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妮娜 萍乡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
新会计准则的推出,对会计要素和财务管理的许多内容进行了重新的设定,使得会计准则不全面、法律法规滞后等问题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事业单位内要结合规范要求积极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对会计业务进行优化,提高会计数据质量,满足财务管理要求,为各项工作的高效落实奠定基础,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单位存在着系统兼容性差、工作流程不规范等问题,影响了财务信息化优势的发挥。基于此,针对新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的路径进行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新会计准则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无形资产的变化。新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的范围进行了明确,对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规范,对研发成本和项目成本进行了科学的界定,确定了准则的具体应用标准,要求对设备使用寿命、摊销分配等进行全面了解。其次,公共价值的使用。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新会计准则谨慎地将公共价值应用到金融工具、债务重组、企业合并等多个方面,成为新会计准则主要的变化形式。再次,存货的变化。新会计准则提出了后进先出等新的存货管理方法,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思想,体现出了各种数据的可比性,能够更好地掌握税费有关内容,有利于存货管理的优化[1]。再次,资产减值。新会计准则中提出,在完成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以后,不能够回转。最后,金融工具的计量。金融工具存在表外特征,容易发生显性风险问题,在新会计准则中提出可以利用实际利率法,为贷款数值的精准性提供保障,并通过严格规范的制度,使其预见力得到充分发挥。总结来说,新会计准则出现了非常多的变化,与国际标准更加趋同,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具有更强的指导性。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要通过财务信息化建设,利用各种先进技术对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对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判断,从而深入挖掘数据中具有隐藏价值的内容,为各类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同时,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通过财务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和应用,事业单位可以对各个部门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深入了解财务状况和发展方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长远发展规划,从而实现科学经营和规范管理[2]。
通过财务信息化建设,事业单位可以对资产采购、调配、处置等环节的制度进行完善,对资产的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跟踪,确定资产支出的具体流程和路线,有效地对资产进行规范化控制和精细化管理,为资产的安全高效利用提供保障,避免出现闲置或者浪费问题。同时,事业单位可以对资产管理各个方面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及时发现采购、使用、仓储等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完善,从而提高单位资产使用效率,为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职能的充分发挥提供助力。
在传统模式下,会计核算的主要依据是各种数据凭证,在过账、登账等过程中容易出现人工失误问题,无法保证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但会影响会计核算结果的准确性,还会造相关资源的浪费。通过财务信息化建设,事业单位可以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对会计核算规范进行科学设置,对不合理的内容进行不通过处理,从而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性,提高核算结果的准确性,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撑。
在新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要加强对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视,提高所有员工对会计核算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将预算会计核算工作落实到位,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单位当前使用的信息化系统只能满足基础会计核算工作的实际需求,无法根据最新的制度对核算业务进行准确划分,无法适应平行记账提出的要求。
财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系统化的工程,需要单位加强对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许多事业单位内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各个系统之间互相独立,缺少有效的对接,不同系统数据口径未能统一,软件接口无法兼容,影响了数据信息的快速传递和高效利用,限制了信息化优势的发挥。
事业单位在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各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与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具有直接的关联,要想保证各项工作的高效落实,财务人员不但需要具备较强的财务专业知识储备,还要了解信息技术和管理工具,可以熟练使用信息软件,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单位管理人员思维观念落后,知识结构简单,技术水平较低,无法满足信息化系统应用的实际需求。一些单位将大量资金用于系统更新方面,未能建立科学完善的人才引入和培养机制,使得内部员工的综合能力较低,影响了财务信息化优势的发挥。
在新会计准则下,各个单位需要在期末进行预算报表、财务报表等的编制,其中,财务报表的内容主要是会计报表以及附注两个部分,应当以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进行数据的编制,但是受到员工素质、系统功能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单位信息化系统中的数据编制依据、方法、口径等与新的制度存在不匹配的问题,影响了会计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在新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所采用的制度都是一致的,在开展经济项目的过程中无需进行单独的核算,而是需要在大账目中进行统一的核算。事业单位要想高效落实新会计准则的有关要求,需要严格规范账簿的填写,并提供必要的会计凭证,便于管理人员结合信息化管理原则进行操作。
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单位未能按照有关要求进行信息化系统的升级,现有系统在会计科目设置、会计凭证处理、数据信息登记等方面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无法满足新会计准则提出的要求,影响了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不利于单位的长远发展。
