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写“中国诗词”(中篇)
——朝鲜人写中国诗词

2023-12-10 19:30
心潮诗词评论 2023年4期
关键词:新罗朝鲜

洪 源

朝鲜半岛与我国山水相连,两地人民自古以来交往密切。在所谓“儒家文化圈”中,朝韩是受汉文化影响最为深广的国家。1444 年朝鲜民族文字发明之前,日常(包括科举考试)朝鲜人使用的全都是汉字。所以1444 年之前“朝鲜文学”,其实就是“汉文学”;即使在朝鲜文字出现之后,也是“国语文学”与“汉文学”长期并存。

历史上的朝鲜也是分分合合,朝代多次更替,国名多次变更,现今还分裂为朝和韩两国。不过,历史学家总是习惯以其最后封建王朝李氏“朝鲜王朝”之“朝鲜”来统称之。所以,历史上的朝鲜,它包含着现在的“朝鲜”和“韩国”。

高句丽琉璃王的《黄鸟歌》——朝鲜人写的第一首汉诗

据现存史料可知,朝鲜人最早学写汉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8 年高句丽的琉璃王类利。他的《黄鸟歌》当是朝鲜人学写的第一首汉诗,可能也是现存的出自外国人笔下最早的一首汉诗。诗曰:

翩翩黄鸟,雌雄相依。

怜我之独,谁其与归?

明眼人一眼就可看出,这是一首模仿中国《诗经》的爱情诗,其艺术手法,完全与《诗经》开篇的《关雎》相类,前两句比兴,后两句寄怀。作者以女子角度和口吻,描写一位青春少女,面对着雌雄相伴、翩翩而舞的黄鸟,顿生感叹:自己将来不知嫁于何人,归宿何处。此乃少女怀春之词,诗以一对欢乐相伴的黄鸟作比兴,反衬少女的惆怅与孤凄,真挚感人,有《诗经》国风的品位。

此诗还有另一种解读。有人认为此诗乃琉璃王类利自我感怀,非写女子怀春。相传琉璃王类利继室禾姫与雉姫争宠。雉姫乃汉家女,常受辱于禾姫,最后她愤而出走。类利追之不及,感而赋此诗,感叹自身孤苦,并寄托对雉姫的思念。

此诗最早见于朝鲜史学家金富轼《三国史记》中《琉璃王》篇。有人怀疑它原是一首朝语诗,是金富轼由朝语翻译成了汉诗。此论根据不足。一是琉璃王类利是高句丽第一代国君朱蒙长子,出生在中国东北,少年一直生活在中国,应该受到过良好的汉文化教育。二是类利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西汉,这是独尊“儒术”时代,“诗三百”被汉儒奉为“经”,首要的儒家经典,必读的教材,类利不可能未读过。这样,他模仿《关雎》写出《黄鸟歌》是完全可能的。三是此时朝鲜还没有本民族文字,不存在“朝语诗”,而汉字早已传入朝鲜并被广泛运用,就连金富轼的《三国史记》,也是用汉文写作的。所以说,《黄鸟歌》是首地道的汉诗,是不应该受到怀疑的。

居唐十六年的新罗诗人崔致远——朝鲜汉诗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虽说早在公元前高句丽朝就出现了像《黄鸟歌》这样的汉诗,但那也只是零星的个别人的偶然之作。

当时汉诗在朝鲜,还没有形成规模和气候。汉诗真正在朝鲜扎根,形成气候并得到规模性发展,是在新罗王朝时期。公元668 年,新罗在中国唐王朝的帮助下,先后灭掉了高句丽和百济,统一了朝鲜半岛,结束了朝觧历史上长达700多年的“三国时代”。新罗王朝实行亲唐政策,与中原唐王朝关系密切,人员来往频繁,朝鲜的青年学子和僧侣们纷纷到中国留学,接受先进的汉文化教育,不少人还在唐科举入仕。而唐朝又恰是中国诗歌史上鼎盛时期。于是这些留学生在唐学习了汉诗,随后把它带回国,在朝鲜半岛进行开拓和推广,使汉诗在朝鲜半岛扎下根并开花结果。

我在检阅《全唐诗》时,发现入选《全唐诗》的诗人中,有多位是新罗国人,如崔致远、王巨仁、金乔觉(金地藏)、金云卿、金立人、金可纪、朴昻、薛瑶、真德女王(金真德)等。虽然每人入选的诗篇不多,有的还是些残联断句,但就从这些只联片句中,仍可窥视到,早在新罗时代,这些朝鲜诗人笔下的汉诗,无论在诗的意境,还是遣词用语、平仄格律等方面,已经相当成熟了。如金乔觉的《送童子下山》:

