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喜英
教育兴则人才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新时代对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模式与理念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现代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更加重视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育才造士,国之根本”。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已经持续发展了很多年,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效,但是距离大国工匠人才的培养还有一定的距离,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学生各个方面共同的努力,高职院校德育教育评价也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加强高职院校德育评价体系的构建与优化,就是进一步加强人才培育综合能力的提升[1]。
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是我国现代化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也是办好高职教育的优势。传统的人才培养局限在“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五唯”教育理念[2]。新时代人才培育的宗旨是为了满足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时代需求,为了社会经济与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高职院校必须培育出既有坚定思想意志、又具备优秀技术技能的复合型优秀人才,才能提升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学校是人才培育孵化的摇篮。高职院校进行德育教育的课堂实践中,要深刻思考教育的根本目的,以及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学校与老师的德育教育工作要具有一定的时效性,要能帮助高职大学生从思想、品行、心理等层面得到充足的滋养与引导。高职院校大学生德育教育是新时代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对现代教育的实际教学成果具有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对大学生个人思想品德的成长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高职院校的教师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传道者”,首先要求自身充分的“明道”“信道”,德育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更好地担当起高职大学生德育教育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职责[3]。高校教师要在德育的过程中充分地思考“如何育人”的问题,并思考用何种评价方法,才能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与效果。
新时代的大学生大多以“00”后为主,他们出生于经济、文化、互联网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现实生活中充斥着互联网科学技术对他们思想和行为的影响,他们是追求快速、高效率的一代人。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与理念已经难以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成长。“00”后的大学生具有十分鲜明的个性特点,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内容设计、教学模式的规划都要依据新时代大学生的性格特征与心理特点进行优化。
现代大学生的德育教育评价不能单独以学校和老师为主,作为高职院校办校方与德育老师都要清晰地认识到“为谁育人、如何育人、育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一方面,德育教育及德育评价主体对象是高职院校大学生,作为老师就要首先对新时代“00”后的大学生群体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包括成长背景、普遍的行为特点、兴趣爱好,都要进行全面的研究与分析;另一方面,高职老师要结合德育教育评价过程与结果,对高职德育教育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创新,并通过结果实施德育教育工作,最终达到理想的德育教育评价效果。
高职院校构建“23456”德育评价体系要从不同的维度、不同的环节、不同评价主体对其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其中“2”是指通过德育答辩与德育评价量化表评价等不同的评价模式对高职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效果的评价检验。
第一,“德育答辩”是当前高职院校针对大学生德育教学效果所进行的一项德育综合考核,倘若让学生进行论文答辩是检验学习成果的考核方式,那么高职大学生德育答辩即是对其进行思想品德、道德素养进行综合性的考核测试。德育答辩的过程中高校德育教师要强有力地抓住受众者的心理核心要素,并根据实际的过程与内容进行积极正面的思想引导,依据大学生的答辩内容与思路给出科学的评价结果,并在课堂理论教学中及实践应用过程中对此进行正确的引领。
第二,德育评价量化表的制定要充分依据“00”后大学生的实际心理与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考核,从政德、大德、公德和私德四个维度分两级指标微观设计大学生德育评价量化考核表,其中一级指标中要明确四个维度评价内容的德育素养,二级指标中既要明确德育发展目标,又要依据社会的现实需求程度设计可操作的赋分标准与权值。
很多高职院校要么不重视大学生的德育教育评价,要么就是德育评价模式缺乏科学体系,采用“一刀切”的单一评价模式。一是德育评价没有一套完整的科学体系,只是单一地采用思想政治科目考核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德育教育的成果考核。二是德育评价的内容与大学生实际德育教学并不完全吻合,德育评价的内容过于粗浅,没法从思想深处给予大学生正确的引导。
