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开展路径

2023-12-09 16:03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白塔镇实验小学
天津教育 2023年30期
关键词:宪法法治道德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白塔镇实验小学 丁 健

道德与法治作为重要的思想道德教育科目,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提升法律素养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贯彻落实法治教育,充分挖掘课本教材中的法治教育因素,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引领学生多元互动、积极沟通,加深对法治教育的理解,自觉形成法治意识,并能够将这种意识渗透于现实生活中,约束自身的言行举止,成为一名知法、守法、懂法的新青年。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法治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开展的价值,其次探究了存在的具体问题,最后论述了开展法治教育的路径,旨在为学生提供良好且多元的课程学习体验,助推其获得长远发展。

一、法治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开展价值

(一)有利于推动学生生理与心理健康发展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是提升学生品德修养及法治意识的主要载体。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利用法治教育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法治教育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的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提升安全防范能力。

现如今,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各种各样的网络信息层出不穷,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极易受到危害,导致人身安全及经济受到严重威胁,将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教师实施法治教育,要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促使他们以较强的法治意识明辨是非,了解基础的法律知识,学会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与安全,彰显自身较强的安全防范能力。

2.降低青少年犯罪率。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年龄逐渐降低,结合社会研究学者的调查可以发现,部分小学生其实已经出现了犯罪意识及犯罪行为,如校园霸凌、虐待小动物等,这些都是一些比较典型的有犯罪动机和犯罪倾向的行为。由此可以看出,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意识,他们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这种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教师不加以正确引导,很可能导致这些学生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教师开展法治教育,要对这些学生进行积极、正向的引导,促使他们正确认识法律,明白约束自身言行举止、遵守法律条例的重要性,并将这种意识渗透于现实生活,避免出现犯罪的情况。

(二)有利于充实教学形式,丰富教学课程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法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模块,不仅能够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及时补充,而且能够充实课程教学内容及形式,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锻炼其理解能力,塑造其综合素养,让学生有更丰富的课程学习体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道德”与“法治”是两个不同的模块,它们各自有独特的领域。比如二者的作用方式不同、调节范围不同、有效性基础不同,所以法治教育的融入能够弥补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不足,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法治知识,形成积极正向的价值观念,建构更完整、科学、系统的认知体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支撑。这意味着道德与法治课程体系更完善,二者互相作用,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培养大批遵纪守法、道德品质良好的接班人。

二、法治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开展现状

(一)内容松散,难以形成体系

在现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实施法治教育的时候并没有聚焦这一教学内容,引入相关知识,形成完整的体系,导致道德与法治学科并不能充分彰显法治教育的价值与作用。同时,一些教师对法治教育并不重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形式化的方式进行,没有带领学生真正进入法治课堂,借助真实的案例完成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探究,达成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无法基于自身的知识基础获得对法治知识的充分认知,导致法治教育始终停滞不前,效率极其低下。

(二)理念缺乏,教育无从下手

大多数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清晰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基本采用按部就班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并没有基于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也没有深入分析道德与法治课堂与法治教育之间的关系,并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加强二者的融合,导致道德与法治课堂并不能充分发挥教育作用,无法发展学生的法律素养,更难以促进学生观念的创新。究其根源,教师对法治教育的认知不足,在观念上有所缺失,未能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即使教师在课堂中实现了法治教育,也只是生硬地灌输法律知识,这种较为刻板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将对道德与法治课堂产生抵触情绪。学生的知识掌握模式较为僵化,难以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处理,阻碍了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脱离生活,教育不切实际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知识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并且课程内容紧随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换代,这就决定了教师在实施法治教育的时候,要能够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贯彻落实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化教育”理念,用好道德与法治这本教材,让学生利用生活元素完成生活化学习与实践。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利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能够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纪守法,成长为社会主义好公民。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在实施法治教育的时候,都没能实现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导致法治教育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很难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去认知法治教育的重要性,更难以彰显法治教育的效果,也影响了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使得教学不切合实际,阻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法治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开展路径

(一)解读教材,完善法治教育系统

将法治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需要以富有体系的内容支撑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因而教师应该准确把握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布局特点,综合分析其中涉及的法治教育内容,而后有针对性地设计法治教育体系,让法治教育前后串联,助推学生在一系列的法治教育活动中深化法治意识。

以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教师分析教材的时候应该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逐一解读,分析不同学段所涉及的法治教育内容。比如,低年级学段主要聚焦“规则意识的养成”,帮助学生萌生遵守法律规定的意识;中年级学段重点聚焦“日常生活中的法律”,让学生熟悉生活中的法律知识;高年级学段主要聚焦“国家法律”,逐渐深化学生对法治知识的认知。完成教材的分析后,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理清楚教材的框架体系,进一步规划课程教学内容与法治教育之间的关系。

