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禹
在音乐的世界中,音准可以说是音乐的“生命线”,在音乐表达中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众所周知,单簧管演奏者若想演奏出一首高质量的音乐作品,无论演奏的音色多好、音乐情感表达多丰富、演奏技巧多高超,但是,如果在音准上稍有偏差,观众对演奏者的印象立刻会大打折扣,甚至会质疑演奏者的演奏专业水准。很多专业学生自己独自演奏感觉良好,但是一旦与钢琴或是其他乐器进行合作演奏,音准问题立刻显现出来,演奏显得格格不入,更何谈音乐表现力,专业水准一落千丈,这是困扰很多专业学生和从业者的一个重大课题。结合自身多年的演奏教学经验,归纳总结出一些关于音准的思考。
音准是指演奏音乐时所需的音高的准确度,即演奏的音高是否和标准音高相符。在音乐中,各个音符都有自己的音高,譬如标准音a1 为每秒442 赫兹,这就是它的音高标准,如果偏离则为不准,演奏者需要精确控制演奏出的音符的音高,使其与标准音高完全一致,使演奏的和声、旋律保持稳定、和谐。如果演奏出的音高和标准音高相差较大,那么就会产生音准问题。准确的音准可以使和声关系和谐、统一,这种和谐感使听众感受到音乐的和谐之美,让演奏者与观众之间产生乐律的连接、心灵的共鸣。正确的音准可以使音乐旋律线条更加流畅延伸,反之,音准不稳定则会破坏旋律的连贯性,影响音乐的美感。演奏者通过准确的音准控制能更准确地传达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使演出更具感染力和情感深度。音准是实现情感表达的手段之一,音准更是增强音乐表现力和感染力的重要途径。
虽然单簧管有着固定的按键音高,但单簧管并非像键盘类乐器一样是完全固定调乐器,需要演奏者通过使用较高品质的乐器并加上正确的嘴形、指法、气息等演奏技术来控制完成。因此影响单簧管音准的因素有很多,将其主要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
主观因素主要来自单簧管演奏者个人的听觉能力,良好的听觉能力可以使演奏者敏锐地感知音的高低,从而做出正确的调整。通俗来讲,对于一个耳力出色的演奏者,当其演奏出的音稍有不准时便会本能地出现听觉不适的感受。这种能力跟每个人天生音感有一定的关系,有些人天生就具有超凡的耳音辨别能力及听觉能力,不过大多数正常人的听觉能力都属于正常水准,因此就需要通过后天对耳朵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来提高听觉能力,后面在训练方法部分我会详细讲述。主观因素还包括演奏者个人的演奏技术能力问题,技术能力主要包括嘴型、气息、指法等,其中演奏嘴型的不规范最为突出,会直接影响音准和音色,尤其是演奏慢板乐段时尤为明显。
客观因素主要来自乐器的品质以及单簧管自身的构造,虽然单簧管有固定的按键,有一定的基本音准,但由于单簧管的制作工艺、原材料、制作方式、制作设备以及技术等都不尽相同,甚至还有很多纯手工的乐器作坊,因此生产的每一支乐器都略有不同。由于单簧管个体的差异使演奏音准方面更是上下浮动非常明显,即使是当代最先进的制作工艺,最好的品牌也都存在一定的音准问题,不能尽善尽美。根据多年的总结和实践,单簧管在小字一组的G、bA、A、bB 这些音通常会非常偏高,这是由于单簧管的“勃姆系统”结构导致,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利用附加指法来进行调整,这个我会在第三部分训练方法中详细分析。客观因素还包括气候、温度的变化,由于单簧管制作材料大多为木质,因此受气候、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音准变高,温度降低则音准变低,由于单簧管这一属性使演奏者对演奏环境、温度的感知力要求非常敏锐,确保乐器始终在适宜的温度中进行演奏,甚至当我们演奏一段时间后,由于乐器温度升高需要迅速对乐器进行微调,可以通过伸缩二节的方法快速进行调整,乐器伸长音准降低,反之则音准升高。
