是运动者在体育训练或运动过程中身体受到各类损伤,通常包括擦伤、撕裂伤、骨折、扭伤、韧带拉伤等。小学生在参与体育训练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运动损伤问题,这对其训练效果、训练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为了保证小学生的训练安全,文章重点探讨了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

1 小学体育训练中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

1.1 学生自身因素

部分学生不懂得如何应对运动过程的意外情况,或者缺乏对运动安全知识的掌握,难以及时发现训练过程存在的危险,导致运动损伤。

1.2 热身活动准备不充分

众所周知,体育训练之前的热身运动是必要的。热身能够让身体产生微热感,对肌肉、大脑神经等产生刺激,使身体器官达到运动状态,进而提高肌肉、韧带的弹性和延展性。部分小学生在体育训练之前,热身动作不充分,身体各部位还未完全准备好就进入紧张状态,开始剧烈运动,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1.3 外在环境因素

外在因素如訓练场地、天气环境、训练方式等会对训练安全产生影响。体育场地、运动器材、训练服饰、运动环境、防护器材与学生的训练要求不符,则容易引起运动损伤。

1.4 训练量过大

在小学体育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运动量进行合理安排,根据学生性别、身体承受能力等安排适当的训练项目。如果运动量安排不合理,可能导致学生受伤。同时,要考虑学生对运动技巧的掌握情况和学生的身体素质,切勿急于求成,不要为学生安排运动负荷超标的训练,否则极易导致学生受伤。

2 小学体育训练中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

2.1 增强小学生训练过程中的自保意识

在小学体育训练过程中,为了防止学生出现运动损伤,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因地制宜地组织运动安全知识宣讲活动,将训练内容作为重点,对于训练过程可能遇到的安全风险展开针对性讲解。准备活动的设计不但要紧密联系训练内容,而且要提示学生注意身体关键部位的保护。在体育训练前,高度重视热身准备,保证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其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训练需求、个性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为其选择适当的热身活动。对于小学生来讲,训练之前以游戏的方式热身能够激发其参与兴趣,快速集中的注意力,为课前准备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考虑部分学生自控能力、自我保护意识、抗挫折能力相对薄弱,需要教师通过日常训练,渗透自我保护意识方面的教育。学生存在个性差异,身体素质也各有不同,部分学生在参与体育训练过程中容易受伤,因此,需要教师精准分析引起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给予学生提示,保证其在训练之前知晓训练过程可能存在的风险,必要时采取分层训练,要求学生熟悉训练过程中对身体的保护方法和对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教师在讲解训练动作的时候,要做好示范工作,并关注学生的表现,避免其发生运动损伤。有效的自我防护可以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概率。

因此,增强学生的运动损伤防护意识十分重要。小学生在参与体育训练之前,要做好身体检查,注意量力而行;在训练期间也要保持高度警惕,树立防护意识,采取防护措施。例如:合理选择训练服饰,佩戴保护装备,以保护脚踝、肘部、腰部,预防训练过程中关节受到损伤或肌肉扭伤。在体育训练过程中,学生的关节属于损伤高发部位,当关节过度弯曲或伸展时,极易导致损伤。佩戴防护用具能够避免关节损伤。学生在进行体育训练前,可以选择绷带、胶带等作为防护装备,以保护关节和肌肉。

在打球时,学生可以佩戴脚踝、膝盖、腕部护具,踢球时可以佩戴护腿,以达到保护身体安全的目的。增强学生训练过程中的防护意识,要求其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训练,切勿出现过度训练的情况。在训练之前,学生应了解训练项目特点,认真学习动作要领,强化全身的力量训练,预防运动损伤。例如,学生参与高强度训练后,要先调整呼吸,通过慢走、放松体操、深呼吸等放松性运动,促进四肢的血液向心脏回流。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恢复体能,消除训练的疲劳感。

2.2 训练之前的准备活动要充足

在开始体育训练之前,有效的准备活动能增强学生关节的柔韧性和肌肉的协调性,防止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发生运动损伤。适当的准备工作还能改善学生的血液循环,加速血红蛋白向肌肉提供氧气,提升肌肉对氧气的利用能力,降低内部酸性物质堆积。训练之前做好准备活动,能提升学生心脏工作能力。实验表明,训练之前未进行任何准备的训练者与做足准备的训练者,训练以前氧气摄入量相同,随着运动时间持续增加,做足训练准备的训练者摄氧量更高,在长时间运动以后,产生疲劳的程度较低。由此可见,准备活动的充分性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身体方面的惰性。通过训练之前的各项准备,学生内部器官的温度逐渐上升。如果在体育训练之前,学生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在训练期间,有可能出现岔气等情况,对于其后续训练会产生不利影响。