高职院校之所以在德育评价改革发展道路上,积极构建“23456”科学德育评价体系,就是为了能够构建包含评价方式、评价时间、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原则为核心内容的科学评价体系。“3”是指在学期末、学年末、毕业时等三个不同的时间段分别对高职大学生进行德育评价,同时也要重视平时每个学期中间不同阶段的考核评价,通过形式多样的考核方式在不同的时间段对大学生德育理论与实践内容进行深入的考核,通过评价考核能更好地发现问题,从而更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优化高职院校德育教育整体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例如,每个学期中,可以通过举办校园德育主题演讲辩论等活动,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高职院校大学生德育教育发展成效。
高职院校开展德育教育的核心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出具有崇高理想、德艺双修的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优秀人才。因此,高职院校构建“23456”德育评价体系是全方位的科学评价模式,其中,“4”是指从高职院校大学生政治素质、思想道德修养、法治素养与心理素质四个核心维度作为出发点,同时设置一级、二级、三级考核评价指标内容来全面地对大学生进行德育考核评价[4]。每一级不同的考核指标具有相对应的作用,通过评价考核指标所指向的具体要求,检验大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中所取得的德育思想学习成效。
一级指标主要是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社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人文素质这四个相对宏观的层面进行系统性的考核,这是检验大学生德育思想理论与实践应用的有效评价模式。二级指标又把一级指标的四个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细分,进行更加精细化的评价考核,例如,一级指标中的思想道德就可细分为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三个层面进行评价。整个考核评价过程中始终围绕“4”基准维度为评价原则,再把每一个维度的内容进行分拆、细化,从统一到整体、从整体到细节,逐渐地完善高职院校大学生德育评价指标内容。
传统的高职院校德育评价主体较为单一,老师是作为大学生德育评价的核心主体,难免使得德育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单一性、片面性。面对“00”后的大学生德育教育,传统的德育评价模式显然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由于高职大学生群体的基本特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无论是从思想层面、视野见识层面、心理行为活动层面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高职院校构建“23456”科学的德育评价内容是现代德育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高职院校“23456”德育评价体系构建中的“5”是针对德育评价的主体进行革新,以学校为主导,紧密联合社会、教师、学生、家庭,五个评价主体共同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德育评价体系。
高校是德育理论教育的主体单位,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积极传递德育教育思想与内容,并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德育文化氛围来引导大学生深入德育思想的学习与实践,老师是德育教育的吹哨人,在课堂教学中更加直观立体地向学生讲授德育教学内容,家庭是德育教育学习和实践的第一课堂[5]。社会在此过程中同样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在高职院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过程中,社会企业能够以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熏陶,帮助他们通过工作养成吃苦耐劳、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精神。
现代高职院校构建“23456”大学生德育教育评价体系,既是时代的发展需要,同时也是德育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6”是对高职大学生进行德育评价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定性与定量有机融合、过程与结果相互融合、宏观与微观深度结合、评价与指导深刻结合,并坚持评价考核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简单易操作的基本评价原则。
一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德育评价考核要定性与定量相融合,对考核评价的内容、如何进行考核评价、考核评价的最终目的通过定性与定量有清晰的认识。无论是作为老师、家长还是社会等不同的考核评价主体都要坚持定性与定量分析原则,才能使得德育考核成果具有时效性。二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德育考核评价的实际过程与结果要相互融合,过程与考核的结果要保持科学的一致性,不能相互背离,忽略考核过程,而只重视考核结果。三是高职大学生德育考核评价要构建综合性、多元性的考核体系,从多个维度综合性地对大学生德育教育成效进行考核,既要具有宏观的视角,站在社会、学校的宏观角度来做出考核评价要求,同时也要站在学生、家庭、教师等微观的角度,从大学生德育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层面进行综合、全面的考核评价,站在不同的视角才能得出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结果。四是高职大学生德育教育考核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检验评价大学生德育思想现状,包括他们的精神面貌、思想状态、心理活动、行为思想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考核成果对其进行个性化的正确指导与引领,帮助高职大学生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德育评价体系改革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23456”德育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也并非是一蹴而就的,改革创新需要一个探索的过程,在实践中检验并逐步地完善与优化。当前,高职院校“23456”德育评价体系的改革与推进,必须有效地贯彻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方针,切实有效地践行立德树人教育思想,探索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国家发展需要的高职院校德育评价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