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结构化思维能够使学生条理清晰地认识并解决问题,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据此,本文介绍了结构化思维及其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讨论了结构化思维在物质的制备类实验综合题中的应用方法,即首先确定物质制备类实验的核心反应,然后根据核心反应把实验分成三段进行处理,即原料组织、核心反应、后置处理,并结合相关试题进行了应用说明.
关键词:结构化思维;物质制备实验;高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3)31-0133-04
收稿日期:2023-08-05
作者简介:赵相黔(1975.3-),男,河南省南阳人,研究生,中学高级教师,从事中学化学教学研究.
人是通过思维把握和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不一样,认识世界的方式也不一样,所把握的结果也就不一样.化学是自然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知识体系蕴涵着丰富的科学思维方法,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素养和思维能力有着重要作用.结构化思维是一种高阶思维模式,可以很好地发展学生智力,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和解决问题.
1 结构化思维的内涵
结构化思维在国内和国际上都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国内朱良学教授阐述了结构化思维的内涵和原理,认为结构化思维可以有力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强化学生的思维,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1];刘濯源教授提出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学科教学中,可以强调学科知识中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即结构化思维[2].
早在20世纪70年代,金字塔原理由麦肯锡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的咨询顾问巴巴拉·明托所研究和发明,并在《金字塔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思维结构的金字塔原理,即实现结构化思维的标准结构.结构化思维(Structured Thinking),又名“金字塔原理”,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复杂的工作任务和难题时,可以从多个角度系统地思考和分析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并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进而高效地制定和实施解决方案[6];布鲁纳在他的著作——《教育过程》一书中,强调了学科基本结构的重要性,“不论我们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7].
通过大量的教育教学实践不难发现,学生只有真正掌握了学科的基本框架,才能深刻理解学科知识.同样的,学生如果能够掌握试题的结构,合理运用结构化思维,才能更容易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和运用.
2 化学教学中的结构化思维
结构化思维在化学教学中很常见,每位教师都有这样的教学案例.
如制备纯净的氯气,其结构化思维解析如图1所示.
3 制备类实验题中的结构化思维方法化学实验试题往往是综合性的.从类型上主要可分为操作型、分析型、设计型、探究型实验试题等等.
根据结构化思维理论,可以把化学实验题看成一个“系统”,即一个具有等级结构的整体,此系统当中可能包含多个组成单元,每个组成单元又有各自的组成单元.各个单元的认识仍然可以使用结构化思维的方式,即考虑一个化学实验系统的时候,其思维方式应当是多条结构化思维的综合运用.
下面结合制备类实验题讨论结构化思维的应用方法.
3.1 明确制备实验的本质
无论有机制备实验或者无机制备实验,本质都是由原料到产物的实验过程.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从无到有”,即由原料通过化学反应生成产物,大部分制备类实验题为此种类型;另一种是“从有到精”,即从原料中提取产物.鉴于提纯类试题较少,主要讨论合成类的试题.
3.2 确定核心反应
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是“处理关键的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关键”.合成类实验题的关键是什么呢?
在此将之称为“核心反应”.一个实验题当中可能涉及多个反应,但往往只有一个是核心反应.寻找“核心反应”是使用结构化思维解决实验题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步,也是化学实验试题最本质的地方,能否正确、快速判断综合类实验题的核心反应是学生解答化学实验试题的关键.
确定核心反应并不复杂,无论流程多么复杂,装置多么繁琐,与实验目的相吻合的反应通常就是核心反应.
3.3 应用三分法解析
经过反复实践,在确定实验的核心反应后,可将制备实验分为三个实验单元进行处理,称为“三分法”,如图2所示.
三分法的结构化思维流程如下:
首先应该确定制备实验的核心反应,然后根据核心反应把實验分成三个部分,即图2所示的“原料组织”“核心反应”“后置处理”三个部分.然后再对这三个实验单元进行处理,即所谓“三分法”处理.
3.3.1 进行原料组织
围绕核心反应分析“原料”问题:
原料是否给出.如果原料直接给出,则应分析原料是否纯净;如果不纯净应该如何去除杂质,除杂质的装置是什么.
如果原料未直接给出,则应该在给出的条件中寻找如何得到纯净的原料.
其结构化思考方式如图3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在有机制备试题当中,通常原料是直接给出的,原料组织这一环节通常比无机制备简单.
3.3.2 处理核心反应
核心反应的处理通常包涵三个方面的内容:反应的装置、反应的条件、反应的现象.
3.3.2.1 核心反应的装置
主要方法是通过核心反应或者实验目的进行判断.可以先从物料入手进行判断,这是比较直接的方法,判断也比较准确;其次要根据题意进行判断.
