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 杰
(吉首大学 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湖南 张家界 427000)
随着科学技术从“数字化”向“数智化”转变,数字智能化和智能数字化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当下人们对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大数据技术与云计算技术也日新月异,这就需要使用者的信息素养能力也随之提高。随着我国已经迈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群体在我国的人口占比也越来越大,但老年群体提升信息素养的能力普遍较差,较难适应当前社会。公共图书馆作为老年群体汲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在适老化设施和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方面还有些欠缺,所以本文根据公共图书馆对老年人提升信息素养的不足之处给出适当建议,让老年群体能够从公共图书馆获取帮助,更快适应数智化时代。
2010年至今,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正在进入“数智化”的时代。这个新的时代是科技的超级时代,它被定义为“把传统的各种信息技术转换为全数字解决方案的过程”。AI(人工智能)和Machine Learning(机器学习)的快速发展也促使计算机能够进行更高级的运算和自我判断,且物联网技术的普及也能够使装置和设备之间实现实时互联和操作的统一智能化控制[1]。大数据的发展促使了数据分析和云计算技术的进步,能够更好地支撑人们日常对于数据的处理需求和决策制定。数智化技术的发展将彻底改变社会中的每一种活动,它将传统技术和新技术结合起来,使人类能够利用现代科技不断改善自己的生活。
“数智化”一词最早出现于2015年北京大学的“知本财团”课题组所创建的思索引擎课题报告,是对“数字智商”(Digit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的解释,最初的定义是数字智慧化和智慧数字化的结合与创新。科技的飞速发展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而我国已经逐步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数量日益增多,老年人群体对科技的接受和容纳程度明显低于年轻人,也使得该群体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很多不便。因此,提升老年人信息素养能力是让老年人适应数智化社会的一项较为关键的方法[2]。
截至2022年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达到2.80亿,占总人口的19.8%,但60岁及以上的非网民占全体非网民的37.4%。由此可见,老年人在这个数智化社会中能够接受和适应信息传递改变的占比较小。《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文件明确指出,大力发展老年群体教育,是积极应对社会的人口老龄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措施,也是满足老年人多样且现代的学习需要、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十四五”时期,随着1960年左右的大量新生儿人口逐渐转变为老龄人口,使得我国老龄化的进程逐渐从一个相对缓慢的节奏,更改为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的态势,老年人口每年的净增长量从2000年以来的低值增长为较高的水平。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凸显,党的第十九届五中全会深刻洞察到其存在的紧迫性,并迅速作出回应,将其提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在“十四五”规划中,首次明确提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这一重要举措着重强调了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性,并将其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这意味着政府将全力以赴推进健康老龄化理念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层面的融入,以确保老年人群体的福祉与幸福感得到充分关注和满足。未来10年是建立和完善老龄化应对体系必须抓住的“窗口期”,一旦老年人比例迅速上升,失能老年人的数量也将增加,应对压力将迅速增加[3]。此外,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人口流动,城镇老年人的数量将超过农村老年人,所以城市老年人信息素养的提升迫在眉睫。