结合上述影响单簧管音准的主客观因素,我总结了三个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可以很好地改善演奏者的音准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校音器的诞生为乐器表演者创造了极好的训练条件。校音器可以非常精准地告诉我们具体哪个音高了或者哪个音低了,我们需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校音器以发挥出它最大的效果。这里提供一个有效的训练方法。练习之前我们首先定好标准音并使校音器发出标准音的音响效果,以标准音a 为例,我们可以先跟随校音器的声音模唱出a 这个音来,模唱时要求自己的模唱声音与消音器发出的声音形成和谐、统一,通过模唱尽量使音准完全准确,目的是使目标音的音准概念完全刻进脑海里,在脑海里形成正确的音准音响效果,随后我们用单簧管吹奏这个音进行长音练习,如果吹奏的音不是完全准确会很清晰地听到两个声音出现不和谐且上下晃动的刺耳音响效果,这时要根据校音器上的提示标记在演奏中,通过技术控制进行调整直至声音和谐、准确。这个训练方法不仅可以训练我们的音准概念,还可以提高我们对自己乐器的了解以及控制能力,通过嘴型的松紧、气息的变化、增加辅助指法、二节和喇叭口的伸缩来进行有效调整,随着练习的时间增加直到稳定。刚开始练习,我们可以从单簧管最低音E 开始直到小字三组的G。通过数月的练习我们会对自己的乐器有更深入的了解,随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把个别音不准的音进行着重练习,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音准体系并固定下来。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校音器是存在一定局限性的,因为就算我们可以百分之百和校音器完全一致,但在和其他乐手合作时还是会出现不和谐的情况。另外,在演奏快速乐句时很难用校音器来判断,这就需要我们培养音准的感觉,培养听觉能力,要知道如何快速调节音准,还有音准的包容度,也就是可调节音差,大多数情况下在20 音分的范围内音响效果不会有很大的出入,毕竟人不是机器,人是需要情感表达的,音准最终是为音乐服务的,音乐最终是为生活服务的,因此我们不能仅仅要求绝对音准,要根据不同的音乐风格、不同的情绪表达来微调我们的音准,比如说演奏从b 到c 时,我们通常把b 演奏得更靠近c 略有微微偏高倾向性,以便达到听觉上面的解决感,这是更符合音乐审美的,也更容易和听众产生情感共鸣,我认为从音乐审美的角度对音准的把控更符合音准服务音乐的基本原则,也使演奏者可以更好地进行音乐情感处理和表达。
单簧管初学者由于演奏技术水平不高,对单簧管的指法可能大多还停留在每个音对应一个固定的指法上面。实则不然,单簧管的指法对音准的影响是比较大的,目前世界范围内除德奥地区使用德式乐器外,其余几乎都使用“勃姆体系”的法式单簧管,这种法式单簧管最早研发出来仅仅有几个键位,音准更是非常不完善,需要演奏者通过不同的辅助指法和嘴型、气息来对音准进行控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单簧管得到了很大改良,目前单簧管键位已经增加到17 键之多,甚至还有一些单簧管型号可以达到21 键,音准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是仍有一些音会存在不准的问题,比如最为常见的小字一组的G、#G、A、bB,这些音如果不加辅助,指法一定是略有偏高的,这和“勃姆式”单簧管体系有关,所以演奏这些音我们通常都会加入辅助指法,以小字一组的bB 为例,正常指法是按住左手大拇指的泛音键和左手食指的上方键位,这样演奏出来的音一定是偏高的,仅仅靠我们用嘴型、气息进行控制是几乎无法做到的,因此在演奏小字一组bB 这个音时,我们需要把左手第2 音孔和第3 音孔、右手第5 音孔和第6 音孔以及右手小指小字二组C 音键同时按住,我们的音准便可以大大改善,如果这时音准改善过大导致偏低了,我们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松开左手第2 音孔,演奏者可以根据自己演奏的实际情况增减手指覆盖音孔直至音准完全精准。此外,当我们演奏高音区时则需要注意辅助指法的运用,因为通常高音区的一个音是有很多种演奏指法的,比如斯特拉文斯基《三首小品》第二首小品里面会多次出现小字三组g 这个音,在这首作品里我分别运用了三种不同的指法来演奏这个音,第一种指法是左手大拇指同时按住泛音键和泛音键下方音孔,并同时按住左手食指正面第一个音孔再加上右手小指低音区升g 按键,这个指法演奏出来的音的特点是发音反应灵敏,非常适合演奏快速经过乐句。