3.3.2.2 核心反应的实验步骤和条件
选择合适的实验条件,需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能够有利于核心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二是能够有效抑制副反应的发生.
3.3.2.3 核心反应的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的描述应注意按照固体、液体、气体的顺序进行回答,通常就可以比较全面地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
如图4所示是分析核心反应的结构化思维方法.
3.3.3 后置处理
核心反应之后的实验部分称为后置处理.按照结构化思维的方法,后置处理主要考虑的内容如下:
无机制备核心反应之后主要考虑问题包括:如何收集产物及收集的条件;产物是否需要保护,当产物性质活泼,能与氧气、水、二氧化碳等反应时尤其要注意这一问题;反应物或生成物当中是否有污染物出现,如果有则要考虑尾气吸收等问题.
有机制备当中主要考虑如何分离、提纯生成物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分离、提纯的方法等问题.
4 应用举例及分析
化学是复杂而有序的系统,帮助学生掌握结构化思维是解决这类系统性问题的好方法.下面举例说明结构化思维的具体应用.
例1 (2022年辽宁卷节选)氢醌法制备H2O2原理及装置如图6、7所示,已知:H2O、HX等杂质易使Ni催化剂中毒.完成实验并回答相关实验问题:(略)
用结构化思维方法分析本题:
【实验目的是制备H2O2】
根据图6所示实验原理可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H2+O2==H2O2
在弄清楚实验目的与实验原理的基础上进入原料组织环节.
【原料组织的思考方法】
此反应涉及的原料有氢气、氧气、乙基蒽醌/溶剂/Ni.其中E处提供了氧气;A处为氢气制备装置,根据试题已知H2O、HX等杂质易使Ni催化剂中毒这一条件,可知D装置为干燥装置;B装置应该能够除去氢气中的H2O和HCl等杂质,故应当选择能够同时除去水与氯化氢的碱石灰;C处提供了乙基蒽醌/溶剂/Ni.至此,实验的原料组织已经完成.
【核心反应的思考方法】
反应装置
装置C为核心反应区,制备H2O2的反应在此发生.从使用了温控磁力搅拌器可知,反应需要控制温度并不断搅拌.氢气与氧气分别从三项烧瓶左右两口进入;三颈烧瓶中间口接了T型管,一边接抽气口,另一边接装置F.
实验步骤
根据图6可知,核心反应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氫气与乙基蒽醌反应生成乙基蒽醇;其二是乙基蒽醇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氢.所以其操作过程为开始制备时,打开活塞a、b,使氢气流入三颈烧瓶中制备乙基蒽醇,反应一段时间后,抽出残留气体,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c、d通入氧气,继续反应一段时间,得到H2O2.
后置处理
本例中后置处理包括使用抽气设备将氢气抽掉,以及通入氧气是保护装置F,根据题目所示已知条件,F中装有浓硫酸,为保护装置,防止外界水蒸气进入C中使催化剂中毒.最后根据题目所示条件计算H2O2的质量分数.
结构化思维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这类有实验装置的实验试题,还可以帮助学生解决
文字表述类实验试题.
例2 (2022年全国乙卷节选)实验室制备二草酸合铜(Ⅱ)酸钾(K2[Cu(C2O4)2])可采用如下步骤:
(1)取已知浓度的CuSO4溶液,搅拌下滴加足量NaOH溶液,产生浅蓝色沉淀.加热,沉淀转变成黑色,过滤.
(2)向草酸(H2C2O4)溶液中加入适量K2CO3固体,制得KHC2O4和K2C2O4混合溶液.
(3)将(2)的混合溶液加热至80~85℃,加入(1)中的黑色沉淀.全部溶解后,趁热过滤.
(4)将(3)的滤液用蒸汽浴加热浓缩,经一系列操作后,干燥,得到二草酸合铜(Ⅱ)酸钾晶体.
用结构化思维对此题进行分析可知.第(1)(2)步为原料组织阶段.
第1阶段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CuSO4+2NaOH==Cu(OH)2↓+Na2SO4
Cu(OH)2==CuO+H2O
第2阶段,当n(H2C2O4)∶n(K2CO3)=1.5∶1时,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3H2C2O4+2K2CO3==2KHC2O4+K2C2O4+2H2O+2CO2↑
由于反应产生气体,为防止反应过于剧烈而引起喷溅,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少量多次加入.
第3阶段为主反应阶段,由于加热温度为80~85 ℃,故可采用水浴加热.
第4阶段为后置处理阶段,最后得到的是晶体,所以其操作应包括: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至此,本实验的主要问题已经分析完毕.
参考文献:[1]
朱良学.结构化思维的科学依据和基本原理[J].科技咨询导报,2007(30):59.
[2] 刘濯源.思维可视化与教育教学的有效整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21):5-7.
[责任编辑:季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