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亚勤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宜兴紫砂兴起于明清两朝 辉煌时远销东南亚、欧洲、美洲 是当时主流社会最受欢迎的茶具。不过这样繁盛的光景几乎在战争年代毁于一旦。在炮火轰鸣声中 丁蜀镇燃烧了千年的龙窑相继被毁 陶工四散、厂房作坊也都陆续关门 紫砂业迎来了寒冬。建国之后百废待兴 国家大力发展农业、工业、手工业 宜兴紫砂也逐渐发展起来。20世纪50年代初 宜兴紫砂产销联合营业处成立 标志着紫砂业的复苏。1954年紫砂生产工厂成立 1958年宜兴紫砂工艺厂建立 1966年紫砂中心试验室成立……这些都标志着紫砂的复苏与崛起。一个行业的兴盛 不仅离不开政府的帮扶 其本身也是需要发展、创新、进步的。在改革春风的吹拂下 越来越多的手艺人投入到宜兴紫砂的制作、创新、改良中去 越来越多的新颖壶型出现 无论是砂泥的冶炼技术 还是紫砂壶的造型装饰等 都受到社会爱壶人士的一致认可 宜兴也凭借紫砂这张闪亮的名片成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城市之一。
紫砂壶的造型主要分为几何器型、筋纹器型和花器三种其中筋纹器一直是比较另类的壶型。它出现在几何器、花器之后 因此发展并没有这二者来得迅速 但在清朝时期很多紫砂高手都倾心于制作筋纹器。例如清朝制壶高手陈鸣远和邵大亨。前者是众所周知的花器高手 也是擅长将花器与筋纹器结合的大妙手。他的代表作品《菱形壶》将古代铜镜的式样和紫砂壶造型结合 形成了前所未有的菱花式样的筋纹壶型。陈鸣远另一件作品《四足方壶》则是仿古代青铜盉而制 将方器与筋纹器结合在一起 是一款古意与大气兼具的筋纹佳器。清朝中期另一位制壶高手邵大亨同样也擅长制作筋纹器 且他的代表作《八卦龙头一捆竹》在花器壶型中融入了筋纹线条 可谓创意十足。如果说陈鸣远的筋纹器是凝重、工整、古意的代表 那邵大亨的筋纹器就是夸张、大胆、天马行空的代表。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 都寓示着筋纹器的发展前景是巨大的。
筋纹宫灯壶 就是一款融合了陈鸣远和邵大亨各自创意特征的紫砂壶。它将传统圆器宫灯壶与筋纹器结合在一起创作形成了一款制作精美、繁简疏密有致的筋纹器型 并传承至今。宫灯 是一种皇庭御用的灯。据说东汉光武帝有一次宴请群臣 为了突显君臣一家的欢快喜庆氛围 请了一批工匠制作花灯。当夜 盏盏花灯熠熠发光 张灯结彩 一派富丽景象。后来这种花灯的制作工艺流传到了民间 逢年过节老百姓就制作此灯作为装饰之用。后来明清时期紫砂壶发展迅猛 且造型多参考生活器具 宫灯壶就由此诞生。不过彼时的宫灯多为圆式 形制简单 古朴而内敛。后清朝制壶艺人邵友兰改其形制 添加了筋纹线条作为装饰 为后人改制此壶埋下了伏笔。紫砂泰斗顾景舟的海棠式宫灯壶更是将筋纹线模仿成海棠花的花瓣纹理并贯穿宫灯壶上下 为筋纹宫灯的多变和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筋纹宫灯》一件隽秀耐看的筋纹器型 在传统圆器宫灯的器型上作出了筋纹线条的演绎 质朴无华又典雅端庄 表达了中国传统古文化中对吉祥喜庆的向往。整壶张弛有度 仿似一篇美文 端庄秀丽 角线分明 十分难能可贵 让赏壶者感受到了一种冲动和舒张。
此款紫砂壶以紫泥制作 全壶都是朴素的紫肝色 深色系的色彩加之并不明显的紫砂颗粒 使得此壶被笼罩了一层朦胧的面纱 而揭开面纱露出的是一款饱满挺括、线条张弛有度的紫砂壶。
此壶协调和谐 舒张简洁 前呼后应 棱角分明 张弛有度。壶身仿照圆鼓鼓的灯笼身形制作 圆润又剔透 一条条凹凸有致的筋纹线将壶身等分为大小均匀的块面 筋纹线凹进去 块面则凸出来 形成膨胀之势。同时筋纹线将盖、钮、三弯嘴、大圈耳把等分地分布在筋囊壶身的周围 比例协调 制作细腻。六棱线制作成了三弯壶流并以脂泥粘合在壶身左侧细细的壶流线条优美 样式古朴 嘴头向前 出水时效果极佳。壶身左侧的壶把是六棱形组成的耳形 圆润的造型便于执握。流把立于壶身两侧 衔接处都采用了暗接处理 彼此之间比例和谐 有端庄古朴之意。壶盖与壶身的筋纹任意转动皆一致对其 因此壶盖如何转动都可以与壶口衔接上 这也是此壶制作工艺的精华之一。壶钮为一颗饱满的圆珠立于隆起的球形盖面上 筋纹线等分 神韵醇厚 质地古朴。此壶在紫砂泥莹润丰满的肌理下形成了极好的视觉感受 想象一下握手盈盈之处 必是一种温润如玉的惬意抒怀。
总而言之 紫砂壶《筋纹宫灯》的造型稳重、简洁、不失柔和之美 工艺上更是呈现出了创作者自身的风格韵致 技艺精湛 让人赏心悦目。壶嘴、壶钮、壶把三点一线 虽是独立的个体 但与壶身整合在一起后又格外地和谐一致。筋纹线更是均匀地遍布全身 从壶流顶端开始 由上而下 直至壶底形成了流畅的线条装饰 这也是全壶最好的装饰。线条在壶身游走 线条清晰 布局规整 拱起的饱满弧度都是一致的 显示了手艺人高超的技艺和文化修养。
紫砂壶《筋纹宫灯》以喜庆吉祥的灯笼为题材制作 饱满而挺括 筋纹线条装饰充满韵律之美 令人置身一片张灯结彩的热闹场景中 细细把玩此壶可以感受一番别样的喜庆意味。紫砂壶作为艺术品 不仅有着百看不腻的造型 也有着自己的艺术语言。这一把壶诉说的不仅仅是紫砂壶千百年来造型的变迁 也是中国人对节日的重视 更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吉祥喜庆生活的向往。一片紫泥 不仅细腻 也如月夜般神秘、迷人 让人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