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乡村振兴赋能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探索

2023-12-09 15:27李洋吴中波
公关世界 2023年18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战略目标

文/李洋 吴中波

共同富裕是一直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目标,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亦是将此作为自己奋斗的初心和使命。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全国范围内执政,共同富裕提上日程: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为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奠定了物质基础;中国共产党将共同富裕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之一,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政治保证。十八大以来,为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党和国家颁布了一系列脱贫攻坚、精准脱贫、乡村振兴战略等相关政策、法律法规。2020 年11 月底,全国832 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我国完成了第一个一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社会的建成,是我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世界范围内的奇迹,用了不到十年时间解决了我国9899 万人口的绝对贫困问题,共同富裕的目标更加的真切,不再是人类遥不可及的梦想。在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我们也要惊醒: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以及如何实现脱贫攻坚成果和共同富裕完美衔接问题?“三农”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短板和关键。

国际风雨变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对社会主义中国敌视、技术封锁、打压并设置重重障碍,三年新冠疫情的影响,共同富裕的实现面临着全新的挑战。我们要立足我国的实际国情,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予以完美解决。十九大报告明确强调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只有深入解决当前我国所面临的“三农”问题,才能保证我国的国计民生,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202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出台将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到法律的高度,共同富裕已成为党和国家共同追求的目标。遵循法律,党和政府要将农业农村发展放在首要位置,不断完善与优化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有效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经济上的共同富裕

在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最为首要的任务就是实现乡村产业的振兴,从而促进乡村经济的增长、为农民提供更多多元化的就业渠道、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等。乡村振兴战略赋能推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需要对传统农业进行全面改革,将现代化农业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并且结合当前最新的数字化技术,促进农村农业的转型升级,逐渐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优势,使我国由过去的农业大国逐渐向农业强国转变,为共同富裕目标实现奠定扎实的基础。

创新农业体系,推动现代化农业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会议中强调,我国在建设农业强国的进程中,实现现代化,改革是核心要求和必要条件,从而实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建设。农村经济发展想要实现创新突破,必须优化经济结构,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改革,提升农村的生产力,构建完善的农业生产体系,促进农村产业在新时代实现智能化升级。在实际智慧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将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科学技术赋能农业生产,构建成“一村一产”的生产模式。与此同时,要将农村产业供给侧改革放在重要位置,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向着数字化和现代化的方向迈进,从而有效弥补当前农业发展中的短板;要深入挖掘农村的各项资源,充分发挥出资源优势,不断挖掘农村产业的发展潜能,改变传统单一化产业链的形式,不断延伸、补充产业链,有效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要加强农村各产业之间的关联性,大力发展具有农村独有特色的产业,将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全面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良好的基础。

融合一、二、三产业,全新推进新兴农业的发展

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是农村产业在新时代发展的关键措施,同时也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全面推进新兴农业的发展,使农民能够享受到现代化社会的福利,要以构建新兴农业产业体系为根基,不断优化农村的产业结构,多项举措将农业、工业以及服务业有效融合起来,实现全面发展;在农村产业模式方面,要将生产、加工与销售等环节贯通起来,促进农村产业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不断提升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在农村产业链方面,要实现全产业链的综合发展,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根基,实现工农一体化发展,一方面减少城乡发展失衡现象的出现,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提升农民的收入。除此之外,还要将互联网、新媒体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创新探索“农业+互联网”的全新模式,有效推动农村新兴农业的发展,同时还可以实行“农副产品精加工+农村产业特色品牌+互联网”的模式,有效融合一、二、三产业,在互联网科技的赋能下,不断完善与优化农村产业链,加强农民互联网数字化技术应用的培训,助力农民科学使用互联网促进农村产业的销售,以此来提升农民的整体经济收入,从而减少与城市人们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发展农村特色产业,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

休闲旅游业是农村实现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产业。自2007 年以来,党中央就多次提及乡村旅游的发展,截止到目前为止,党中央每年都会发布文件强调农村要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从而实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各地区纷纷深入挖掘农村的特色资源,建设农村特色产业项目,为当地经济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例如:挖掘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旅游项目,形成具有特色的旅游小镇;开展如泼水节、“村超”、“村BA”等特色习俗活动运动、挖掘农村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文化项目、打造果园茶园等,开展应季农业产品采摘活动等,这些农村特色产业项目为农村经济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即便在同一地区,各乡村发展自身经济的方法也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多数农村的农民,仍旧是以农业作为发展的核心,并以此来维持整个家庭的发展,但同时也有部分农村,享受政策红利,大胆创新,开始探索其它行业,如: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旅游业来提升整体收入,同时还能够为本土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这有效促进了当地农村产业的多渠道发展。结合农村特色,大力打造农村特色产业,不断完善与优化农村产业体系,为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目标夯实基础。

