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

2023-12-09 22:13
学苑教育 2023年30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学科小学生

张 玲

(河北省黄骅市官庄乡孔韩庄中心校,河北 黄骅 061100)

教师的教学是一个奇妙的过程,是知识输出的过程。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同的学生由于不同的喜好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喜欢学习数学,有的学生喜欢学习语文,还有的学生喜欢学习英语,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学科教师的教学方法能接受,这就是教师让课堂“活”起来的秘诀。而怎样的课堂才容易被学生接受是广大教师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下面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例,进行了深入分析。

一、“活”起来的课堂特点

(一)趣味性特点

要想让自己的课堂“活”起来,保持课堂的趣味性必不可少。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往往对新鲜、有趣的事物比较好奇,抓住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在开展课堂教学时采用有趣的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显得尤为重要。保证课堂的趣味性的方法很多:有的教师采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活跃课堂氛围,增加知识的趣味性;有的教师采用有趣的游戏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将知识通过游戏的方式体现出来,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有趣;还有的教师用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保证教学方式的新鲜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都需要从趣味性特点入手,让课堂“活”起来。

(二)丰富性特点

由于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比较单一,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一味地将算数、概念灌输给学生,强制学生吸收,短时间可能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学生长时间处于这种课堂学习氛围下,会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压力不断增加,进而越学越吃力。所以,“活”起来的小学数学课堂应该具有丰富性的特点,教师采用的“教”的方式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进行创新和丰富,避免长时间地、单一化地开展教学,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生活化特点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如果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在采用举例子的方式对知识进行分析和讲授时,如果所举的例子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会让学生产生陌生感,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反,如果教师在讲解数学概念、公式、应用题时所选用的例子都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件或者学生玩过的游戏等,能紧扣学生的生活实际,会从本质上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学习数学的意义很重要,从而增加学生的学科认同感。

(四)启发性特点

每一个数学知识都有其背后的知识含义,都有其相应的启发意义,能从不同的方面启发学生的认知、思想以及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所以,教师为了让自己的课堂“活”起来,就需要充分发挥出知识的启发性,深挖不同知识中隐含的特殊育人含义,在教学中加以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学学科的育人作用。

(五)高效性特点

“活”起来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能让学生快速掌握学习技能、有效提升各方面的能力,保证课堂的高效性。当教师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时,无论采用的教学方法、工具、渠道等都是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都是为了让学生学得多、消化与吸收得多,这样才能不浪费“教”与“学”的时间,才能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二、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

小学数学教师要想让自己的课堂“活”起来,不仅要熟知学生的基础与兴趣,还要熟练掌握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并将根据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一)逻辑结构的双重性

小学数学学科逻辑结构的双重性指的是数学逻辑结构和小学生的心理特质。在开展具体教学时既要将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梳理清晰,又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才能在开展教学时有的放矢、胸有成竹,才能更好地让学生用逻辑思维解决数学逻辑问题。

(二)内容呈现的直观性、现实性

数学是属于理科范畴的学科,其学科知识体现出来的内容会在以后的诸多学科中用到,如物理、化学等学科,所以数学学科特点也秉承了理科学科的普遍特点,即直观性和现实性,通过数字、符号、公式等直观地得出结果,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在学习数学相关知识之后,学生能用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应用更广泛、实际。

(三)知识内容的特定性

数学知识不像文科学科,一个问题可能会出现两个或者多个答案,并且每个答案都是正确的。数学学科呈现出来的知识内容往往具有特定性特点,很多知识虽然证明的方式方法很多,但是得出的结果只有唯一一个是正确的。如果在解题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结果的正确率就会降低,这就决定了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可以选择不同的解法,但是得到的答案要保证是正确的,才能作为正确的答案。

