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媒时代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创新性表达

2023-12-10 22:00倪培苗
声屏世界 2023年17期
关键词:智媒播音员主播

□倪培苗

随着智媒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传统媒体开始启用具有沉浸感的“5G+4K/8K+立体演播室”来大力推进融合报道,全方位布阵传播格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紧跟时代积极用好融媒体新技术,健全适应媒体变局的运行管理机制和建设人才队伍。

播音主持语言作为勾连信息和受众的重要纽带,必须用好、用活。现阶段,播音员主持人需要了解智媒时代带来的传播格局和传播场景的新变化,培养全媒体思维,加强智媒素养,不断提升自身语言艺术性和不可替代性来应对新的机遇与挑战,从而推动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创新发展,提升行业整体水平。本文基于智媒时代,对播音主持语言艺术创新性表达提出一定的思考,旨在响应时代号召,全面提升播音员主持人语言表达的创新性、创造性,培育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专门人才队伍。

智媒时代播音主持语言艺术表达发展现状

语言表达有内涵有价值。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性要求播音员主持人能够通过规范的、正确的、生动的语言向受众传达正能量,以此凸显节目内容的内涵美,此外还要调整自身语言结构,打破自己原本熟悉的表达方式、表达语态、表达风格,在实际的主持中推陈出新,摆脱自身的用语局限,表达内心所想所感所悟,优化传统节目中单一形式的不足之处,做到语音标准、语意明确、语言得体,呈现出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价值。

网络用语使用频率提高。从语言学角度来看,语言是传播信息与思想的工具与载体,语言流行是语言所蕴含的信息与思想引起人们共鸣的结果。随着人们对于互联网的依赖,“热梗”“热词”也是频频出现,众多主流媒体、自媒体都开始利用诙谐幽默的网络流行语来拉近与受众的距离,但是播音员主持人在使用网络流行语时应该取舍有度,运用得当,首先需要正视自己的身份,其次要巧妙运用来增强节目的亲和力、感染力,如运用得不好就会导致节目低俗化,影响公信力和权威性,若用得恰当则会锦上添花。

例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19年7月推出的短视频栏目《主播说联播》,运用创新、强化、融合、亲民的表述方式重新建构了《新闻联播》新的文化形象,适应了新媒体平台的传播环境,并将最前沿的国际国内新闻态势、社会热点事件讲述得通俗易懂,主持人康辉针对国泰航空歧视内地游客一事送给国泰航空一句“No zuo no die”,李梓萌在节目中提到“辣眼睛”,郑丽提到载荷专家科研能力“杠杠滴”等,各种花样翻新的网络用语让网民看了直呼“现在新闻联播都这么接地气吗”。“新闻+ 网络热词”的新组合又刚又有梗,增强了新闻报道时代感的同时也更好地实现了传播,凝聚起社会共识。

播音主持语言多维传播语境。传统媒体赋予播音主持的功能因媒介平台的延伸而出现了拓展的迹象,而网络媒体消解了主流媒体的绝对话语权,多元观点、多样表达、多种风格、多层格调造就了多维传播语境。[1]在传统媒体传播中,播音员主持人只需要做好意见领袖和主流媒体的传声筒即可,但在智媒体时代随着受众获取信息的平台越来越多元,意见越来越深层丰富,已经呈现出“百家争鸣”的传播格局,于是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传播平台已经从电视、新闻转变到电视纪录片、自媒体平台、真人秀、音频类节目等,这种转变让播音员主持人愈加思考所肩负的时代重任,不仅要提出意见和建议,推动文化引导,更要在碎片化传播中做好把关人,制作有深度、有广度、有内涵的节目。

智媒时代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特征

语言口语化。在智媒时代,海量的信息不仅使人眼花缭乱,而且使人对信息阅读失去耐心,尤其是信息内容繁杂且越来越碎片化,受众对于信息的浏览速度明显加快,多以浅层次接收信息为主,难以静心深刻思考信息,甚至失去了理性思考的能力。对此,播音主持语言艺术要以不变应万变,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不仅要遵循播音主持语言的专业性,还要加强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素养、文化素质,更要适应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方式以及受众的深层次需求和接收习惯,不断汲取当下网络热词、民间趣闻、接地气的梗等,在适当的节目形式和恰当的情况下多尝试采用更为口语化、平民化的表达,拉近和受众之间的距离,传递一些有思想、有温度、有深度、反焦虑、反内卷的内容。例如,由窦文涛主持的深度文化体验旅行脱口秀节目《锵锵行天下》第三季以江南为主题,以生动有趣的内容贴近日常生活,以缓慢的镜头语言传播江南文化,以平实真挚的谈话内容直击受众心灵,最终取得了豆瓣9.3 的高分成绩。主持人及嘉宾脱离演播室的束缚,来到真实可感的空间,这种表达没有规定性的强力灌输,更多的是以日常生活的口吻进行谈话交流,将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传达给受众,让人感受到走心、治愈。

