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职院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2023-12-09 15:27王晴晴汤昕
公关世界 2023年18期
关键词:辅导员心理健康家庭

文/王晴晴 汤昕

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从目前我国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来看可以清楚地发现,高职学生当中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数量不在少数[1-2],而农职院校学生主要以偏远地区为主,部分学生家庭情况相对差一些,学习生活环境由原来熟悉的环境进入到另一个陌生的环境,难免会引起各种心理健康问题,面对这种情况,学校管理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以及学校相关政策,积极开展各项助学工作。作为高职院校一线工作者的辅导员,应该发挥自己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提高自身素质建设,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使学生走出心理困境,健康地完成学业,走向社会。

一、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是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人们在生活水平提升的情况下对于自身健康状况的关注程度也逐年增强[3-4]。对于农职学生来说,他们参与到学校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当中,这些方面的内容不仅需要学生自身进行有效的调节和完善,更需要社会的关注和理解。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心理才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当中,同时还应该看到只有具备了积极的、健康的心理,才能够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让农职学生不仅能够在学校里面学好专业知识,而且还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中得到更好的锻炼。我们应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步入职场、融入社会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个重要意义,是人类自身发展、实现自身价值,推动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前提。

二、农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一)家庭条件差距导致心理落差

农职院校的学生有一部分来自偏远落后地区,从山区、乡村进入到城市学习,需要适应城市的生活,实现向“城市化”的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当中,大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物质更为迫切的需求。在城市接受高等教育的费用相比在家乡接受义务教育阶段所需费用高出几倍,甚至数十倍。家庭困难的学生吃穿用方面与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存在较大的差距,一些基本的学习辅助工具都无法购买,一些需要支付费用的培训课程无法参加,容易产生对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对自身优势认识的缺失,对父母家庭产生抱怨,对社会存在贫富差距产生怨恨,甚至导致对他人充满敌意和仇恨。生活改变与物质匮乏交织导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逐步形成的学生心理方面容易出现了巨大的心理落差[5]。

(二)自尊心极强与自卑感严重导致的自我封闭

来自乡村、山区的学生,在接受义务教育的阶段,大多是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背负着家庭、亲朋的期望与嘱托,自尊心极强。在人际交往中,往往敏感多疑有时一句不经意的玩笑,都会让他们产生过激的反应。另一方面,社会就业的压力与自身及亲朋的期望带来的落差,使高校贫困生对未来悲观失望。在大学就读的过程中,一旦失去了引以自豪的学习上的优势,且在经济上又无法与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比较,极易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感觉自己一无是处。自尊极强与自卑严重的双重压力极易导致其将自身封闭起来。

(三)学习压力大,有过重的忧虑感

部分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对而言比其他学生要大得多,因为他们的学费大多数都是一点点凑来的,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他们进入高校就是一个家庭甚至是一个村庄的希望他们比其他学生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好成绩来赢得老师和同学的尊重和认可,将来回报家庭和社会,但如果没有取得好成绩,他们很容就会产生愧疚感和自责感,整日忧心忡忡,精神不振,在这种状态下, 他们的学习压力会变得越来越大,心理负担也会变得越来越重,如果不及时予以疏导,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贫困生长期处于敏感多疑与悲观失望的状态下,极易引发抑郁。

三、当前农职院校心理健康工作现状分析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职院校也担起了一定的责任。即在培养专业农业人才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旨在帮助学生具备正确的自我认知能力,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这是当下人才培养的重要素养之一,也是实现全面发展的关键举措。但是由于农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间较短,现下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认识存在偏差

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最早在西方教育提出,相较于西方国家我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起始阶段,整体教育体系还不够成熟与完善,并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比如,部分农职院校的学生对于校内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并不是完全的认可,即他们认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与老师聊天、谈话,并没有从解决心理问题这一出发点与老师交流。实际上,学生应主动地与老师进行心理问题的沟通,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同时,老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当给予学生足够的安全感,让学生感到老师的真诚和关心,并要做好保密工作。总的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利用专业知识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困扰,并非简单的谈话。另外,还有一些学生认为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就等同于认可自己有心理疾病,害怕别人的议论,从而不愿意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基于这些认知偏差导致了农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度的增加[6-7]。