空门寂寞汝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

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

添瓶涧㡳休招月,烹茗瓯中罢弄花。

好去不须频下泪,老僧相伴有烟霞。

这首平仄粘对相当工整的七言律诗,是作者写给一位耐不得云房寂寞、还俗回乡小僧人的。整首诗写得轻柔温馨,充满着亲和感和人情味,尽显这位在安徽九华山皈依佛门的新罗王子的仁爱之心。

除了金乔觉这首《送童子下山》入选《全唐诗》外,崔致远的《兖州留献李员外》、王巨仁的《愤怨诗》、金真德的《太平颂》、薛瑶的《谣》等也都入选了《全唐诗》。此外,《全唐诗》还收录了一些新罗诗人的名句。如:“烟低紫陌千行柳,日暮朱楼一曲歌”、“芳园醉散花盈袖,幽径吟归月在帷”(崔致远);“波冲乱石长如雨,风激疏松镇似秋”(金可纪);“烟破树头惊宿鸟,露凝苔上暗流萤”“寒露已催鸿北去,火云渐散月西流”(金立之);“明主十征何谢病,烟霞不许作尧臣”(朴昻);“秋月夜闲闻案曲,金风吹落玉箫声”(金云卿),等等。

写这些诗的绝大部分是来唐求学的新罗留学生。这其中写诗最多,文学成就最高,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崔致远。

崔致远堪称朝鲜汉诗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有“东国儒宗”之誉。他出生在新罗国王京,新罗王京即今韩国庆州。他12 岁赴唐留学,唐僖宗乾符元年(公元874年)考中进士,随后在中国溧水、扬州等地为官。在居唐十六年间,他写下了许多诗文,结集为《桂苑笔耕集》20卷。

唐僖宗中和四年(公元884年),28岁的崔致远以“信国使”身份东归新罗。归国后,崔致远虽居官位,政务繁忙,但仍然笔耕不辍,推广汉学不遗余力,终成朝鲜汉诗乃至朝鲜文学开山之人。朝鲜诗论家成伣在其《慵斋诗话》中曾说:“我国文章,始发挥于崔致远。”

崔致远一生写了多少汉诗,没有一个精准的统计数字,现在我们可以从《东文选》《桂苑笔耕集》《孤云先生文集》等书中读到其诗作100 首左右。从这些诗的体裁看,绝大多数为五七言近体,少量古风、歌行和五七言杂诗。其诗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咏物,有纪游,有怀古,而他笔下更多的是书怀言志和与文朋诗友的酬唱赠答。一位十几岁的少年,离家西渡,只身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异国,举目无亲,孤寂、思亲、怀乡,这是十分自然的。他早期的抒怀诗就常有这种情绪,如那首流传很广的五言诗《秋夜雨中》:

秋风唯苦吟,举世少知音。

窗前三更雨,灯前万里心。

此类怀乡思亲诗还有《邮亭夜雨》等。另一首《山阳与乡友话别》,抒发的也是浓浓的乡情:“相逢暂乐楚山春,又欲分离泪满巾。莫怪临风偏怅望,异乡难遇故乡人。”

崔致远在唐16 年,结交了很多文朋诗友,他与恩师裴瓒、同僚顾云交谊深厚,与晩唐诗人罗隐、张乔、杜荀鹤等也有过从。他的许多与友人酬唱赠答诗,写得情真意切,如《送吴进士峦归江南》:“自识君来几度别,此回相别恨重重。干戈到处方多事,诗酒何时得再逢。远树参差江畔路,寒云零落马前峰。行行遇景传新作,莫学嵇康尽放慵。”再如《和顾云友使暮春即事》:

东风遍阅百般香,意绪偏饶柳带长。

苏武书回深塞尽,庄周梦逐落花忙。

好凭残景朝朝醉,难把离心寸寸量。

正是浴沂时节日,旧游魂断白云乡。

顾云乃崔致远同僚好友。作者以暮春即事为题,借与好友唱和之机,向其诉说心声,倾吐衷肠:一方面,他来唐16年,已像庄周梦中化蝶(典出《庄子·齐物论》)那样,与中华风物融为一体,时时眷恋着与朋友们过着“浴于沂,风于舞雩”(用《论语·先进》典)这种无忧无虑、寄情山水的惬意生活,暮春三月,柳绿花香的自然美景实在令人陶醉;然而又离心难耐,总摆脱不了东归故里、报效祖国的期盼。归,还是不归?作者用苏武与李陵书信互答历史故事,含蓄地表达出这种内心矛盾和纠结。诗隐晦而含蓄,感情却深沉而真挚。