适老化指让老年人群享受友好的、无障碍服务的过程,还表述为无障碍(Accessibility)、数字包容(Digital Inclusion)等。而公共图书馆作为老年人获取知识的一项重要途径,其适老化、数智化改造的趋势也是必然。有学者认为老年人数字阅读面临的首要障碍是网站违反可用性原则与适老化程度低,并呼吁公共图书馆应实现设施无障碍与服务无障碍;还有学者指出公共图书馆是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和促进数字包容的重要力量[4]。
虽然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层面对老年人的关照也颇有建树,但要让老年群体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数字、智能社会,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当下的很多智能设备,如智能家居、无人机器等,搜寻所需的信息,如医院挂号、地图导航等,提升其群体的信息素养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公共图书馆也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但如今很多公共图书馆的适老化服务依然不完善、不健全,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5]。
图书馆是公民终身学习的场所,是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力量,承担着对老年人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社会职责。公共图书馆可以在公共接入点、信息素养培训、个性化咨询、交流空间等方面有所作为。为了全面了解国内图书馆老年人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本研究利用e线图情、谷歌等搜索引擎对国内公共图书馆老年人信息素养服务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国内多地公共图书馆开展过不同程度的老年人信息素养和技能培训,取得了一些实效。
嘉兴市图书馆早在2008年就开始通过“夕阳红e族”培训项目,对老年人进行信息素养教育。项目组通过自编教材、集中授课、现场操作相结合等方式为老年人提供电脑、手机、互联网操作培训,帮助老年人认识、了解和使用各种信息产品。培训班不仅有规范的开学典礼、系统的课程培训,培训结束后还会发放图书馆的结业证书,很受老人们欢迎。据了解,该馆自开放以来共举办“夕阳红e族”培训4 200余次,累计受益老人达22万人次,目前已形成品牌,在嘉兴市各区县推广。又如临沂市图书馆从2014年开始举办老年人从零开始学电脑暑期免费培训班,如今已举办20多场,累计培训5 600余人,深受老人们喜爱;2021年起该馆又举办了中老年人智能手机培训班,采用预约报名、小班化教学,以简单易学的方式讲授网络连接、手机上网、微信聊天、手机拍照等基本操作,体现出公共图书馆老年人服务的创新性[6]。
此外,国家图书馆关爱夕阳老年课堂、云南省图书馆云圈乐龄课堂、重庆巿图书馆常青e路幸福夕阳知识培训等图书馆老年人信息素养培训也是可圈可点。调查发现,2020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之后,各地公共图书馆大多在文旅部门的引导下积极行动,出台相关举措满足老年人在信息获取和信息能力形成等方面的需求。但总体看,当前国内图书馆开展的老年人信息服务仍然存在信息素养培训内容不成体系、受众较少、规模有限、缺乏持续性、合作机构单一、难以形成品牌、缺乏示范效应等不足。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背景下,图书馆应当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不断探索和优化老年人信息素养教育的有效途径,帮助老年人群融入信息化世界,共享智慧化带来的便捷和体验。
信息素养的类型包括数字素养、计算机素养、网络素养、图书馆素养等。但对老年人日常生活影响较大的为数字素养、网络素养和图书馆素养。图书馆作为最公平开放的社会教育机构,对老年群体信息素养的教育至关重要,但公共图书馆依旧有许多不足亟待改善。
虽然当今社会的科学技术已经十分发达,但图书馆作为传统的教育单位,使用的科学技术并非十分前沿,落后的数据处理方式、馆内的数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比比皆是。虽然我国很早就已经出台了法规、文件、指示等,但并没有配套的政策,缺乏统一性和协调性。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虽然提出了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但没有对信息素养教育做出清晰、准确的规定;2021年《“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也提出了加强数字技能教育和培训,加强全民的信息素养,但依旧未给出较为明确的实施方案,推行十分缓慢。由此可以看出,公共图书馆在培养信息素养方面还处于自我研究、自我提升的境地,缺乏系统规划。
馆内员工大多年龄较大,对科学技术的使用并不得心应手,同样对新技术的认可度也较低。只有当新规定出台时,才会被迫接触和了解,但也仅限于表面,把新技术科学和公共图书馆适老化进程结合起来则需要深入学习。正是由于缺乏理论准备和制度推动,即使公共图书馆被视为开展公众信息素养教育的最佳场所,每个公共图书馆也几乎或多或少添加了信息素养方面的服务项目,但老年群体的信息素养教育并未被纳入其工作内容和职责,还处于摸索和研讨阶段。