主持个性化。一成不变的主持风格已经很难在泛娱乐化的时代博得受众的青睐,能够快速让人们放松并且感到快乐的个性化主持风格可以更好地满足当下受众的精神需求。目前,人们关注并长时间追随某位自媒体人或某档节目或自制综艺,往往是深受主持人的个性化表达形式和有趣的灵魂吸引。播音员主持人在特定的节目主题中的语言表达可以彰显个人素质修养及专业能力,其发表的观点能够引人深思或者产生共鸣。例如董卿在《朗读者》节目中语言亲切平和、简明精粹、情感充沛,在面对不同采访者时会进行细微调整,让人感受到满满的诚意。由此可见,将受众需求和节目呈现形式紧密结合,能够提升受众对于节目的关注度和黏性,推动播音主持语言艺术在智媒时代的表达。

表达多元化。播音主持语言艺术表达的多元化是当今时代的发展需要,这也要求专业播音员主持人灵活变通,在不同的主持氛围和语境中熟练运用播音技巧,展现语言的多元性。在主持节目过程中,如遇到现场气氛沉闷或嘉宾紧张的情况,主持人作为整场节目的主心骨就需要机智调动现场气氛,使节目顺利进行下去。例如主持人撒贝宁在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中扮演当代读书人,语言表达严肃正经,而在节目《你好生活》中风格大变,呈现出轻松幽默的风格。此外,在《诗话中国》节目中,央视“boys”撒贝宁、朱广权、尼格买提、任鲁豫、张韬为创意动画《五牛春耕图》配音,演绎生动、趣味十足,用语言的丰富化表达让节目呈现出了全新的样态。语言艺术的多元化不仅满足了观众的实际需要,增强了节目的吸引力,而且也使传播效果大为提升。

人机协同传播新声。当下AR 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传媒行业已经得到成熟应用,AI 主播、人工智能也得到了大量应用。2018年,搜狗和新华社联合推出的全球首个AI 合成主播的诞生,掀开了“AI+虚拟主播”的神秘面纱,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报道中,以财经评论员王冠为原型打造的仿真主持人“AI 王冠”正式上岗,人机协同为“两会”报道注入新的活力。全息模拟真人AI 主播依托成熟的技术与强大的运算检索能力,拥有了更加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无论是语音规范还是播报的准确性都大大提高。真人主持人有着丰富的“两会”报道经验,语言更加有温度、有态度,二者在同一场景下协同工作可以说是取长补短,各施所长,降低了节目制作成本、提高播出正确率的同时引发观众的好奇与围观,增加节目看点。未来,播音主持要与AI 主播相互配合,并从重复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去创作高质量的有声语言作品。

智媒时代提升播音主持语言艺术创新性表达的策略

提升语言表达亲和力,增进受众情感勾连。亲和力是拉近播音员主持人与观众距离的关键因素,也是播音员主持人获得观众喜爱的重要因素。新时期播音员主持人要提升语言表达的亲和力,这不仅是时代进步的体现,更是社会内涵深层次要求的体现。例如现阶段央视主持人康辉、撒贝宁、尼格买提等人无论在何种样态的节目中最先让人感受到的就是亲民,其语言表达和情感抒发都更易于让观众接受,放下“架子”让人感觉到严肃新闻也具有活力,更接地气,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便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也体现了主持人个人独特的魅力。

作为文艺节目主持人,亲和力能够实现主持人与搭档、嘉宾及现场观众进行真诚的互动交流,给人一种平等的感觉,让观众在情感上产生更多的共鸣,无论是对艺术还是文化的传递都变得更加易于接受。作为一名新闻节目的播音员主持人,在严肃和严谨的工作中,怎样既能够拉近与观众的心理距离,产生适度的亲和力,又能让观众对于晦涩难懂的政治话题入脑入心、主动接受,也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这需要主持人在当下新媒体作品中采用诙谐幽默的方式达到亲民化传播。

