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困境及启示

2023-12-09 16:38黄湘婷
活力 2023年17期
关键词:高质量农业农村

黄湘婷

(广西财经学院,南宁 530003)

一、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农村经济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突破点,就必须想办法激发农村市场的消费潜力,而农民的消费需要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同时,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将对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

在新时期,实现乡村振兴除了实现共同富裕这一最终目标,还要经济可以高质量发展,以及满足农村地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而要实现乡村振兴,就需要扎实的经济基础。因此,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二者之间存在着许多联系。同时,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可以在资金方面为农村的产业蓬勃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可以使有志青年在农村扎根,为农村的发展提供新的活力;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可以使农民获得经济收益的增长方式脱离以生态为代价,发展绿色农业,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

(二)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够激活农村消费市场潜力

在新时期,我国的发展战略目标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为主导、内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模式。我国双循环发展新模式的关键在于充分挖掘消费者的潜在需求,而城市居民消费市场目前处在相对饱和的态势,想要寻求进一步的增长,还存在一定困难;而农村居民的消费情况依然表现出一种低迷不振的状态,最主要的原因是农村居民的收入较低,如果有更多的闲置资金用于额外的消费,就更容易激发农村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对新的发展格局做出贡献。我国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向中高速,致使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增速逐渐放缓,随着农业生产成本的不断攀升,而农产品的价格却增长困难,极大地限制了农民经营方面收入的增长;在WTO 规则、财政压力致使农业补贴也被制约的情况下,农民转移性收入增长减缓。因此,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潜力短期也难以释放。面临乡村居民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用转移支付的方式提升乡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乃至改善消费结构也难以长久,所以目前仍然迫切需要提升农村经济,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才能有机会为农村居民提供多种多样的工作岗位,从源头上落实好为农民增收,并保持该收入增长的持续性,方能切实激发农村消费市场的潜力,为将来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更广阔的消费可能性。

(三)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时期,中国的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了“高质量增长”阶段,从“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从“量”到“质”转变,从而使我国的农村经济与时俱进,朝着更高的水平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农村地区仍是以农业为主,缺乏高附加值、高覆盖范围的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作为有效的支持,因此在发展速度、提供工作机会等方面依然处于弱势;虽然有一些优势行业,但是大部分都是靠着以环境污染为代价来实现经济的发展,而这种发展方式是粗放的、低效的、不可持续的,因此很难适应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要求。要考虑经济增长的速度,同时兼顾绿色、可持续发展,使得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而更好地助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困境

(一)农业市场竞争力不足,发展效率较低

第一,农业创新能力较低,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大部分乡村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尤其是农产品加工创新能力不足,机械化程度、工艺水平较低,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高。同时,农产品供给仍以“大路货”为主,优质绿色农产品占比较低。而中国的乡村文旅市场已经呈现出相似化、跟风化的态势,其品牌溢价不但不高,还缺乏小众化、精确化及中高端的产品服务。第二,缺乏高效的生产经营体系,产销效率较低。一是农业生产体系仍以小农经营为主,规模化经营占比偏低。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以及承担就业、保持农业蓄水池和稳定器作用的需要,未来我国农业发展不是要走全面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的路子,而是要因地制宜地将规模化生产与小农生产相结合,但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当前我国规模化经营农户人员仅占1.9%,这一比例相对偏低。二是经营体系与市场对接不足。农村生产的农作物、农产品等缺乏与消费市场高效对接的经营模式。这导致了在终端消费市场农产品价格逐年提高的情况下,中间销售环节过多,农户的收入无实质性的改善。虽然电商模式能够省去中间环节,直接连接农户与消费者,但当前我国有电子商务配送的村落占比仅为25%左右,并且快递物流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在中西部农村地区并不十分普及。

(二)低收入人口占比较高,保障水平较低

第一,农村低收入人口依然较多,政策退出后出现规模性返贫风险较高。全面脱贫后,我国农村地区依然是低收入人群的聚集地。尽管农村在自产自销模式下,基本生活成本较低,但从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民生活富裕的目标来看,当前农民收入还有较大的差距。若将全国居民收入中位数的40%作为低收入群体的判断标准,全国90%的低收入群体长期分布在农村地区。2018 年,农村低收入群体占比约为14%。如果以欧盟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所采用的中位数的50%或60%作为低收入群体的判断标准,则农村低收入群体规模将会更大。

第二,农民保障水平较低。与城市相比,农村的社会保障功能明显不足,存在大病致贫、空巢老人养老等民生问题。这些民生领域的短板直接影响农村能不能留得住人,从而影响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与乡村振兴。由于物价差异、农村存在经济自给自足等原因,城乡生活成本差距较大,不宜将“新农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直接比较。在报销比例上,各地“新农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比例为50%~70%,门诊和住院最高报销额分别为2 000 元和17 万元左右;城镇职工医保报销比例为70%~85%,门诊和住院最高报销额分别为2 万元和30 万元左右。此外,城镇职工医保在缴纳满年限、到达退休年龄后可终身免费享受医保待遇,“新农合”则需要终生缴费。农村老弱病残相对集中,当前其医疗保险保障水平还难以达到构建“农村社会安全网”的水平。