崔致远怀着报国梦想回归故里,然而仕途不顺,最后他独善其身,走上隐逸的道路。

李奎报的诗和李齐贤的词:堪称高丽王朝“诗坛双璧”

汉诗在朝鲜,也是代有才人出。继崔致远之后,在高丽王朝又诞生了不少汉诗写作高手,如崔冲、郑知常、李奎报、李齐贤等。也出现了不少名篇,如郑知常的七绝《大同江》:

雨歇长堤草色多,送君南浦动悲歌。

大同江水何时尽,别泪年年添绿波。

诗情深沉真挚,特别是结句“别泪年年添绿波”,夸张而不失度,想象而不失真,脍炙人口,一直广为传诵。

纵观高丽王朝诗史,李奎报和李齐贤的汉诗成就尤为突出。

李奎报,高丽黄骊府(今韩国骊州郡)人。他一生著述极丰,有《东国李相国集》52 卷,其中收诗2000 多首。他在朝鲜文学史上地位极高,被誉为“朝鲜李太白”。他心怀儒家的“民本”理念,不少诗抒写民间疾苦,抨击统治阶级暴虐。如《代农夫吟》:

带雨锄禾伏亩中,形容丑恶岂人容。

王孙公子休轻侮,富贵豪奢出自哝。

新谷青青犹在亩,县胥官吏已征租。

力耕富国关吾辈,何苦相侵剥及肤。

有时他还把人民的苦难与王孙贵族的奢靡对比来写,甚至把批判的矛头直接对准最高统治者君王。如《辟寒犀》:

罗绮香熏暖似春,君王犹爱辟寒珍。

人间腊雪盈三尺,白屋岂无冻死民。

此类同情人民、反映民间疾苦、体现作者民本思想的诗还有不少,像《新谷行》《苦寒吟》《孀妪叹》等都是。

李奎报的汉诗虽然也是诸体兼备,但却以古体见长。其语言质朴,风格平实,体现出作者真实反映社会生活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李奎报的扛鼎之作是长篇历史叙事诗《东明王篇》和《三百零二韵诗》。遗憾的是,这两篇我都未曾读过。现在将《中国大百科全书》对这两诗的评介,抄录于此,供读者参阅:

(李奎报)著有长诗《东明王篇》和《三百零二韵诗》。前者取材于神话传说,写高句丽始祖东明王朱蒙开国的故事,他的创作意图是“欲使天下之人知我国本圣人之都”。《三百零二韵诗》赞颂朝鲜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纯美的风俗和秀丽的自然景色,具有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

高丽王朝另一著名诗人是李齐贤。

李齐贤,1288年生于高丽开京(今朝鲜开城),而此时李奎报已经去世47年了。他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元朝时期。因为高丽忠宣王逊位后住在元大都,他奉召侍从,所以他也就有机会长居北京。在此期间,他交结了一大批像姚燧、阎复、赵孟頫、张养浩、元明善等元代文人学士。他是继李奎报之后,高丽最杰出诗人,有“东国杜子美”之美誉。他的杰出成就,还在于他对词的创作,这在朝鲜文学史上几乎是独一无二的。

李齐贤一生写了多少词,不得而知。我所读到的53 首,几乎全部都是他居留元大都北京时写作的。其内容除少数感事抒怀(如《浣溪沙·早行》)、怀念故土(如《鹧鸪天·九月八日寄松京故旧》)外,绝大部分都是山川纪胜、凭吊怀古。他在中国,遍游名山大川,寻访圣贤遗迹,足迹几遍半个中国,写下了《望华山》《过大散关》《舟次青神》以及《汉武帝茂陵》《杜子美草堂》《马嵬效吴彦高》等词作。中华山河之壮美,历史文化之深厚,异域风情之独特,都汇于他的词笔。他写景极工,这从他前后所题写的那组调寄“巫山一段云”《潇湘八景》中可以看出。如其四《洞庭秋月》(上阕):“万里天浮水,三秋露洗空。冰轮碾上海门东,弄影碧波中。”此四句,写尽秋月出洞庭之壮美。一个“碾”字,极形象地描写出洞庭八百里湖波上月之浮动(按:“海门东”语出宋人张炎《浪淘沙·秋江》词:“潮生潮落海门东”,这里用以描写洞庭湖秋水)。