三、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的方法

(一)有效地组织课前热身,让学生的手“动”起来

有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的思维会有一段时间的迟疑。”所以,当学生在课间休息完之后回到教室上课,临上课的这几分钟就是学生的大脑兴奋点从课间活动转移到课堂学习的一个过程,用心理学专业术语来说叫做“始动调节”。如果将这一过程衔接好,那么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就会比较高,相反,如果我们忽视了这一衔接过程,没有进行有效的课前思维引导,那么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就会差一些,起到的教学效果就会不佳,所以做好课前热身显得尤为重要。“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有效组织课前热身活动有助于学生能快速进入到课堂学习之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其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为课堂有效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我们不仅要把握好课前这一关键的学习阶段,还要掌握好课前热身的引导“火候”,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时、适度、恰当地设计课前热身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新知识的探索和学习中。例如在教学乘法口诀计算时,教师可以将乘法口诀表粘贴到教室醒目的位置,引导学生在课前先进行背读,做好上课准备,当学生在课堂上遇到相关的乘法计算时能快速说出结果,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写绘出乘法口诀表,并粘贴到自己的桌角上,方便在课前记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有助于对乘法口诀的记忆。

(二)鼓励学生多质疑,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对于小学生来说,质疑是一个深入创造的过程。古人云,“读书有疑,方始是学”。质疑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年龄较小,认知能力正处于快速提升的阶段,所以在学习数学知识时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会产生各种质疑。但是由于当下的教育环境影响,加之大班化的教学,使得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失去了质疑能力,导致学生的数学思维受限,知识学习处于被动的状态,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这就凸显出了学生是否会质疑的重要性。其实学生的创新思维大多来自于学生的质疑活动,多质疑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学生是否会质疑成为了这个学生是能否学好这门学科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判断学生创造力水平高低的标志。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留给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留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质疑。”那么,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教会学生质疑呢?首先,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具有一定的提问水平,要设置具有隐蔽性、层次性和有悬念的问题,不能让问题直接导出结论,要能体现出婉转与曲折,要让学生通过解读问题找到思维的切入点,从而顺理成章地解决问题。其次,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时,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将知识点进行扩大,并与学生的思维成功嫁接,打通学生质疑的思维,从而产生疑问。最后,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质疑,发挥自身的语言艺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为学生打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敢问、敢想、敢说。鼓励学生多质疑的方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有目的地开展,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实现质疑—学习—创造的完美循环,让学生随时都可以在大脑里形成问号,活跃思维,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情绪“高”起来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让小学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的基础。当学生在枯燥、单一、无趣的课堂上学习时,学生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相反,如果学生身处在积极向上、热情奔放、民主和谐的课堂上学习时,学生的心情是美丽的,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学生的学习情绪是高涨的,学生的知识储备库是打开的,学生就能有效地吸收教师所讲的知识,并能将复杂的数学知识简单化,快速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并被自己所用。通过多次听其他教师的公开课后发现,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在开展教学时比较注重对课堂氛围的调动,并且一堂优质的数学课课堂氛围都会活跃、精彩,在课堂上学生个个精神集中,并能与教师很好地互动、交流,学生都充满了学习激情。由此可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对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积极性多么重要。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充分掌握课堂氛围的营造技巧,秉承愉快教育、和谐教育和成功教育的理念,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课堂氛围,以满腔热情、积极情绪以及生动的语言去打造一个充满激情和富有感染力的课堂,这样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过程中才能积极、主动地与教师产生共鸣,并把被动的学习行为转变为主动探究的学习欲望,从而激活课堂。例如在教学《加减法混合运算》时,教师把学生在商店购物的场景搬到了课堂上,让学生扮演购物时的不同角色,设计了一场商场购物的课堂活动,让课堂从紧张一下子变得轻松、活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锻炼了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能力,提升了口算水平。

