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后服务中体能的渗透策略研究*

2023-12-10 06:29
运动精品 2023年7期
关键词:体育课专项要素

梁 奎

体育课后服务中体能的渗透策略研究*

梁 奎

(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江苏 无锡 214036)

通过走访调查结合文献查阅,对体育课后服务中的体能练习问题进行研究,发现虽然服务供给者普遍注重学生体能的发展,但仍多是以传统的、机械的、处方式的方法来进行体能练习,这不仅激发不了学生练习欲望,甚至还因为累、苦等生理反应引起学生排斥,严重影响了体能发展效果,继而影响了服务质量,降低了学生对课后服务的满意度。提出体育课后服务中体能的发展要以悄然渗透的方式贯穿整个服务过程,从服务内容、形式和时机三个方面来渗透体能练习,并举例说明服务中体能渗透发展的平衡性、趣味性、时机性和技能相似性等特点。

体育课后服务;体能练习;情境;渗透

“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在全国范围中小学内广泛开展。其中,体育课后服务占有一定比重,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据调查,家长同意孩子参加体育课后服务原因的前两位分别是增强孩子体质和培养技能爱好,而体能是达到这两项目标的基础和保障。体育课后服务应该注重学生体能的发展,为提升运动能力素养做出辅助贡献。但目前体育课后服务中的体能练习仍是以传统的、机械的、处方式的方法来进行,这不仅激发不了学生练习欲望,甚至还因为累、苦等生理反应引起学生排斥,严重影响了体能发展效果,继而影响了服务质量,降低了学生队体育课后服务的满意度。那么,如何将体能发展渗透到服务中去,达到“润物细无声”之功效?如何既能让学生在体育课后服务中既享受运动乐趣,还能有效地发展体能就值得思考。

1 提高认知,在服务内容上渗透体能。

1.1 平衡型体能练习内容

据了解,大多体育课后服务是以俱乐部、社团、兴趣小组等形式提供,其内容特点基本是某一专项运动及其相关动作,如乒乓球、篮球、跆拳道等。由于专项运动内容基本固定,其对应发展的体能要素也相对片面,如此并不利于体能的平衡发展。这种情况下,可以以身体的整体性和平衡性为由,增加补偿性、辅助性的体能练习,且将其渗透融入到主要内容中去,保证主要内容完整性不被破坏的前提下,进行体能提升,最终达到体能渗透目的。

1.1.1 上下肢平衡

有的专项运动偏重下肢练习,上肢练习较少,那么要注意补充上肢的练习,达到全身发展。例如跆拳道技术,重在腿部练习,其发展的体能也主要是下肢的柔韧性、力量、爆发力等,而上肢以及躯干部位往往得不到发展。将上肢和核心力量练习融入到跆拳道的腿部练习中,则既可以促使学生体能全面发展,又能很巧妙地隐蔽专门的体能练习意向,促使学生愿意练习、喜欢练习。如将踢腿练习改成手臂支撑踢腿,给踢腿动作增加了难度,练习到了上肢力量和核心稳定性;或者仰卧转动踢腿,则增加了核心腰腹力量的练习。

1.1.2 练习强度平衡

大多参与体育课后服务的学生并非“运动高手”,其运动技能水平不高也导致其运动强度不大,那么这种服务内容只能称为“活动”。要发展学生体能,须要加大运动强度和难度。例如乒乓球运动,由于水平不高,强度、密度不大,往往都不出汗,体能并不能得到发展。如果单脚来打,或者接球后做一次深蹲,则锻炼意义会增强。

1.1.3 体能要素平衡

某一专项运动只能发展其对应的几项体能要素,其它要素则几乎练习不到,须要将发展其它要素的内容渗透进来。例如篮球运动内容主要可以发展速度、耐力、下肢爆发力等,但柔韧、平衡等要素却很难发展到。将平衡和柔韧等体能要素渗透到篮球运动中去,既有篮球专项训练形式,又有补偿性体能要素的发展,促使学生更加全面发展。如在高低球运球练习时,手上运球动作不停,双腿逐渐由并腿到开腿,并逐渐开腿到最大限度,使得身体由高到低,做高低运球,同时双腿开立到最大并保持姿势,学生腿部柔韧性得到练习。

1.1.4 内外体能平衡

既要关注内在的体能要素,如心肺耐力、力量等,也要关注外在的体型、身体成分等要素。比如跳跃类、舒展类运动能促进长高;心肺耐力训练能促进瘦身;协调柔韧类运动能促进体型修长等。