在新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信息化系统进行升级,满足平行记账的实际需求,并对不同模块的功能进行完善,为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事业单位要对会计科目体系进行重新构建,明确会计核算的基础依据,结合账目记录编制的实际需求开展平行记账工作,从而保证会计人员在开展日常工作时能够具有非常详细的凭证。单位要将现金收支业务与预算管理体系进行有效结合,通过会计核算软件进行会计凭证的生成,并在开展有关业务的过程中,采用双功能核算模式,为会计核算和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撑。在开展报表编制的过程中,财务人员要以现实操作原则为基础,充分考虑会计数据的实际情况,利用信息化系统进行报表的编制,从而保证结果和内容的真实性。在对会计科目体系进行优化的过程中,要以新会计准则有关要求为依据,结合事业单位业务特点和发展需求开展会计核算,保证其与会计科目中的内容和标号相匹配[3]。财务人员要将信息化系统中的数据及时传递到新的系统中,对不同系统数据口径进行统一,为数据的日常应用奠定基础。单位管理人员要对会计核算系统进行全面升级,充分考虑新会计准则提出的要求,对内部财务制度进行完善,结合收入和支出实际情况对会计科目进行调整,利用总账进行系统的搭建,将其划分为会计科目账、经济分类账、功能分类账三种类型,并高效落实工资、出纳、资产等管理工作,加强不同部门的沟通与交流,为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提供助力。
首先,事业单位要加强对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将其与内部各项业务进行有效结合,督促财务人员积极参与到业务活动当中,更加全面地进行数据的收集,为各类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其次,事业单位要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地位,利用信息化系统及时将具有较强时效性的数据信息传递给各个部门,为单位各项工作的高效落实提供助力。事业单位要积极与第三方云计算服务平台开展合作,利用第三方线上服务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帮助企业节约硬件设备费用,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同时,事业单位要积极搭建云计算服务平台,便于财务人员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财务数据的收集、整合、处理,通过网络对业务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并在系统内进行有关参数的设置,自动生成所需的财务报告,及时识别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制定出有效的措施进行调整。最后,事业单位内要加强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的对接,根据会计准则和国家政策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信息化系统进行优化,建立科学完善的数据库,强化数据共享功能,利用信息化技术处理好数据端口问题,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系统的维护和更新,从而使建立科学完善的综合性管理体系,为各项工作的稳步推进提供助力。
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搭建和应用需要以专业人才作为基础,只有保证财务人才团队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才能使财务信息化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为此事业单位要定期组织财务人员进行信息技术有关知识的培训,使他们可以熟练应用信息化系统进行财务资源的调配,为各类决策的制定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事业单位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进行财务管理人才的引入和培养,在进行招聘时,可以适当提高门槛,不但要对应聘者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考察,还要对其信息技术掌握情况进行评估,从而帮助单位选择财务信息化所需的复合型人才[4]。在内部培养方面,事业单位要定期安排培训,督促财务人员积极学习最新的信息技术,掌握先进的管理工具,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改变过去简单负责数据整理和核算的模式,更多参与到风险管理、财务分析、预算管理等工作中,向着决策支持和价值管理转型升级。
事业单位在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建立科学完善的会计内控制度,组织有关人员对新准则中的内容变化进行全面分析,制定出针对性的管理对策,从而为各项工作的高效落实奠定基础。事业单位要结合新准则的要求,对内部管理岗位进行调整,推动分离政策的高效落实,建立专人专岗工作模式,对各个岗位的职责进行明确,避免出现权力交叉问题。事业单位内要对内部绩效考核制度进行完善,不但要对财务工作的完成进度进行考核,还要对工作质量进行判断,结合考核结果对员工岗位和薪资待遇进行调整,激发所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5]。同时,单位要建立双重预算机制,加强与软件企业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对内部信息化平台进行完善,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自动进行会计凭证的生成,实现对各种数据的动态监督,为各项工作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另外,事业单位要积极推进财务数据一体化平台的建设,加强对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将企业信息系统与银行系统、支付系统等进行有效对接,提高数据处理的规范性和时效性。
事业单位在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对内部工作流程进行优化。首先,要积极推进财务与预算管理的一体化。管理人员要认识到数据信息在单位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树立大数据理念,积极对内部信息系统软件进行更新和升级,对运营管理各个环节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并通过大数据技术和预算管理体系的融合,实现预算申报、编制、审批等工作的信息化转变,加快核算、预算、决算的融合。事业单位要结合会计核算工作的实际需求,对财务管理流程进行重新构建,对经济事项的事前进行规划、事中进行控制、事后进行总结,实现对资金运行全流程的监督和控制。其次,事业单位要加快业务和财务的融合,有效对接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对内部数据口径和标准进行统一,组织有关人员讨论分析,对单位工作流程进行精简,在降低工作难度的前提下,实现管理成本的控制,为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奠定基础。再次,事业单位要将财务信息化系统与薪资核算、人力资源等系统进行对接,在进行薪酬核算时,可以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进行员工名单、考核成绩、绩效信息等数据的调取,并在系统内自动生成会计凭证,从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最后,事业单位要结合时代发展趋势对信息系统硬件设备进行更新,包括存储服务器、ERP 服务器、ORACLE 数据库集群等,对有关人员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系统应用能力,从而为各项工作的高效落实奠定基础。
在新会计准则全面实施的背景下,事业单位要积极转变工作模式,全面分析新制度的特征和要求,通过财务信息化建设解决工作中的不足,全面升级会计核算系统,加大财务人才培养力度,完善会计内控制度,规范财务工作流程,从而有效提高单位的财务工作效率和质量,为单位公共服务职能的发挥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