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敏 山西省孝义市医疗保险服务中心
从需求层面可以得知,人类社会生产中的最高需求就是自我实现,激励机制可满足人们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具有很高的运用价值。激励机制的实施,能够实现基层医保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点燃各部门员工的工作热情,确保员工始终以正向的精神面貌对待工作,为社会发展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提高基层医保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但在现实中,基层医保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还存在些许问题,使得医保中心难以实现高效运行,对此,应制定相关对策,提高激励机制的效果,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基层医保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引入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公平性原则:激励机制应保证公平公正,避免歧视和不公平现象。
激励性原则:激励机制应具有足够的吸引力,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差异化原则:激励机制应根据员工的不同岗位、级别和能力进行差异化设计,以满足员工的个性化需求[1]。
可操作性原则:激励机制应简单易行,便于实施和管理。
长期激励原则:激励机制应具有长期效应,避免短期行为和功利主义。
成本效益原则:激励机制应考虑成本效益比,确保投入与产出成正比。
透明性原则:激励机制应公开透明,让员工了解并认可其合理性和有效性。
适应性原则:激励机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
法律合规原则:激励机制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避免法律风险。
企业文化原则:激励机制应符合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有助于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
社会保险制度中,医疗保险制度占据核心地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可以完善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促进医保制度的深化改革[2]。我国是人口大国,在医保制度的完善落实期间,还存在许多阻碍与问题,如常见的贫富差距大、就医困难等。要想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医保中心就需要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始终以人力资源管理为基础,通过人事结构的调整、人员能力的考核,补充复合型人才,为大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确保所实施的医保制度惠及更多参保人员。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建设。医疗保险作为衡量民众服务质量的关键指标,通过激励机制的贯彻落实,满足人们对参保、续保的要求,提高民众服务水平和质量。
基层医保中心在经营与发展期间,主要面临缺乏复合型人才的困境,为此,医保中心应积极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与作用,创新与优化人才晋升机制、绩效考核与激励手段[3]。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可以提升基层医保中心岗位的价值,让更多优秀人才积极加入团队,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促进基层医保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人才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人才激励制度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为实现对公共行政部门的监督,需要合理实施人才激励。激励机制的设计与执行会直接影响到人才管理的质量,引入激励机制,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帮助基层医保部门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整体服务水平,让民众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基层医保中心具备独特的优势,人员管理应以社区服务和公共管理为基础,针对各类医保人员实施综合管理[4]。需要建立适当的周期,强化人员知识与技术培养,拓展人员的认知层次,提升人员的专业素养,促进医保人员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的顺利实现。
实施基层医保人员绩效考核制度是提高医保服务质量、加强医保基金管理、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绩效考核指标应围绕医保工作的核心目标,包括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医疗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根据各考核指标的重要性和实际工作需要,为每个指标设定合理的权重,以确保考核结果公平、客观。结合定性和定量考核方法,如现场检查、满意度调查、数据分析等,确保考核结果的准确性。及时向医保人员反馈考核结果,指导其改进工作[5]。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考核内容和标准,使其更符合实际需求。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对表现优秀的医保人员给予奖励,如晋升、加薪或表彰;对表现不佳的医保人员给予惩戒,如减薪、调职或进行培训。
激励政策是基层医保中心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激励措施,旨在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实现战略目标和长期发展。建立基层医保人员激励制度是提高医保服务水平、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如服务态度、业务办理效率、差错率等,根据考核结果给予员工相应的奖励或处罚。提高基层医保人员的工资水平,提供各类补贴,如交通补贴、餐补、通信补贴等,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定期组织员工参加业务培训、技能竞赛等活动,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对于在医保服务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员工,可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以激励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服务质量。
基层医保中心可以根据发展战略和员工个人发展需求,制定具有挑战性且切实可行的目标激励对策。要确保目标明确、可衡量并与员工的个人发展相一致。将整体目标分解为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并细分为具体、可操作的小目标。每个目标都应有明确的完成期限和评估标准。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应与基层医保中心内部相关部门和员工进行充分沟通,确保各方对目标有一致的理解和认同。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和指导,帮助员工执行目标。定期检查目标的执行情况,及时调整目标和策略。设定目标考核周期,对员工完成目标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员工的薪酬、职位等进行相应的调整,激励员工持续追求更高目标。在考核目标完成情况时,及时向员工反馈结果,提供正面或负面反馈,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未来努力的方向。根据市场环境、单位发展状况和员工个人需求,适时调整目标,确保目标与实际情况相符。
实施基层医保人员晋升机制是为了激励基层医保人员更好地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制定一套明确的晋升标准,包括工作业绩、技能水平、学历、工作经验等,以确保晋升过程公平、公正。为基层医保人员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设立绩效考核制度,定期评估基层医保人员的工作表现,并根据考核结果予以晋升,为基层医保人员提供明确的晋升通道,如从基层医保人员晋升到主管、经理等职位,进而提高基层医保人员的薪资待遇,激励他们更好地工作[6]。加强与基层医保人员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并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帮助。不仅如此,在晋升机制中,还要特别注意选拔优秀人才,以提高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要防止裙带关系和徇私舞弊,确保晋升机制的公平性和透明度。定期评估晋升机制的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其适应不断发展的医保环境。
实施尊重激励对策,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尊重员工的基本权益,包括劳动权益、人权等,确保员工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定期进行员工满意度调查,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员工提出的问题,让员工感受到自己被重视和尊重。建设平等的企业文化,杜绝歧视和差别待遇,让员工感受到尊重和平等。在制定决策时,充分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让员工参与决策过程,增强他们的参与度和主人翁意识。尊重员工的个体差异和多元文化背景,包容员工的不同观点和行为,让员工感受到单位的包容性和尊重[7]。管理层要以身作则,关心员工的工作和生活,让员工感受到被关怀和尊重。对员工的努力和成果给予及时的赞美和表扬,以激励员工继续努力,提高工作积极性。尊重员工的个人隐私,不对外泄露员工的私人信息,保护员工的个人权益。医保中心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运用尊重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实现基层医保的持续发展。同时,尊重激励也可以提高员工的自我认同感,增强其对医保中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为了落实基层医保技能培训激励机制,医保中心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确保培训效果和质量。政府应投入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基层医保技能培训。这些资金可以用于培训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及员工奖学金等方面。制订详细的培训计划,确保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邀请行业专家和经验丰富的从业者进行授课,提高培训质量。对于在培训中表现优秀的员工,可以提供奖学金或者晋升机会,激励他们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与医疗机构合作,为员工提供实习机会。实习可以帮助员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定期对培训项目进行评估,了解培训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方法,以提高培训质量。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医疗机构参与基层医保技能培训工作,并为参加培训的医保中心员工提供优惠政策[8]。加大对基层医保技能培训的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了解培训项目,并积极参与培训。为了确保基层医保技能培训的可持续性,政府应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培训工作能够持续进行,落实基层医保技能培训激励机制,提高基层医保服务水平,造福更多人。
总而言之,基层医保工作性质十分特殊,是典型的公共服务型机构,并且服务质量与效率都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有着直接关系。员工自身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对医保中心的服务质量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此,应做好基层医保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落实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为人民群众的高质量生活水平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