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素春
(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中医院, 江西 赣县 341100 )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骨科的常见性疾病,从原因上看,主要是由于椎间盘纤维环受损,并且损伤部位的脊髓组织向外突出,并延伸到椎管内部或者是后方,这就会对邻近的神经根进行压迫,患者有明显的腰腿痛症状。 该疾病多见于中老年群体,他们在治疗上仍然缺乏认识,故而配合度不高,由此要加强对患者的优质护理指导以及必要的穴位按摩,这对于缓解腰腿痛,改善疾病症状有着重要意义。 临床调研显示[1],对于初发性腰椎盘间突出症患者,可以通过非手术的方案进行治疗来提升生活质量。 而在中医理论中,腰椎间盘突出属于“腰痛”的范畴,可以在穴位按摩下加强基础保健治疗,有助于疏通经络,缓解疼痛,同时还可以结合一些腰腹部的核心训练,也有强筋健骨的作用,有助于腰椎功能的恢复。 鉴于此,将本院2021 年3 月—2022 年6 月收治的8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证明穴位按摩联合优质护理具有良好临床效果。 现将内容报告如下。
将本院2021 年3 月—2022 年6 月收治的8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组,观察组女性24 例,男性16 例;年龄38 ~72 岁,平均年龄为(47.07 ± 5.03) 岁;病程5 个月—7 年,平均病程为(5.03 ±1.42)年。 对照组中男性19 例,女性21 例;年龄39 ~73 岁,平均年龄为(47.13 ±5.89)岁;病程6 个月—8 年,平均病程为(5.17 ±1.51)年。 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大,并针对本次调研作出说明,取得患者支持后,上报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征求同意后,将调研数据纳入分析与讨论中。 (1)纳入标准:经过诊断确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2)排除标准:患者伴有严重器质性疾病;精神类疾病;无法配合本次调研的开展;有中途退出调研的情况。
对照组为穴位按摩。 在穴位按摩上,穴位有三阴交穴、阳陵泉穴、悬中穴、太溪穴等。 患者为俯卧位,要按揉以上穴位,以局部酸痛感为主,每天2 次,可分早晚进行按摩,连续按摩4 周。 患者提供基础的护理指导,包括药物指导,如选用非甾体抗炎药物以及营养神经的药物。 在理疗方案上可以建议使用脉冲电疗法、热磁疗法等。 观察组为穴位按摩联合优质护理。 在穴位按摩措施上和对照组一致。 以“以人为本”的思想为基础,对小组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确保优质护理措施符合患者治疗需求,能够落实到位、执行到位。 确保制定出来的护理方案更具人性化,它可以满足患者的基本需要,还可以保证护士可以顺利开展工作,解决在实际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让护士的工作效率达到最大。 加强对患者健康教育指导,让患者了解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产生原因和主要治疗措施,通过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 另外,则是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指导,即耐心地解答患者疑问,加强沟通,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 对于情绪紧张、焦虑的患者,可结合心理疗法、音乐疗法、放松疗法进行情绪调节。 在心理护理中,要加强对成功案例的讲解,告知患者不同治疗方案的重要性,帮助其保持乐观的情绪和一定的安全感。 同时,由于患者伴有焦虑情绪,可以鼓励患者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注意力转移。 若为情绪不安,则可以系统地讲解疾病知识。在环境管理上,也要提供舒适的、安静的、整洁的病房环境,调整室内的温、湿度和光线。 在体位上也选择舒适的体位,并对于长期受压的位置,可以开展局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为患者提供康复训练指导,如开展腰部核心肌群的训练,每天1 ~2 次,每次15 分钟。 在运动方式上,包括了桥式运动、俯卧撑训练、平衡膝手位训练、卧位屈曲训练等。 在饮食管理上,也应当坚持清淡和易消化的饮食原则,多喝水,并按照患者喜好制定食谱,在满足营养需求的前提下,保障患者食欲和机体营养供应。 在对患者的护理指导中,应当建议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腰腿部位受凉以及过度疲劳,这也是其主要的护理方式之一。 同时,患者要注意站姿和坐姿,如果脊柱不正,则会加大腰椎间盘受力不均匀的情况,这也是造成疾病的主要根源。 在腰椎间盘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地改变姿势,不应该将同一姿势持续太久,应当适当地进行腰背部的活动,缓解腰背部肌肉的疲劳感。 另外在锻炼时如要进行压腿、弯腰,也不要幅度过大,否则也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不同情况的患者在健康指导上的差异。 如对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需要用硬板床进行休息。 在症状缓解后,可佩戴护腰进行活动,但是不应当时间过长,否则会容易引起肌肉退化萎缩。 在积极地进行腰背部功能锻炼后,可进行腰部旋转、直腿抬高及压腿工作,由此增强腿部肌力。 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作息规律。 在饮食上以补肾、补钙为原则,多食用蔬菜、水果和豆制品、奶制品,还可以进行自我的腹部按摩来促进肠蠕动。 最后,还有疼痛管理,患者存在疼痛会加重不良情绪,可结合物理镇痛以及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或采用药物镇痛方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评价指标如下:(1)对比患者的腰椎功能情况。