加强乡村人才培养,为共同富裕奠定扎实基础

乡村振兴战略的高效落实离不开乡村人才的支撑,只有全国各族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才能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对于共同富裕目标而言,人民既是实现该目标的核心主体,也是推动目标落实的参与者与创造者,同时也是共同富裕成果的共享者。因此,各乡村必须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将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出来,为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奠定扎实的人才基础。

建设乡村人才队伍

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过程中,本土专业人才不可或缺。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大量的本土人才,各地方要结合本地实际发展情况,多项举措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为大学生提供更多贡献乡村的机会。相较于外来人才,本土化的人才对农民和当地的发展状况更加了解,对于产业发展也更有经验。因此,政府要加强本土人才、农民的现代化农业产业技术及智能化技术培训,使农民也能与时俱进的掌握最新技术,了解现代化农业技术的使用知识和经验;各乡村要加强本土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定期组织农民进行教育培训,培育其成为新时代的职业化新农民,打造一支“一懂两爱”的乡村专业队伍,为乡村经济发展奠定扎实人才基础,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补足共同富裕的短板。

创设留住乡村本地人才制度基础

乡村想要留住本地的人才,需要解决的最关键问题就是:“人才为什么都要出去,不愿意留在农村”。根据调研数据显示,当前乡村留不住人才的主要原因在于交通不方便、基础设施不完善、教育资源差、医疗水平弱、福利待遇低等方面。因此,各乡村要改善基础硬件条件,以此来吸引更多年轻人留下来建设乡村。第一,增加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成立专项资金用于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并且加强乡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乡村的运输体系;第二,要不断提升乡村人才的福利待遇,以此来吸引更多人才扎根基层,致力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第三,要不断完善与优化乡村医疗队伍及硬件设施的建设,不断提升乡村医疗的水平,从而为乡村民众提供最基础的医疗保障;第四,乡村政府要成立教育专项资金,加大教育的投入,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乡村教育的与时俱进,实现城乡一体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加大乡村的投入与建设,逐渐缩小与城市之间的差距,让农村的孩子也有好学上、让农民能够看得起病、让农产品能够及时有效的运输出去、让农村工作者没有生活、家庭后顾之忧,这样才能留下各行各业优秀的人才。

引入专业人才战略

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仅仅依靠本土专业人才还不足够,还需要积极吸纳外来大量专业人才。外来专业人才能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更多新鲜且可以落实的新技术、新理念,从而使乡村活力得以充分激发。需要注意的是,吸引外来人才前往乡村发展的核心在于要为这些优秀的人才提供完善的安置条件,为人才的生活、工作、家庭提供较为完善的保障。在实际制定优秀人才引进计划时,还需要注意要尽可能的选择与本土产业资源相对口的优秀人才,从而将人才的优势最大化的发挥出来,促进本土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引进的外来人才与本土化人才要进行有效整合,使之成为一支有技术、有能力、有创新、有经验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出团队中各类型人才的优势,为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奠定扎实的人才支撑。

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实现精神上的共同富裕

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仅仅是物质经济上的富裕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全体乡村人民实现精神层面的富裕。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在悄然在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国大多数地区的人民已经基本摆脱了贫困,不再仅限于物质层面的需求,开始更多追求精神层面的需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精神上的共同富裕的关键,在于要同步发展物质与精神的相协调。

一方面,要传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实现文化的振兴,才能为农民的精神注入强劲的动力。因此,各地要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在乡村文化中,乡土文化是核心,要深入挖掘农村地区所遗存的历史文化资源,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的习俗风俗、传统节日等等,将这些独具乡土特色的文化作为乡村特色文明构建的基础,做好本土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扬。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要将一些遗留古迹尽可能的完善保存下来,如:古代建筑、红色文化根据地等,结合互联网对这些优秀的乡土特色文化进行大力的宣传与发扬。在实际宣传、保护与传承的过程中,要以“原汁原味”为核心,既不新增任何元素,同时也不能破坏某一元素。通过将这些乡村特色完整的保留下来,将乡村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来,能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经济和文化基础。另外,在进行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与优化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乡村人民的精神需求得以满足,并且可以根据乡村实际情况建设文化服务站,定期组织开展一些文化公益活动,使乡村人民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起来。

