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梗阻与对策
——来自湖南省常德市的经验

2023-12-08 13:21唐菁阳甘路平
文化学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移风易俗常德村干部

唐菁阳 甘路平 朱 明

引言

随着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 “移风易俗” 更加被重视。 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要进一步开展移风易俗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常德市委、市政府也积极推进 “移风易俗” ,在治理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执行政策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仍然有些不良的风俗习惯没有得到好的改善。 那么,哪些因素制约着移风易俗的效果? 这些因素是如何作用于移风易俗工作从而产生政策效果差异的?

美国学者托马斯·史密斯(T.B.Smith)提出了分析政策执行过程的经典模型,认为理想化的政策、权力结构、目标群体、环境因素是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变量[1]。 如图1 所示:

图1 T-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

一、常德市移风易俗工作现状

常德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东临洞庭湖,西达黔渝,南接益长,北连荆襄,总面积1.82 万平方公里,辖两区六县一市四个管理区。 2022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21.3 万人,农村人口220.5 万人。 常德是一个散杂多民族的地区,包括汉、土家、苗、回、维吾尔等15 个民族[2]。 目前,常德市委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移风易俗工作。

(一)推广文明礼仪

荀子曰: “论礼乐,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3]推礼教化就被认为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

一是通过理论阐释向广大村民揭示移风易俗的必要性、重要性及时代价值。 常德市通过举办文明交通宣传周、文明餐桌活动等,弘扬孝道、节俭等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如桃花源旅游管理区刊印《移风易俗倡议书》2000 余份,做到了 “电视有影、广播有声、册上有名、墙上有字” 的宣传效果[4],让群众寓教于乐,化教于心。

二是通过戏曲、声乐、小品等文艺方式,对不良习俗进行批判,传播先进文化。 例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常德丝弦《移风易俗七字歌》: “党员干部先行动,移风易俗是心声。 善行义举四德榜,风清气正润我村……” 这种戏曲形式简短,内容贴近生活,成为广受民众喜爱的乡土艺术形式,达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建章立制保长效

规章制度有助于维护秩序、保障公平、提高效率、促进合作与约束行为。 近年来,常德市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行 “五制” 深化农村移风易俗工作的通知》文件专门强调建立纪规约束制、家庭承诺制、申报备案制、回访劝导制、积分激励制。 2022 年,常德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有关工作的通知》强调要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强化督导考核。

常德各乡村也出台了一些村规民约。 安乡县《我们的节日·春节移风易俗倡议书》,桃花源旅游管理区《文明祭祀绿色清明》,都在提倡树立新的思维方式,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5]。 常德每年举办 “十佳” 村规民约评选活动,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三)发挥农村自治组织作用

农村自治组织,是为实现一定社会职能、完成特定社会目标、按照一定形式而建立的共同活动的群体。 这些自治组织可以发挥自身的组织优势,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宣传和倡导新的风俗习惯,从而助推移风易俗工作的开展;也可以通过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对村民的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 红白理事会主要负责规范农村赈酒行为,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文明理事的新风尚;志愿服务队是由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组建而来,他们通过小组会、屋场会等形式,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进村入户;妇女议事会主要发挥的是在家庭中的独特作用,对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进行宣传教育和监督管理。 例如,鼎城区某村红白理事会成员入户向村民详细讲解移风易俗的意义和红白理事会制度,并通过辖区内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先进事例教育村民。

(四)表先进,树典型,榜样引领促新风

榜样可以作为实践的引领者和推动者,对于塑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以及增强农村凝聚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武陵区芦荻山乡观音寺村九组党员孙启宏为父办理丧事时,坚持节俭原则,家中五兄妹仅设宴席10 桌,家族中的直系亲属30 人为父亲送行。 饭桌上没有提供香烟,四荤四素八个菜,每桌价格一百多元,没有收取人情礼金[6]。

常德市实施积分激励制度,以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文明行为和做好事。 积分可用于兑换生产生活物品,同时积分还可以累积,作为评选 “文明家庭” 等的推荐依据。 例如,临澧县四新岗镇天鹅社区采用 “遵守居民公约红黑榜” 的方式,以直观、醒目的形式对居民的公约遵守情况进行评价[7]。

二、移风易俗治理中面临的挑战——基于政策执行视角

(一)移风易俗政策本身

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特性使得政策在统一性与地域性之间需要找到平衡。国家层面关于移风易俗的政策一般都是面向全国的,具有普遍约束性,但对于地方来说会显得笼统、模糊,这就需要地方在具体落实中结合本地实际进行政策的再制定,使其更具针对性与操作性。 常德每个市、县,甚至是每个乡的民族文化、风俗文化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特色。 “移风易俗” 政策本身所包括的内容繁多复杂使政策制定者在制定政策时很难进行创新、往往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导致政策与当地风俗习惯存在较大冲突,增加了政策执行的难度。 对于一些具体行为,地方上未能出台更明确的操作细则,导致有的地方管得松,有的地方管得严。 比如中元节禁止烧纸钱这一规定,有的地方以污染环境、易生火灾为由,甚至禁止在家里烧纸钱祭祀;而有的地方在小路旁烧纸,相关部门又没法进行严格管理了。

