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学华
记叙文是中考作文中常见的体裁之一,它以故事情节为主线,通过对事件的叙述展示出作者的观点和感受。在写记叙文时,情节安排是至关重要的,它决定着行文的起伏和吸引力。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梁章钜在《退庵随笔》中也说:“朱子尝言:‘文须错综见意,曲折生姿。’”由此可见,一篇好的文章必须要以波澜起伏的情节来吸引人,这样才能写出生姿、见出真意。考场作文更是这样,要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醒目,更要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还要有一种“曲径通幽处”的神秘,让读者的思绪情不自禁地跟随你的笔端游走。
写作记叙文时,应如何安排情节的发展呢?我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恰当的记叙顺序,让情节一目了然。
1.顺叙
我们平时写作,常常是按照事情发展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展开情节,把事情讲述得清楚、完整,把人物形象刻画得鲜明、生动,这样就不失为一篇好作文。如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散步》《走一步,再走一步》《变色龙》等,这些篇目中有散文,也有小说,作者都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记叙的,清楚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令人读来觉得生动有趣,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2.倒叙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面,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采用倒叙的方法,能够使文章产生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使文章陡生波澜。
如朱自清《背影》一文中,“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为什么这么久不可见?难忘的为什么是他的背影呢?又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可是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为什么每周都要来海边栈桥?父亲为什么念叨那句话?于勒是谁?……每每读到这样的文章,我们看了开头,一定想看后文,想知道结果,这种倒叙的手法,设置了悬念,调动了读者的好奇心。
3.插叙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插叙可以对主要情节起到补充衬托的作用,也可以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还可以使文章脉络清晰,推动情节发展,更好地突出人物的性格和文章主题,升华文章主旨。
如张之路《羚羊木雕》一文中,“我”把贵重的羚羊木雕送给了好朋友万芳,父母逼“我”要回,“我”实在难以开口。这时,文中插叙了体育课上发生的一件事,“我”弄烂了裤子,万芳为了让“我”不挨批评,和“我”换了裤子,回家后即使被妈妈狠狠地批评了,也没说出真相。插叙这件事,让读者了解到了万芳的仗义和对友谊的重视,也就理解了“我”的为难,从而与“我”的难过共情。
二、合理的叙述安排,让情节更加紧凑。
一篇好的记叙文的故事情节应该紧凑而有趣,没有俗套的故事架构和单调的叙述,而是让读者从头到尾都能够充满兴趣地读下去。具体安排如下:
1.介绍背景
在记叙文的开篇,可以通过描写背景来营造故事的氛围。可以是一个特殊的地点、时间或情境,以吸引读者的注意。此处应注重描写细节,营造出生动的场景,例如:“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雪花齐飞,在寂静的街头,一个小男孩独自徘徊着……”
2.引入具体事件,展现矛盾冲突
要注意情节的合理性和连贯性,让读者能够对故事情节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可以通过对话、描写和心理活动等方式来展现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例如:“小男孩突然发现自己迷路了,他四处张望,然而他并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3.高潮及转折
通过描写紧张刺激的场景或者关键的转折点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可以用一种紧凑的语言风格,增强文章的吸引力。比如:“小男孩遇到了一位神秘的老人,他交给了小男孩一条神奇的手链,一切都开始发生了变化。”
4.问题解决或反思
紧接着,就要展示事件的结果,并对事件进行反思。通过解决问题或者反思的过程,让读者得出一些启示或者思考。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成长或者曲折的转变来展示故事的意义。例如:“小男孩从手链上得到了力量,成功找到了回家的路。他意识到,勇敢和坚韧是克服困难的关键,从此,他变得更加自信和坚定了。”
5.总结或寓意
在文章的结尾,可以通过一句简短的话语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或者对故事的情节进行归纳和总结,还可以反映故事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例如:“人生就像一场奇幻的冒险,每个人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只有勇敢面对并坚持不懈,我们才能走向成功。”
通过以上的情节安排,我们可以写出一个引人入胜、情节完整的记叙文。在实际写作过程中,也可以根据题目和自己的构思进行巧妙的调整和变化,以更好地展示故事的魅力。
三、一波三折的叙事,让情节更吸引人。
如彭荆风《驿路梨花》一文中,文中为了弄明白谁是小屋的主人,真是误会迭出,一波三折。第一次,“我们”把送粮的瑶族老人当成了屋主人,得知不是之后,瑶族老人也加入了“我们”的行列,同時令读者产生了好奇;第二次,“我们”把哈尼小姑娘当成了小屋的主人,得到小姑娘的否定回答后,大家都感到意外,读者也更加迫切地想知道谁是小屋的主人;带着这样的疑惑一探究竟,最终得知,小屋是解放军叔叔盖的,是哈尼小姑娘的姐姐打理的。真相终于大白,读者也终于解开了疑惑。这种具有悬念、一波三折、引人入胜的情节,极大地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又如在契诃夫《变色龙》一文中,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时,因狗主人不同,处理的方式也随之不同。读者跟随狗主人的变化,忧心着小狗的命运。看着奥楚蔑洛夫小丑似的讨好着上级,我们既为他不遵照事实秉公办案而感到愤慨,又为他生活在底层、迫不得已想要寻求保护而感到心酸,鲜明的人物形象和跌宕起伏的情节,把文章主旨凸显得更加深刻。
一篇记叙文是否具有可读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有精彩的情节。情节是表现主题的手段之一,可以更好地传递文章的主题和思想;情节又是故事的核心,好的情节可以推动故事发展,让故事引人入胜;情节还是人物行为和性格的反映,通过情节的展开和发展,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记叙文情节安排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文章的质量和读者的阅读体验。因此,我们必须慎重选择、巧妙安排,使得故事情节更加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