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熙彤 容诚会计师事务所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企业要想在新时代取得突破,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就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新职责、新使命、新定位为抓手,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重视,有效提高审计站位,不断拓展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监督的范围,推动审计结果的深层次运用,切实做到对领导干部的有效监督管理。
企业可采取相应的防范举措和应对策略,建立高质量的经济责任审计体系,使领导干部自觉接受审计监督,确保审计结果的规范性、科学性、真实性和可靠性,并做到严肃问责,切实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价值和优势,实现对企业局部改良和细节完善,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2019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简称“新《规定》”)。与九年前的规定相比,新《规定》更加指明了党对审计工作的坚强领导,要求企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导向,特别要加强对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方面的切实管理和有效监督,从而最大限度地推动领导人员能够保持初心、尽职尽责、敢于担当、杜绝违法乱纪。2022 年,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修订实施,其中明确提出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并对主体责任进行详细、明确的划分。对于各企业而言,应与时俱进地健全内部审计制度,自觉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
新时期以来,国家对于审计工作和审计制度建设极为重视,陆续出台了多项重大战略部署,致力于推进审计全覆盖。对于企业而言,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仅是贯彻落实中央部署要求的必要途径,也是规范企业权力运行的重要抓手[1]。与此同时,新《规定》指出,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应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提高政治站位,聚焦经济责任,坚持“两手抓”,既要做到以问题为导向,也要积极寻求破解的新对策从而推动问题解决,促进权力规范运行,使组织管理更为顺畅。
经济责任审计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新的组织架构下,企业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积极推进,要求企业加快落实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对组织协调机制的管理、优化和调整。要求企业组建审计委员会,领导亲自挂帅,树立“一盘棋”思维,全力做好统筹谋划和整体改良[2]。与此同时,企业要发挥联席会议的职责优势,既要做好联席会议制度的健全工作,配置好审计专职机构和人员,也要明确职责分工,加强企业内部的沟通合作,形成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的常态化工作机制,以高效解决难点和痛点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审计工作的高度重视,社会对于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为此,企业应做到恪守审计边界,秉承法治思维和原则,在深化开展审计工作的过程中,既要做到重点突出、职责清晰,也应切实按照相关要求行使审计监督权[3]。面对企业经济责任内涵日益丰富的现状,如何在开展责任审计工作时实现既不越位,也不缺位,还需要企业明晰审计边界、聚焦经济责任事项、明确时空范围,做到以责任落实为重点,不能超越法定职责权限,聚焦决策、执行和效果情况,必要时须追溯到相关年度。
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审计评价环节极为关键,这也是其与其他审计内容最为不同的特征。按照新《规定》的部署要求,企业应加强对审计部门和人员的培训,使其在审计范围内能够恪尽职守、担当作为,能够对企业领导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和科学评价。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界定领导所应承担的责任,要求企业在审计评价工作中坚持客观审慎、权责一致的原则,能够认真梳理责任链条,切实贯彻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思想,从而做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企业在组织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应了解当前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具有涉及面广且要求高的特点,为此需要严格规范程序,在以分环节、分层级、全方位为抓手的前提下,做好强化计划刚性约束与强化审计整改落实协同推进,严格规范程序,以推进审计结果的有效运用[4]。鉴于新《规定》明确细化的要求指示,结合审计质量的价值意蕴,要求企业强化源头控制,坚持换位思考,保障合法权益,提高领导责任中的审计比重;同时加强上下联动和横向协作,健全规范化体系,督促整改落实,有效发挥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企业生命线的作用。
新时期,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正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任务比之以往都更加艰巨。为此,企业要保持清醒的认知,树立危机意识,不断寻求革新突破的出路和对策,实现创新提效的目标[5]。“智慧+”时代为科学配置审计资源提供了全新的契机,为此,企业应借助大数据等新技术,充分发挥数据收集、共享、统筹和整合的价值,查核问题并进行评价判断。同时有效选拔和培养信息化人才,组建业务精通、作风务实的审计队伍,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断再上新台阶。