再看其八《渔村落照》:

远岫留残照,微波映断霞。竹篱茅舍是渔家,一径傍林斜。绿岸双双鹭,青山点点鸦。时闻笑语隔芦花,白酒换鱼虾。

此词写日暮下的渔村,共八句,四个镜头,四个场景。开头两句写远景落照,三四句实写渔村,五六句写渔村近景,最后镜头拉回来,捕捉到渔村里人的活动。芦花中的笑语,白酒换鱼虾,活脱脱地描绘出村民们劳作后欢快的生活。四个镜头有序铺开,给我们呈现出一幅完整的祥和安乐的渔村落照图景。

再如其七《山市晴岚》:

远岫螺千点,长溪玉一围。日高山店未开扉,岚翠落残霏。隐隐楼台远,蒙蒙草树微。市桥曾记买鱼归,一望却疑非。

昨夜小雨,今晨放晴,而山间小镇还笼罩在一片岚雾之中,楼台、草树、市桥上的人,一望却疑非,忽隐忽现,看不真切。远处山峦,就像女人头上螺髻,露出一点点山尖;只有那碧玉般的溪水,围绕着村镇不停地流淌着。这里,诗人为我们绘出了一幅泼墨山水,读后仿佛身临其境,步入并陶醉在这座山乡美丽的世外桃源之中。

李齐贤词学苏辛,词风偏于豪放。他虽是一位客居中国的外国人,但他的词作,不比同时代的元朝任何一个中国词人逊色。

被称为“朝鲜李清照”的朝鲜王朝两位女性诗人:黄真伊和许兰雪轩

古代朝鲜妇女,与我们中国妇女一样,深受封建礼教束缚,被剥夺受教育的权利,思想禁锢,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教。但是,就在这种环境下,仍然有一些酷爱汉诗的才女,为后世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佳篇。

朝鲜女性汉诗的出现,最迟可以追溯到新罗时代,《全唐诗》就收有新罗真德女王献给唐高宗李治的诗《太平颂》。《全唐诗》选收的薛瑶的《谣》,作者也是新罗女诗人。随着时代发展,到李氏朝鲜王朝时,女性诗人开始逐步成群,涌现出金浩然斋、淑善翁主、於乙宇同、李玉峰、李梅窗等一群诗人。这其中诗名远播,才华最为出众的有两个人:黄真伊和许兰雪轩。她们被誉为“朝鲜李清照”。

黄真伊1506年前后出生于京畿道松都(今朝鲜开城),庶出,身份低微。她才貌双全,是松都家喻户晓的艺伎。她主要生活在16 世纪李朝中宗时期,其诗以写男女恋情、表现爱情生活居多,如《相思梦》《别金庆元》《冬至漫长夜》等。其《相思梦》诗云:

相思相见只凭梦,侬访欢时欢访侬。

愿使遥遥他日梦,一时同作路中逢。

诗写女子相思成梦,语言虽浅显而质朴,诗情却真实而浓郁。

另一首五律《奉别苏判书世让》,写得十分工整,艺术上已十分成熟:

月下庭桐尽,霜中野菊黄。

楼高天一尺,人醉酒千觞。

流水和琴冷,梅花入笛香。

明朝相别后,情与碧波长。

除了这些五七言汉诗外,黄直伊的成就还在于她写了不少像《青山里碧溪水》等时称“时调”新体诗歌。可惜,她的诗作大多已经散失,流传下来并不多。

比起黄真伊,许兰雪轩(名楚姬,号兰雪轩,又号景樊)是幸运的,她的诗作绝大部分都保存了下来,这有赖于她出生在一个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她1563年出生于朝鲜江陵(今韩国江陵市),其父兄和弟弟都是文坛名士,辞章大家。她的诗得到许家兄弟们的珍爱和呵护。她死后,其弟许筠将其诗整理编辑为《许兰雪轩诗集》,并托明使臣带到中国刊行。这样,许兰雪轩诗就得到保存并广为流传。所以,时隔450年的今天,中朝两国读者仍然可以一窥这位“朝鲜李清照”诗的全貌。

《许兰雪轩诗集》收诗210多首,其中最多的是七言律绝。就诗情格调言,婚前与婚后变化很大。年少居家,无忧无虑,自由自在,诗也写得欢欣活泼。如她的《秋千词》,写一对少女比赛荡秋千欢愉场景,寥寥数句,一对活泼可爱的青春少女形象跃然纸上:

邻家女伴竞秋千,结带幡巾学半仙。

风送彩绳天上去,佩声时落绿杨烟。

蹴罢秋千整绣鞋,下来无语立瑶阶。

蝉衫细湿轻轻汗,忘却教人拾坠钗。

遗憾的是,这种欢快的时日不长。她15 岁岀嫁到一位金姓人家,驽庸而又堕落的丈夫,守旧而又严苛的婆母,给她婚后生活带来无限的痛苦。她感叹:“本是生峄阳,凤凰翔尔傍”,自己这株梧桐本该与凤凰相伴,而如今与自己相处的却是“鸱与鸢”:“奈何桐树枝,反栖鸱与鸢”(古风《感遇》之三)。失望的婚姻,使她的诗,没有了欢欣,却增添了不少哀伤和愁苦:“感物伤我心,流涕湿衣袂”。她感到一夕之间生活起了变化:“盈盈窗下兰,枝叶何芬芳。西风一夕起,零落悲秋霜”(古风《感遇》之一)。她无力也无法反抗封建婚姻制度,只能在诗里默默倾吐自己婚姻的不幸,有时她也向旧日的女友诉说着自己的孤苦和悲凄。如五律《寄女伴》:

结庐临大道,习见大江流。

镜匣鸾将老,园花蝶已秋。

寒山新过雁,春雨独归舟。

寂寞窗纱掩,那堪忆旧游。

接着更残酷的现实,却一件件袭来。父亲被贬,死于任所,兄长又遭流放。而更让她伤心的事,是两年内先后丧失了爱子和爱女。于是她笔下出现了这样催人泪下、感人至深的血泪诗句:

去年丧爱子,今年丧爱女。

哀哀广陵土,双坟相对起。

诗人知道,生活在封建桎梏下的弱女子,是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的。她幻想有一个神仙世界,温馨而自由,人们无忧无虑生活着。晩年她写了不少《游仙词》,给自己虚构一个欢欣世界,她以这种梦幻,寄托理想,摆脱悲辛。然而现实总归是现实,不是幻想所能摆脱的。最终在苦难现实折磨下,这颗朝鲜文学史上耀眼的诗星,芳龄27岁,就黯然陨落了。

许兰雪轩不仅在朝韩享有诗名,她在明末清初中国诗坛也为人所熟知,并受到当时中国诗坛一些领䄂级人物如陈子龙、钱牧斋、朱彝尊、沈德潜等的褒奖和钟爱。钱牧斋把她的诗收入《列朝诗集》,朱彝尊又把她的诗收入《明诗综》,其他如《明诗别裁》《名媛诗归》等,都选有她的诗作。她熟读中国古典诗歌,受唐诗影响尤为深广。她学唐人写的边塞诗深得唐人精要和旨趣。如《塞上》:“侵云石磴马蹄穿,陟尽重冈若上天。秋晚鱼龙眠巨壑,雨晴虹蜺落飞泉。将军鼓角行边急,公主琵琶说怨偏。日暮为君歌出塞,剑花腾跃匣中莲”(按:匣中莲,指剑,此处化用李白《胡无人》诗意)。又如那首被沈德潜称赞其“风格意度俱好”的《望高台》:

层台一柱压嵯峨,西北浮云接塞多。

铁峡霸图龙已去,穆陵秋色雁初过。

山回大陆吞三郡,水割平原纳九河。

万里登临日将暮,醉凭青嶂独悲歌。

这两首诗共同特点:大处着墨,意境阔大。作者慷慨高歌,诗情激荡。颇具唐人边塞诗那种豪迈悲壮、昂扬风发的气象,所以陈子龙称赞其诗有“盛唐之风”。

1910年,日倭强占了朝鲜半岛,前后延绵500 多年的李氏“朝鲜王朝”从此终结。日本对朝鲜实行血腥的殖民统治,政治上打压,经济上掠夺,文化上摧残。随着日本实行奴化教育,朝鲜本土文化逐渐凋零,汉诗也就不断式微,特别是二战后,朝韩都废用汉字,所以今天很少看到朝鲜人写汉诗了。

猜你喜欢
新罗朝鲜
域外汉诗:新罗新生代诗人崔匡裕的汉诗研究
朝鲜国庆"轻松"阅兵显自信
唐与新罗朝贡关系解析
娄新罗
新罗质子与唐罗关系研究
高句丽灭亡后遗民的叛乱及唐与新罗关系
天安新罗舒泰酒店正式开业
《朝鲜通信使文献选编》
朝鲜试爆氢弹,中方坚决反对
朝鲜平静度过“金正恩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