1.2 专项相似体能练习

专项相似体能练习法是指与专项内容中一个或多个动作就外在运动表现、内在肌肉发力方式以及关节活动范围等一致或部分相似的练习方法。体能练习能够促进专项技能的形成,而专项技能的多次重复练习也能够提升相应体能水平。在专项技能的练习过程中,合理安排完整专项技能多次练习或部分专项技能动作的重复练习,以此作为体育课后服务内容,使得学生表面在练习某项专项技能,实则同时在发展体能水平,无形中达到体能练习的渗透目的。但以专项技能为载体的体能练习方法有其弊端:很多专项技能属于闭合性专项技能,动作的各个环节不能拆分,动作一旦开始就必须到结束才能停下。这样中途不可控制,更无法控制运动强度,练习门槛太高。如跆拳道中旋转类踢腿,可以练习爆发力、协调、柔韧等体能要素,但对学生水平要求太高,做不到广泛练习。那么根据该动作发力特点设计出难度低,可控度高的相似动作来专门练习相关体能要素,使得学生普遍可以得到练习,同时增加学生练习信心和练习兴趣,促进相关体能逐步提高。如在垫面上的滚动接旋踢、或直接跳起前踢而不加旋转、或身体旋转后踢但不加跳起腾空等方式,降低练习难度,达到普遍练习目的。

1.3 专项辅助体能练习

一个专项动作的掌握,往往并不是一看就会、一蹴而就的,须要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地反复练习,还可以设计一些有益于专项动作掌握或体会感觉的辅助练习,而这种专项技能辅助性动作的反复练习既能促进体能提升,又能加速技能形成。而辅助动作的练习内容,对学生来讲是为了练习专项技能动作,但从老师角度去看,则同时是体能发展和技能形成兼备,有效地达到服务内容层面体能渗透的目的。比如乒乓球运动中接侧方球的步法练习中,由教师统一发令和指示移动方向,模拟接大角度侧方位球,由慢到快地反复练习移动步法,逐渐形成肌肉记忆,同时,也发展学生下肢力量、移动速度、反应等体能素质。

2 激发内驱,在服务形式上渗透体能

趣味一直都是体育运动中的主线,享受乐趣也是体育课堂最终追求的目标之一。而体育课后服务更是要将趣味性贯彻到整个服务过程中去,保证每个学生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下接受服务、享受服务。激发学生内驱力,促进学生对体育课后服务的主动参与和坚持参与。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有全面发展的服务内容,在服务形式上也要丰富、有趣,对学生要有足够的吸引力

2.1 在特定情境内渗透体能练习

特定情境可以是一个故事背景,可以是一个主题路线,也可以是角色扮演。情境内的体能练习就是让学生沉浸到某一个情境之内,在“沉浸玩”的过程中,“顺带”完成体能练习内容,从而达到体能练习的目的,完成体能的渗透。要吸引学生到“沉浸玩”的状态,要求组织者或服务供给者设计的体能练习要符合情境设计,形式或内容不能突兀。假设在一个“山中捕猎”的情境下,可以设计在山中或野外可能遇到并要越过的一些障碍来发展相应体能。例如“独木桥过河”,可以将平衡木设计成独木桥,让学生尽快通过,来练习学生的平衡和勇敢;再如“钻过灌木丛”,可以将足球障碍杆摆成“之”字形,让学生匍匐钻过,来练习学生的协调和移动速度;又如“悬崖追踪”,可以将肋木或攀登架设计为悬崖,让学生攀登翻越,来发展学生的力量、协调和柔韧;最后在“追赶猎物”环节,让学生快速跑,来发展学生速度。再假设一个“高层火灾逃生”的情境下,可以设计在消防逃生时可能使用的逃生方法来发展相应体能。例如“高空索道”逃生,可以将爬绳或爬杆设计为索道,让学生先通过攀登架爬到高处(高度依学生水平设定),然后从爬绳或杆慢慢滑下,来发展学生力量;再如“蹲立行走”逃生,让学生模拟为了躲避浓烟,降低重心,蹲立前行一定长度,来发展学生力量和速度。

2.2 以游戏的形式渗透体能练习

将单一、枯燥的体能练习设计成体育游戏,有效提升学生参与内驱力,培养参与兴趣,调动服务过程氛围,让学生在享受乐趣的同时,学练专项技能,提升体能,全面发展。游戏的设计可以根据体能练习内容、形式、目标等因素来进行形式上的设计,可以有接力游戏、追逐游戏、角斗游戏、攻防争夺游戏、传递抛接游戏、集体竞快游戏等。如上述的乒乓球侧向步法练习,就可以根据该练习的目的是接球、形式是弓步蹲等要素以设计成两人一组,一抛一接的游戏。抛球者站在球台A端,准备十个球,依次随意抛向B端的两侧,接球者从球台B端中间,快速侧向移动,在球落地之前用手(不用拍)接住球,并回到中间放进筐里,没有接到的球先放任不管。十次抛接结束后,两人轮换,最后数一数、比一比谁接到的球多。抛球者还可以通过增大抛球角度和左右边的随意性来增大游戏难度。这样,学生在“玩”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侧位移动步法,还发展了反应时、移动速度、下肢爆发力等体能要素,达到了体能在游戏形式下的渗透目的。