比如,六年级上册的整本书都紧扣“宪法”,以宪法教育为主线,以权力与义务教育为本位,目的在于贯彻国家意识和公民意识教育。那么教师就应该分清楚教材中四个单元之间的关系,如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主要对应的是宪法的总纲部分,需要学生对宪法有初步认识;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对应的是宪法第二章,需要学生知道法律如何定位公民及权利与义务的具体规定;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对应宪法第三章,主要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国家机构,认识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法律,并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法律。教材深入浅出地渗透法律知识,帮助学生认识宪法,那么教师就有必要以宪法为依托,潜移默化地实施法治教育,让整个教育内容更富有模块化、科学化特色。

(二)更新理念,多项并举推进教育

实施法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转变教育理念,认识到法治教育的重要性,而后多项并举,创新教育教学策略,推进高效法治课堂的建构。

1.积极引入法律条文教育。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渗透了一些法律条文,这是实施法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有必要结合具体的知识点,帮助学生解读教材中的法律条文,同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引入现实生活中的法律条文,实现课内与课外的有机串联,这样才能充分体现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情感价值,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促使其形成民主意识,在生活中追求公平公正,充分彰显法治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

以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在教学《宪法是根本法》一课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受宪法是最高的法律权威,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同时了解宪法规定的内容,能够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增强宪法意识。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这一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宪法》读本,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读宪法法律条文,从中感受法律的严谨与权威性,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认知。而后教师可以基于具体的教学内容,尝试用富有趣味性的语言解读其中的法律条文,加深学生的认知,让学生明白宪法作为根本活动准则的具体表现形式,以深化其法治精神、法治理念及法治原则,极大提升法治教育效果。

2.贯彻落实以案说法原则。

以案说法是教师实施法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现相关的生活案例,让学生利用课内基础知识完成对这一案例的分析,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当学生的情绪与情感得到充分调动后,教师再顺势实施法治教育,这样便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提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以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在教学《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时,其中就需要学生通过思考与讨论,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权利,同时明白公民是享有权利和相关法律的,但是权力的行使与保护也是有边界的。为了加深学生的认知,教师可以使用多种手段引入案例,贯彻以案说法原则。

(1)法治节目。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一些法治节目,如《今日说法》《法律讲堂》《天网》等,为学生展现这些节目中的经典案例,让学生利用“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的知识完成对这些案例的分析,辅助学生细化认知,明确尊重法律和遵守法律的重要性,成长为一名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2)角色扮演。

以案说法重在体现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展现学生对法治知识的理解。因而教师可以聚焦与学生实际息息相关的事件,让学生展开角色扮演。如“校园欺凌”,让学生从“什么样的行为是校园欺凌?”到“为什么这样的行为是校园欺凌?”展开讨论,建言献策,根据校园中可能存在的校园欺凌事件展开多元讨论,而后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在这一过程中,为了加深学生的感受,教师还可以引入绘本《不是我的错》及《疯狂动物城》视频片段,帮助学生理清楚“欺凌”和“冲突”的区别,掌握作为旁观者阻止欺凌的方法,借此深化学生的法治观念,将本课学习内容进行迁移应用。

(三)知行合一,贯彻生活教育理念

法治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基本道德行为规范和法律要求,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以较强的法治意识指引自身遵守规章制度,践行正确的言行举止。因而教师在法治教育过程中应该贯彻落实“知行合一”的原则,实施生活化教育,让学生能够从生活的角度知法、懂法、用法,学会用法律帮助自己更好地生活。

例如,在教学完《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一课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走进现实生活,选取生活中的典型事件进行分析,明确用法律维护权利的重要性。这一课后实践活动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有所不同,选择的社会案例自然也会有所不同,并且对这些案例的解读将充分彰显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案例,而后专门用一节课让学生呈现自己的案例内容,先在小组内部进行分享,选出最优秀的案例,再在讲台上呈现这些案例,充分彰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其始于生活、经历生活、回到生活,增强法治意识,从而在今后遇到相关问题时能够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应对,维护自身的权利,正确履行义务。这样的法治教育才触手可及,鲜活而不空洞,彰显出独特的教育意义。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法治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开展尤为重要,在促进学生形成法治观念,将遵法、学法、守法、用法逐渐演变成自觉行为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教师要认识到法治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开展的价值,分析现阶段法治教育开展的现状,采取对应的策略,优化法治教育模式,助力学生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宪法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宪法伴我们成长
《宪法伴我们成长》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尊崇宪法 维护宪法 恪守宪法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