(二)移风易俗政策执行主体

党员、村干部以及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在移风易俗政策执行的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主导作用,他们的综合素质会影响到 “移风易俗” 执行的最终效果。 有些在执行政策过程中争取自身利益,减少因政策实施而带来的损失。 有些干部由于层层监督以及追责等影响而进行 “一刀切” 。 各村各方面的情况各不相同,村干部在 “移风易俗” 执行过程中,如果没有去仔细地考究当地的实际情况,仅仅只是照搬或者是敷衍地按照上级的要求去执行政策,忽视地方的特殊性,那么就更加地阻碍政策的实施,影响绩效的提高。 有些村干部的综合素质不高,主动担当、较真碰硬、狠抓落实不够,服务乡村的意识和水平有待提升。 如某些村仍在清明节祭扫期间燃放烟花,而文明祭扫的宣传也只在当天广播一下,走走形式,这可能会使村民认为移风易俗不重要,那就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

(三)移风易俗政策目标群体

传统的风俗习惯与移风易俗要求之间的冲突凸显了村民的特殊性。 首先,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乡村有了自身特有的价值观以及伦理道德。 如果村干部在 “移风易俗” 执行时采取的方式、手段或是政策本身与他们的信仰或价值观发生冲突,那么政策的执行就会比较困难。 另外,由于政策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以及信息的不对称,目前村里多数是老人和妇女儿童,他们有时会无法理解 “移风易俗” 政策甚至出现曲解的现象[8]。 其次,不同村民的利益诉求不一样。 对自身无益甚至是有害的政策,村民就会采取不合作甚至是阻挠的态度。 如某县民政局决定在某村靠近村民集中的地方修建火葬场就遭到了附近村民的强烈反对。

(四)移风易俗政策执行环境

移风易俗政策执行的环境是多元复杂的。 在社会文化环境中,传统的农村社会文化强调乡土亲情、礼俗观念和家族伦理等,这些因素可能对移风易俗政策的推行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常德农村有多个少数民族在此生活,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他们各自形成了自身的宗教信仰、民族文化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等,且具有较强的敏感性;经济发展水平上,常德有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各种物质资源也不足,这就导致对 “移风易俗” 投入的不足。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相对较高,对于新政策和新观念的接受度也较高,有利于移风易俗政策的推行;社会监督与舆论环境上,舆论环境的开放和透明有利于政策的宣传和推广,而社会监督的有效性则可以保证政策执行的公正和公平。

三、推进移风易俗的路径选择

(一)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政策

要提升地方移风易俗政策制定的科学性、操作性、针对性。 一方面,要加大对政策制定主体的培训力度,对他们进行积极有效地引导与帮助,提高其政策制定的能力,同时加强与其他地区政策制定者的交流,汲取经验。 另一方面,强化 “移风易俗” 政策的公开程度,建立和完善征求群众意见制度,收集各类不同村民的意见进行优化分析,促进民主决策。 村民要充分合理运用自治权,制定符合本地的村规民约,提升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

(二)提升村干部的综合素质

村干部是乡村社会治理的关键群体,他们在乡村治理、公共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提升村干部的综合素质既有助于优化乡村治理结构,也有助于提高移风易俗治理水平。 要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和培训,通过定期的村干部培训和教育,如任职培训、在职培训、专题培训等,提升他们思想政治、业务能力、知识和管理能力。 同时也要转变村干部物质为中心的 “物本主义” 价值理念,在政策执行过程的各个环节体现以人为本的 “人本主义” 价值取向。 另外要加强交流与合作。 组织各种文化交流活动,派村干部到其他地区去调查民情,熟悉当地和当地民族的特点。

(三)增强村民的政策认同

政策宣传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要加大对宣传教育方面的投入力度。 一方面,完善网上政府的全面度,做好对 “移风易俗” 的宣传工作,通过电视、网络、海报、手机短信或者其他形式进行广泛地、全面地宣传。 另外,要多搞面对面宣传,村干部多跑跑腿,入户发放宣传资料、宣传海报、组织座谈会以及其他活动等给村民常德详细讲解 “移风易俗” 的好处。 另一方面,丰富 “移风易俗” 相关政策的宣传形式,使村民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认识政策进而认同接受政策。 要提高 “移风易俗” 信息资源的传递的效率,可以建立 “移风易俗” 政策相关的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号召群众积极关注。 其次,完善和深化宣传内容,通过宣传让群众了解公民参与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大力支持、鼓励思想先进群体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最后,实行奖励制度。 对积极参与政策实施的村民进行适当的奖励,鼓励他们继续积极参与。

(四)发展农村经济,改善政策环境

解决农村文化建设的滞后问题需要培植财源和增强财力,这有赖于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乡村产业振兴的深入推进。

首先,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农业科技发展。 规模化经营可以通过农民土地使用权的分配来实现,使农民拥有抵押权、转让权等,实现土地流转。 还要着力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现代化农业与小农户的有机衔接,这进一步要求农业科技的有效运用,可以通过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创新农业科技、建立创新基地等措施提高农业科技对发展农村经济的作用。

其次,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农村产业振兴最主要是农村多元化产业结构的建立,这要结合农村各地资源优势,发展本地特色农业,还可以发展乡村旅游业,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同时,大力实施 “数商兴农”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乡村产业,打开农产品销售市场。

猜你喜欢
移风易俗常德村干部
移风易俗治陋习 示范引领树新风
《扶琴》
村干部带头 流翔高钙助力 共建大美乡村
钢琴组曲印象常德
山西旅游扶贫示范村干部培训班开班
何以移风易俗*——唐律教化功能研究之二
《清溪雅集》
这里的村干部,是这样“上班”的——略阳实行村干部“四化”管理
移风易俗的路径探索——基于涴市镇红光村乡村振兴促进会的分析
美丽常德