另一方面,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具有强大的引领和整合作用。各乡村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引领,为农民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及舆论环境;要引导农村居民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将这些核心价值观与乡村文化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在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时,能够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进而使乡村发展能够与现代社会发展协调起来;要加强农民文化的培养,使农民具备文化自信心,如:可以定期在乡村组织相关的文化活动,让一些优秀的农民代表来讲述农村故事,潜移默化中将本土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出去,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贯穿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整个过程,使乡村不仅环境美、风气更美,让乡村充满全新的精神气象,在新时代焕发出全新的活力,让乡村人民逐步走向精神层面的共同富裕。

加强生态保护及治理,为共同富裕提供先决条件

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是重中之重,是实现共同富裕这一伟大目标的重要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各乡村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加强乡村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使之成为宜居宜游的现代化乡村,为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提供先决条件。

一方面,要加强乡村生态产业建设。各乡村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以“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宜居环境”为核心目标,不断完善与优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强乡村污水及垃圾的治理能力,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使乡村的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此外,政府相关部门也要加强环保节能产业的发展与扶持,结合各乡村的实际发展情况,构建适宜的生态体系,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革升级,向着生态化产业的方向迈进,从而使生态与经济能够实现全面协调发展;乡村政府要加强节能、排污成效进行定期的培训、检查与考核,鼓励广大农村农民能够积极的参与到生态环境监督工作中来,建成完善的政府、企业、民众齐抓共管的乡村生态监管体系。

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现代化农村建设发展的关键:以建设绿色发展、生态宜居为原则,处理好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之间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与发展。具体来说,绿色发展的理念要一以贯之整个乡村建设与发展,村庄规划与改造要体现自身特点和实际需求,按照宜居、宜游、宜业总体规划原则,科学绿色环保配套现代生活各种设施,最大限度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共同富裕的实现如果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那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富裕,生态文明是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之一。随着科技赋能现代化建设,乡村建设与发展一定是可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乡村的建设与发展要利用好科技这把双刃剑,更要利用好科技挖掘更多更优绿色资源,为乡村共同富裕增加更多经济增长极,让绿水青山真正变为金山银山,为乡村经济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实现乡村产业、生态环境与乡民生活的共赢。

完善乡村组织建设,为共同富裕提供组织和政治保障

党的基层组织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共同富裕目标实现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各乡村要完善与优化乡村组织战斗堡垒建设,提升党的基层战斗力。乡村基层党组织是党与群众联系的关键纽带,是国家法律政策的拥护者与执行者,也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最后一公里”的关键。

完善与优化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确保方向不跑偏,就要保证党的基层组织对乡村建设的全面领导。要选拔好政治合格、工作能力强、忠心拥护乡村振兴事业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并将其列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中的重点工作,发挥好头雁的带头作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要加强乡村基层党员的培训与培养,提升党员、干部的工作组织能力,让党组织和党员成为乡村建设的主心骨,在群众中树立起威信,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要创新党的领导方式方法,开展“党建+”的模式,实现“党建+村集体”、“党建+合作社”等,促进乡村产业的全面提质升级;要将党的乡村振兴战略各种优惠政策制度宣传好、利用好,促进乡村振兴大发展。实践证明,只有基层党组织与人民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真正走进人民群众之中,党员干部才能顺利在乡村开展各项工作,才能提升党在乡村群众中的信服力与影响力,才能使党的执政基础更加牢靠。可以说,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过程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真正实现。

加强农村基层群众自治

乡村振兴战略的高效落实,还需要发动群众积极参与进来,群策群力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村民自治是非常有效的一种途径。各乡村要结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情况,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指导下,进一步完善、优化村民自治制度。充分发挥党的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与村民委员会的自治两种制度优越性,切实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实现共同富裕这一伟大目标,既离不开群众的拥护与支持,也离不开基层社会的有效治理。只有发挥好党的基层组织在村民自治中的坚强领导作用,才能提升乡村综合治理能力,才能将村民自治有序引向共同富裕这个目标。基层党组织要充分调动乡村民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做到安居乐业,共同奔赴共同富裕伟大目标。

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从低到高,循序渐进的持久的过程,其间要面临各种艰难险阻,我们要做好长期奋斗的准备。只有坚持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共同富裕这一目标下,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共同富裕目标才能实现。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如何大力推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所必须首先解决好、回答好的关键性问题,同时也是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核心工作。十八大以来的脱贫攻坚战、精准脱贫攻坚战实现了我国全面小康的战略目标,为我国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继我国成功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大力推行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现象的核心关键所在。坚持党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领导,通过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经济上的共同富裕;加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为共同富裕奠定扎实人才基础;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实现乡村人民精神上的共同富裕;加强生态保护及治理,为共同富裕提供先决条件,必将全面提升农民的经济生活水平和丰富精神生活,大大缩短农村农业现代化进程。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战略目标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战略
战略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