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田庄小学 郭晓慧
语文作为小学的基础学科,作文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目的是能培养学生的良好语言表达能力和基础写作能力。小学生由于身心发展不成熟,并且接受教育的时间比较短,知识储备量十分有限,因此,如何上好作文教学课仍然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尤其是在语文学科中的教学重点仍然是以文字为主,学生阅读量不足,直接制约了其想象力的发挥。鉴于此,通过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途径进行探究,旨在能针对目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建议,打造高质量的语文作文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将侧重点放在记叙描写上,只会要求学生对事物进行具体描写,并不会要求其将自身的所见、所闻、所感等转化成实际性的文字,无法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这也揭示了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写作水平有待提升,并且学生也不具备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无法将自身的情感表达出来,致使学生写出来的文章缺乏情感,难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没有思路的现象,不知道应该从何下笔。多数是利用教师提供的写作模板,对模板中的结构框架进行套用,并将自身经常运用的素材贯穿于作文写作中。此种形式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言语组织能力,但长此以往会直接阻碍学生想象力、思维创造力的开发,致使学生思维固化,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现阶段小学生对语文写作的兴趣不高,究其缘由,是因为学生自身的写作功底较为薄弱,加上由于教师的写作教学方法单一化,导致作文教学流于形式,学生对写作教学产生了畏惧、抵触、厌烦心理。虽然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教师开始使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但是教学中仍然并未涉及核心内容,学生在教学中出现不知所云的现象,阻碍了写作质量的提高。
俗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能真正掌握写作技巧。具体而言,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互联网、图书馆等形式收集相关资料,并将优秀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随后依据素材撰写文章。学生还要准备一本相应的摘抄笔记本,在遇到好词好句时,将优秀的词句摘下来,并进行复习。长此以往,能让学生在摘抄的过程中学会借鉴他人的写作思路,为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能在今后的写作中看到题目时,习惯性地构思框架,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时,可以让学生以植物、动物、季节、人物等为观察对象。以季节为例,如让学生观察“春天”,一旦教师不引导学生,学生会出现难以下笔的情况。此主题看似简单,但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并不知道如何对众多关于春天的词语进行整合。针对此情况,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如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小草变得越来越绿了,柳叶也垂下了柔软如丝的枝条,在春风中轻轻地摇曳着……借助此种引导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依据此条主线进一步观察春天的景色,从而结合自身的构思对观察到的春天词语进行整合,从而能在写观察日记时描写出春天的特点与美丽。通过此种形式写出来的作文,层次会更加分明,有效地吸引读者的兴趣,使读者能情不自禁地投入其中。
信息时代的到来,让电视、手机等电子产品开始广泛应用在人们的生活中,而对小学生而言,由于小学生身心并未发展成熟,尚不具备良好的自制力,容易沉迷于电子产品中,导致学生与实际生活相脱节。长此以往,会致使学生失去发现“美”的眼睛,写作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脱节,无法写出吸引人的内容。结合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在教学中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生活中,感受与体会生活中的人生百态,为学生写作积累更多的素材。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我学会了____”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向家中长辈或是同学学习一些本领,如可以跟爷爷奶奶学习给树木、花朵浇水;可以跟爸爸妈妈学习打扫卫生、择菜;可以跟同学学习折纸、跳绳等,使学生能在亲身参与实践中体会到学习本领的乐趣、艰辛,让学生能在向长辈学习的本领中,直观地感受到长辈的辛苦,学会感恩,同时也能使其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本领。通过此种形式能让学生加强自身的感悟,从而在写作中将自身的感受以文字形式表达出来,让学生的真实情感流露在写作中,使其写出来的作品更加贴合实际生活,为写作增添魅力。
在开展作文教学时,为了能更好地进行写作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相关的写作训练内容,为学生创设出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小学阶段,记叙文写作是教学中较为常见的内容,回忆一件快乐的事情、回忆一些感人的事情、回忆一些难过的事情等,结合此部分内容,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通过教学情境创设的形式,助力学生对相关的回忆内容进行重现,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例如,教师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那次玩得真高兴”内容时,可以通过示范形式,对“那次玩得真高兴”的内容进行描述,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将自己“那次玩得真高兴”的内容讲述出来,使学生尝试性地把握习作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初步的写作训练。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一些具有美术创作天赋的学生利用漫画形式,将自己曾经经历过的美好瞬间以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实现对以往写作训练模式的创新。如果学生在“那次玩得真高兴”中写作的内容大同小异,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用多人参与形式,将“那次玩得真高兴”的内容以戏剧性的形式呈现在大家面前,借助丰富多样的肢体动作、幽默的语言表达,有效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写作思维的发散,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能力打下基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并不会经常运用多媒体技术实施作文教学,究其原因,是因为语文学科多数是借助课本上的内容实施教学,采用多媒体技术实施教学远没有课本方便。但是对作文教学而言,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十分必要。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并未成熟,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促进其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强烈的兴趣,这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将作文教学的内容直观化地体现出来,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全神贯注地沉浸于作文教学里,掌握更多有关作文的写作技巧。例如,教师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命题作文“这儿真美”时,可以收集一些美丽的景色图片、视频等,通过在多媒体设备上投放,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此种形式不仅能有效地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更多自己生活以外地方的美景,还能为他们的写作打开全新思路,激发其想象力,促使他们能在写作过程中更好地将自己的内心情感表达出来。
综上所述,以往的作文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习作能力的提高较为有限,教师需要对传统的作文教学进行创新,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让学生能在今后的写作中更加得心应手,同时也能为学生今后学习其他学科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