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3-12-10 06:56范洪羽
大众投资指南 2023年29期
关键词:领导层管控行政

范洪羽

(凉山州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四川 西昌 615000)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我国重要的社会组织,对社会环境的稳定有着重要作用,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做好对自身运行、发展状况的考虑,保证单位各项工作活动的实际成效。在当前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的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更需要重视内部控制建设的合理性,着眼于单位在该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调整,维护行政事业单位相对稳定的运营、发展状态,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始终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社会服务。

一、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意义

(一)全面提升内部管理水平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能够对单位现行制度中存在的疏漏进行有效弥补,进一步加大对单位财务、业务等多个方面工作活动的管控力度,降低在活动处理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概率,进而实现单位内部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在完善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下,能够针对单位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进行重新划分,提高职能部门在工作处理过程中的针对性,更好地发挥出各职能部门的价值[1]。确保在单位各项工作活动中,职能部门能够在内部控制体系的引导下实现相互协作,有效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处理效率和实际成效,从而让行政事业单位的综合职能得到充分发挥。

通过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能够重新做好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控制工作处理流程的梳理,保证制度内部、工作流程的合理性,及时更新内部控制制度条款,剔除工作处理流程中的非必要环节,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活动的有力监管,进一步推动单位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保障会计信息的质量安全

财务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中影响较为显著的工作内容之一,其在实际落实过程中所使用、收集、产生的会计信息,更是行政事业单位重大决策的重要参考。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能够保证财务管理工作在实际落实过程中能够及时得到单位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减少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阻碍,更加顺利地完成财务数据信息收集,有效提升工作处理效率,同时,以这种方式收集到的财务数据信息也能更好地保障真实性、可靠性,从而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基础[2]。

在此基础上完成的财务管理工作,其工作成效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实现对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安全的保障,保证在行政事业单位开展重大事项决策的过程中,能够依照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完成决策分析工作,保证决策的科学合理。

(三)保障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性

在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营过程中,对资产的管理和盘活也是重要的工作内容,对资产的合理使用能够让单位的资金来源得到丰富,尽量降低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压力,同时也能缓解财政拨款对国家财政状况的负担。通过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完善,单位内部资产的使用、管理工作能够得到进一步规范,保证资产能够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在合规合法的前提下,实现对单位内部资金储备的有效补充。

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做好对单位内部资产相关资料、具体情况的收集,确保单位对内部资产有较高的掌控力度,进而实现对单位内部资产的盘活工作提供基础条件。考虑与社会资本进行合作,借助社会资本的力量实现资产价值的充分发挥,例如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和PPP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在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安全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盘活单位存量资产。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识薄弱这一问题,导致了内部控制工作在单位内部的实际落实过程中很难得到有力支持,进而对内部控制的实际工作成效造成了负面影响。就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应用过程来看,内部控制意识薄弱问题主要体现在单位管理层和除内部控制部门以外的工作人员身上。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薄弱。领导层思想观念、工作模式对整个单位的工作氛围都有一定的影响,领导层内部控制意识薄弱自然也会产生同样的效果。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层在长期以来的工作处理过程中,重点关注单位综合职能的发挥和对社会服务质量的保障,而内部控制作为内部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并未得到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加上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层在单位运行、发展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因素较多,但领导层的精力相对有限,进一步影响到了领导层对内部控制的关注度,导致领导层对内部控制的价值和相关内容的了解相对不足,进而出现内部控制意识薄弱的情况[3]。

其次,单位内部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的理解较为片面。单位内部各个部门工作人员都有各自需要负责的工作内容,并且需要将大量的时间、精力集中到自身工作内容中,很少有时间能够分配到对内部控制的学习理解上。

另外,由于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层对内部控制的忽视,以及单位内部工作氛围带来的影响,导致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的理解较为片面,认为内部控制工作与自身并不存在直接联系,在该项工作实际落实过程中也并未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二)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处理过程需要有较强的规范性,而要保证工作的规范性就需要有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作为支撑。但就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应用的内部控制体系来看,其并未实现对单位内部工作的全面覆盖,因此对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指导意义相对有限,具体而言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在国家的要求下,基本完成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但是有很大一部分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并未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在制度内容上存在可行性不足的情况,导致内部控制工作趋于形式化。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最为显著的问题便是脱离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因此在内部控制工作落实过程中,内部控制制度无法提供有效指导和合理规范,严重影响内部控制及相关工作内容的实际成效[4]。此外,还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虽然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初步建立阶段做好了对自身特点和外部环境的考虑,但由于在单位后续发展过程中并未做好对制度的同步调整,导致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逐渐丧失。

第二,风险评估的执行效果不佳。在内部控制体系中,风险管控也是体系的重要功能之一,但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对风险管控工作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甚至有部分单位并未建立专门的风险管控机构和风险管控方案,导致在单位各项工作活动处理过程中的风险无法及时做好明确和处理,内部控制工作的价值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进而对单位的正常运行和后续发展造成负面影响。面对这一现实情况,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工作活动的过程中,很难保证对各个方面风险的合理管控,严重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综合职能的发挥。

