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值模拟的软岩巷道支护优化研究

2023-12-09 08:05:24王建波
山东煤炭科技 2023年11期
关键词:帮部锚索锚杆

王建波 李 洋 常 庆

(1.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红柳煤矿,宁夏 银川 750011;2.陕西开拓建筑科技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54)

煤炭资源的开采往往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工程安全问题,其中巷道支护的合理设计是预防安全问题的关键[1-2]。目前宁东矿区煤矿巷道主要支护方式为传统的锚杆锚索支护方式[3-5]。现阶段,由于矿井工程地质条件均较差,煤层赋存情况较为复杂等因素影响,随着开采强度加大,巷道断面不断加大,巷道支护稳定性问题日益突出,加重了生产接续紧张,形成了重大的安全隐患。以红柳煤矿I040201(西)复杂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采用数值模拟等手段开展适合于宁东矿区的巷道支护优化方案研究,以期为宁东矿区各矿井以及类似矿井提供有益借鉴。

1 概况

红柳煤矿I040201(西)工作面2 煤厚度为5.34~6.48 m,平均厚5.91 m,煤层倾斜8°,f=2~3。巷道沿2 煤顶板掘进,顶板属于软岩层,工作面切眼长275 m,工作面走向长511 m。工作面直接顶缺失,其上直接为2 煤基本顶直罗组粗砂岩,厚度37.46~129.2 m,平均84.16 m,富水性较强,粗砂岩含水层是影响该巷施工的主要充水水源。预计局部裂隙发育地段及锚索眼将出现滴淋水现象,巷道正常涌水量5~15 m3/h,最大涌水量30 m3/h。直接底以粉砂岩和泥岩为主,厚度1.16~9.46 m,平均5.36 m。基本底以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厚度2.21~6.81 m,平均5.52 m。

2 原巷道基本支护及存在的问题

2.1 原工作面巷道基本支护

红柳煤矿I040201(西)工作面回风巷沿2 煤顶板掘进,巷道走向倾斜6°,巷道长512 m。回风巷断面为直墙半圆拱形,掘进宽度5000 mm,掘进高度4400 mm,巷道净宽4800 mm,净高度为4000 mm,净断面积16.72 m2。巷道采用锚网索喷支护方式,拱部采用锚索支护,锚索规格为Φ21.98 mm×4300 mm,间排距900 mm×800 mm;帮部采用Φ18 mm×2500 mm 圆钢端头锚杆,间排距为800 mm×800 mm;配合平铁托板和柳木托板,平铁托板规格150 mm×150 mm×10 mm,柳木托板规格400 mm×200 mm×50 mm;端头麻花长度400 mm;顶部挂设金属网,金属网采用Φ6.5 mm 圆钢加工,网孔规格100 mm×100 mm,金属网之间用14#铅丝绑扎,网格孔孔相联;两帮挂塑料网,塑料网网格为40 mm×40 mm;塑料网之间、塑料网与金属网之间用16#铅丝绑扎,塑料网之间隔孔相连;顶部喷射混凝土,厚度50 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具体断面如图1 所示。

图1 基本支护断面(mm)

2.2 原支护存在的问题

现有支护体系下,巷道整体支护较为有效,巷道周边的位移量减小。但是顶板仍有拉应力区,且塑性区显示为受剪破坏。顶板斜拱处有较大的压应力,建议加大衬砌的强度。顶板z向应力和位移较小,可适当减少顶部锚杆的数量。两帮处应力和位移均较小,两帮向外较远处压应力较大,并且两帮塑性区均较大,均超过了锚杆的锚固范围。两帮处的应力和位移均较小,说明当前锚固强度足够而锚固范围欠缺,需要减少两帮锚杆的数量,加入少量较长的锚索。