准备活动可以分为一般性准备、专项准备等类型。其中,一般性训练准备活动主要有拉伸和跑步,属于全身活动,通过此类活动可提高学生大脑皮层整体代谢水平,减少运动损伤。专业性活动则是为学生适应后续体育训练而设计的专项活动。例如:学生参与篮球训练前,可以在热身阶段选择运球、投篮等热身活动;学生在参与跑步训练之前,可以参加慢跑活动。

除此之外,在准备活动实施阶段,对运动时间和活动量的控制也十分重要。学生采取专项体能、中长跑等训练之前,要注意准备活动量要大,活动时间要长。如果训练环境温度较低,也可适当延长准备活动时间,增加活动量。相反,如果训练环境温度较高,则可缩短准备时间,减少活动量。

2.3 合理安排体育训练

小学体育训练的内容要符合学生发展规律。不同学生的身体机能存在差异,训练成果也各有不同。在体育训练期间,教师要了解所有学生的情况,采用差异化训练方法。分层训练是较为合理的训练方式,根据学情设置训练强度、训练量,调动学生的训练积极性,保证体育训练效果。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理清训练量、训练强度之间的关系,保证训练内容安排科学合理,防止学生出现运动损伤。训练强度要循序渐进地增加,探索学生体育发展潜能,通过增加训练量、训练强度,提高学生的体能。在训练过程中,保证训练强度的科学性,防止学生身体受到伤害,之后再进行基础训练。在训练时间、运动量方面,教师需要合理协调,以保证训练效果。因此,教师要制订训练计划,合理安排训练内容,指导学生完成分层训练。训练初期为学生体能储备关键期,要注意训练强度不可过高;训练过程中,训练量可以跟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这一时期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呼吸技巧、跑步技能;训练后期,可适当增加训练量和训练强度,通过反复强化,提升学生的耐力。

2.4 加强对训练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通常来讲,运动理论相对枯燥,学生不感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游戏的方式,将理论知识巧妙带入游戏场景,适当运用体育赛事讲解体育知识。同时,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科学的训练方法和运动损伤预防及治疗理论知识,运用信息化手段,动态化展示体育训练中的受伤过程。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体育理论知识。体育教师是学生训练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教师要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在训练之前向学生反复强调安全问题,使其做好心理准备。对于学生的好胜心和好奇心也要正确引导,使其明白体育训练并非游戏,运动损伤对人体产生的伤害很大。教师要对学生做好保护措施并进行技术示范,预防学生出现盲目训练的情况。若学生对于训练过程产生恐惧心理,教师要对其做好心理疏导。

2.5 做好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置

体育训练过程中常见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措施的应用十分重要。例如,小学生在体育训练时如果出现肌肉拉伤,可根据拉伤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如果是轻微损伤,应采取加压包扎、冷敷,将患处抬高,疼痛剧烈者可以口服止痛药,24 小时以后采取痛点理疗和按摩、外敷药物等处理。如果肌纤维出现严重断裂的情况,要先进行紧急处理,之后送医院。对于此类损伤的预防,主要是做好准备活动,针对易拉伤位置加强训练,保证学生训练负荷的合理性,应用正确的技术动作参与体育训练。对于踝关节韧带损伤,出现肿胀、皮下淤血、跛行等症状时需要立刻采取冷敷处理,之后加压包扎,经过48 小时外敷药物,采取痛点注射处理。对于此类损伤的预防,同样在训练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强化足部力量、踝关节等方面的练习,重点练习关节的协调性、稳定性,保证训练场设施完善,注重理论讲解,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结语

在小学体育训练过程中,学生出现运动损伤的原因相对较多。针对不同的运动损伤,需要选择不同的方式做好运动损伤预防工作。在训练实践中,教师需要增强小学生训练时的自保意识,训练之前做好准备活动;对于训练内容合理安排,加强理论和实践指导,做好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置,为学生安全参与体育训练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 李治钢. 小學体育教学训练中如何预防运动损伤[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 教师版),2019,(13):45,48.

[2] 赵楠. 小学体育锻炼中常见运动损伤及防治措施[J]. 赢未来,2017(20):85-86.

[3] 王连营. 小学体育教学与训练过程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J]. 休闲,2021(3):11-12.

猜你喜欢
方法
中医特有的急救方法
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方法
化学反应多变幻 “虚拟”方法帮大忙
变快的方法
学习方法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最有效的简单方法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