(二)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

尽管大部分农职院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很多学校并不具备专业的心理教育师资力量。纵观农职院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多由辅导员负责,而辅导员并非专业人士,在理论知识、技能上都相对欠缺,一方面难以获得学生的认同,另一方面无法为学生提供专业、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难以真正解决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事实上,辅导员也正因为专业水平不足,难以通过日常的沟通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可见这一点是阻碍农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因素。

(三)缺乏对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机制

目前,大部分农职院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只关注了教师队伍的组建、咨询及教育工作制度的制定,但是针对主动发现及预防学生的心理问题方面的工作相对欠缺,缺乏有效的预防机制。这种情况下就促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处于被动状态,无法有效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且也难以达成学生主动进行心理咨询的效果。基于此,农职院校应当建立相应的预防机制,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性及与学生的互动性。

四、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的策略方法

(一)及时发现,了解实情,建立健全精准的心理指导体系

要求辅导员对心理障碍学生的个人情况进行动态的管理。首先,翻看学生的档案,掌握他们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和任课老师沟通,清楚他们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情况;和家长联系,了解他们家庭的实际情况。然后,密切关注学生的网络动态。辅导员主动询问关心他们的身体情况,精神状态,个人的学业、家庭经济状况、班级工作、学生会网络部工作、篮球队活动等。根据造成困难的因素如地域影响、突发意外、家庭成因变化进行分析,掌握学生面对困难时的不同心态,实施精准引导策略,调动学生自我发展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内在动机和热情,实现精准培养、精准引导。

(二)重视培育学生自立自强品质,普及知识,心理疏导

有部分学生在面对家庭困难给自己带来的各种压力时不能理性的分析,沉浸在悲观失落的情绪中,不仅对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而且对身心健康也是非常不利的。要摆脱心理上的困境,必须从“内”出发,从“心”开始[8],构建健康的心理体系。辅导员可以参阅相关资料,为他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用科学的方式看待问题,用合理的方式释放情绪,比如有氧运动、听音乐、看书和朋友倾诉等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树立奋发向上的精神。让他们学会正确客观的面对现状,分析当下的形势,清醒的处理问题[9]。在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的同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实际困难,减轻思想负担和精神压力[10]。鼓励他们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引导他们参加志愿者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提升“被需要”的价值观。

(三)加强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心理健康中心每年新生心理普测数据和新生家庭困难认定的情况,建立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档案库。后期结合学生在校情况进行信息维护和跟踪帮扶,辅导员做到对自己的学生心中有数,全面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针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确保有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对接,一人一档,持续关注。通过开设讲座、个人辅导、团体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强大的内心,化压力为动力,使自己真正地成长成才。

(四)不断提升辅导员综合能力

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做出最快的反应,往往能获得最好的处理结果。如果错失这个时机,后面即使付出双倍的努力,也很难获得理想的效果。在处理突发事件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不能简单采用单一的管理方式对待所有的学生,特殊情况应采用不同的具体处理方式。作为一名辅导员,要用爱心、耐心和同理心与学生相处,努力成为学生愿意倾诉的对象。要当好学生和专业老师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多渠道多方位的得到支撑与帮助。

结语

农职院校在关注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不能忽视,特别是对于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思想不稳定,情绪易波动,对社会的看法往往比较偏激,遇事容易走极端,这些不健康的心理对他们的成长极为不利,因此,学校和辅导员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一些适合于本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和方式,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让学生从“心”出发,多参加社会活动,在集体活动中获得归属感,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完善,使其自身健康快乐地成长,顺利完成学业。

猜你喜欢
辅导员心理健康家庭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家庭“煮”夫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