结合ODI 功能障碍指数进行评估,主要涉及10 个方面的内容,如自理能力、疼痛度、步行能力、睡眠、提物等,分数在0 ~50 分之间,分数高,则代表患者的腰椎功能较差;同时,对比患者的JOA 评分,其分值在0 ~29 分之间,得分高,则代表患者的腰椎功能较好。 (2)对比患者的生活质量。 即结合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进行5 个方面的分析,每个项目为20 分,合计为100 分,分数高,则代表患者的生活水平较高。 (3)对比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由此关注患者的情绪状态,在坚韧、乐观、自强3 个方面进行调研统计,总分高,则患者的心理状态较好,反之亦然。 (4)对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发放本院自制的问卷(含有健康教育、服务态度、操作技术、心理疏导4 个方面的内容),由患者自主填写,所有问卷均得到有效回收,并记录评分。
观察组患者的ODI 功能障碍指数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即干预后观察组为(16.35 ±2.73)分,对照组则为(20.19 ± 2.47) 分,2 组对比存在差异(P<0.05);在JOA 功能评分中,观察组得分高于对照组,2 组对比存在差异(P<0.05)。 见表1。
表1 2 组患者JOA 功能评分对比(±s,分,n=40)
表1 2 组患者JOA 功能评分对比(±s,分,n=40)
组别时间躯体感觉 下肢运动 下肢感觉 括约肌功能观察组干预前0.56±0.12 1.90±0.51 0.62±0.14 1.90±0.21干预后1.65±0.25 3.43±0.85 1.59±0.32 2.44±0.32对照组干预前0.57±0.14 1.91±0.52 0.64±0.16 1.92±0.23干预后0.97±0.20 2.69±0.64 1.15±0.24 2.21±0.29
在生活质量的评估中,观察组患者WHOQOL -BREF 提高幅度高于对照组,2 组对比存在差异(P<0.05)。 见表2。
表2 2 组患者生活质量WHOQOL-BREF 量表评分对比(±s,分,n=40)
表2 2 组患者生活质量WHOQOL-BREF 量表评分对比(±s,分,n=40)
组别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周围环境独立能力对照组18.65 ±3.2118.36 ±2.4318.63 ±2.9616.46 ±2.2117.96 ±2.09观察组21.02 ±3.3320.63 ±2.4622.98 ±2.3420.76 ±2.1123.04 ±2.18 t 3.4342.3154.3564.0935.024 P<0.05<0.05<0.05<0.05<0.05
对比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在3 项结果对比中,观察组的总分高于对照组,2 组对比存在差异(P<0.05)。 见表3。
表3 2 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理弹性水平量表评分对比(±s,分,n=40)
表3 2 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理弹性水平量表评分对比(±s,分,n=40)
组别坚韧乐观自强总分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 29.51 ±6.25 30.72 ±6.14 8.71 ±1.15 9.26 ±1.28 19.98 ±3.55 20.95 ±3.03 57.37 ±9.04 60.26 ±9.41观察组 29.66 ±6.37 36.84 ±6.79 8.82 ±1.24 10.73 ±1.17 20.01 ±3.71 25.16 ±3.23 57.51 ±9.38 70.55 ±10.08 t0.1265.0030.4876.3430.0447.1140.0805.584 P0.9000.0000.6270.0000.9650.0000.9360.000
开展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可见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见表4。
表4 2 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s,分,n=40)
表4 2 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s,分,n=40)
组别健康教育服务态度操作技术心理疏导观察组 22.67±0.98 23.46±1.76 23.98±1.22 24.09±0.22对照组 20.33±1.23 21.24±1.89 20.87±2.87 21.22±1.89 t2.3423.0993.7293.724 P<0.05<0.05<0.05<0.05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高发类疾病,主要原因是腰肌劳损,患者存在过度劳累或者久站久坐的情况,其发病史与性别、年龄、职业特点、外伤史及受寒凉史多有关联,需要接受系统化的治疗。 此外,该疾病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治疗措施上有物理疗法、药物疗法等,以缓解病症为主,但很难达到根治目的。 而在护理方案下,能够提升稳固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2]。 另外,优质护理作为新型的护理方案,能够提升护理质量,缩短患者的治疗病程,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是一项有效的护理措施。