3 原支护方案模拟

对回风巷道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到如图2~图4所示的数值模拟云图。

图2 工作面回风巷道应力分布云图

由图2(a)可知,回风巷顶板和底板出现拉应力,巷道顶板2 m 范围内的z向应力为拉应力,大小约为0.73 MPa,2 m 外顶板的z向应力为压应力,大小在5~10 MPa,说明顶板出现面积较小、应力较小的松动圈。巷道开挖支护后,顶、底板的拉应力值较小,两帮的z向应力略有增大,应力区域较小。由图2(b)可知,水平应力在巷道左右对称分布,随着与巷道中心距离的增加,水平应力逐渐减小。顶板水平位置层面处出现较薄的拉应力区,大小在0.4 MPa 左右;远离顶板处为压应力,大小在1~3 MPa;底板处出现较小的压应力,大小为2~5 MPa;两帮处水平应力大小在5 MPa 左右,部分区域出现较小的拉应力;两帮处2 m 范围内的压应力较小,2 m 范围外的压应力较大,大小为7 MPa。

由图3(a)可以看出,在支护状态下,顶、底板上下位移呈对称分布,位移主要集中在巷道的顶、底板。其中巷道顶板下沉量最大为54.44 mm,巷道底板的最大位移为50.117 mm,同时随着距离巷道中心距离的增加,位移量逐渐减小。由图3(b)可知,在支护状态下,巷道两帮位移呈对称分布状态。水平方向位移集中在巷道两帮,随着距离巷道中心距离的增加,位移量逐渐减小。巷道两帮处的水平位移最大,切眼左帮部中间最大位移量为37.4 mm,切眼右帮部中间最大位移为37.3 mm,位移的方向指向巷道。

图3 工作面回风巷道位移分布云图

由图4 可知,开挖支护后巷道围岩发生塑性变形,巷道的剪切破坏较多,拉伸破坏较少,两帮锚杆的支护区域都在塑性区范围内。

图4 工作面回风巷道塑性区分布云图

4 巷道支护优化

4.1 支护参数验算

锚杆锚索支护参数按照I040201(西)工作面回风巷断面为直墙半圆拱,巷高4.4 m、巷宽5 m进行计算,原顶部采用Φ22 mm×4300 mm 锚索,帮部采用Φ18 mm×2500 mm 锚杆支护。

1)据悬吊理论确定顶部锚索

锚索长度计算公式:

其中:L为锚索总长度,m;K为安全系数,取2;d1为锚索直径,取21.8 mm;fa为锚索抗拉强度,取1376 N/mm2;fc为锚索与锚固剂的黏合强度,取10 N/mm2;Lb为需要悬吊的不稳定岩层厚度,取3 m;Lc外露长度,取0.4 m。

经式(1)、式(2)计算得L=4.9 m。

锚索数目计算公式:

其中:N为锚索数目;K为安全系数,取2;P断为锚索最低破断力,kN,钢绞线直径为21.98 mm 时P断为504 kN;B为巷道掘进宽度,取5 m;D为锚索间排距,取1.2 m;Σh为悬吊岩石厚度,取3 m;Σγ为悬吊岩石平均容重,取23 kN/m3。

通过公式(3)、(4)计算得N≥1.6。即需要2 根锚索,即锚索间距(弧长)不大于2.2 m。

锚索排距计算公式:

其中:B取5 m;H为巷道最大冒落高度,取4.4 m;γ为岩体容重,取25 kN/ m3;L1为锚杆排距,取1.2 m;F1为锚杆锚固力,取70 kN;F2为锚索极限承载力,取454 kN;θ为角锚杆与巷道顶板的夹角,取75°;n为每排锚索数,取2。

经公式(5)计算得L排≤2.1 m,即锚索的排距应满足不大于2.1 m。

2)根据普氏自然平衡拱理论确定帮部锚杆锚杆长度计算公式:

其中:L为锚杆长度,m;L2为锚杆锚入稳定岩层的深度,取0.4 m;L3为锚杆外露长度,取0.15 m;f为岩石普氏系数,取1.7;B为巷道开掘宽度,取4.4 m。

经公式(6)、(7)计算得L≥1.8 m。根据巷道实际条件及矿方常用锚杆长度,取L=2.0 m。

锚杆的间、排距计算公式:

其中:s为锚杆的间、排距,m;Z为锚杆锚入自然平衡拱范围之外的额外深度,取0.4 m;a为巷道的半跨度,取2.5 m;b为顶板岩层的破坏深度,取1.3 m。

经公式(8)计算可得s≤0.85 m。

锚杆直径计算公式:

其中:d为锚杆的最小直径,mm;Q为锚杆设计锚固力,取60 kN;σt为锚杆杆体抗拉强度,取380 MPa。经公式(9)计算得d≤14.2 mm。根据巷道实际条件及矿方常用锚杆规格,取d=18 mm。