综上所述,提升亲和力是符合当下时代发展的,未来也将成为主流趋势,能更好地推动主持人与受众、节目与受众之间情感的建立。

强化主持思维个性化,塑造个人的独特风格。新媒体的属性要求播音主持艺术语言必须更加个性、有特色、有创意,要求播音员主持人能够在节目中运用个性化思维、个性化表达彰显专业素养、人格魅力,带动受众对于节目的喜爱与热情。在越来越多的大型节目、综艺节目中可以看到,已经有很多主持人脱颖而出,拥有着属于自己风格的受众群体,而受众往往会选择观看自己中意的主持人主持的节目,这在一定程度上稳固了节目的收视率。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董卿、何炅、撒贝宁等,是非常受大家喜爱的主持人。何炅在《朋友请听好》节目中遇到985 院校女生陷入自卑循环打来的电话,他耐心聆听、善解人意、换位思考,对她进行鼓励,让观众听了也会产生强烈的共情,这就是一种亲和力传播。在《你好,星期六》节目中他状态松弛,悉心照顾嘉宾感受,一些暖心之举也常常感动观众,当自己说错话时又敢于自嘲轻松应对,让嘉宾措不及防,哈哈大笑,这种自然的衔接接,使整体节目氛围轻松和谐,不失幽默。由此可见,具有个人风格、个人特色的主持人是能够成为一档节目的中坚力量的。

注重语言多元化表达,增强节目市场竞争力。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美和语言美无论在任何传播时代都是必备的,无论哪种节目都要求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表达给人带来听觉享受,这就需要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加强个人竞争力和节目内在价值。播音员主持人语言的多元化表达不仅要体现在语言风趣幽默、生活化上,更要能够在配音、综艺、晚会中自如切换语态,做到既是新闻主持人也是文化节目主持人、新媒体平台传播人、节目策划导演等,要实现多元化表达,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也增强节目的竞争力。

例如央视新闻主持人康辉,很多年轻的受众或许不是通过《新闻联播》认识他,而是通过新媒体平台的Vlog、《主持人大赛》的评委、综艺节目《你好生活》的嘉宾、晚会主持人、电商平台直播带货中认识到他的,由此也可以看到目前市场也是更趋于多元包容的。加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对外传播专业人才培养也是重中之重,面对当下粤港澳大湾区的“讲好湾区世界语”以及“一带一路”倡议推进,需要储备能讲不同地区语言的主持人才,以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快更好地走出去,加强语言功底和加强文化知识要齐头并进,在服务国家对外发展的节目中彰显中国话语力量。

以人机协同为契机,培养全媒型播音员主持人。狄更斯在他的《双城记》中说道:“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面对智媒时代带来的全新传播格局,播音员主持人如果一味害怕被替代而不做任何努力,那必然会被淘汰。处在传播最前沿的播音员主持人必须以融合的心态拥抱变化的传播生态,以融合的姿态传递恒定的价值,积极参与到全媒体传播格局中,主动适应全媒体传播格局对播音员主持人传播方式的新要求。[2]

目前,国内多家媒体、多家电视综艺节目推出了模拟真人AI 主播。例如,湖南卫视综艺节目《我是未来》中微软小冰,以3D 投影的方式登场;再如,2022年党的二十大期间推出根据真人主播屈萌打造的AI 主播“新小萌”解读新闻的系列短视频受到年轻观众的喜爱。根据一系列智能交互、内容个性化的传播形式,人们不难意识到应该积极培养全媒型播音员主持人,实现从“单一”到“多元”、从“背稿”到“即兴”、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型,主持人在面对AI主播时也要有一定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抓住智媒技术完成更具国际视野、更有深度的优质报道内容,从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助推力,让主流媒体的声音能够掷地有声。

结语

播音主持语言艺术表达在智媒体时代仍要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面对新传媒生态,播音员主持人要以不变应万变,不断强化自身专业硬实力,努力成为“杂家”,突破以往的自身表达局限、平台传播局限,以受众需求为导向优化表达,做到有效输出,借助AI 主播优势,取长补短,推动播音主持艺术语言向着更加积极、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智媒播音员主播
智媒时代新媒体副刊的出路在哪里?——以封面新闻人文副刊为例
第一次做小主播
智媒时代,新技术如何为新闻报道赋能——新华社AI合成主播在新媒体报道中的运用效果分析
智媒时代新闻行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我是小主播
论播音员主持人的新闻敏感性
“智媒高速”在天津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应用设计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做人民欢迎的中用的播音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