结合当前的时代发展潮流和趋势导向,针对新时期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变化规律和特点,面对审计过程失之于“分”、审计内容失之于“泛”、审计评价失之于“同”、审计处罚失之于“软”的问题,要求企业积极采取有效的对策予以应对。
新时期,企业应积极正视差距,明晰自身短板,敢于直视问题或不足,从而针对性地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推进工作。
首先,企业应打破壁垒,在秉承求实创新原则的基础上,不断规范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企业审计委员会要在年初提出审计项目计划,并征求企业内部员工的建议,员工有权提出不同意见,经过全体协商通过后,审计项目计划正式通过并执行。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所固有的特征,这绝非一项单纯的审计工作,而是需要管理监督和审计监督有机统一,纳入企业领导班子议事日程,其中还关系到干部的管理监督。在此过程中,审计监督工作承担了多项使命。
其次,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出发点是为企业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同时兼顾对干部的选拔任用,这也关系到一家企业是否有一个有能力的掌舵人。对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考核与监管,则侧重于对其工作业绩和廉洁自律的检验和评价。
最后,企业上下要协力同心,实现多部门协作的工作融合,使干部监督管理与经济事项检查工作固化并形成流程,及时纳入考核结果评定。
基于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固有特征,在工作定位上应将其与其他审计类型区分开来。一般经济审计工作侧重对企业全部经济活动和经济事项的监管,覆盖范围跨度大、覆盖面较广,特别强调对单位、某件事或者经办行为的评价;而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对象是领导干部,评价内容聚焦于领导人权力的使用及职责的履行,以及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由于企业领导干部要承担与之对应经济事项的领导责任,因此一旦出现宏观性失误或细节性纰漏,不仅会造成企业经济的损失,甚至会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6]。为此,企业应切实缩小范围,站在全局和长远的高度,切实推动整改工作形成闭环,使领导干部明晰经济责任的内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责任与工作岗位,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在于评价质量,有效评价不仅可以发挥审计工作的独立优势,而且有助于清晰划分经济责任,为科学建立审计责任追究机制奠定坚实的基础[7]。为此,企业应根据领导的职责分工,基于“三个区分开来”界定标准,做出科学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切实推动审计整改走深走实,从而激发领导干部敢于担当、干事创业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首先,企业应做好内部审计总体评价内容标准的制定和规范工作,以参考案例等方式,使领导本人明确总体评价的构成要素,掌握评价的内容和重点;同时使审计评价工作与实际包保工作相吻合,并附相应的证据材料。
其次,企业应构建审计分类评价体系,推动审计整改走深走实,通过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围绕企业领导干部的特点,得出具体量化的评价结果,从而实现“精准画像”的审计效果[8]。
最后,企业应全面细化审计评价等级确定流程,使干部监督管理保持常态化运行,这样既可以解决原有权威性不高的问题,还可以为后续干部的任用、选拔提供重要依据。
新时期,经济责任审计被赋予了更高的职能要求和使命重托,旨在通过持续的监督,产生强大的警示和震慑效应,避免企业领导在工作中出现各种主观或客观的审计问题。当前,国家已经下发了问责办法,明确了各问责主体,形成了有法可依的问责程序和问责方式[9]。
一方面,企业应建立“双反馈、双督促”机制,督促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及时通报典型性、普遍性的纠察问题。建立健全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流程,注重审计技巧和方法,强化企业审计资料的准确性,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监督效能,由此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另一方面,企业应建立问责机制,加强审计队伍准确执行和判断的能力,提升审计程序的规范性,做到严肃问责,对于重大经济决策失误、违规处置资产、违规招投标、涉嫌违纪违法及涉及违规线索等问题,绝不姑息包庇,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保证审计质量,从而有效强化企业的经营风险防控。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经济责任审计作为贯彻落实企业社会责任的审计监督方式,不仅是强化领导干部监督管理的重要保障,而且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途径。新形势下,企业要想取得突破,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就需要明晰新变化、新要求和新引领,打破壁垒,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缩小范围,推动整改工作形成闭环;敢于担当,推动审计整改走深走实;严肃问责,建立审计责任追究机制。企业应通过构建高质量的经济责任审计体系,切实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价值和优势,推动企业高质量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