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鑫昌路小学 马世炎
当前,创客教育模式受到了许多教师的青睐。创客教育将实践、创新、分享三大方面作为核心,再结合多样的教学手段作为辅助。在该模式下,学生的综合能力将会得到极大提高,并且该模式对学生的创新思想、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都有显著优势。
创客教育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具有的突出优点便是创新、实践性,所以,将其运用到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综合能力。同时对小学生而言,将信息技术和创新教育方式加以结合,有助于其更加深入地理解信息技术的原理与运用方式,掌握如何通过互联网平台准确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从而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创新创造能力。不仅能使小学生能基于创客教育获得更多、更全面、更详细的专业知识,还可以促使原本枯燥、单调、抽象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转变为可供学生尽情畅想、践行自己想象、发挥个人创造力的渠道,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变得更加主动,并对信息技术产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增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创客教育模式下,可以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与其他科目进行融合,实现多学科的融合教学,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各科核心素养。积极引入创客教育,能有效促进各学科文化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融合。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寻找各学科之间的共性,完成学科融合,这对培养全面、综合的高素质人才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也能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创客教育模式更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会成为课堂教学核心,教师则要以学生的需求及学习目标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这样一来,能让学生从被动吸取知识变为主动获取知识,有效增强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意识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创客教育模式下,教师会开展各类综合课堂教学,除了讲述基础理论知识以外,还会为学生扩展更多的实践教学。学生会在更有趣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实践掌握不同知识的应用方式,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
创客教育起源于英文“maker”,也就是创造者。当创客这一概念引入教育事业后,便形成了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教学理念。在创客教育模式下,更强调创新、实践、合作及综合发展这四大方面。这便是创客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推行创客教育模式的基本原则。
创客教育理念下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思维创新以及技能创新。要求学生能在基础的课堂教学中,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作意识,真正完成对某一样事物的创新或创造。以创造者为核心目标,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创造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实践性原则是在创新思想培养基础上进一步完成创客教育模式的基础要求。在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后,应配合适当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知识及思想在实践中具体化,对培养学生实践意识、知识内化、知识迁移有一定帮助。创客教育模式强调让学生有创新思想,具备勇于实践、大胆尝试的品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教师主要进行技能传授或专业相关的经验分享。而在创客理念下,更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合作性,不仅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达成良好的合作,还要求教师为学生创造出生生互动、学生之间小组合作的平台与空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团队能力,让学生在集体力量的帮助下完成创新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探究、协作实践的能力。
创客教育在创新思想及实践教学的指导之下,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此基础上,各学科之间的交流融合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必须在创客教育理念下实现多学科的技术融合,重视学生的综合发展,让学生在实践创新交流与分享的过程中,达成综合性学习目标。
在创客教育模式下,教师应该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发展全新的教学思维,方能制定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案。改变原有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新的学习环境下,感受不一样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该重点关注学生的联想能力、质疑能力、思辨性思维等,为学生创建更自由的思考空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例如,在学习机器人相关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引导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通过一些有趣的与机器人相关的动画影片,让学生短时间内快速集中注意力,关注课堂教学内容。随后,教师要结合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以及教材知识点,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每组应有6~8人,要求学生在机器人模型软件的帮助下,设计出一个完整的机器人模型。学生要在小组合作中探讨机器人模型的设计方案,整合组内学生的创意构思。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会积极分享个人的灵感以及设计思路,这是开辟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路径,也是实践教学的先决条件。教师应先完成基础教学,让学生先掌握实践技能,再发挥个人想象力,完成机器人模型的创造。这时,教师要为学生构建想象与思维发展的空间,为学生天马行空的构想提供更多可能,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更自由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获得提升。
为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成果,教师应关注创客教育模式下的学科融合,强化学生的综合发展。首先,教师要深入研究信息技术教材中的知识点,了解阶段性的教学目标,并结合学生当前能力、对信息科技的认知水平,将课程主题内的大目标拆分成各个小目标,分布在各课时内。随后,再结合创客教育模式,为学生创设更有特色的学科融合性教学活动、实践活动,结合信息技术的多样性特征,将信息技术变成学科融合的有效桥梁。
例如,在学习幻灯片制作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我在美术课堂中制作的艺术作品”为主题,完成幻灯片制作。这时学生需要先为自己的艺术作品拍照,并学习幻灯片设计、制作等专业知识。最终利用幻灯片讲述自己的美术作品设计灵感、外形特征、精神价值等内容。这一过程有效地将信息技术课程与小学美术课程融合在一起,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在以自己作品为主题的幻灯片制作过程中,学生也会更有积极性、更具热情。
创客教育模式下,教师要积极开发全新的教学手段,用更具多样性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创建焕然一新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此时,教师应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主,了解学生的思想与兴趣,结合学生的认知,开展趣味性教学活动,让学生更愿意学习新知识。
例如,在3D打印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思想。首先,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问学生:“假设你有一只可以将‘图画’具象化的神奇画笔,你想要画些什么呢?”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想象。教师也可以用《神笔马良》这一篇我国传统的神话故事作为导入,让学生对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充满好奇心。这时,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自己想要创作的作品。再进入正式教学,通过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有关3D打印技术的知识点、实践应用情况以及当前3D打印技术在我国商业领域的发展。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操作3D打印笔,感受3D打印的奇妙之处,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想象变成现实,成为课堂中的“小小发明家”。
创客教育模式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让学生更乐于参与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有效推动了各学科的融合进程,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在素质教育下构建高质量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