4.2 支护优化设计

根据原支护模拟分析、支护参数验算以及巷道变形及受力特点,结合矿方实际情况(由于顶板地质条件,目前矿方使用顶锚索长度普遍低于理论计算值),该研究提出2 种支护优化方案。

方案1:顶板为长4300 mm、直径为22 mm 的锚索,间排距为1000 mm×1000 mm,两帮为长2000 mm、直径为18 mm 的锚杆,间排距为1000 mm×1000 mm。

方案2:顶板为长5300 mm、直径为22 mm 的锚索,间排距为1000 mm×1200 mm,两帮为长2000 mm、直径为18 mm 的锚杆,间排距为1000 mm×1000 mm。

4.3 支护优化对比分析

1)顶板支护方案分析

根据支护优化设计方案,依次对方案进行模拟研究,并对巷道顶板的应力、位移做出对比分析。对比结果见表1。

表1 顶板数据统计

由统计结果可知,顶板位移最小的为第2 组,位移大小为54.3 mm。相比原支护和方案1 来说,方案2 的支护特点是锚索的长度变长,直径不变,排距变大,说明适当增加锚杆长度、增大间距对位移量的控制是可取的。对比原支护和第1 组方案,顶板支护的锚索直径和长度相同,方案1 的间排距变大,但位移增大在2 mm 内,说明锚索间排距可适当变大,对顶板的支护更为有效。因此,选择5300 mm的锚索比原支护4300 mm的锚索更为有效,可供选择间距1000 mm、排距1200 mm。

查看顶水平方向应力,发现改变锚杆长度、间排距对横向应力没有太大的影响,3 组支护方案产生的水平应力几乎不变,因此不再考虑水平应力的影响。对比方案1 与方案2 垂直方向应力可知,仅考虑顶板条件下,为保证安全起见,顶板优化选取第2 组为最优支护方案。

2)两帮支护方案分析

巷道两帮应力、位移对比结果见表2。

表2 两帮数据统计

由表2 可知,两帮原支护和第1 组方案的锚杆直径和长度不变,锚杆间、排距变大,水平位移增大,说明帮部锚杆的间排距对横向位移有较明显的影响。对比优化方案第1 组和第2 组来说,两组巷道帮部锚杆支护形式相同,但位移量稍有不同,说明顶板的支护形式对巷道帮部的水平位移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两帮应力没有明显差别,不做对比分析。

4.4 优化方案及效益分析

通过支护优化对比分析发现,2 组方案的位移、应力变化不大。实际煤巷支护中,以巷道的位移为主要参考,以及为巷道的安全支护,选用第2 组支护方案最为合理。该方案可最大限度地减小顶板的位移量,达到煤矿巷道安全支护的需要,同时最大限度地节约材料,从而减少经济投入。两组方案支护材料用量减少量见表3。

表3 支护材料用量减少率 %

5 结论

1)对现场工作面回风巷变形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发现现有支护体系下,回风巷的支护锚固强度达标而锚固范围欠缺,需要按当前支护方案材料加大锚杆长度,并减少两帮锚杆的数量,加入少量较长的锚索。

2)根据Ⅰ020211 工作面回风巷支护存在的问题提出2 种优化方案。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在最大程度节约材料的基础上,最终优选方案2 最为合理。

猜你喜欢
帮部锚索锚杆
马兰矿回采巷道强帮护顶支护技术应用
喷淋装置在锚杆钢剪切生产中的应用
山东冶金(2022年1期)2022-04-19 13:40:52
煤巷掘进工作面帮部前探梁临时支护结构的设计探析
山西化工(2022年1期)2022-03-08 08:27:28
赵庄煤业13102巷围岩补强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煤(2021年10期)2021-10-11 07:06:12
车集煤矿2611工作面煤巷片帮机理分析与控制技术研究
锚杆钢筋质量提升生产实践
山东冶金(2019年1期)2019-03-30 01:34:56
煤矿深部高地压巷道锚索支护技术对策研究
不同锚索参数对预应力场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An Iterative Detection/Decoding Algorithm of Correlated Sources for the LDPC-Based Relay Systems
复合盾构在纵向锚杆区的掘进分析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