(三)农村空心化趋势日益严重,劳动力数量不足

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空心化现象普遍。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当前我国各地村庄中59 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比例均超过10%的老龄化社会标准线,这表明全国几乎所有的农村都存在老龄化问题。根据第三次农业普查结果,全国农业生产经营人员中,年龄在35 岁及以下人员占19.17%,年龄在36 ~54 岁的人员占47.25%,年龄为55 岁及以上人员占33.58%。可见,由于务农收入低等原因,越来越多的35 岁及以下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致使村庄,甚至中西部、东北地区农业县城出现空心化现象。

三、我国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发现

(一)我国农村经济高质量的政策环境更加优越

我们党和国家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三农”工作,乡村振兴战略最根本的内涵就是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习近平总书记于2017年10 月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生活的根本问题,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时,我国政府在这之后提出了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加大惠农力度,引导、规范农村产业发展,要求各地区和部门结合实际,大力落实乡村振兴的整体策略。

我国在严格控制农村生态环境的同时,鼓励农村多元化利用土地,支持产业融合。我国的多份政策文件中反复强调,可在不破坏生态环境、不破坏人文风貌的前提下,引导更多社会资本促进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更可在上层规划中统筹农村各项土地利用活动,调整优化用地布局,增强农村土地使用的多元性,提高利用效率。针对农业,我国提出高质量、寻求技术突破的发展战略。与此同时,我国政府正在推动农村产业的融合发展,例如支持以特色农产品为主导的制造业发展,与农业文化相结合的旅游业发展,以及将特色农产品品牌化、电商化等。在新农业发展的态势下,农村富余劳动力得以解决,农民整体收入水平得以提高。

(二)我国农村经济高质量的创新驱动更加有力

以科技创新推动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既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也是促进转化乡村经济振兴的模式、调整乡村的经济构架、改变乡村经济振兴驱动力的重要着力点。科技创新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它对农村资源环境的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空间的拓展、农村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抢占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动权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是科技创新对于更好地满足城市和农村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二是科技创新对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能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三是科技创新对于培育和发展新型工业、新型农业注入新的活力有着巨大的推动力量,而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农村工业融合发展、充分利用“科技+”、发展乡村经济多功能的重要手段。四是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科技创新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启示

第一,要解决好几个主体的问题。一是要处理好政府、市场和农户三个方面的关系。政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设计者和推动者,要充分发挥政策制定、协调市场主体、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兜底等重要功能。企业、新型合作社等多种经营主体为农户提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农户增加收入。农民是乡村改革的主要对象,也是最终的受益者。二是要正确处理好城市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把推进县城建设作为实现乡村振兴与城市化相协调的一个重要节点和起点。三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与因地制宜的关系。乡村的多样化形态,决定了发展农村不能光靠政策从上往下,要从下往上走,要从下往上总结经验,而要从下往上,既要综合推进,又要因地制宜。

第二,要加快推进农村工业的现代化建设,提高农民的收入。一是推动一、二、三产业的有机结合,建设现代化的农村工业系统;要大力推动基础设施比较好的乡村,实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科技园。围绕提高农业生产、加工、经营现代化程度的目标,以县、区为单位进行创建,逐步、有序地进行农业现代化。二是要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农业协会、龙头农业企业等组织和农民结成经济联盟,以政策保证农民的收益,并以税收优惠等方式促进农民参与。三是要加强对规模农业的扶持。增加农用机械购置的最高限额,增加农机使用、维修等培训,加大对先进农机的无息、低息贷款。

第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教育领域,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财政扶持力度,从多个渠道扩大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的供给。推动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轮岗,促进城乡学校社区的建立。要加强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培养且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要根据地方的需要,为乡村工业发展提供专业技术支撑。在医疗领域,要提高农村卫生机构的规范化建设,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加强基层医院的建设。要完善城乡统筹医疗保障体系,合理提高政府补助标准和个人缴费标准,缩小城乡医疗保障的差距,建立农村重大疾病的医疗保障体系。在社会保障领域,要发展、提高和完善城乡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建设村级养老设施,从而促进农村互助养老。对因病或其他原因而致贫的乡村居民,要强化政策的兜底,以预防贫困的发生。

第四,加强农业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在加强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方面,加强作物、畜禽、作物种质资源的调查和采集,强化我国农作物、畜禽业和渔业资源的种质资源库的建立。要以长远的眼光稳当地保持育种基础和重要的育种规划,加速贯彻落实好重大的科技规划,集中已有的资源倾注到开展农作物、畜禽良种培育等合作研发。另外,应当充分尊重科学,将严格监管常态化,以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去推进产业化,并帮扶种业龙头企业建设和完善商品化育种制度,研究开发和推广重点项目的扶持政策。

猜你喜欢
高质量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