优质护理是一项具有人性化和全面性管理理念的护理措施,强调在护理过程中针对各个环节来进行优化管理,由此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 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病情特点在于病程长,根治难度较大,无论是采用保守治疗方式还是新型介入治疗的方案,都会受到疼痛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患者的心理压力大,生活质量变差[3]。 由此,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指导,加深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正确认识,具有一定的自我护理能力,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由此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在中医学理论中,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腰痛的范畴,病机在于风寒侵袭,并由此导致血瘀阻滞,经络受阻,血液运行不畅通。 在中医理念下,多采取辨证护理方案,其以行气活血,疏通经络为主要方式来缓解症状[4]。 穴位按摩作为特色的护理方案,以手法按摩对特定穴位产生作用,加强对穴位的刺激,有助于调节组织微循环,有助于加快新陈代谢和活化细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血液循环。 在按摩后也能缓解患者的疲劳,起到放松肌肉的作用,有助于调节机体功能,发挥免疫调节的功效。 对于该疾病的患者要认识的腰椎是躯体干的枢纽,身体活动都会增加腰椎的负担。 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超负荷会增加腰椎的老化。对于患者而言,腰椎老化、退化是一个生理病理过程,如果严重性退变,则会引发腰腿痛和神经损伤,进一步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5]。 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避免疲劳,纠正不良的体位,如果有剧烈疼痛,需要卧床休息。 即便是在工作时,也可以佩戴护腰,还可以结合理疗,除了本文的按摩方案外,还可以配合针灸和中药方式,以必要的治疗消炎止痛。 从观察组的优势上看,穴位按摩和优质护理能够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缓解患者的腰腿疼痛症状,同时还能够调节患者的腰椎功能。 从原因上分析,穴位按摩所选择的穴位有助于细胞代谢,排出体内的有害物质,抑制炎症反应,有消肿和止痛的效果,而在优质护理中有多层面的指导[6]。 如体位指导,叮嘱患者卧床休息并进行深呼吸训练。 同时,在床上运动时,可以通过腰围保护套来防止由于下地运动而增加了疼痛感。 另外在心理护理中也有助于调节患者的心态,针对病情特点进行沟通开展。 心理指导帮助患者缓解不安的情绪,这也是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能够提升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另外,在饮食管理上,能够通过科学的饮食建议保障患者的营养需求。还有康复训练也是患者改善病情的重要方面。 在一系列运动训练指导下,增强了腰部核心肌群能力,有助于稳固治疗疗效。 在训练过程中能够恢复腰椎间盘的突出组织,提升腰椎功能,而核心训练能够强筋健骨,疏通经络,也有助于缓解腰部疼痛,加强血液循环,提升患者的健康水平[7]。 在以上护理工作中,首先要具有科学性和精细化,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便于提升患者的接纳度。 同时,在护理期间,护理人员的专业性和责任意识也需要得到培训,要加强专业技能的应用以及学会与不同情况患者进行沟通。 最后,护理人员有能力及时识别护理风险,保障护理安全与质量[8]。 结合本次调研可见,从数据可见,观察组患者的腰椎功能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2 组对比存在差异(P<0.05)。 同时,JOA评分中,观察组得分高于对照组,2 组对比存在差异(P<0.05)。 此外,在生活质量的评估中,观察组患者提高幅度高于对照组,2 组对比存在差异(P<0.05)。 接着,对比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在3 项结果对比中,观察组的总分高于对照组,2 组对比存在差异(P<0.05)。 最后,开展了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可见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P<0.05)。 由此我们认为,在观察组的护理措施下,不仅有助于腰椎功能的恢复,还有助于调节患者的情绪和生活质量,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也较高。 从护理方案的对比上看,也从基础护理上做了延伸和扩展,真正地帮助患者解决病痛困扰,以患者所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有效的护理可以让医患关系得到改善,通过对病人的全面了解,可以让病人更好地配合治疗,这样就可以保证病人的预后,从而提高临床效果。 在其他学者的研究中,早期功能锻炼对于患者腰椎功能的改善十分重要[9]。 有学者提出,如患者为手术治疗措施后,也可以采取优质护理和中医辅助治疗方案,并通过早期功能锻炼改善手术部位的血液循环,同时要避免坐骨神经根粘连,这有助于预防术后并发症,同时在缓解疼痛之后进行腰椎功能锻炼讲究循序渐进、由小到大的方式,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积极性[10]。 另外,也有一些患者从中医治疗方案的其他角度进行了研究,如采用针刺方案,能够松解局部的经络,改善气血,缓解疼痛。在针刺基础上能够加强对受损组织的修复,有助于炎症的吸收和水肿的消退,能够缓解肌肉痉挛,降低腰腿部的疼痛,改善腰椎功能。
综上所述,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其实施穴位按摩联合优质护理的有效性良好,有助于改善、恢复腰椎功能,缓解腰腿疼痛,取得了不错成效,故具备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在本调研中,病例数目依然缺乏广泛性,经验证据不足,亟待扩大样本,进行更具有前瞻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