(三)内部控制缺乏信息化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在长期以来的发展过程中,内外部环境已经出现了明显变化,在各项工作活动的实际处理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内容也在不断增加,内部控制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中的重要工作内容自然也需要考虑到这一情况,因此在当前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工作难度较大、相关数据信息量庞大的问题,想要单纯凭借人力来完成内部控制工作有一定的难度。但由于内部控制工作并未得到单位领导层的重视,因此当前有很大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处理该项工作的过程中仍存在过分依赖人力、缺乏信息化建设的情况,导致最终完成的内部控制工作无法实现对工作处理效率和实际成效的保障。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优化对策

(一)强化思想引导,提高内部控制认知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优化需要有一定的基础条件,因此需要强化对全体工作人员的思想引导,提高内部控制认知。

为达成这一目标,首先,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充分发挥单位领导层的表率作用,在单位内部形成高度重视内部控制的工作氛围。单位领导层可以在工作、生活中做好对内部控制相关内容、价值的明确,主动向内部控制工作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通过这种方式来让单位内部全体工作人员意识到单位当前对该项工作的重视,初步改变工作人员对待内部控制的态度。

其次,内部控制人员通过多种宣传方式,加强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的理解。例如,采用互联网交流平台、单位通知公告栏、专题会议等形式,让工作人员能够在内部控制工作中,明确应当如何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和帮助,有效提升内部控制工作的处理效率。

(二)强化日常监督,提高内部控制质量

首先,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要实现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完善就需要考虑到当前制度中存在的显著问题,有针对性地实现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弥补。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站在单位实际情况下,做好对内部控制制度相关内容的调整,确保内部控制制度与单位实际情况的高度契合,重点关注单位业务活动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做好对此类风险的分析,通过制度的形式避免此类风险再次出现。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保证内部控制制度与单位发展变化的同步进行。在单位内外部环境出现重大调整时,必须在第一时间做好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考虑,做好对制度内容的剔除或补充。

其次,构建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管控体系,需要具备风险预警、风险评估的功能,确保在单位内部工作落实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风险,并选择合理的处理方案。因此,单位需要针对以往工作活动中出现过的问题进行整合,分析风险的根源、特征,按照分析结果对风险进行分类,保证在风险管控体系下,一旦出现风险便能及时做好具体风险信息的明确和对相应风险的针对性处理,进而达到风险管控的目的。

最后,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活动的落实,需要有合理、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作为工作活动规范性的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做好对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补充,在体系下建立监督管理机制,在内部建立起专门的监督机构,结合外部监督审计力量,实现对工作活动的监督管理力度的有效强化。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执行还需要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检查,在单位内部设立专门的岗位,保证制度建立健全和实际执行过程的规范性。

(三)加快内部控制的信息化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尽快完成信息化建设的合理应用,严格按照单位的实际需求对信息化建设进行优化完善,从而为内部控制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避免在内部控制工作实际落实过程中出现缺乏实效性的情况。为达成这一目标,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加快内部控制的信息化建设。

第一,健全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体系。行政事业单位要实现对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相关设备设施、系统的合理运用,充分发挥出信息化建设的价值,需要有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体系作为支撑。

首先,在体系中需要高度重视各部门的信息反馈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构建统一的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系统,确保各部门信息都能在第一时间做好信息的上传工作,并借助统一的管理系统实现内部信息的有效流转,为单位内部各项工作活动提供及时有效的数据支持。

其次,制定清晰的流程表,划定具体工作岗位的管理权限。通过这种方式保证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处理内部控制工作中的规范性,在工作出现问题时也能按照流程进行追溯。对工作岗位管理权限的划定,能够有效避免工作出现问题时存在相互推诿的情况,同时也能更好地保证内部数据信息的安全。

第二,培养内部控制信息化专业人才。高质量的信息化建设也需要有专业的内部控制信息化人才进行使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通过内部培养、外部引进这两种方式实现内部高素质信息化专业人才的有效补充,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建立一支专业程度较高的内部控制信息化团队,有效提升单位信息化建设的利用效率。在人才选拔和人才培养过程中,都需要重点把握人才的内部控制理论水平、信息化技术专业水平和信息化软硬件设备系统的操作能力,并在实际工作中做好对人才的定期考核、培养,始终保证内部人才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呈现出相对滞后的情况,为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避免行政事业单位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必须重视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优化完善,确保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始终能够对单位各项工作活动进行有效管控,借此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综合职能的充分发挥。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环境仍在变化、调整的过程中,单位对内部控制建设的优化也需要随之进行调整,通过实践的方式,始终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具有较强的内部控制能力。

猜你喜欢
领导层管控行政
行政学人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多端联动、全时管控的高速路产保通管控平台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微型公共领域理论对协商民主实践探索的价值
基于面板数据的领导层过度自信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企业投资水平的中介效应探索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失控还是管控?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