老年人在疫情后,对于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但社会的关注度并没有聚焦于此。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重要的一环,大体的推广对象是年轻人,对于中老年人所开设的教育课程、活动组织少之又少。公共图书馆纷纷致力于提升老年群体的信息素养水平,采取了多种尝试措施。举例来说,它们设立了专门的学习空间,开设了培训班,涵盖了智能手机、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安全等领域。昆山市图书馆为老年人提供智能手机培训班,而重庆市北碚图书馆则举办了名为“常青e路幸福夕阳”的短视频知识讲座。然而,老年人信息素养提升服务尚未像阅读推广服务那样取得突出进展,也没有形成业界联盟,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进展尚不充分。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完善传统服务保障措施,为老年人等群体提供更周全更贴心的服务。推进智能化服务要适应老年人、残疾人需求,并做到不让智能工具给他们日常生活造成障碍。为了更好地服务老年用户,除了在公共图书馆设立老年服务部门和老年服务委员会等组织,我国应该借鉴西方国家的优秀经验。其中,最重要的是尽快制定具有权威性的公共图书馆老年用户服务规范,明确规定为老年用户提供的服务内容,并建立一套标准的评价体系。这样一来,公共图书馆和老年用户都能够依据明确的政策法规,确保老年用户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现今数智化社会背景下的图书馆服务,无论是传统服务还是智慧服务,其关键都在于图书馆员。图书馆员的专业技能水平高、文化底蕴足,才能更为精准和细致地为老年读者群体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指导和信息供给。图书馆应为图书馆内的工作人员提供培训机会,加强信息技术、管理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专业技能培养,定期或不定期地与其他图书馆开展关于老年群体信息素养提升策略的交流会,如此能更好地提升图书馆员的专业素养,更好地服务老年群体。让图书馆员在这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能跟上发展的脚步,也是公共图书馆实行适老化服务重要的一部分。
公共图书馆在日常的教育活动和阅读推广安排中,应当分配适当的份额占比为老年群体服务,这样既能加强公共图书馆在老年群体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也切实增强了老年群体的信息素养能力,为老年群体融入数智化社会添砖加瓦。公共图书馆可借用互联网营销模式,开展线上线下业务推广,实现老年群体信息素养提升知识的快速传播:线上可利用微信推送、微博专栏、抖音短视频等方式,宣传信息素养提升的方法或知识点;线下可开展读书讲座、学术沙龙等活动向老年群体宣传信息素养提升的重要性。因为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年龄普遍偏大,公共图书馆也可以主动走进企事业单位,帮助有需求的用户获取信息,提升数字设备日常的使用能力,也能让更多的社会公众在有信息需求时求助于图书馆,既能促进公共图书馆的技术进步,也能提高馆内资源的利用率。
公共图书馆应当建立针对老年人的数据库,收集适用于大部分老年群体的期刊、书籍、学习资料等,方便他们自由地查询和阅读。由于老年群体的年龄较高,身体机能可能会出现下降,公共图书馆也需要对此情况做出适当辅助,如提供大字体的书籍、老花镜、听力辅助设施和无障碍设施等,同时也要培训图书馆工作人员对老年群体提供关照,使其能够提供较为专业且适当的帮助。公共图书馆也可以与其他老年人机构合作,比如社区老年人机构、福利院、夕阳红机构等,与其共同开展促进老年群体信息素养的活动,尽量能够覆盖到大多数老年群体。通过这些措施,公共图书馆提升老年群体的信息素养难度降低,也能够帮助他们充分利用数智化时代的资源和技术,满足自己的求知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交参与度。
在数智化社会,老年人群体的关注度在整个社会层面较低,但随着我国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老年人怎样融入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的问题迫在眉睫。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的教育机构,也是老年群体日常汲取知识的关键单位,适老化的素养教育服务必不可少。但公共图书馆也存在例如制度不健全,实施起来较困难;图书馆员信息素养不高,难以为老年群体提供精准的适老化服务;公共图书馆的各种日常活动对老年人的关注度低等问题。所以公共图书馆要促进制度的落实,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要培养图书馆员的信息素养,使其能跟上这个数智化时代;公共图书馆的日常活动也需多偏向于老年群体,让老年群体能够积极、健全地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能力,以期能更好地融入数智化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