第二种指法是在第一种的基础上加上右手食指和中指同时按住正面第4 和第5 音孔,这个指法的特点是音质非常稳定、饱满、纯净,很适合演奏保持乐句以及柔板乐句。第三种指法是左手大拇指同时按住泛音键和泛音键下方音孔,并同时按住左手中指第2 个音孔再加上右手食指和中指第4 音孔和第5 音孔和右手小指升低音区升g 按键,这个指法演奏出来的音量和音准微微偏高,但是很适合演奏辉煌的乐句以及Fortissimo 的乐句,因为当我们演奏Forte 的时候音准通常会偏低一些,反之演奏Piano 的时候音准会略有偏高。综上所述,我想特别指出的一点是在选择指法上我们要遵循一个原则,首先要考虑音准和音质,如果无法保证音准和音质,哪怕这个指法再便捷都是不可取的。所以若想演奏出高质量的音乐作品需要演奏者通过大量的尝试、练习和总结,科学、合理地选择指法并运用到实际演奏中。
系统的音准训练一个人几乎是很难独立完成的,即使我们使用校音器这样的现代科学技术工具也很难达到无懈可击,一个良好的音准需要考虑到很多方面,比如和声、节奏、力度、音乐表现力等,这需要通过与他人合作的形式加以补充完成,从而得到最有效的音准和听觉能力的全面提升。从单簧管发展史来看,最早研发单簧管的目的是用于乐团之中以补充编制声部不足的问题,可以说最早单簧管是作为一个和声乐器被运用于合奏中的。合作训练法方式多种多样,比如演奏者最好可以每次练习都带上钢琴艺术指导共同完成,这样做的好处是演奏者除了演奏单簧管旋律部分以外,还可以兼顾钢琴和声部分,对演奏者理解、感受音准、节奏、音色等各个方面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此外,演奏者更容易察觉到自己旋律、和声以及音准三者之间的联系,如音准不好一定会破坏和声的进行和旋律的优美性。尤其是在演奏奏鸣曲、幻想曲等钢琴部分很重要的作品时,由于钢琴的音准是正确且固定的,因此演奏者可以很好地发现单簧管部分的音准问题,演奏者可以当下做出正确调整,假以时日演奏者的音准感觉和听觉能力便会大大提高。除了与钢琴的合作外,与其他乐器的重奏形式也是非常有效的训练方法,不同的乐器有着不同的音色和发声特点,与不同的乐器进行不同编制的重奏练习不仅可以对整体音准感觉得到提高,还可以借助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提高耳朵的听觉敏锐度和辨识度。另外,演奏者通过在合作中除演奏自己的部分以外,还要兼顾其他声部的音准情况,要求做到“一心多用”,在保证自己的演奏质量下还需要快速平衡和其他声部的和谐、统一性,如果有所出入必须瞬间做出调整,室内乐重奏练习一般情况并没有指挥,靠演奏者之间共同去相互聆听,相互融合,彼此调整,共同提高音准能力,这种多声部之间的配合和练习方法是个人无法独立完成的。最后是交响乐团的合作训练,对于专业学生来说,如果有机会进入交响乐团中进行训练是一个提高音准以及音乐表现力的有效途径,首先在交响乐团中学生可以认识并了解管乐、弦乐、键盘类、打击类所有不同乐器之间的音色及特点,这对学生音准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在交响乐团的排练中,你需要关注每一件乐器、每一个声部的音准情况,这对学生统筹兼顾音准的能力大有裨益。此外,交响乐团排练一定会有专业的指挥进行系统的训练,指挥会对每一位演奏者及其声部的音准状况及时做出准确的反馈,随着乐团训练的不断持续,对学生的音准能力、听觉能力、反应速度和与其他乐手之间的相互配合技巧等方面都会有质的成长。
总而言之,在音准问题上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绝不是一蹴而就可以解决的,也不是用某种方法就可以马上攻克的。因此,在学习完善音准的道路上需要演奏者不断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结合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足够的耐心、足够的坚持、足够好的心态以及大量的有效练习才能够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