2.3 以比赛的形式渗透体能练习

比赛是体育运动技能和体能综合实践运用的方式之一,同时,也是提升技能熟练度和体能水平的手段之一,能够增加学生参与度、集体荣誉精神和练习热情。在这种形式下,要注重体能的发展,就要对比赛的内容、强度、运动形式以及间歇时间进行综合考虑。比如一场篮球赛,可以5min一节,也可以20min一节,根据体能发展目标不同进行相应的设计。如果要侧重发展学生的心肺耐力,可以选用20min一节,分2节或4节,并强调每个人的运动时间要长,也就是多持续、少节次;如果侧重发展学生的力量,可以选用5min一节,多个小节,一节结束后,得分较低一方做俯卧撑、深蹲等力量练习,也就是多节次、多间隔,间隔时间练习力量。在体育课后服务中,要做到多练和常赛,以赛促练、以赛促强。

3 巧抓环节,在服务时机上渗透体能

3.1 在热身环节渗透体能练习

一般情况下,热身环节在体育课后服务中必不可少。其主要是以中低强度的简单运动为主要内容,达到身体“热身”和情绪“热身”的目的。可以根据学情情况、服务内容以及练习动作的特点,采用简化的、有趣的动作来进行热身和熟悉,并将即将发展的体能要素考虑在内。也可以采用“融入”思维,将音乐、舞蹈、游戏、体操等元素穿插到热身跑或其它热身动作中去,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热身练习中去,提升生理和心理层面对接下来练习内容的适应性。比如跆拳道课后服务中,热身环节往往是单一的慢跑,这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加上音乐,来一段跆拳舞或搏击操,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将跆拳道的一些基本动作进行复习或提前熟悉,还能练习到体能中的心肺、协调、力量等要素。

3.2 在放松环节渗透体能练习

体育课后服务的最后,由于体育运动的特殊性,放松环节是必要的。其往往以放松肌肉、拉伸韧带、情绪放松、总结等为主要内容,可以将其形式设计成能够发展学生柔韧性、平衡性等体能要素的方式动作。首先,肌肉的放松可采用伸拉运动为主的体操、健美操的柔韧性训练方法,如坐姿分腿体前屈、“青蛙趴”等,也可以是瑜伽中静力性控制动作的训练方法,如“下犬式”“天鹅式”等。其主要发展柔韧体能。其次,精神的放松可以是以内在情绪放松为主的瑜伽冥想,也可以是天人合一思想的道家养生或太极。

3.3 在内容切换时渗透体能练习

体育课后服务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维持学生的持续参与,要求其服务内容是丰富多样的。往往在一次服务时间内,或会多次变换内容,或会多次升级难度,或会多次调节气氛和鼓励学生,在这每一次变化时,或是服务者每一次要参与的时候,都可以以一个小的体能练习来过度。例如,在一次乒乓球体育课后服务过程中,颠球练习与推挡练习切换之间,可以让对战的两人为一组,相对站立、双手对握,即同学A右手掌和左手掌分别对握B的左手掌和右手掌,A推B拉,左右手交替快速进行,身体不稳、脚步移动者为输,以此既提前熟悉推球的伸臂探肩,又进行了力量练习;在推挡练习与正手拉球练习切换之间,可以依然两人一组,侧向站立,面向相反,即同学A右臂膀与B右臂膀相对,两右手相握,右臂弯曲并保持长度不变,同时转腰发力,相互角力,脚下移动者为输,以此既能提前体会正手拉球进攻的腰部发力感觉,又能进行力量练习。

4 结论

体能练习与发展,不管是在体育课堂还是在体育课后服务中都是必要的,但体能发展形式二者是有区别的。首先,体育课堂是以教学为主,身体练习为手段,体能练习是每节体育课堂的必要环节,其内容往往与教学内容相关或补偿性的,而体育课后服务中体能练习更多是以辅助掌握专项技能和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为主的;其次,体育课堂中的体能练习是具体的一个环节,是教学大纲明明白白提出的要求,而体育课后服务中的体能练习由于课后服务参与的自愿性、可选择性,决定其要具趣味性、隐蔽性和普遍性,这也是体育课后服务中体能练习的渗透策略研究的必要性;最后,就评价机制而言,体育课堂有非常具体的体育成绩和学生体质评价标准与体系,有着非常鲜明的优良等级界线,而体育课后服务则更多的是学生参与度、坚持度和提升度为主,这也进步说明体能练习要以渗透方式进入服务过程当中,让学生在享受体育课后服务乐趣的同时增强体质、锤炼意志。

[1]叶华富.例析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体能练习的策略[J].中国学校体育,2018(1):48-49.

[2]王明莉.体技融合:基于体育教学的共生视角[J].小学教学参考,2019(36):47-48.

Research on the Strategy of Physical Exercise in After-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Services

LIANG Kui

(Wuxi Qingshan Senior High School, Wuxi 214036, Jiangsu, China)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 年度课题: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中体育服务模式研究(课题编号:T-C/2021/4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梁奎(1981—),硕士,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体育课专项要素
“七选五”阅读专项训练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体育课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也谈做人的要素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专项巡视”,打虎上山再出发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