(四)从基础出发设计教学,让学生的能力“升”起来

由于数学学科知识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的特点,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对学生的有效学习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如果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时,对知识点缺乏相应的基础,或者以前掌握得不扎实,这样学生在对这一知识点进行学习时产生的效果就会不理想,甚至根本学不会。所以,“活”起来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不能只关注自己在课堂上讲了什么、讲的多与少,而是要将重点放在学生到底学了什么、学会了多少的问题上,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每堂课上的知识点都能做到充分掌握和学习透彻,才能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通过精心设计备课,可以通过对学生的作业测评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基本表现来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并秉承以巩固基础为根本的理念进行新知教学以及新知延伸和拓展,从而形成有针对性的、有目的的课堂教学内容,这样在教学时才能促进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力的整体提升,让学生的能力统一“升”起来。例如,在教学《除法的余数》的相关知识时,余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如果直接让学生去记忆定义,那么学生会较难理解;如果我们把之前学过的整除运算再结合本节课不能整除的运算进行融合之后,引出余数的相关概念,这样不仅能起到巩固原先所学整除的基础知识,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余数问题。

(五)丰富的教学展示方式,让学生的学习热情“燃”起来

1.形象的多媒体演示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接受数学知识的方式越直观越好,他们对美妙的声音、生动形象的画面等比较感兴趣,因为这些元素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方式,巧妙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将多媒体的多样化画面色彩与悦耳动听的声音融合在一起,展示出课堂的丰富多彩,凸显出数学知识的直观化,这样更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当一个复杂的、枯燥的数学知识通过多媒体演示出来之后,在无形中吸引住了学生的关注力,使学生都能聚精会神地听课、专心致志地品味与思考,进而在学生内心燃起了无限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教学《十以内的加减法》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机灵狗”的虚拟形象,并通过多媒体的一步步动画演示让“机灵狗”带领学生到秋天的果园里摘苹果,在这种虚拟情境下引导学生掌握十以内的加减法,强化了学生对数的分与合的意识。

2.生动的故事讲述

小学生对故事都情有独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这为创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提供了一大契机。所以,教师需要抓住这一契机并合理有效地利用起来,让其成为开展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善于挖掘数学中蕴含的故事,并通过语言和文字的改变将其变成小学生能接受的、喜欢聆听的小数学故事,赋予枯燥、单一的数学知识以生命活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实,数学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利用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习得知识、解决问题,这不仅契合了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而且为数学问题增添了趣味性,让学生更加愿意去主动探索数学的奥秘。例如,为了让学生能理解数字“0”的含义,教师自编了“小猫钓鱼”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并结合课件演示的方式直观展示,让学生在故事情节中感受数字“0”;为了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物品重量的问题,可以把曹冲称象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通过聆听这则寓言故事体验重量的含义;为了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以及认识数学学科的含义,教师经常把历史上在数学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故事讲给学生听,如伽利略质疑权威的故事、小欧拉怀疑上帝的故事、8 岁高斯发现数学定理的故事、陈景润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等,通过数学伟人的故事启发学生的数学精神,提升学生的学科认同感。

3.有趣的游戏活动

游戏是小学生最感兴趣且最喜欢参加的活动,在游戏中成长,在游戏中学习,是我国寓教于乐教学理念的精髓。精彩、有效的游戏不仅可以达到教学的目的,而且还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将相应的数学知识采用游戏的方式呈现出来,能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学生的兴趣浓了,情绪高了,思维活了,反应快了,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一边收获知识,一边体验数学乐趣,综合能力得以全面提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常用的数学游戏如找朋友、对口令、出手指、帮小动物找家等,除了这些比较常用的数学小游戏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课堂需要以及学生的学习需要自己编排和设计游戏,来强化数学游戏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分数的乘法》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将课堂设计成了电视上经常出现的智力闯关竞赛游戏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把学生分为了男生组和女生组进行闯关竞赛。这样每个小组的学生都情绪高涨,都想赢了对方,都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四、结语

总之,“活”起来的小学数学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以实现寓教于乐为目标,从而使得课堂更高效。作为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熟知数学学科的特点,还要掌握上“活”数学课的技巧,通过不断的教学尝试与实践探索总结教学方法,努力促进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和智力提升,为其以后的学习奠定深厚的基础。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学科小学生
【学科新书导览】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超学科”来啦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我是小学生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